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域旅游背景为当前乡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也为衡东县四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休闲乡村旅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必须依托其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背景和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特色生态休闲乡村旅游产品。
关键词:衡东县;四方山;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7)10-0083-04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以农业项目如农业自然风光资源、农副产品及人文景观等为素材,以市场为导向,能够满足大中城市居民及一些农村居民进行观光、休闲、娱乐、品尝、参与、体验、购物、学习等活动的新型旅游形式。生态休闲农业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乡风文明,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附加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省人民政府的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湘政办涵[2009]127號)中,衡东县为参建30个旅游强县的试点县之一。创建省级旅游强县为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其四方山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开发问题略陈管见。
1 四方山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发展的地理环境背景分析
1.1 自然生态环境优质
四方山为一个区域性森林公园,位于衡东县的东南部,规划区总面积300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052 hm2。[1]属低山丘陵地貌,平均海拔高度为400-500m,最高峰艳阳峰海拔698 m,最低处海拔60 m,相对高差极大。全区土壤为黄壤和红壤,呈酸性,PH值4.5-5.5,有机质含量较多,土层浓厚肥沃。区内属中亚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7.9℃,比周围地区低一度。[2]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有植被组成以人工林为主,原始次生林次之。树种以马尾松、楠竹为主。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如榉木、楠木、樟树等。还有一些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古树名木,如黑壳楠、白玉兰等。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小灵猫、果子狸、白鹇、虎纹蛙、草鸮、短耳鸮等。还有些繁殖很快的野生动物,如华南免、山斑鸠、竹鼠、野鸡、野猪等。总体而论,其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1.2 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四方山位于衡东县的南部,距衡东县城25 km,距湖南的次区域中心城市衡阳市仅61 km,距离南岳衡山景区65 km;距湘江—京广生态休闲走廊长、株、潭、郴州等大城市均在武广高铁客运专线的半小时车程之内;离娄底、邵阳及江西井冈山、萍乡等大城市也不远。正是城市旅游市场需求最旺的地区。四方山对外交通以衡东县城为依托,与经过县城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紧密相连。四方山至衡东县城的省道1843线有柏油路相通,经1843线南行18 km至京珠高速大浦,衡邵高速和衡大高速互通,经1820线西行20 km至衡山火车站,与京广铁路相接,同时又互通连接京珠高速,乃至成为四方山通向湖南经济重心长、潭、株的重要门。这里同时还可与湘江黄金水道相接;1820线东去攸县,经四方山;南岳高速衡东支线及衡炎高速都离四方山森林公园近在尺呎。这样就形成了四方山的区位交通优势。
1.3 政策优势
衡东县旅游业正在迅速崛起,借国家、省各级政府部门对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旅游的优惠政策,衡东县党政领导对县旅游业十分重视,把县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积极引导,鼓励开发,在政策上予以最大限度的倾斜,力求十二五期间实现“旅游强县”的奋斗目标。尤其是衡东县作为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30个旅游强县的创建试点单位,还将受到省政府资金技术特殊扶置,从而为四方山森林公园的乡村旅游开发,提高旅游发展机遇。
2 四方山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
2.1 绿色宝库独具特色
向往绿色,回归自然是21世纪旅游活动的特点,四方山森林资源丰富,山势高大,山岭辽阔,山上森林郁闭度高,植被覆盖度好,降水量大,森林中负氧离子浓度高,是难得的天然氧吧,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海拔150-300m的范围内,松、杉、梓、樟混交成片,树木高大,林子优美,300-450m多单一竹林,面积达300 km,无任何杂生树种和林下植物,立竹110万根,形成特有的“竹海奇观”。走进竹林,视野开阔,穿透性特好。往前看千万竿翠竹尽收眼底,往上看竹叶婆娑,遮天蔽日,令人心旷神怡。湖南省林业厅原厅长刘永寿参观后给予高度评价:“这样大规模的成片纯楠竹林,在湖南绝无仅有”[3] 。
2.2 飞禽走兽独领风骚
衡东县森林覆盖率达57.7%,县域许多地方都分布有原始次生林,特别在县境东南部,天光山、四方山两大山体连成一片,南北长达20 km,东西宽10 km,山势起伏,层峦叠嶂,绿荫滴翠,绿海连绵,多年来卓有成效的封山育林,树木生长茂密,林木植被和灌木不断增多,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和活动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良好的环境。以至近年来境内动物品种不断增多,数量不断加大,山区人们经常能遇到华南兔(野兔)、野牛(水鹿)、野鸡、竹鼠、生态环境的恢复,野生动物的大量繁衍,既是衡东人民的一大幸事,却也成为生态休闲四方山区村民在种植农作物的一大灾害,同时也是我们创建四方山生态休闲狩猎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 山、水、林、石搭配得体
