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方案历经3年酝酿、争论,终于在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回归公益、推行医保……新医改凸显出不少新变化,但这些变化能否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能否破解医疗问题的困局……都需要拭目以待。
2009年2月28号,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就曾表示,医改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医院改革。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也向外界表示,目前看病就医的供需矛盾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尽管改革路径上不十分清楚,只是推行试点,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是明确的,就是十个字:“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
新医改民众看病自付比例将降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正式出台,作为中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它能为中国内地广大民众带来哪些实惠?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的回答是:新方案实施后民众看病自付比例会降低,药价会大幅下降。
陈竺说,在这一文件的指导下,将探索建立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体系,避免随意性,提高质量,同时引进卫生经济学概念制定既能体现技术含量,又与现有国力、基本医疗承受能力和公众的经济能力相适应的标准化的诊疗方案,逐步实现按照病种付费。明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投入还将增加,大病补偿的封顶线会达到城乡居民收入的六倍;新农合的补偿率可能从去年的百分之三十几,明年提升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陈竺认为,医改的难点是公立医院改革。因为公立医院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矛盾问题比较集中;要体现公益性,就要扭转过于强调医院创收的倾向,让其成为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要实现这一目标,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要退出舞台,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在大卫生系统下探索管办分开形式,建立有专家、政府、社保和民意代表参加的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施行“优劳优得”的内部管理。同时实现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互动,建立社区和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诊制。医院收入来自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诊疗活动补偿,也包括个人支付的一部分。坚持公益性就不能把创收作为主要目的。改革方案提出今后三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针对公立医院的补偿会明显增加。
目前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的劳动价值在价格政策上尚未合理体现,某些高难度手术和医生出诊费应适当调整,何时和如何调整需具体研究。要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给民众带来更大实惠。对于公众关心的儿童白血病,将考虑列入大病统筹,建立补偿保障制度,通过合理诊疗,控制费用,应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在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内,能够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在公共卫生方面,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均等化的服务,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预防接种、慢性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等。
陈竺称,目前国家卫生的总支出费用是每年一万一千多亿人民币,公共财政投入增加,使个人支出的比例已从最高时的百分之六十降到目前的百分之四十几了。今后三年如每年政府再投入两千八百亿,个人付费的比重就会再下降,这对于缓解群众看病贵会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实施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把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供是政府责任的体现。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体现政府职能转变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最大的亮点是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改革基本原则,标志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整合。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责任。《意见》之所以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是因为它符合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和谐不可或缺。
“当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时,政府理应成为主要提供者。一方面要为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贾康认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制度安排,正是一种公共产品。
《意见》提出的这一改革基本原则也标志着我国公共财政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定位,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其公益性、公平性。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财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解决包括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内的民生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该文件明确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是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属于公共产品”这一基本判断而来的必然取向,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并内在地要求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起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但他同时指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除了加大政府投入外,,还要坚持投入与改革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和规范财务收支管理办法等。“只有多管齐下,调动多个积极性,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才能得到维护,老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实惠。”
医改政府主导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专家表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需要政府履行其应尽职能,加大投入力度。《意见》明确了政府、社会与个^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说,《意见》对政府卫生投入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不仅要加大投入力度,还提出要转变投入机制,保证卫生投入的绩效。《意见》强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在完善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方面,该文件提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此外,该文件还强调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并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表示,《意见》虽强调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排斥社会资本的介入。相反,《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正是为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大学生纳入医保待遇不会降低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李忠在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透露说,这次居民医保全面推开的同时就是把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医保的范围,待遇不会降低。“原来只是在一个学校有保障,现在通过纳入整个医保后会有更大的参保基数,能更好地利用大数法则有所保障。”
这次居民医保全面推开的同时就是把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医保的范围,大概全国会有2000多万各种类型的大学生,通过这次居民医保制度全面推开,这部分人都会纳入其中。李忠表示,大学生纳入医保首先待遇不会降低,另外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保险是大病统筹,原来只是在一个学校有保障,现在通过纳入整个医保后会有更大的参保基数,能更好地利用大数法则有所保障。原来的公费医疗范围可能只是学校医疗机构,纳入新医保后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更大了。
随着2007年居民医保推开,已有一部分试点城市已经把大学生纳入进来了,这次通过新医保的全面推开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应该说2009年就能够使所有的城市推开居民医保,至少大学生在制度上会被覆盖掉,下一步随着具体的工作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到这里面,相信随着近期三年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这个体系。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