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对峡江水利枢纽施工期间库区7个监测断面的水生生物及水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区水体中浮游动物共4大类27种,以轮虫类为优势种,占总数的40.74%;浮游植物8门50种,硅藻以占种数的60.00%和占种数22.00%的绿藻位居生物量的前两位;底栖动物在枯水期与丰水期时空分布变化明显,临近坝址段的水体底栖动物密度与生物量较大,同时由于水流在调查范围内变化较大,而水流过急以及卵石为主的底质,导致个别调查点未检测出底栖动物;对水质样本采样内梅罗指数计算分析,在将水污染指标按用途分三大类的条件下,监测点基本处于污染水平。其中ST5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等于2.14,呈最高水质污染水平。
关键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质分析;内梅罗指数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8-445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8.016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下端,坝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老县城巴邱镇上游约6.0 km的峡谷河段,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产生的库区主要涉及吉安市区、吉水县、新干县和峡江县。水工建筑物的拦截,自然水系被人为的分割,使原来天然河道水生生物的原始栖息地的环境条件发生巨大的变化,种群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1]。所以在此次调查中,水生生物主要包括浮游生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重要生物类群,它是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其种类组成、数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都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运转和环境产生影响[2]。而底栖动物的时空变化分布,对整个环境变化也有一定的生态评价作用[3,4]。因此,通过调查分析水生生物在各调查点的生存状况,结合水体BOD5、CODcr、NH3-N、TP等监测指标的化学分析,对峡江库区的水质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时间与地点
在2012年3月和2013年12月间,监测水质现状,而库区涉及的赣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乌江、同江布设了7个水质监测点及调查点(ST1~ST7)具体监测点布置见表1和图1。
1.2 样品采集
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网孔0.064 mm)或PFU(聚氨酯泡沫塑料块)采集浮游生物定性样品(原生动物、轮虫和浮游植物);采用13号浮游生物网(网孔0.112 mm)采集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在表层中拖滤1~3 min。采用玻璃采样器或横式采样器采集定量样品,采水量为1~2 L,若浮游生物量很低时,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浮游生物样品采集后,除进行活体观测外,一般按水样体积加1%的鲁哥氏溶液固定,静置沉淀后,倾去上层清水,将样品装入样品瓶中。
用拖网采取底栖动物的定性样品。选用Van-Veen抓斗式采泥器(丹麦)进行定量采样,在每采样点采泥1~2次,将泥样编号后带回实验室,对其进行挑出、种类鉴定、计数和质量测定。
1.3 水质分析
pH、水温、溶解氧由YSI6600型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现场测定,BOD5、CODcr、氨氮、总磷则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测定。
1.4 数据分析
图形信息采集用ARCGIS 10.0软件处理,生物数据及化学数据采用SPSS 11.5及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Sigma Plot 12.5软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浮游生物
在枯水期与丰水期两次调查中共检得浮游动物共4大类27种。轮虫类11种,其中螺旋龟甲轮虫(Keratellacochlearis)[5,6]、矩形臂尾轮虫(B. Leydigi)、裂足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台氏合甲轮属(Diplois daviesiae)、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西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sieboldi Leydig)等占总种数的40.74%;枝角类8种,其中晶莹仙达溞(Sida erystallina)、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7]、僧帽溞 (D. cucullata Sars)、双态拟裸腹溞(Moinodaphnia macleayii)、长额象鼻溞(Boimina longirostris)等占总种数的29.63%;桡足类6种,其中汤匙华哲水蚤 (Sinocalanus dorr)[8]、球状许水蚤(Schmackerta forbes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等占总种数的22.22%;原生动物种类2种,其中瓶砂壳虫(Difflugia urceolata Carter)、冠砂壳虫(Difflugia corona Wallich),占总种数的7.41%。在各个监测点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图2),表明整个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中以轮虫类为主,而学者研究显示[9],巢湖水体使轮虫的组成有很大的变化,一些富营养化轮虫指示种将出现并成为优势种。整个库区内优势种包括轮虫类的晶囊轮虫(A. priodonta Gosse)、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螺旋龟甲轮虫(Keratellacochlearis),枝角类的象鼻蚤和桡足类的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
调查共检得浮游植物8门50种,其中硅藻门[10]30种,占总种数的60.00%;绿藻门11种,占总种数的22.00%;蓝藻门1种,占总种数的2.00%;金藻门4种,占总种数的8.00%;裸藻门1种,甲藻门1种,黄藻门1种,隐藻门1种,均占总种数的2.00%。该库区浮游生物种类以硅藻为主,其次是绿藻和金藻,在生物量上以硅藻占优势。这一特征可以反映出整个江段无机盐能满足藻类的需要,是鱼类易于消化利用的饵料,可以说明在库区内水域初级生产力较强。
2.2 底栖动物
