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着手,剖析会计信息失真主要产生于投资者、经营者、会计人员及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效用差异性及外在性等方面,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在于制度约束、行为规范及道德评价等。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 信息不对称 对策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处理的会计数据。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与使用过程涉及到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企业的债权人、政府管理机构等,其信息的正确性、客观性与真实性,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及社会的持久和谐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
市场经济活动中,各方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缺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会计信息是企业的经营者向投资者及外部信息需求者提供的,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经营者拥有某些外界难以获取的独家信息,可用其进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性的信息批露,也可通过各种技术处理,使会计信息与原始数据产生较大的偏差,会计信息出现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对整个市场产生了两个不良结果:一是逆向选择。经营者为了避免被淘汰而粉饰业务报表,夸大经营业绩。其结果是,所有公司的平均业绩上浮,会计信息质量下降。那些经营业绩良好且如实提供完整会计信息的经营者,很可能因账面业绩低于平均值反而遭到解雇;而经营业绩差但提供经过粉饰“加工”的会计信息的公司经营者,其账面业绩很可能高于平均业绩而得以继续留在经理人市场。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下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二是道德风险,即经营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会做出可能损害其他相关信息使用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2.效用的差异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
企业中,经营者与所有者都是有限理性经济人,都会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营者的效用表现为通过努力获取高额报酬,因此,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将会较好地反映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来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用;而所有者则追求的是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期望通过会计信息来评判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和是否继续聘用经理人员等决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效用目标。在双方效用的博弈中,经营者向所有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很难做到真实、可靠。这就成为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
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劳动力供给曲线呈向后弯曲的趋势,即当工资率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的供给量反而逐步减少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经营者除了追求物质报酬外,还期望通过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增加闲暇时间、社会地位等;而所有者仅关注其投入资本的保值与增值,两者之间目标利益存在差异,有可能导致在某些情况下,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会损害另一方的效用最大化。这时,会计信息就会成为经营者利用手中暂时的控制权和谋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得力工具。因此,经营者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甚至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
3.外在性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原因
外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所造成的部分成本或收益没有由经济行为人所承担或得到。外在性有正的和负的之分。无论是正的外在性,还是负的外在性,都会使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某些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原因之一。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分析
在经济学中,一般把“帕累托最优”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标准,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但市场机制本身并不会自动实现资源最有效的配置,甚至会出现很大的资源浪费现象,需要外部干预来促进会计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将约束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要立法加大对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造假责任者的惩处力度。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主要是获取非法的经济利益若处罚较轻,低于其非法获取的收益,无疑将无法遏制造假者的行为。只有通过加大惩处力度,使得个体造假行为无力可图,加上高额罚款,还要赔上自己在行业中的信誉,无再次违法的能力。所以,健全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会计信息提供者行为,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杜绝虚假会计信息。
2.健全社会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接受委托,依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也包括了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鉴证制度,凡未经审计鉴证的报表不具有法律效力。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会计信息到达外部使用者的最后关卡。这一监督体系的完善程度和运行效率,对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作用。
3.规范经理人市场,完善职业经理人评估体系。声誉是经营者得以在经理人市场中存在、获利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声誉有利于经营者的长期发展,而不良声誉将导致经营者被驱逐出经理人市场。因此,应逐步构建一个职业经理人评估体系,定期对其业绩、行为进行考核,评定其声誉等级,形成个人信用记录。对于不良经营者要及时公布,从而迫使经营者放弃短期行为转而谋取长期利益,使经营者不再为短期利益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从而提高信息质量。
4.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定的制定方法和手续的总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和业务不断涌现,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制度,优化会计信息的内部环境,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完善会计信息的监督。新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将董事长(或者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人。事实证明,所有者若不实施监督机制或者监督软弱,经营者就会积极地制造虚假信息化。
5.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应重视并加强日常及专项培训,不断提升会计人员及相关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形成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此外,还需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让会计人员有自主权能真实客观的反映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许道德李兴东:博弈论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应用[J].煤炭经济研究.2001(8)
[2]杨焕云:博弈论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上的应用[J].市场周刊, 2005(7)
[3]朱文焕:基于博弈论的会计信息披露总是探析[J].市场周刊,2005(2)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