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些事出现毫无缘由,但有些事发生,是社会环境孕育的结果,比如去年舆论热议的成都“划拳定赔付”。
“撇托”“和谐”成为此次事件解读的关键词。有四川网民在评论时也讲起了自己的事,“五六年前和妈妈去超市买菜,爸爸在外面等,和别人蹭上了,打了保险电话他俩就在地上用树杈和小石头下五子棋,我们出来的时候已经处理完了。”
这些饱含“感性”、很四川的处事方式,确实游离于当下这个高度强调理性和逻辑的商业社会之外。在商业社会里,“理性”被认为是更有效率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陷入斤斤计较的利益纠纷中脱不开身。
正因如此,很四川的这些“感性”“直率”方式,以及背后的精神,才会引来一大批网友共鸣,认为激发了这个社会的精神活力,一如每年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人物”。
“人的第二大不幸”
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人生有两个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另一个是得到了。这听上去像是一句情感鸡汤,但社会学家郑也夫引用过另一个版本:“人的最大不幸是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的第二大不幸,是基本需求这么容易就解决了。”
拉长观察的视角来理解这两句话,人的基本需求就是温饱,改革开放四十年可以说就是我国国民对抗饥饿、解决温饱、实现富足的过程。
成绩如何呢?
国际组织认定,人均GDP 2万美元以上,就是初等发达国家;人均GDP 3万美元以上,就是中等发达国家。梳理中国各城市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并以2017年末各城市常住人口为基准,可以发现有15个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
加之2017年十九大明確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这些都说明我们解决“第一大不幸”过程是非常成功的。从生活感受来看,也的确如此。回顾中国历史,没有任何时代比今天更容易生存,物质更富足。即便是几个大名鼎鼎的盛世,饥饿也广泛存在。
显然,我们正在进入后温饱时代,“人的第二大不幸”接踵而至——温饱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生活有时会变得空洞无聊,甚至丧失意义。
电视已经不值得多打开,似乎没有什么新的思想探索能让人醍醐灌顶,连“诗和远方”都已经被过度消费而显得烂俗。部分精英迷上了王林大师,“被需要”的“仁波切”不够用,PUA搭讪艺术家都能风生水起,许多人第一次走入歧途只是为了寻求乏味生活以外的刺激。
早在115年前,梁启超就开始提出了新民说:“一定要使全中国人民的道德水准、文化程度、办事能力,都能与列强相抗衡,那么,才能避免外患专盯上我们。”从富到强,我们需要重构精神世界。
如果说对个人情感的支持说明了一个社会宽容和健康的程度,对社会情感的规范与引导则说明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状态。从2017年《大国工匠》《诗词大会》开始,再到最近的《见字如面》《信中国》《朗读者》等,文化节目成为一股热潮。在书信、诗词、文章的背后,那些故事和情感,总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共鸣,引导整个社会的情感。
重构精神文化世界当然不能依赖综艺节目,还需要更多渠道,比如能“感动中国”背后的一砖一石。2018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四川十占其三,是历年最多的一次。这些人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内心;他们更是精神世界的“鲶鱼”,刺激我们的精神活力。
他们有温度,可触摸
活力,与死板、僵硬、暮气沉沉相对。唯有个人的“活”、民众的“活”,才有社会的活力、国家的活力。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将“活”字解释为水流的声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梳理历年来“感动中国”中的四川人,“利万物”是他们共同的特质,这是过于锱铢必较的“理性”难以理解的。
其美多吉是第二名入选“感动中国”的“信使”,上一名也是四川的——凉山木里县乡邮员王顺友。他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很多人不知道寄邮件是需要邮资的,每次王顺友都是一声不响地收下,回到县城后再自己掏钱贴上邮票或付上邮费,把它们寄出去。“人得心换心啊”,王顺友说:“他们倒酒给我喝,做饭给我吃,给我的马喂马料,大家之间是相互的,我们彼此之间都想为对方做好事。”
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的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不谋而合。
他们是坚持的。日久见人心。他们做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王顺友20年来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这对短期行为盛行的社会氛围,是最好的反击。
正因为他们坚持,他们也是行动者,不是传统士大夫的坐而论道,更不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投机取巧。他们不仅有做事的追求,更有把事情做成的自觉。
2015年度“感动中国”的“布衣院士”李小文也是四川人。他黑衣蓄胡、光脚穿布鞋,被网友称为“仙风道骨”,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武功深厚却默默无闻,但他自己不争辩也不赞同。这和他从不追名逐利,一生潜心学术研究的处事风格一脉相承,让他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
他们都是有温度,可触摸的。本次所有的采访对象都将自己定位为普通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王顺友行走的几十年中,最离不开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马,另一个则是酒。一条路,一匹马,一首歌,一壶酒,一个人……
他们都是强大的人。强,不是说他们的权力有多大,财富有多少。一个人的强大,归根到底是精神上的强大。在这些可以说“无权无势”的人身上,有一种把责任扛在肩上,并矢志不渝的精神。
四川人有韧劲,在天灾人祸面前,他们也奋力抗争,但转过身来,依然有吃辣火锅的达观,搓小麻将的兴致,和着一顿牙尖吐槽,就能化解胸中块垒,这样乐观的生活哲学,造就了他们天性中的有趣。
有人说,人的一项罪恶,是他们生活在富足之中却没有愉悦。从富到强,我们会突出地面对生活乏味的问题。一些主流的社会情感实在太乏味,无力提供新鲜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拒绝或者解构。
但“四川人是天下的盐”,无盐则无味,一咸抵三鲜。 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这种有趣最突出莫过于李小文“每天都要喝一斤二锅头”的豪放,引来众多网民的点赞,在网络空间成为一种现象。
“感动中国”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但真正感动我们的,除了这些平凡的人,更是这些精神。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一些血脉仍需畅通,一些关节仍需润滑。从富到强,我们需要很多的精神基石,需要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当然也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只有这样,未来才更可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