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奶牛维生素A缺乏症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日粮中缺少或含有较少的维生素A及其前体物(胡萝卜素)而引起。病牛表现出机体消瘦、嗜睡、贫血、水肿、骨质疏松、运动紊乱以及繁殖障碍等。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奶牛;维生素A缺乏症;病因分析;临床症状;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18-01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内,是动物机体所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植物体中不存在维生素A,但其含有维生素A的前体物,即胡萝h素,其中以8胡萝h素的活性最强,当动物食入植物性饲料后,会被肠黏膜细胞吸收,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生成维生素A。维生素A有3种衍生物,分别是视黄酸、视黄醛以及视黄醇,天然维生素A存在形式主要是视黄醇。一般来说,胡萝h、青绿多汁饲草、青贮料、玉米、南瓜等饲料中富含胡萝卜素,而动物肝脏、肾脏、全乳以及鱼肝油、蛋黄、鱼卵等中富含维生素A。
1 病因分析
采食摄取不足。奶牛饲料中所含的维生素A或胡萝h素被破坏,如饲料在收获、加工以及贮藏等不当时,都会造成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降低;饲料长时间贮存,发生霉变,淋雨或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也会破坏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一般可损失大约70%~80%。奶牛长时间饲喂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不足的饲料,尤其在缺少品质优良干草和青绿饲料的冬季,如果长时间饲喂农作物秸秆等副产品就非常容易导致摄取不足。奶牛采食能力较差,如患有疾病导致减少采食时,就会直接造成机体摄取维生素A不足,从而出现发病。
消化吸收紊亂。奶牛胃肠道、甲状腺、胰腺以及肝脏等机能异常,既不利于机体消化吸收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还会使体内无法合成维生素A,并影响代谢。
需要更多的维生素A。奶牛在生长、妊娠以及哺乳等阶段,机体本身需要更多的维生素A。另外,奶牛处于病理过程,如患有热性病、寄生虫病以及结核病等,会导致机体消耗过多的维生素A,从而使其需要更多。此外,如果饲草、饲料中含高水平的氮或饲料中存在脂氧化酶抗维生素A,会破坏维生素A,从而需要更多。
2 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病牛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伴有异嗜,贫血,机体消瘦,被毛粗硬、逆立、失去光泽,有较多皮屑,生长发育迟缓,泌乳性能明显下降。另外,由于病牛抵抗力变差,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膀胱炎、皮肤真菌病、胃肠炎、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等。
眼病症状。病牛典型的一个症状是发生夜盲症或干眼病。发生夜盲症时,病牛通常呆立不动,使其小心移动,但没有方向,或用头抵在某些物体(饲槽、墙壁等)不动,检查眼睛可见视神经乳头发生水肿,视网膜主要呈淡蓝色,局部呈粉红色,视觉不断减弱,最终变成持久性目盲。发生干眼病,主要是由于泪腺上皮细胞发生萎缩、坏死,并出现磷片化病变,典型特征是角膜干燥和羞明,眼球突出,瞳孔散大,角膜肥厚、混浊并发生损伤,且往往会继发引起角膜炎,对光反射减弱甚至完全消失。
神经症状。通常是犊牛患病后会表现出神经症状,主要是呈癫痛样发作,全身肌肉抽搐或震颤,对触摸、声音比较敏感,接着可发生强直性惊厥以及角弓反张,行动困难,共济失调,出现晕厥等。
繁殖与泌尿症状。病牛由于生殖器官黏膜发生角质化,导致受胎率下降,胎衣不下、卵巢囊肿。妊娠奶牛在发病后期容易出现流产、产死胎或犊牛产出后几天就发生死亡,且往往存在先天性畸形,如咬合不全、瞎眼等。部分新生犊牛体质虚弱或生长发育不全。公牛患病后影响精液产生,性欲降低,容易发生尿石症,导致排尿困难以及全身性水肿。
骨骼组织发育障碍。犊牛患病后会抑制骨骼生长,引起骨化不全性骨质疏松、软化,同时骨骼发生变形。
3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要减少饲喂储存时间过长的小麦秸秆,每天饲喂20 kg的新鲜青草,经过大约l周,病牛部分症状有所减轻或完全消失,病情显著好转。另外,病牛也可直接注射维生素AD,每头每天用量为25万IU(根据维生素A含量计算),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如果病牛阴道发生感染,可配合肌肉注射320万IU青霉素或4g链霉素。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合理搭配饲料,含有全价营养,尤其是要含有足够的维生素A以及胡萝h素。在缺少青绿饲料的时期,更要注意及时增加各种维生素用量,但要确保供给剂量处于安全范围。另外,日粮中要含有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并保持比例适宜,以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并使其充分吸收和利用维生素A。新生牛犊要及时吮食充足初乳,确保哺乳量和哺乳时间足够,禁止过早断奶。如果使用代乳品,要确保其品质优良,且含有充足的维生素A。牛场要保持干燥、清洁,加强消毒工作。运动场地足够宽敞,光照充足。饲料作物要经过适当加工,合理调制,使其利用价值提高,适口性良好。饲料要避免储存时间过长,并加强保管,避免遭受曝晒、雨淋,防止饲料中所含的维生素A被破坏。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