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泥咕咕”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泥咕咕”取材于本乡本土农村生活,并与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风俗相结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些带着泥土芳香的民间工艺品,是民间艺人用双手和智慧赋予了它生命和灵性,正是由于它深深地植根于农民群众之中,才深得人民的喜爱。
关键词:泥咕咕 民间艺术 发展
河南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作为华夏民族发祥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人类文化的每一项传统,几乎都能在河南找到依据。因此,一说到河南,马上令人想到厚厚的黄土下面各个文化层中的丰富文物。但谁又曾注意到,在今天的地面上,也有着如海如潮、洋溢着生命力的活文物,这就是河南的民间艺术。且不说众多的、大型的、名贵的那些品种,单说浚县的“泥咕咕”, 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一、浚县泥玩概况
浚县,古称黎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泥猴、石雕、木雕、泥玩、黄河古陶、柳编等已成为浚县民间工艺品的“品牌”,并逐渐显现出其品牌效应。在杨记屯村1000多户人家中,从事泥咕咕制作的就占600多户,被誉为全国泥玩专业村。 做泥玩的绝大多数保留在农村,取材于本乡本土农村生活,并与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风俗相结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乡土玩具就地取材,用泥、木、布制做,造价低廉,容易制作, 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紧密相连,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起着“活化石”的作用。
我国有关泥玩具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篇》:“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文具以巧诈”。全国各地出土的古代泥玩很多,有鸡、狗、羊、虎等题材。据史料记载:湖北天门邓家湾青龙泉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陶狗、猴、象等动物;黑龙江宁安莺岭曾出土有陶塑猪、狗、熊,形体虽小形象生动;河南郑州二里岗出土商代泥玩具有陶虎、陶羊、陶猪、陶鱼,皆用捏塑加锥划的方法制作,形象朴拙特征鲜明。此外,河南辉县百泉曾出土有东汉陶塑母子羊,广州大元岗出土有西汉的陶卧牛等,造型简练生动,都极富有生活情趣,充分体现了我国先民在塑造动物神态形象方面的技艺。
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以该县黎阳镇西杨记屯村最有代表性的“泥咕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 浚县泥玩具始于隋末唐初。据《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大丕山北麓是“黎阳仓”所在地,李密曾率瓦岗军袭破黎阳仓,打过一次仗,义军和隋军伤亡惨重。据称李密手下有员大将叫杨记者 , 他曾屯兵大丕山东三里,后来便有了杨记屯这个村子。当时义军中不乏泥塑艺人,常捏一些骑马泥人,以此怀念战死的将士和战马 , 这大概就是泥玩具中有战马、武人和号角的一种说法,这一题材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浚县泥玩具内容丰富,造型古朴,风格各异,纹饰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不仅逗儿童玩耍喜欢,成年人也感到美不胜收,争相挑选存玩。泥玩具中分“泥货”、“烧货”两种,凡是需用嘴吹的泥玩哨,一般都要经过低温烧制后再施彩叫“烧货”。未经烧制晾干的泥塑干后再施彩刷漆为“泥货”。浚县泥玩的种类很多,根据内容形式可归纳为“鸟类泥玩”、“动物泥玩”、“人物泥玩”三大类型。
二、浚县泥玩的艺术特点
中国的泥塑,向来是要绘彩的。苏东坡评唐代杨惠之泥塑:“措意原同画”,即指这一特点。浚县泥玩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粗犷憨厚。泥人多系历史人物雪瓦岗寨英雄有:徐懋功、王伯当、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罗成等。禽鸟有燕子、小鸡、凤凰,动物有小马、小猪、小猴,水族有小鱼、蛤蟆、乌龟等。浚县泥咕咕一般有四种制作形式:一是模具制作,有扁头狮、小燕子、小丫鬟等;二是手工捏制,有小马、小猴、猪八戒;三是模子和手捏相结合,有骑马人等;四是在泥玩具身上加钢丝、弹簧,有活头马、活头狮子等。艺人们用的泥艺人们运用的材料和工具都很简单。泥料就地取材,先将黄胶泥和成泥巴,用木棍捶打数十遍 , 使其细柔如面团。工具是一根木棍 ,削成一头粗,一头尖二月以点画泥玩具的鼻、眼、嘴和周身的花纹。根据其形状,在不同的部位扎眼通孔,用嘴能吹出响声,有尖细的,有粗犷的,凉干后烧制上彩绘制色彩有的黑色铺底,简洁明快;有的大红大绿,色泽艳丽,色彩对比十分强烈。