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实践体验”这一层层递进的教学流程的构建,打破传统单一、模块式教学,以实用性、够用性为原则,将知识点重新进行整合、梳理,以“点”代“面”,突出重点。缩短理论与临床的距离,实现从临床—理论—临床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提升高职业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实践体验;生理学;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68-02
一、引言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探索新的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成为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国内各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上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独立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每种教学手段各有利弊,取得的效果与医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仍然有一定差距。
二、构建的意义
生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长期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传统的“理论+实践”这一“1+1”模式已跟不上职业教育的需求,它使教学内容彼此独立,欠缺针对性,理论与临床脱节,学生学习呈现“疲态”。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从“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实践体验”这一链条式层层递进教学流程的构建和实施作深入阐述,以期能更好地取长补短,缩小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进而向高职医学培养目标靠近。
三、模块的构建
(一)构建所需平台
1.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经过多年的发展,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及数据中心接入能力不断完善,已构建完成一个覆盖全校区、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多途径接入、多业务融合的校园“天使之城”网络学习空间。
2.移动学习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化环境下,移动电话在学生中的普及将使其成为发送教学资源和开展学习活动的天然选择。我院积极推动移动学习的应用探索,开展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与研究,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3.“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依托校园网,我院于2005年初启动“健康科普教育基地”项目的建设,已分人体科学与健康、家庭保健与急救、食品药品安全与健康三个项目已经完成,为学生开展科普宣教、社区服务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模块建设
1.“案例分析”模块的构建。“案例分析”这一模块的构建包括教师对案例的选取、学生课前分组讨论、课堂上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这四个环节。
教师选用、设计案例要紧扣生理学的教学大纲,围绕生理学基础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案例的选取应完整、典型,既有知识的系统性,又有教学的便利性。如呼吸系统这一章节,可以“气胸”、“CO中毒及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这三个案例作为引领;又如血液这一章节,可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ABO血型与临床输血”等案例为引导;再如消化系统,可以“胃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案例为切入点,然后再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链接和拓展。
课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依托学院提供的网络平台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案例,主动上网查阅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提交报告,阐述该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阐述完毕之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被质疑的小组需要对疑问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除了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亦参与其中,对问题进行适当点评,以便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思路上来。此环节可根据相应章节的课时数分网络讨论和课堂讨论两种形式进行。
案例的选取遵循以“案例分析”为引领,以“够用为度”为原则,打破“章”、“节”界限,改变循序渐进、条框式教学,对生理学原有的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精简课堂讲授部分的内容,在重点和难点处着重引入案例教学的内容,做到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案例分析”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2.“情景教学”模块的构建。“情景教学”模块的构建就是生理学虚拟仿真实训室的组建和相关软件的配置。“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实践情景,提供一个虚拟、仿真的实践平台进行仿真实践。学生在机能学仿真虚拟实验室中可虚拟实验环境,查看实验对象、实验试剂、实验器材、实验介绍、实验步骤、仿真实战及仿真实验,并可以对实验进行自定义,模拟各种药物对动物呼吸、血压、泌尿、张力等影响。该系统对实验波形可以进行标尺度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压缩处理和速度控制等,模拟显示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可以对药物进行换洗,并可自定义药物的疗效。该模块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为其后的动物、人体实践作好准备。
3.“实践体验”模块的构建。“实践体验”包括校内的动物、人体实训、社会实践、临床实践等,是真正将学生所学应用到现实中,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可利用机能实训室和仿真实训室,进行相关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依托“健康科普基地”平台、社区服务、临床见习等,实现从“模拟”到“实境”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系统化实训体系。
四、“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实践体验教学”流程的整合
“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实践体验”看似是三个独立的教学模块环节,实则在教学中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将其有机整合最大的优点是将“教、学、做”连锁式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地节约课时和人力、物力,同时能充分调动所有教学资源。如在对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先引入“外伤出血导致动脉血压下降”这一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然后与“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降压反射”理论知识进行链接讲解;紧接着进入虚拟仿真实训室进行“蛙心灌流”、“血压测量”等模拟实验;其后在机能实训室进行“人体动脉血压测量”实践;最后通过“健康科普基地活动”及“进社区服务”实现理论与临床的对接。
实践证明,通过对这三个层层递进教学环节的整合,能最大程度地缩短理论与临床的距离,实现从临床—理论—临床的有机结合,突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基本技能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
五、讨论
(一)特色与创新
1.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使网络教学、虚拟实训教学、实验教学、临床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载体,使其变得“无处不在”,从多层面得以延伸和拓展。
2.案例实用性、真实性。用临床真实案例导入,以够用为度,引入相关知识点的链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3.评价客观性。提交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考核项目之一;虚拟仿真实训室提交的数据报告作为考核项目之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作为考核项目之三。综合以上三项再加上理论成绩即为“三合一”模式,是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程度的客观评价。“三合一”考核评价模式,能充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4.资源利用充分性。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医学机能虚拟仿真实训室、开放性的实践课信息化平台、《生理学》精品课程资源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利用,优化资源结构,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
(二)存在问题
在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节奏,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其次,教师还要努力从讲台走向临床,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新理念,跟上医学发展的脚步。因此,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实践体验这一流程的构建与实施尚需进一步探索,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杜尚荣.感悟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张旭东,夏徽.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J].教学研究,2013,(01):71-76.
[3]赵丹丹,武英,李云.案例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6).
[4]李玉彬,余寅,韦素丽.案例教学法在解剖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0,32(3):226-227.
[5]杨耀防.典型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剖析,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4,15(4):150-152.
[6]刘亚莉,刘剑辉,姜涌.PBL教学模式在高职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5(5):239-240.
[7]伍亚舟,易东,张彦琦,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35-638.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