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陈怡霓怡心“医”意霓帔满天

陈怡霓怡心“医”意霓帔满天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5 09:10:03 点击: 推荐访问: 意霓帔 满天 陈怡

“参政党的主要职责是参政议政,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借鉴国外成功管理经验,为地方乃至中央政府建言献策是我们的职责”

陈怡霓,广东省普宁市人,泰国侨眷、英国归侨,硕士研究生毕业(英国)、医学硕士(英国),主任医师。现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广东省委副主委、广州市委主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趁着参加全国两会的间隙,陈怡霓在北京接受了采访。她短发齐耳,衣着素雅,端庄娴静,略带潮汕口音的普通话令人感到亲切。

心系母婴健康

陈怡霓1956年10月出生,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考入暨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毕业后任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医生。“这一年多的妇产科医生经历,对我日后的工作影响非常深远,一直到现在,我对妇幼卫生工作依然充满热情。”

2010年8月,陈怡霓任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她分管规划和妇幼工作。“我深知妇幼保健工作是一项公共卫生综合工程,好的行政管理理念和行动措施必须有行动力过硬的妇幼保健团队来抓落实,因此我分管妇幼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广州市妇幼保健团队的建设。从机构运营机制的改革到人员素质要求,从妇幼保健业务开展到科研拓展,我一一跟进提出要求和工作思路,目的就是为此后广州妇幼保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编制广州区域卫生规划中,我意识到各地多年忽视产儿科资源的补给,于是组织全市妇产科和儿科资源大调研。在此基础上重新布局全市的孕产妇危重症救治网络、细化了高危孕产妇评分和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评分。服务能力不够的通过政府投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儿科建设。”

陈怡霓提出滚动修编规划,敏锐地在多个层面努力呼吁政府的重视和加大投入,从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到医学院儿科专业的建立,从妇幼保健机构的能力建设,到新建儿科专科机构,让社会听到了儿科医生的声音,更看到了广州的行动力。

同事评价陈怡霓:“她接地气,亲自组织调研,系统挖掘问题,找出关键症结,对症下药。”

2012年8月,广州市卫生局发布《广州市母婴安康行动计划(2012-2015年)》,并会同广州市财政局组织制定了“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队伍技能培训”、“重症孕产妇、重症儿童救治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标准化建设”、“母婴安康健康教育”等四个项目的实施方案。

陈怡霓经常讲,假如这个产妇是我们的姐姐、妹妹、爱人、女儿,假如这个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孙辈,大家是不是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去爱护?为了推进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她经常深入基层,动员各方努力保障妇女儿童健康。让很多不懂医学的人能够理解,从而发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妇幼健康事业中。

不仅如此,为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广州构建了新的区域危重孕产妇和儿童救治体系,市区两级重症孕产妇、儿童救治中心分别增加到23所和12所,并将采供血机构、急救医疗指挥中心、120网络医院纳入了救治网络,建立了市区二级联动响应、专科专病对口转诊的救治“绿色通道”网络。

2013到2015年,广州市助产机构共救治危重症孕产妇8000多人,救治成功率为99.15%;救治危重症儿童43600多人,救治成功率达97.55%。2014年全市产科医院剖宫产率下降到38%,是新千年后首次低于40%,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5.9%,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积极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广州2016年又启动新一轮母婴安康行动计划。

“通过第一轮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年分娩量均在22万以上的广州市全人口、户籍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广州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4.42/10万、婴儿死亡率2.96‰,比2010年分别下降71%、17%,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逐年改善,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得益于一系列有效措施,广州市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婴儿潮从容有序。

妇幼工作,仅仅是陈怡霓担任卫计委领导期间的一个缩影。陈怡霓先后任职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局长,此后原计生局卫生局合并,她任广州市卫计委主任。其间,广州卫生系统正面临医改进入深水区,如何让新起点上的广州医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改善医患关系,以及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成为陈怡霓工作的重头戏。陈怡霓指导制定了十二五卫生规划、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基层综合医改系列文件,明确了广州卫生计生工作的思路和方向;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卫生计生机构整合、社会办医和互联网医院建设等工作;启动制定十三五卫生规划、制定卫生强市纲领性文件,为广州衛生计生工作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陈怡霓的同事说,陈怡霓担任卫计委主任这几年,任务艰巨,需要攻克的难题很多,但她以有毅力、有韧性,突破难点问题见长,只要集体决策要推进的工作,即使有诸多困难,她也不轻易言放弃,经常亲力亲为,为一个个瓶颈问题找比她行政级别低的委、办、局领导协调工作,找上级市领导汇报沟通。且为人温婉,善于听取意见,部下同事都乐意出谋献策。她情系民生,勇于担当,靠前指挥,顺利应对登革热、禽流感、埃博拉等疫情,维护了社会稳定。尤其是在解决广州市基层医改、精神病、传染性疾病、妇幼保健工作的防控体系建设方面,集思广益,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2016年9月,陈怡霓年届60,卸任广州市卫计委主任一职。

