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乌托邦是一个外来词,一直以来被人们定义为难以实现的假想、空想主义,实际上,乌托邦更深层、更内在的精髓是对一种理想的追求,就教育而言,是对现实唯分数论教育的一种超越,对学生而言,是對人的内在潜能的挖掘。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班级管理虽说是管理,但更应理解为是对人的教育,乌托邦式教育才能让教育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班级管理中贯穿乌托邦精神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乌托邦 教育理念 高职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15-02
1 “乌托邦”式教育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乌托邦是一个外来词,一直以来被人们定义为难以实现的假想、空想主义,实际上,乌托邦更深层、更内在的精髓是对一种理想的追求,就教育而言,是对现实唯分数论的教育的一种超越,对学生而言,是对人的内在潜能的挖掘。教育具有生成人、提升人的必然逻辑和核心使命,这一使命的完成乌托邦之路是必然的选择。乌托邦式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从外在走向内在,从他律走向自律,从他管变成自管,甚至不管而治。
2 班级管理中“乌托邦”教育理念的具体运用
2.1 要营造师生和谐氛围
高职学生大多是从基础教育过度到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大多是以分数论成败,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不占优势,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退而求其次选择一所职业院校,他们大多学习和行为习惯比较差,在过去的老师和家长眼中是一个失败者形象,心理上也有些自卑。中国这种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学生,很多时候他们对老师都有一种敌对、对抗甚至抵触情绪,对老师不信任,这是一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时刻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辅导员作为一个班级的掌舵人,思想的引领者有责任和义务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理解为辅导员必须在爱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面的关心学生,接纳和包容他们的个性与任性,给予他们心灵和精神的呵护与引导,这样才有利于解除学生对老师的防备和敌对心理,然后学生才能喜欢你,信任你,依赖你。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才能构建起和谐而亲密的师生关系。
2.2 要善于因势利导,以柔克刚
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刚的一面,辅导员也不例外,还记得我刚做辅导员时,在处理班级事务和问题学生时,也难免硬碰硬的管理方式,这样管理的结果往往让笔者自己也觉得很不是滋味,事情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既没有成就感,更多的是挫败感,自己的脾气也是日益见长。笔者做班级管理已有十几年生涯,在班级管理中摸爬滚打十几年了,总结了很多,也悟到了很多。面对一群群青春叛逆、血气方刚的学生,我们要善于以柔克刚,因势利导。何为“以柔克刚”?作为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要践行“乌托邦”式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根除“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下身段,主动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与学生沟通交流时不要有盛气凌人的态度,咄咄逼人的语气,这种刚性的管理方式很难让学生接受,相反只会激发学生的叛逆情绪,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为人处世要“内方外圆”,这也告诉了我们在处事和管理过程中要收敛自己的刚性,呈现自己的柔性,作为人师,真没必要拿学生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巧妙地利用你的柔性去克服一帮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学生,这也是对老师自己一种善意的保护,更是管理者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乌托邦”式教育境界。
学生犯错误时,教育管理者要有“海纳百川”的容忍度。胡适先生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提到他的母校康耐尔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还要重要。”这句话说明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包容世间的一切,那么他就会获得更多精神上和行动上的自由,也说明了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容忍度也随之增强。优秀的管理者,决不能由着自己的个性开展工作,这种柔性管理的呈现和包容的态度,表面看起来似乎改变了自己的个性,实际上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既改变了学生,还成就了自己,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也磨练和提升了个人修养及品质,同时还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也就能让“乌托邦”式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
2.3 要做到循循善诱,恩威并施
柔性管理和包容也并不是一味地纵容和溺爱,而是在这样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的爱的教育管理下更好地去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和个人的自我约束,这就需要班级辅导员做到循循善诱,恩威并施。怎样做到“恩威并施”?首先得搞清楚“恩”和“威”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爱”与“严”的较量,其次还得把握好“恩”和“威”的度,如果无原则的爱,就等于纵容和溺爱,如果过度的严又会使学生产生逆反,造成面服心不服的尴尬局势。作为班级管理者在施恩的同时,也别忘了施威,如何树“威”?
(1)重言行,树威信。
班级管理者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在接任该班级时的第一堂课就是老师立“威”的好时机,千万别错过这一良机。第一堂课下来,至少要让学生为你的博学多才,或者侃侃而谈,或者娓娓道来,或者春风化雨,或严谨治学,或超人的记忆(能叫出该班所有人的名字)产生一种“敬”的态度,这样为日后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产生“敬”还不够,还得让学生“信”,这就要求管理者时刻以身作则,工作上以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生活上以豁达宽容、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去熏陶学生,对人处事上时刻以谦逊和蔼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对你产生认可和信任,这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知不觉就树立起来了。
(2)重原则,赏罚分明。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违反班规、校规而犯错是常有的事,允许学生犯错,但不允许同一错误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更不许犯原则性错误。所有高职院校校规、班规的制定初衷不是约束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更不是以惩戒和打击同学们为最终目的。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制度仅仅只是帮助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少犯,甚至不犯错误,有利于约束自己做得更好,行得更正。作为管理者,应该反复地向学生宣讲“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更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犯了错误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接受相应的惩罚,把这些正能量渗透于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去理解和明白之后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这样,在执行过程中学生就容易接受。孔子曰:“人每日而三省”,作为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日省其身,让学生去反思、分析,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错在何处,犯错的根源,根据他的错误的大小、轻重,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应有的惩罚,老师不要急于给学生下结论,等他自己认识清楚了,也说完了,才视其情况给予总结和下结论。当然还是有学生不愿面对自己的错误,给自己的惩戒也是敷衍了事,这时,老师就要采取循循善诱,最终要让他清清楚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心服口服地接受惩罚。相反,优秀的,上进的,积极的人和事,也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作为一种榜样和精神在班级中宣扬。这种让学生从内心自我剖析、自我惩罚的教育管理方式长期执行下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那就能真正实现班级不管而治的“乌托邦”效果。
因此,“乌托邦”式的教育管理不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空想主义,而是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符合高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只有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独立、自尊、自强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陶型传.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姚清华.刍议高职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与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08(14):13-15.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