纹饰多以花草为主,在背部、胸部、颈部运用理想的装饰手法,概括简练,有的似花,有的似草,有的似花片,笔法简洁,生动有趣,装饰性很强,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如:被誉为民间艺术家的王蓝田先生,已八十六岁高龄,他仍在民间艺术上不断探索,他手下的作品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飞禽,样样生动有趣,造型概括简练,表现手法注重夸张,有的追求丰满朴厚,有的注重姿态雄健,施彩简洁明快,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运用简练概括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上“有密有疏”,“有高有低”,有变化,有夸张,大中见小,注重形象特征,神势、情趣的塑造,深受人们的喜爱。动物泥玩简洁生动,题材表现极为广泛:“泥狮子”、“泥猴”、“泥马”、“泥狗”、“泥老虎”,还有民间传说中的“独角兽”、“麒麟”等。造型手法极为简练、风格淳朴、生动传神。在色彩上多以红、黄、绿、白为主,有的注重重彩描绘,给人以鲜艳明快之感。有的追求朴实的风格,不加渲染,保持着原始的泥土色泽,给人以简朴美感。在浚县众多民间艺人中,最具有代表性,当数著名民间艺术家张希和先生,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在浚县传统泥玩具泥咕咕的基础上,不断大胆探索,另辟蹊径,以擅长捏泥猴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名扬海内外。张希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对象传神,他手下的泥猴千姿百态、形神兼备。他因为捏的泥猴无人能比,而被人们尊称为“泥猴张”。“猴儿精,头上功;不求形似,求神情”,这是泥猴张泥猴的风格体现。鉴于泥猴张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作品被国内外许多著名博物馆收藏。
浚县泥咕咕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泥咕咕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但在作品的审美上以“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的美学法则,意既通过手与泥,将人完整而丰富的心灵以及人的自由意志表达出来。
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是民间艺术的一大特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美观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
三、浚县泥玩的现状与发展
观念的改变,浚县泥玩具初只是一种家庭手工艺品,农闲时作为家庭副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艺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制作工艺上不断尝试改进,现多捏制后采用低温锻烧,而后用墨色铺底,施彩描绘,有的农民已常年作为一种副业生产。为了适应于市场的大量需求,他们将各种动物造型先制作成泥模,而后烧焙成陶模,将泥土压印成型、施彩批量生产。在尺度上由原体积二、三寸只供儿童玩耍的泥咕咕,现已扩展到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成人玩赏,有的已进入到家庭装饰、陈列摆设行列之中。
内容的创新,市场的开拓。浚县泥玩经过市场的检验,一些平庸的作品逐渐被淘汰,而深受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创新意识,形成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已打开广阔的市场。如张希和千姿百态的泥猴,以浪漫的造型表现手法,生动传神。王蓝田的泥马、泥鸡、泥虎造型手法简练,墨底施彩,生动有趣。宋海文手下的鸡、猴等十二生肖造型施彩吸取卡通表现形式,全然是童话式的构思,色彩浓重饱满、艳丽。宋楷战的人物造型粗犷豪放,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张希和、宋海文两位艺术家曾多次随我国民间艺术代表团出访美国、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进行艺术交流,作技艺表演,深得国内外艺术家的好评,他们的作品已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
民间艺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劳动生产之余制作的,或作为副业生产,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这些带着泥土芳香的民间工艺品,是民间艺人用双手和智慧赋予了它生命和灵性,正是由于它深深地植根于农民群众之中,才深得人民的喜爱。为了让这种古老的民俗艺术焕发出生机, 浚县新一代的泥玩艺人们在继承老一辈的捏制技艺基础上,还在“泥咕咕”的捏制造型和风格色彩上融入了鲜明的现代艺术气息。
浚县的“泥咕咕”民间艺术正式被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批准为国家保护项目。
参考文献:
[1]毛本华著:《河南民间玩具》,河南美术出版社,1986。
[2]《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01.17。
[3]《美术》,1984.4。
[4]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常文学: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