英国注册MLSO和FIBMS中国(大陆)第一人

1985年10月,为陪伴在英国留学的丈夫,陈怡霓决定自费赴英留学,但并不顺利。当她以一位执业妇产科医生的身份满怀信心抵达英国深造时,不得不痛苦地接受英方不承认中国医学学历的现实。

她并没有被难倒,毅然放弃临床专业,一步步创造条件满足大学苛刻的入学要求,成功注册攻读、并获得实验医学硕士学位。

“在英国严格的行业保护制度下,要想得到同行的认可,必须从头再来,从最低职位做起,边干边再深造,转攻临床实验医学执业资格。”

最终,陈怡霓获得英国注册MLSO和FIBMS两种实验医学专业技术资格,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人。由一位临床工作者注册转从实验科学,她充分利用临床知识解决实验科学问题,使自己在异邦的同行中脱颖而出。

1990年2月,硕士毕业后,陈怡霓继续留英工作7年。这一期间,陈怡霓分别在英国中部地区内分泌研究所和英国伯明翰英女皇医院从事医学临床实验研究和管理工作。1995年,她被英国生物医学科学院遴选为Fellow(高级会员)。

正当陈怡霓在异国安居乐业时,她又选择支持丈夫回国。1997年6月回到故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院领导高度信任,她承担起组建医院实验室的任务,并先后担任检验科主任、实验中心主任、创伤研究所副所长。

从优越的工作环境到只有空房一间的“实验室”,陈怡霓从零开始,不遗余力地把国外学到的知识“搬”到新岗位来,为医院引进、开拓了数十种临床医生和病人信赖的检测技术,建立了一个临床检测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建成了一个集临床医学检验和临床实验研究于一身、年创收数百万的医学实验中心。

伉俪参政议政传佳话

同为学者型官员的丈夫许宁生,原任中山大学校长,2014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每年全国两会,陈怡霓夫妻俩一起进京参政议政,在广东团传为佳话。

有着泰国侨眷、英国归侨身份的陈怡霓2001年1月加入中国致公党,开始与致公党广州市委会结下长达16年的缘分。2006年底,陈怡霓当选致公党广州市委主委,2008年初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根据工作需要,她离开了医学专业工作,专职民主党派工作。

“参政党的主要职责是参政议政,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借鉴国外成功管理经验,为地方乃至中央政府建言献策是我们的职责。”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五年里,她提交的建议和议案,涉及医疗卫生技术准入管理办法、危重病医学的学科建设、完善医院污水处理和监管、医药制品的管理、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城市社区医疗网的建设、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建设、充分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等等。

她的建议和议案促成了国务院对居住港澳注册医师来内地参加执业考试和执业法的出台、国家医药管理局对“械”字类制品制备管理法的修改、广东省对医院污水处理和监管条例的制定、对农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并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等等。

陈怡霓说,目前虽然离开了我的专业,但当我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揉合在一起时,我便能站在更高的层次发挥作用。

作为一名归侨,她不忘代表这个群体表达诉求。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期间,陈怡霓领衔提交了有36位代表附议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议案,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华侨农场和散居贫困归侨侨眷就业培训工作的建议》、《关于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加大科研项目对海外华侨华人公开招标工作的力度的建议》等多个建议,充分发挥了关注侨情、传递归侨侨眷心声的侨界人大代表的作用。

2013年,陈怡霓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她的关注点还在老本行。针对全面放开两孩,陈怡霓认为,社会高度关注加强儿科医疗资源的建设。目前我国儿科医疗资源短缺是普遍现象,亟待在“十三五”期间采取系列措施解决,制定和实施儿科床位和儿科医师建设的量化指标。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陈怡霓一口气交了五份提案,从不同侧面为公立医院改革建言献策。同时,她还大力倡导“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呼吁国家积极培养全科医师,引入家庭医生理念,目的是借助全科医师健康管理技能,引导国民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防病在先;同时对慢性病予以积极干预防止并发症发生。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高龄产妇更多,育龄妇女随年龄增加怀唐氏综合征胎儿的风险率呈倍数增加,如果让孕妇自由选择是否做产前筛查,或以传统方法筛查,势必导致全社会唐氏儿出生率比以前更高。”

