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依赖性强,面临的学习与就业压力大,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是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广西十所高校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影响幸福感高低的因素,提出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一、研究概述
(一)幸福感的定义
按照心理学的界定,认为幸福感是评价者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换句话说,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与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消极和病态心理不同,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看待正常人性,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的价值观来解读人的心理。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针对性研究少
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相关研究中都没有给幸福感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展开,所以我国对90后大学生幸福感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相比而言,国外学者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关注度较低,可查文献不多。
2.未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进行研究
国内学者致力于研究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等问题,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界对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进程,但在心理学视角下对90后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尚缺。
3.研究内容单一,缺少实际解决方案
目前学者的研究重心往往放在影响因素上,而在如何解决提升幸福感问题方面的措施几乎没有,同时缺少实际的解决方案,减少了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二、具体个案研究——以广西十所高校为例
(一)研究数据资料獲取途径
1.开展课堂宣讲
通过多次走进课堂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宣讲我们研究的相关问题,同时也让同学们集思广益,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获取90后大学生关于其自身幸福感问题的新鲜样本,同时也使得更多的同学加入了对提升幸福感思考的队伍。
2.随机采访与调查问卷相结合
首先,通过与学校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探讨,了解了相关编写调查问卷和进行采访的知识,也对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次,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设计了二次调查问卷,随后在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共十所学校共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并及时有效回收,回收率为99.4%,同时随机采访了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关于其自身幸福感现状问题,并记录了提出的建设性建议。
3.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广泛搜集、学习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研究方面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通过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项目调研得到的数据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并总结研究需要的实际数据和相关资料,为最终研究目标提供有力地证明。
(二)研究中存在的阻碍和解决方法
1.阻碍分析
首先,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足,数据收集方式不够严谨,方式也不够丰富,收集到的数据比较单一,不足以全面反映90后大学生幸福感状况。其次,部分学校学生配合度较差,能够拿到的有效资料有限,有些同学不愿意接受采访,消极反映情况等问题也给课题的研究造成一定阻碍。最后,缺乏专家的指导,无法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2.解决方法
首先,针对专业知识不足,数据单一等问题,需要我们有目的的收集资料,扩大调查范围,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其次,针对部分大学生配合度不高等问题,需要我们掌握调查方法,充分的利用资源进行调查,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之对研究的价值性产生信赖。最后,针对缺乏指导,研究难以深入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更多的书籍、文献研究,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在实际调研中不断地积累,不断找寻机会与专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三)具体研究结果分析
1.幸福预期值高,实际感知值低
大部分学生表示,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家庭、社会支持等方面,幸福感知值低于预期值。根据实际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对所学专业老师的教学方式,认为很满意的仅占6.9%;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觉得很满意的仅占4.9%;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否满意的回答中,采访的994位同学中仅有84位男生和49位女生认为很满意;而对于学校基础设施的满意程度,认为非常满意的仅在3%-7%左右徘徊。
2.对幸福有一定理性认知,但缺乏明确目标
针对问卷设计的内容,在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中,对自身拥有的技能、能力是否有足够信心应对未来的工作或者生活方面,994人中觉得非常自信的仅有81人(其中城市34人,农村47人)。问及是否有个人清晰的奋斗目标和未来规划时,认为非常清晰的仅占12.5%。可见90后大学生个人目标规划方面需要加强。
三、90后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策略
(一)提高学校各项设施配置,构建高效管理模式
1.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旧式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听课效率低下,老师较少能与同学们真正的互动起来。因此,建议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同时增设有意义的教学课程。鼓励老师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将课堂互动、户外教学、电子教学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在不断提高师资素质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使其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幸福。
2.完善学校基础硬件设施,实行责任制管理
问卷数据分析显示:90后大学生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意,只有少数同学觉得不满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改进。有24.04%的同学对食堂饭菜表示不满意,提高学生对食堂饭菜的满意度,这是高校食堂亟待解决的问题。4.33%的90后大学生对学校的住宿条件满意,这也说明学校的住宿条件有待完善和提高。除了上述问题以外,部分同学反映的图书馆书籍量不多、更新落后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图书馆管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基础设施陈旧。如:教室楼老旧、宿舍维修进度慢、跑道破旧、锻炼设施不足限制,环境绿化无人管理、饭菜种类、口感方面不甚满意等方面也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安排专人进行相关方面的维修、清理、整治工作,同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3.增开提升幸福感方面的课程及讲座
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学校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课程和讲座开设不多,甚至没有。增开相关的课程及讲座,引导90后大学生对于幸福感的关注以及提升其对自身幸福感的感知。
4.建立宣传栏、信箱等绿色通道,及时获取有效信息
学校通过设立幸福感专栏,让大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想法,并针对出现问题和提出的建议酌情进行调整改进;设立信箱绿色通道,大学生可以匿名表达对学校各方面改进意见,学校方面及时获取有效信息,核实后进行相关处理。
5.加强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中,大学生普遍认为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是最能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知。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引导。老师应该多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动态,进行谈话引导,使他们以积极思维的方式看待问题;学校也应该增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参加一些兼职活动等,同时鼓励有条件有想法的学生自主创业,增长阅历,丰富工作经验。
(二)多方监督,加强自我能力的改善与提高
1.加强自我监督,明确自身目标规划
大学生自身应该对未来有切实的目标规划,明确个人理想,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实现,使自身感受到充实和达成目标的成就感。
2.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抗压能力
学校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恋爱、科学恋爱,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一些大学生恋爱期间受到挫折的时候,并不愿意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反而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这体现在部分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不强,遇到事情不能冷静下来很好地处理问题。大学生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会理性地处理恋爱中出现的问题。
3.营造和睦家庭氛围,建议父母多鼓励孩子
首先,家长应该转变观念,更加包容的认识和孩子的关系,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可以由父子、母子的关系转变为父子、母子、朋友等多元的关系。其次,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世界。父母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与孩子像朋友一样谈心,换位思考,消除代沟。同时应多参加一些关于幸福感的讲座和活动,以学习正确的家庭相处和教育方式。最后,家长疼爱孩子要适度,应该及时纠正孩子身上的不足,教导他们善于自省,克服自身问题,培养自主坚毅的性格和习惯。大学生也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多沟通、多相聚,替父母缓解压力,孝敬父母的同时,自身也会体验到更多的收获和幸福感。
(三)完善社会支持体制,强化社会支持作用
社会方面应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鼓励机制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让大学生感受幸福。例如完善高校奖助学金的评比,增加实践经历的机会,搭建有效的信息平台等,最大限度的配合学校工作,并且注重可持续性。同时,鼓励大学生就业脚踏实地,鼓励创新和自主创业,鼓励大学生到贫困的地区去工作、学习,对优秀大学生采取物质和精神奖励的方式,例如公开表扬、证书奖励、奖金等。
参考文献:
[1]张锦.90后大学生幸福感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
[2]高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影响因素与培养路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
[3]张羽,邢占军.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初步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04).
[4]黄希庭等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吴建强.基于积极心理學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6]詹文喜.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J].宁波大学,2014(02).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