邵管中心原有含邵管中心、教育处、医院、宜陵机厂2001年、2004、2006年协解人员共456人,现有协解人员292人。中心现有党员110人,非在职党员137人,包括协解党员80人、托管党员34人、家属党员13人(含邵伯地区各二级单位以及原教育处、医院、宜陵机厂协解党员、托管党员),非在职党员的比例超过了50%,这其中有在国外的1人,在省内外打工的41人,被油田返聘的14人,其余的在家带孩子或零星打工。
如何加强非在职党员的管理,正常化非在职党员的组织生活?一直是邵管中心两级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难点工作。在近两年的非在职党员管理过程中,两级党组织有效落实以“关爱”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认识到只有把“关爱”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心比心,用真诚换真心,才能增强非在职党员的党员意识,发挥非在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组织生活正常化,把非在职党员的管理落到实处。
一、把“关爱”化作暖暖的情——亲情和友情,以情感人,从机构上、从情感上把我们的关爱送到非在职党员的心中
健全机构。中心成立协解支部和宜陵托管支部,作为中心的支部有机组成部分,并将最初的三个协解支部,合并为一个协解支部,选出一名在职党员任命为专职协解党支部书记,管理邵伯片的协解党员;任命三名托管党员组成托管党支部,管理宜陵托管党员。
掌握情况。通过多次的走访、座谈、电话或个别交流,我们了解到:非在职党员中存在“三感三盼”现象,即失落感、吃亏感、无助感,盼退休、盼工作、盼子女就业。由于协解的大背景和大环境,部分职工响应号召,经过多方权衡后与单位解除了劳动协议,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想到自己无单位了,油田、社会“两不管”,仅组织关系还挂在油田,只好整天扳着指头、算着日子、盼望着早点退休,就能回油田拿退休金,如流动着的浮萍,没着没落;看到在职人员涨工资、发福利等时,比一比与自己同种情况的人退休时的待遇,算一算如果能上上班或许能补贴的家用,本能地感到很吃亏;碰到突发性的困难或变故,或者本身有疾病,感到无助,再加上子女因多方原因没有就业的,更感到世事的不公,因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三感三盼”输入的信息是他们需要关爱。我们还分析:这一群体与油田有割不断的情、舍不得的爱、带不走的牵挂,他们的根在油田,他们的脉在油田,他们一朝在油田工作,一辈子就是“石油人”,很关注油田有效发展,很期望油田未来美好。
明确定位。针对非在职党员的这些具体情况,我们正视良好基础,没有回避矛盾,从关爱开始,真诚相待,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雪中送炭,把非在职党员看成是朋友、看成是兄弟姐妹,而不是包袱、累赘,主动带着形势、带着政策、带着服务、带着鼓励,释疑解惑,解决困难,沟通思想,稳定人心。
协解党员张某,孩子在北京购房装修,经济一度窘迫,我们作为“娘家人”一次慰问2000元。协解党员蔡某,从上海打电话来要求办理异地安家,我们经过大半个月的努力,完成了他的心愿,还帮助办理了再就业证。蔡某激动地讲:“给我一份真诚,还您一份信任。”
二、把“关爱”化作浓浓的意——温馨和温暖,以意动人,从机制上、从责任上把我们的关爱落实到非在职党员需要解决的具体事务上
建立健全1234温馨工作模式。“1”是指“一个信息平台”,为每名非在职党员建立台帐和信息档案,内容有住址、联系方式、思想动态、身体情况,并做到及时更新。“2”是指“两个制度”,即联络员制度和“五必访”制度(联络员制度:聘请活动能力强的非在职党员为联络员,联络有关事项;五必访:非在职党员或家庭成员大病必访;非在职党员家庭遇突发事件必访;非在职党员家庭矛盾突出必访;非在职党员家庭红白喜事必访和非在职困难党员家庭传统佳节必访)。“3”是指“三清三明”,即重点人头清、重点人头变化清、重点人员情况清;困难原因明、反映问题明、思想症结明。“4”是指“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月一次感情联络、一季一次情况汇报、半年一次分析研判、一年一次温馨帮扶。
建立健全“点线面”温暖工作法。即找准非在职党员中的特困户这一个“温暖点”,理顺走访慰问和济困帮扶这两条“温暖线”,铺开主动服务、热情沟通、真情服务、送“理”到家多个“温暖面”。力求政策解释条条准、救助帮扶事事畅、“开心”钥匙路路通。