枯水期调查共获得底栖动物26种,隶属于2门3纲5目11科。其中软体动物门2纲3目7科22种,占84.62%;节肢动物门1纲1目4科4种,所占比例为15.38%。在软体动物中,瓣鳃纲和腹足纲的种类数分别为13种和9种,是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底栖动物中蚌科种类数最多为11种,占总数的42.31%;其次是田螺科,为4种,占总种数的15.38%。调查中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淡水壳菜(Limnoperna lacustris)等,除优势种外,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ata)在调查区域分布也很广泛。丰水期调查共获得底栖动物16种,隶属于2门3纲5目7科。其中软体动物门2纲4目5科14种,占87.50%;节肢动物门1纲1目2科2种,占12.50%。在软体动物中,瓣鳃纲和腹足纲的种类数分布为8种和6种,是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底栖动物中蚌科种类数最多,为7种,占总种数的43.75%;其次是田螺科,为4种,占总种数的25.00%。优势种为河蚬、淡水壳菜等。而圆顶珠蚌、格氏短沟蜷同时所占比例较多。大量研究表明河蚬对高浓度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敏感并且长期与沉积物接触,能够反映河床的污染状况,对水生态环境有指示作用[11-13]。
从底栖动物密度分析(图3A)来看,枯水期有3个监测点密度小于或等于10.7 ind./m2,ST4密度最高,达453.3 ind./m2,淡水壳菜丰富,表现为生物高度密集;丰水期有4个监测点密度小于或等于16.0 ind./m2,ST5密度最高,达到250.0 ind./m2。枯水期ST5生物量最高,达187 g/m2,主要因为采集到河蚬数量一般但个体较大;丰水期ST2生物量最大。在接近坝址段的ST5与ST4监测点,伴随底栖动物种类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峡江库区水体有富营养的趋势[14]。
2.3 水质评价
由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作为各项标准值参照。由于枯水期与丰水期测定的各化学指标数值相近,故采用内梅罗(N.L.Nemerow)指数对枯水期与丰水期均值进行库区水质评价。内梅罗水污染指标按用途分3类[15]:人类接触使用水体,包括饮用、游泳等(PI1);人类间接接触使用水体,包括养鱼、农业用途等(PI2);人类不可接触使用水体,包括工业冷却用水、航运等(PI3)。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用途权重定为0.4,第三类定为0.2,分别对应W1、W2、W3。则可对综合指数PI进行判别:当PI<1.0时,水质处于清洁水平;当1.0
由表4可知,有3个监测点为轻度污染,其他4个监测点为污染。但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只有ST3与ST5达到Ⅲ类标准,其他监测点为Ⅰ类或Ⅱ类。采用经过改进的内梅罗指数评价方法[16,17],以水生生物作为综合考虑水质的评估因素可以看出,较高营养水平的水体中水生生物迅速繁殖,结合BOD5、CODcr等水质监测指标,结合内梅罗指数分析,表明峡江库区水体富营养程度不高[18]。
3 小结
当水环境由河流相变为库区后,轮虫种类和数量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改变使原先占优势的硅藻逐步被绿藻替代,营养物质的增多为浮游植物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因此每年春季,浮游生物的数量及生物量可能出现峰值。
库区水位的升高使其生长环境发生变化,从原来以沙石和卵石为底质,到淹没区中大量的田地,极利于喜栖于泥底的底栖动物生长,突显了峡江库区生态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
峡江库区水质BOD5、CODcr、NH3-N、TP等监测指标平均浓度均能满足Ⅱ~Ⅲ类水质标准要求,符合库区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然而通过计算得到的内梅罗指数来看,库区水体是存在部分污染。结合水生生物调查情况,峡江库区确实有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姜 红,郑喜森.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1,38(2):69-71.
[2] 杨宇峰,王 庆,陈菊芳,等.河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2):576-585.
[3] 段学花,王兆印,程东升.典型河床底质组成中底栖动物群落及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7,27(4):1665-1671.
[4] 赵 芳.白洋淀大型水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对富营养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1995,16(S):21-24.
[5] 陈彦良,吴志强,王玉彬,等.赣江中游冬季浮游生物的调查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33(3):285-289.
[6] 沈韫芬.原生动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9-482.
[7] 韩茂森.淡水浮游生物图谱[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45-85.
[8] 王家辑.中国淡水轮虫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1-282.
[9] 耿 红.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对轮虫影响的生态毒理学研究[D].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10]孙翠慈,王友绍,孙 松,等.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J].生态学报,2006,26(12):3984-3985.
[11]刘 敏,熊邦喜.河蚬的生态习性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21-224.
[12] LEGEAY A,MAUD ACHARD-JORIS M,BAUDRMONT M,et al.Impact of cadmium contamination and oxygenation levels on biochemical responses in the Asiatic clam corbicula fluminca[J].Aquatic Toxicology,2005,74:242-253.
[13] CIUTAT A,GERINOM,BOUDOU A. Remobiliz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ad-mium from historically contaminated sediments:Influence of bioturbation by tubificids[J].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06,61:147-152.
[14] 姜忠峰,李杨游,张 生.呼伦湖底栖动物调查与水质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21-323.
[15] 雒文生,李怀恩,穆宏强.水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60-164.
[16] 尹海龙,徐祖信.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5):729-733.
[17] 杨磊磊,卢文喜,黄 鹤,等.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6):41-44.
[18] 钱方平,席贻龙,温新利,等.湖泊富营养化对轮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7,15(4):344-355.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