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大蒜叶枯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大蒜叶枯病防效最好,其次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大蒜叶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效,以1 500 g/hm2剂量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效较佳,注意在发病初期用药,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3次,要求大蒜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杀菌剂;安全性;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15-01
大蒜叶枯病是大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病叶枯死、植株早衰、蒜头减产、蒜苔霉烂等现象,直接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1-3]。因此,笔者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大蒜叶枯病试验研究,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主要有以下4种: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商品名为百泰)、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商品名为品润,登记证号:PD20080464)、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商品名为凯润,登记证号:PD20080464,由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商品名为世高,登记证号:PD20070061,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市场购买)。
1.2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药剂及其剂量不同共设6个处理,即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900 g/hm2(A)、1 500 g/hm2(B),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450 mL/hm2(C),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2 550 g/hm2(D),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 g/hm2(E),以清水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 m2。
1.3 试验方法
采用HD-300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田间喷雾,操作压力为1 Pa,喷嘴呈圆锥型,流量333 mL/min。共施药3次,时间分别为2011年3月29日、4月5日、4月12日。第1次施药时用水量690 L/hm2,第2次施药时用水量750 L/hm2,第3次施药时用水量810 L/hm2,试验时大蒜叶枯病处于初发期。
药前调查发病基数,第3次药后10 d调查发病情况。每小区对角线取样选5点,每点10株,共调查50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按以下分级标准记录病叶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病叶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占叶片总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占叶片总面积的6%~10%以下;5级:病斑占叶片总面积的11%~20%以下;7级:病斑占叶片总面积的21%~40%以下;9级:病斑占叶片总面积的40%以上。药效计算公式均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进行[4-7]。
病指=■×100
防效(%)=(1-■)×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该试验条件下,按照试验设计进行施药,通过药后调查发现,供试药剂处理后对大蒜无药害产生,各小区的大蒜生长性状良好。
2.2 防效
由表1可以看出,处理A、B、C、D、E的防效分别为75.43%、80.85%、81.01%、74.19%、79.95%。经方差分析,处理B、C、E的防效显著高于处理A、D的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大蒜叶枯病防效最好,其次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大蒜叶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效,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防效增加,剂量为900、1 500 g/hm2时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效为75.43%、80.85%,以1 500 g/hm2防效为佳。注意在发病初期用药,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3次,要求大蒜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其他药剂对大蒜叶枯病也有较好防效。
4 参考文献
[1] 王素芳,戴率善,丁书礼,等.2007年丰县地区大蒜叶枯病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3):25-26.
[2] 何丽,冉一茜.铜仁地区大蒜叶枯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7,20(2):15-16.
[3] 张浩祥,陈刚,张金毅.大蒜叶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初探[J].湖北植保,2004(6):26-27.
[4]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5] 时春喜,惠浩浩,郭建挺,等.大蒜叶枯病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8):114-118.
[6] 孔素萍,杨崇良,段乃彬,等.大蒜叶枯病防治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4):56-58,61.
[7] 陆进泉,顾卫中.50%咪鲜胺锰盐防治大蒜叶枯病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37,14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