建立健全活动载体。中心开展“真情走访100名非在职人员”活动。中心领导、负责非在职人员具体事务的协调科、宜陵队有关人员,走访非在职人员,真困难真帮助,有困难及时帮助;开展“送温暖”活动。仅元旦春节、“双促”活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就集中走访慰问100余户,国庆60周年期间还走访慰问非在职党员20余人,用好油田各种救助金、互助金,用好中心有限的职工福利和运行费用中挤出的资金,发放各类救助金近4.5万元;开展探视活动。只要我们知道有非在职党员生病住院的,我们都会带上慰问品前往看望,加强与非在职党员进一步的情感沟通,被慰问者改变了以前的不打招呼为主动打招呼;开展“我和你,一对一”活动。中心109名在职党员与非在职党员结对子,定期沟通情况,交流感情。
全某,托管党员,自己患有疾病,爱人是托管人员。我们帮助其申请了爱心救助基金和金秋助学基金,解了燃眉之急。金某,内退党员,自己患有癌病,爱人是家属,女儿患抑郁症,儿子是一单位的劳务工,一度绝望,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我们定期上门慰问、探视,与他一起拉家常,聊天,帮助他振作精神,还协助办理转院手续,他的身体状况日渐好转,帮助他女儿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日益缓解忧郁症状,他儿子在单位表现很优秀,突显个人才华,现在他们一家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他由衷地笑了。”——是他的内心写照。
三、把“关爱”化作严格的要求——模范和垂范,以作用服人,从身份感上、实践性上把我们的“关爱”转化为非在职党员自觉自主发挥模范、垂范作用的力量源泉
两年来,在非在职党员管理中,对有工作单位的非在职党员,我们积极帮助转临时关系,让其参加所在单位的组织活动,并要求其定期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对在家的非在职党员,我们尝试开展党员自主管理工作。
自我教育。非在职党员填写的《党员自主管理手册》分为七个部分,中心党员自主管理指导意见,含党员理论学习指导意见、践行党员先进性标准指导意见、党员设岗定责指导意见;党员自主管理目标;设岗定责岗位职责;上岗(责任区)活动记录;考核评价;学习记录;学习体会。用目标规范非在职党员行为,用实践让非在职党员留有学习和党性锻炼的痕迹,自我对照、自我提升党员先进性和党员身份意识,并在两年一次的党员民主评议中加以体现和总结。每年都有2名非在职党员在中心“七一”表彰会上予以表彰。
自我完善。鼓励非在在职党员做“三个表率”,即做顾全大局的表率、做维护稳定的表率、做促进和谐的表率。在非在职党员中开展“离岗紧跟党、就业创辉煌”活动,让有能力的非在职党员忙起来、动起来,有事情做;对在家的非在职党员,依托中心的社区资源,于石油新村小区、宜陵天工小区、江都友谊花园成立“党员之家”,用党员活动经费为“家”配备报纸、学习材料等等,设立“党员活动日”,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尽量正常化党员组织生活;协解支部、托管支部定期与不定期电话联系非在职党员,宣传党的文件精神,鼓励他们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带动群众。
自我提高。我们建立在职党员与非在职党员间“一对一”联系制度、支部座谈交流制度、骨干党员与支部沟通和信息反馈制度,定期召开党员骨干会议,通过骨干党员“做现职岗位工作的示范者,做关注油田发展的热心者,做联系群众的实践者”树立非在职党员标杆。
托管党员刘同志,自己经营一家小饭店,还帮助3名协解人员就了业;协解返聘党员高同志,在返聘岗位上一如既往发挥作用,被所返聘单位作为优秀党员申报,被评为2008年度中心优秀党员,成为在职党员学习的榜样。“是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是每个党员的庄严誓言。
非在职党员中与党组织主动联系的多了、主动到“党员之家”参加活动的多了、在现工作单位树立党员形象的多了、在现居住区展示党员风采的多了、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多了,非在职党员的心与党组织贴得更近了、连得更紧了,非在职党员的组织生活逐步走向正常化、正规化和正轨化。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