四方山与洣水紧密相连,在洣水泛舟漂流,南望四方山,层林叠翠,绿海连天,登四方山山顶,北望洣水,九曲十八弯,尽收眼底。“青山绿水”成为衡东旅游形象的一大特点。进入四方山区,登至海拔450m以上,即会发现,林相渐变,大片竹林被箭竹、杜鹃等灌木所替代。漫山遍野的杜鹃树,一到春季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四方山顶部石林交错,显得雄伟壮丽,林内巨石耸立,有的像棋盆,有的似禽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更具特色的是,在半山龙王庙、滴翠俺之间,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黑壳楠树根底下,涌出一股清泉,晶莹甘甜,四季长流,泉树相依,难舍难分,树以泉辅养,树干高21m,胸高直径1.4m枝繁叶茂,树冠覆盖面积200㎡,树龄超过千年。
3 四方山生態休闲乡村旅游项目产品开发刍议
3.1 开发建设四方山生态休闲狩猎场
四方山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狩猎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天然狩猎场,主要为那些有相当狩猎经验,专门来景区进行狩猎的旅游者提供服务,拟选址在四方山主峰(艳阳峰)与天光山主峰之间,以四方山林场第三工区为中心,东、南、西三面山脊线范围内的深山老林区。这里人烟稀少,山峦起伏,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较好,占地面积为4㎡公里,按有关规定进场自由狩猎,凡捕杀规定范围内的猎物,归狩猎者所有;另一部分为人工狩猎;为有狩猎爱好但无狩猎经验的一般旅游者提供狩猎服务,可选址于四方山主峰东坡约32h㎡林地,用围栏(铁丝网)圈出,场内主要由人工提供猎物,如野兔、野鸡等。严格控制每次入场人数,以免发生危险。为保证猎物供应,在狩猎场侧选择一个最适宜野兔繁殖的生态环境区域,建立一个人工野兔繁殖场,技术人员可将捕捉的野兔与家兔进行杂交,培养出质量好、产量高的新品种,供狩猎者使用。为充分利用县域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可打出衡东特色旅游品牌,带动衡东旅游全面发展。
3.2 开发拓展攀缘览胜项目
位于四方山龙井以上部分,以艳阳峰为中心的周围地区,海拔高度在550m以上,峰顶海拔698m。这里石林交错,有许多经侵蚀剥蚀剩下的跳马涧系巨石构成了特殊的自然山石景观,当地人将单个独立的巨石称奇石。每块奇石其高均在5m左右,多有斜坡可至石顶,顶部面积3至5㎡不等,如棋盘石、飞来船、试仙桥、仙龟寨、一线天等;有多块巨石连在一起的称力奇岩,如狮子岩、龙凤岩、仙妃岩等。而艳阳峰顶即由多块大石组成,为了给攀缘旅游者提供一个休闲的地方,在这可修建一个观景亭,旁边可立一块标志石,上刻有“四方山艳阳峰,海拔698m”字样,供登山者摄影留念。当旅游者经过石间小路攀缘至山顶,极目远望时,真是心旷神怡、感慨万千。攀缘览胜,即健体健身,又陶冶情操,定位于双休日来景区的城市旅游者及避暑度假的旅游者。
3.3 建设四方山生态休闲度假及游览区项目
四方山艳阳山峰东北海拔300m的山谷东坡,紧邻人工狩猎场,朝向洣水的缺口型山间盆地。这里坐西朝东,背北朝南,森林茂密,流水潺潺,空气中负氧离子高达15000个/m³,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可规划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乐一体的山地园林化小型生态休闲度假之林,主要服务群体为城市休闲度假兼小型会议旅游的消费者群体。同时,由老场部至西南林场—工区,东至度假村一带,海拔300m—400m之间的坡地一带,其森林茂密,树干高大,林内湿度较大,空气新鲜,负氧离子集聚,可规划设计建设生态观光休闲游览区。但区内要规划几条林间游路,路旁隔几百米要设计仿真树墩茶几座凳,主要林木要挂标牌,满足休闲旅游者在天然氧吧中尽情地休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同时能得到一些科普知识。
3.4 建设四方山特色宗教文化生态休闲园
位于原滴翠庵址和龙王井一带,这里地势辽阔,自然、人文景点相对集中,为四方山森林公园的核心游览区之一。本游览区开发的创意是突出“文化”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其主要建设项目可归纳“一庵”、“二馆”、“三园”。“一庵”即重修滴翠庵。其庵创建于明代,素为洣水旅游宗教文化中心,可拟开发。“二馆”即是根据四方山蕴藏有杜仲、厚朴等丰富中草药材品种,可拟建一个中草药材标本展览馆,并可开发展销康体保健中草药材;二是根据四方山盛产楠竹,且竹材加工业发达,可拟建一个竹艺馆,将传统衡东竹制品手工生产,并揉进竹根雕、竹塑、竹皮人名画、竹联字画及竹文化工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四方山精湛竹文化。“三园”,即以四方山杜鹃花为主题的杜鹃花园、滴翠庵一带的桃林、桃花和桃果园,以千年树龄的黑壳楠和龙王泉为中心的古树名泉园。一庵、二馆、三园,可共同组成四方山“奇趣”主题公园,以吸引四方游客。
参考文献:
[1] 刘沛林,杨载田.衡阳市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 杨载田,等.湖南旅游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2005.
[3] 杨载田.湖南乡村旅游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4] 郭焕成,郑建雄.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5]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R)2013.
[6] 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http:///content/16/0928/11/2485325_594344697.shtml
[7] 黄震方,陆林,苏勤,等.靳诚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8).
[8] 李莺莉,王灿.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6).
[9] 邓爱民,黄鑫.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构建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3(2).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