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是十八大报告中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但是,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深化改革,都必須从具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出发,对问题本身及其根源作出准确的判断。问题的根源必须到现实的经济关系中去寻找,重点寻找那些从我国特殊过渡体制产生出来的特殊原因。我国当前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不能单纯归咎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形式本身,而主要是国有经济和政府机构职能定位及其行为的不合理造成的。这些不合理不仅来自传统社会主义体制,而且来自先前“市场化改革”中的偏差和失误。问题及其根源找准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也就寓于其中了。
【关键词】科学发展;转变方式;深化改革;经济社会问题;经济根源;市场化改革;过渡体制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4—0005—23
党的十八大已经得出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结论性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清除体制性障碍;清除体制性障碍必须深化改革。这一正确认识阐明了中国道路—科学发展—转变方式—深化改革之间的正确关系。但是,任何正确的理论认识、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都是建立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及其根源的准确判断和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无论是从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角度讲,还是从深化改革的角度讲,都必须首先搞清楚,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的、反复出现的、关系全局的问题及其根源是什么。正确判断并清除体制性障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进一步明确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
面对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我们不仅要有机遇意识,而且须有强烈的问题和风险意识。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不能局限于“外部冲击”引起的眼前的困难和风险,而一定要搞清楚“外部冲击”之所以能够起作用的内在原因,解决由传统道路和体制产生而现在仍然没有根本解决的问题,以及在改革和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应当成为忽视和淡化存在问题的理由,不能用“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来安慰自己。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今后发展前景的认识,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不文过饰非。我们不仅要清醒地看到显现的风险和挑战,准确地判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而且要深入分析背后的根源。
(一)对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
对问题认识的分歧反映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利益关系。对我国当前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分歧表明,人们对于我国改革的目标模式的认识,对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距离。分歧不仅来自人们在理论认识和政策主张方面的差异,而且来自他们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利益的不同。例如: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是民生问题、贫富悬殊问题和腐败问题;而部分企业家和领导干部最关心的是实现利润和增长速度。在一些人看来,按照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有些问题已经足够严重;而在另一些人看来,按照“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并不构成问题,或者至少不属于严重问题。一些人之所以对转变发展方式持消极和应付的态度,完全是因为,他们实际上是现行过渡体制和传统发展方式的受益者。
中央文献对问题的认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识。尽管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分歧,但在人民群众中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而中央文献则充分反映了民意。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概要地指出了“必须高度重视”的困难和问题。困难和问题涉及不同方面:发展中的问题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社会矛盾、利益关系和群众生活问题;整个社会的道德和诚信问题;干部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和能力问题;消极腐败问题。[1]5应当说,中央列举的问题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识,也是理论上进一步深化认识的基础。
(二)对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作出准确规范的概括
为了进一步统一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不仅需要对问题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而且需要在理论上作出更加科学的概括。为此,理论界应当把问题和困难、问题的主与次、问题本身和产生的原因明确地区分开来,并依照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和概括。如果用政治经济学的语言加以概括,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是:经济失衡;增长虚假;民生困难;贫富悬殊;蕴含危机;腐败多发。
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有三:重大比例关系失调;基本产业结构扭曲;城乡发展失衡,“三农”发展显著滞后。重大比例关系主要是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四者之间的关系;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基本产业结构主要是一二三产业的构成;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等。
增长虚假是指,名义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不仅包含水分,而且代价很高,负效应很大,人民得到的实惠较少。在多年以传统发展方式实现的高增长过程中,断断续续积累了大量价值泡沫(多次出现的股市泡沫,日益突出的房地产泡沫),并表现为显著的货币贬值;经济增长的代价过高,而创造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偏低,负效应过大,甚至得不偿失;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经济增长未能导致居民福利的相应增长。
民生困难在整个社会中是一个局部和相对的概念,但在普通居民中却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意义。在改革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加,老的民生问题不断得到缓解,但在“市场化”的环境中,新的民生难题也开始显现出来。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需求方面,面临诸多的困难。
贫富悬殊主要是就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过大来说的。经过改革和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虽然绝对地和普遍地提高了,但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按照国际社会公认的贫困线标准判断,绝对贫困居民的比例仍然偏大;二是按照基尼系数衡量,居民贫富差距过大,相对贫困的问题突出出来,社会成员有两极分化之势,阶级关系开始显现。居民的贫富悬殊是建立在资本和劳动、政府和居民、城市和乡村、垄断性央企和中小民企收入差距过大的基础之上的。
蕴含危机所说的“危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以生产相对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以及因此而导致的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二是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三是在新的社会矛盾中孕育的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危机。有些危机目前还是潜在的,但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危机。
腐败多发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和判断,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以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为主要标志的腐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普遍而未能有效遏制的腐败,不仅危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关系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危。
上述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从经济方面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运行状态本身不够正常,表现为恶性循环和不可持续;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和结果不经济,偏离了发展的目的。从社会方面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和我国现阶段相适应的包含社会主义因素的社会公平没有很好实现,不利于社会和谐。我们把问题鲜明地概括出来,只是在于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增强风险和危机意识,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有明确的针对性。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