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09-0042-02
鸡球虫病是一个常发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特别是在潮湿闷热的夏季多发,一旦发生球虫病,重者导致鸡只死亡,轻者影响鸡只生长、生产等性能。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从世界范围来看,鸡球虫病每年能造成6000万至1.2亿美元的损失。鸡球虫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原虫病,它主要由艾美耳属的九种球虫所引起。病原隶属顶复门,真球虫目之艾美耳属原虫,其生活史分为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在鸡体内进行,后一阶段在体外进行,其间已经孢子化的卵囊可经口感染。在生产中,鸡球虫病不仅引起雏鸡大批死亡,更为严重的是会明显降低鸡的生产性能,尤其对集约化养鸡业更是如此。
根据鸡球虫的生活史和传播特点,鸡球虫病的防制思路集中在体内、体外抑杀虫体和增强宿主抵抗力两个主要方面。
目前在饲养鸡群中,防治鸡球虫病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抗球虫药,它对控制鸡球虫病的严重暴发和流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人曾认为:“鸡场使用抗球虫药进行球虫病预防是一种化学保险”。
防治鸡球虫病一般用药物进行,本文就如何用药物预防和各种抗球虫药抗虫机理做了简单概述,为进一步防控好鸡球虫病提供理论依据。
1 抗球虫药的种类
现阶段应用的抗球虫药主要分两类:
1.1 化学合成的抗球虫药 近期正在广泛使用的有:磺胺喹恶琳(SQ4)、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间二甲嘧啶(SDM )、氯羟吡啶、氨丙琳、尼卡巴嗪、球痢灵、氯苯胍、溴氯常山酮以及喹诺酮类等,其中有些药物虽已有耐药虫株的产生,但通过配合用药等方式仍在使用。
1.2 抗球虫抗生素 主要有马杜霉素、莫能菌素、拉沙洛菌素、盐霉素、纳拉新、罗奴霉素以及四环素等。除四环素外,其它均属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这类药物具有优异的广谱抗球虫作用,能够促进增重、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而引人注目。
2 抗球虫药的作用机理
抗球虫药的作用机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在已研究过的抗球虫药中,仅有少数已确定了抗虫作用的生化机理,据研究可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竞争性抑制,干扰虫体代谢 叶酸是球虫体内参与核蛋白合成的一个重要辅酶,叶酸的拮抗剂或抑制剂可以干扰虫体的叶酸代谢而影响核蛋白合成,发挥抗虫作用。对球虫合成叶酸的酶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有磺胺药、乙氧乙胺苯甲酯等。乙胺嘧啶、二甲氧苄氨嘧啶(DVD)、二甲氧甲基苄氨嘧啶(OMP)、三甲氧苄氨嘧啶(TMP)等都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最终阻碍虫体的核酸合成而发挥抗虫作用。氨丙琳的化学结构与硫胺(VB1)相似,是硫胺的拮抗剂,其抗虫作用可能与虫体的硫胺发生竞争性抑制,而导致硫胺缺乏有关,因为在投服氨丙琳时,增加饲料中的VB1含量会降低氨丙琳的抗虫作用。
2.2 抑制核酸合成 核苷类似物,如氟腺吟(Arprinocid )等嘌呤类抗球虫药,主要影响虫体对嘌呤、嘧啶的作用,最终使核酸合成减少,使虫体的生长、繁殖受阻。
2.3 抑制虫体线粒体的功能 喹诺酮类阻碍球虫线粒体内电子传递过程,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在细胞色素水平上抑制虫体的能量代谢,发挥抗球虫作用。氯羟吡啶与哇诺酮类的结构相似,与喹诺酮类配合用药时有协同作用,而且球虫对两药无交叉耐药性,因此可以认为两药作用于球虫线粒体内密切相关的两个电子传递系统。氯苯胍对大白鼠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及AT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抗虫作用是否与此有关,尚待研究。
2.4 干扰虫体生物膜的离子转运 离子载体类抗生素能与碱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促进虫体细胞膜两边的离子转运,导致生物膜两边K+、Na+、Ca2+及H+等阳性离子梯度的变化,引起虫体细胞功能失调而起抗虫效果。
多数抗球虫药主要作用于鸡球虫的无性繁殖周期,且在球虫生活史的特定时期发挥最大作用,称之为药物的活性高峰期,并已被药物的体内和体外实验所证实。
叶酸抑制剂或拮抗剂。如磺胺药作用于球虫的第二代裂殖体,即球虫生活史的第4天,二甲氧苄氨嘧啶、三甲氧苄氨嘧啶也作用于球虫无性繁殖的后期。
喹诺酮类化合物作用于球虫生活史的第一天,即子孢子阶段,呈现抑球虫作用。氯羟吡啶影响球虫的子孢子,对球虫只起抑制作用,并无杀灭作用,用药60d后球虫仍能恢复发育。
尼卡巴嗪是一种杀球虫药,其活性峰期作用于球虫的第二代裂殖体,即球虫生活史的第4天。
四环素的活性峰期在第3天,对第二代裂殖子作用最强。氨丙琳对球虫的活性峰期在第3天,主要作用于第一代和第二代裂殖体。
离子载体抗生素作用于球虫内生性发育的早期,即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子,这些药物可能在细胞外的子孢子和裂殖子中积聚和滞留。氯苯胍的活性峰期是在球虫发育的第2天,主要对第一代裂殖体起抑制作用。
在养鸡过程中,如果鸡发生了球虫病,我们除了要加强饲养管理以外,还要根据球虫不同的发育阶段,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降低经济损失。同时,还需要注意交差使用药物,减少耐药虫株的产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