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数据时代,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潮流,高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因此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高校运营管理中,作为独立监管部门,加强内审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审计技术与方法进行创新,提升审计效率与效果。基于此,本文以高校内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其信息化建设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希望对我国高校内审信息化建设有帮助。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引言
新时代,高校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已成为高校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根据信息化发展趋势有效开展高校内审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升审计效率与效果。现阶段,高校内审信息化建设规模还未形成,很多内审工作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内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束缚。
一、高校发展内审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这是高校全面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校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新的内审环境。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对象也使得财务数据由传统纸质及其它材料,变为以信息化软件为主的电子数据材料,传统审计技术与方法,已无法更好地满足现阶段内审工作需求。审计对象电子信息化趋势,直接影响到审计手段,在实际内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加快建设内审信息化。(二)充分发挥内山监督职能的要求
高校规模扩大的同时,经济活动增多,传统静态、现场及事后等审计模式,审计效率低且效果差强人意,不适应现阶段内审工作。为了确保内审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借助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快速度与高精准性优势,从全局与系统化角度考虑,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实时跟踪+联网监督”的新型审计模式,使得传统审计模式升级为动静,事前、事中与事后,现场与远程等相结合的新型审计监督模式。(三)提高内审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
高校管理中,经济活动的增多且复杂性增强,涌现大量经济类数据,针对不同数据,选用不同的保存形式,审计人员借助传统审计手段,从众多的数据信息中发现风险点并获得相应审计证据有很大的难度。而经济活动及数据信息的不断出现,扩大了审计范围,从业人员工作量与难度变大。计算机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处理数据,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这种数据处理优势,帮助审计工作人员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及时找到审计风险点,取得审计证据,实现内审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审计风险降低的目标。所以,高效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进程,对审计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传统手工内审方式工作效率与质量难以提高
现阶段,各大高校除了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项目结算外,其它内审工作还是以详细审计的传统手工方式为主,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软件与网络技术优势,在审计工作难以发挥辅助性作用。审计活动中,从业人员通过手工方式,抽样检查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目资料,统计并分析数据资料;与科研、基建等部门进行电联或现场咨询经济事项问题,对相关事项与问题进行核查、发现、分析与整理,此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成本。
(二)内审信息系统发展落后,系统信息不能共享
目前,高校内审活动中,财务软件系统是重点,还没有根据自身内审情况,研发出适宜的审计系统;高校各职能部门间信息交流不畅,没有建成集安全、合法、统一与联网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内审信息对称性差,例如只能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查询,电话联系各部门才能获得合同、协议与人事等重要数据资料。
(三)优秀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信息化建设缺乏合力
目前,一方面,审计队伍人员专业一财经、土木工程为主,缺乏计算机、网络工程等专业人才,有的高校甚至没有,从而直接影响到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另一方面,内审信息缺乏对称性,审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能力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质量与效率。高校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审计队伍及信息管理部门等各方还未形成有效的合力
三、高校推行信息化内审工作的建议
(一)重视信息化建设,明确职责,协调发展
1.高校应贯彻学习并落实国家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关精神,从中央精神高度,统一各级领导认识。2.改善重复建设与各自为政的局面,结合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中,要求必须要设立明确的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内审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以此确保资金实现最大化效益。3.信息化发展中,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必须要明确划分:内审部门承担具体目标与要求的制定;其它职能部门为信息中心获得完整而准确地数据信息提供保障;信息中心对软件及共享平台进行开发维护,明确分工、恪守职责,增强凝聚力。
(二)有效建立合法与诚信的信息平台
高校内审信息化发展中,在允许范围依法对财务、人事、资产及科研等重要信息进行公开与共享。一方面,从财务、人事、科研及资产等方面,加快信息联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建立合法与诚信化的信息平台,此种情况下,引导从业人员根据保密级别,合理查询并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另一方面,高校与社会相关管理部门及金融机构等交流,提高信息联系与共享性。
(三)研究新软件,审计方式转为大数据与垫底数据审计方式
为了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根据高校财务一级或二级管理模式,开发与高校审计软件系统对接的财务软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某高校财务系统,软件开发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与高校完美对接,增强审计数据的自生成与分析对比功能
审计报告编制时,审计人员输入财务基期、审计及比较期间等信息后,系统自动生成相应数据资料,通过对比制成表格。主要体现为:(1)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等模块的建立,对审计期间,被审企业收支、结余总额及金融明细等做好统计分析,提供新菜单,并在审计组中录入此期间被审企业预算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预算执行表。(2)根据审计经济标准,构建相匹配的评价模块。对接财务软件后,通过开发软件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为审计报告自动形成包含生均、人员及公用等各项经费支出比在内的经济指标评价表。(3)设置源头数据自生成模块,即系统能够自动形成整个或跨年度等会计数据。
2.对于软件系统开发,与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做好对接
(1)为科研经费建立信息模块。对接高校,自动生成审计科研经济分类概况数据;对校内科研部门对接,充分反映科研审计项目实际预算、数据、结构及外协等情况;对接人事部门,对严格查询被审企业或个人信息。(2)建立资产管理模块。与本校设备与招标等部门对接,为被审企业自动生成即时资产金额、使用、处置、报废账目及明细账等数据,以及招投标情况。(3)为基建项目建立模块,与本校财务、基建、后勤及学工等各部门对接,自动形成包含项目立项、报批、审计结算及招标等在内的概预算、决算等信息。
3.定量分析,对审计软件菜单加大研发力度
(1)为内控与经济事项建立民主决策性评价模块,参考教育部内控体系及“三重一大”决策目录,审计从业人员输入企业制度与决策记录条目,对企业内控机制与民主决策情况,企业自动生成相应评价表格。(2)“三公经费”评价模块的设置。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标准,分别设置“三公经费”数据库或菜单,与校内财务系统对接,处理数据后,自动定量分析被审其对三公经费的实际控制情况。(3)为民主决策设置相应的审计资料模块。根据上述方法,利用各类方法结果,统计并分析审计表格模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高校要根据校内实际情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校内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纵深发展。基于应用推广,在实际审计工作,普及推廣计算机审计,提高计算机技术使用效率,在依法治校继承中,确保审计信息自身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陈婷.基于高校信息化建设对内部审计新模式的探索[J].会计师,2018,(01):51-52.
[2]王玥.审计信息化推动高校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3):63-65.
[3]王晓娜,李丽光,郝菊玲.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7,(22):153-154.
[4]郭静.新常态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1):39-41.
作者简介:张婷,北京大学审计室。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