陈怡霓说,应更重视产前筛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早期干预以减少出生缺陷儿。建议国家卫计委尽快启动有行政部门、临床医生和卫生经济学专家团队参加的调研,进一步论证相关配套措施后作出科学决策。

平衡事业与家庭

如果说陈怡霓在事业奋斗历程的角色转换中实现了自我价值,那么她在职业女性与贤妻良母的角色转换中则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体谅丈夫工作忙、压力大,她把照顾好全家人、构筑一个温馨的减压港湾作为自己最基本的职责。一家人的起居饮食、女儿的健康成长、婆婆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她身体力行的轨迹。

“中国的传统还是重家庭,重亲情。女同志既要把个人与整个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还要有自己的天地、事业,当然家庭是非常重要。家庭幸福,事业才能成功,如果家庭不幸福,事业成功还是有很多的缺陷和遗憾的。”

在家里,陈怡霓是丈夫的贤惠妻子。不管她正忙着什么,丈夫一句“喝一杯茶好吗”或“出去走走好不好”?她都会坚决放下手上的活儿陪陪他,哪怕因此她得加班补回失去的时间,因为她知道这是丈夫需要精神放松和情绪调节的时候。

在女儿心中,她是倾吐心声的慈母和挚友。学习上碰到困难、生活上需要帮助、内心深处有什么困惑、身体有哪不适,女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妈妈。

“小孩子生病,肯定要花多点时间来照顾小孩,难免牵扯精力,但这并不会直接影响事业,因此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陈怡霓说,年轻的时候,孩子小,当时在医院工作,经常是晚上10点后才能坐下来,写文章,发论文,经常一忙就到凌晨两三点,早上六七点又要起来工作,从来没有时间看电视剧。

“就是这么奋斗过来的,幸亏年轻,要不然身体很难吃得消。不过回头想想,我以工作为乐,搞科研有成果,也会很开心。”

在半身不遂、需要24小时特护的婆婆眼里,媳妇胜似孝顺的儿女。陪着自己聊天读报、端上自己喜爱的小菜、指点孙女膝前为奶奶细心修剪指甲……休息日,媳妇的到来是婆婆最盼的时候。虽然她已不在医院工作,但婆婆病痛缓解和医药跟踪她一手操持。有哪不舒服,婆婆先找她;如何配合治疗,婆婆听她的。老人家神智不甚清醒时,儿女们的名字记不起了,唯独这位媳妇的名字常常挂在她口上。

宣传“一带一路”,讲好“中医药故事”

自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应者云集,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分布着约4000万华侨华人,他們既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者。

“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参政党,致公党也不断在思考、探索如何凝心聚力引导广大海外侨胞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人文交流,达到道路连通、民心相通。”

今年,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其中,要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讲好“中医药故事”。

“在我们热议‘一带一路’建设时,大家都说华侨华人有非常独特的作用,因为他们熟悉当地的文化,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社会管理、法律法规,更知道怎样把互利共赢的理念让对方来理解,我想这个故事他们会讲的更好。”

陈怡霓认为,生硬地传播是很难让当地的社会以及外国朋友们接受的。习近平主席曾经提过“文明互鉴”的方式,我觉得最为合适。比如,古代把我们茶叶出口到国外,慢慢的就把茶文化传到国外去了。另外,我们的华侨早期到国外,为了谋生开起餐馆,这样也把我们的美食文化传播出去。反过来,西方的咖啡、西餐在某种程度上也慢慢传到中国,现在大城市里随处可见到咖啡,很多人也喜欢上喝咖啡、吃西餐了,这就是典型的“文明互鉴”的例子。

“还有我所熟悉的医学,西医从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中国来,如今西医是我们中国医疗技术中不可或缺,或者说是一项主要的治疗技术。从互鉴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中医在国外也已逐渐广为接受。很多例子可以说明,在文明互鉴中,中医已经在海外产生了一些影响,获得认可。现在我们正筹备一个关于中医药如何走到国外的活动,也将举办‘世界华人文明交流互鉴经典案例’的评选,加强中医药在海外的广泛传播。”

从北京开完全国两会回来,陈怡霓带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和广州市委会的党员们,走访广东中医药大学、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广州中医药集团等等,已经在为举办“世界华人文明交流互鉴—中医药温暖世界”经典案例评选活动忙得不可开交了。

责任编辑 华南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