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青少年与中国顶尖科学家的对话会在北京展开,2017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者讲述了他们的观点和故事。科学家的个体经历嵌入时代的背景里,中国科技的整体崛起托举起诸多领域的领先突破。
中国自己的科学大奖
在10月29日举行的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分别由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摘得,奖金各为100万美元。
未来科学大奖是由大陆企业家和华人科学家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于2016年成立,每年评选一次。该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不限国籍),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
本届获奖者施一公因其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而获奖。RNA剪接的异常可导致多种人类疾病,但在施一公的研究之前,剪接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没有得到阐明。潘建伟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有着创造性贡献,他的研究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许晨阳则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发展了极为可观的理论和突破性技术,解决了代数几何学中很多不同领域的重要问题。
因鼓励创新而生的未来科学大奖被看作是时代的产物。施一公说,近几十年间,约有500万人海外留学,其中300多万人回国效力。我们这一代人梦想的都是做科学家、工程师,科学大奖就是要推动科学发展,推动年轻一代崇尚科学的精神。
创新迎来黄金时代
“科学建构了洞察世界的出口,让寻路的你我找到方向。”在这样的开场白中,2017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媒体交流会拉开了帷幕,3位科学家不约而同将自己的成就归结于这个大时代。
潘建伟是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他和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系列量子光学方面的创新技术,未来有望带来一个连接中国和世界各个角落的实用量子通信网络。但他说,这要在20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新时代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没有强盛的国家综合国力做支撑,中国的科研水平也不会有这样的进展。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将促成更多人去关注科学或者从事科学研究,这是未来科学大奖最重要的意义。”他说。
施一公则回忆道,他经历了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的历史階段,个人的开放心态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养成。他能有机会入学清华,接着出国深造而后回国效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这一路的经历让他备感幸运。“中国巨变正在这个大时代发生。”他说。
“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这几年,中国的创新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院士制度改革、科技经费使用、科技成果评价、项目评审等100多项改革推出……中国的科学家也迎来振奋人心的新时代。
中学生成为“未来之星”
与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同步进行的是未来论坛年会,在14场关于高效计算、脑科学、新能源、基因技术等领域的专题研讨会中,还有许多青年学生的面孔。北京四中、天津中学的100多位中学生成了科学界特别关注的对象。
36岁的许晨阳是本次最年轻的获奖者,身为“80后”的他因其不平凡的研究成果而在网络走红。他说,数学家的顶点是26岁。“作为年轻的获奖者,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应该成为当今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他的倡议得到了许多现场青年学生的回应。初中二年级的苏子悦说,她从几位获奖人身上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对科研的兴趣与热爱。而现场青年关于数学与哲学、人类基因与生命健康、科学与人类命运的思考,则更让嘉宾们感到欣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在科学上尤其如此。
从身边的衣食住行到浩瀚星空与广袤海洋,中国的科学创新日渐走入世界舞台中央,正如许多科学界人士所说:中国科学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