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陡街之上望秋山

陡街之上望秋山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1 17:10:03 点击: 推荐访问: 秋山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地处西南“金三角”腹地,位居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昭阳区,背倚历史文化的厚重,前瞻现代文明的绚丽,在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1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彝、苗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5%,2007年,全区总人口78.8万人。随着内昆铁路的通车,昆水公路建成,昭阳区将成为连接滇、川、黔的物流中心。

剥开历史堆积的苔痕,五尺道就像铮然而鸣的琴弦,讲述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在群山纵横、河流蜿蜒的地理图像中,一条细若游丝的线条把昭通和中原连接在一起,这条线就是名闻遐迩的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五尺道又像一条纬线,连缀着一串串历史的花瓣,成了戴在乌蒙高原上的艳丽夺目的花环。这条血脉似的通道,连通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滇文化,几种文化的对接和碰撞,开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之花。在昭阳区出土的汉碑,被称为“稀吐之宝”,“海内第一碑”,多少硕学之士、海内名家为之倾倒,它的史学研究价值和书法研究价值,至今仍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晋墓深藏于乌蒙高原黄天厚土之下,它的发现,补史之阙,是研究蜀汉至两晋“南中大姓”最弥足珍贵的文史遗存,是海内仅存的研究古代民族史的最具价值的文物。“过山洞”是十万年前的“昭通人”居住的一个山洞,一枚“昭通智人牙齿”填补了“昭通人”在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的空白,从洞中溢出的一缕青烟,早已在历史的灭空中消失殆尽,佃存石壁上熏黑的痕迹,却勾起了人们列祖先的缅怀。九龙山下,彝族“禄氏故城”的遗址,在时光低沉的叹息中讲述着昔日的辉煌,“铁锅寨”那口奇大无比,可煮牛数头的天下无双的铁锅,烈焰熊熊,热水鼎沸,烹煮着流逝的壮观。“禄氏故城”、“铁锅寨”前,烹牛宰羊,人流如潮,饮烈酒,跳锅庄,弹三弦,唱山歌,通宵达旦,何等壮观。串串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葡萄”,是葡萄井的奇观,它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是彝族的羊水“玛弄咿取”,彝族《指路经》说:“彝胞呀彝胞,你要记住,玛弄咿取是祖先留下的圣水,是彝民的救命水。路经此处刚渴了要喝一口,不渴也要屹一口。到了此地的人,要带一瓶回去给没去的人吃一口。”老鸹岩,个并不十分美丽的名字,却是彝族逝者的灵魂大堂,至高无尚、无比庄严的灵魂栖息地。烟柳朦胧、水气氤氲的洒渔河畔,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村庄柳树湾,却是横扫千军如卷席,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的“李蓝”起义军首领李永和的故里。气象森严,结构精美的“龙氏宗祠”,是一代“云南王”龙云供奉祖先的地方。层峦迭嶂、松风如涛、一泉冷然的大龙洞,是昭通风景极佳的旅游区,“凿龙池,溉稻田”的文齐,川他手中简陋的工具,写就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稗之一。明月清风的清官亭,池水澹澹、修竹亭亭,“一官已留清白去,何人更踏软红来。”有景观,有人文,有历史,有传说,昭阳风景殊丽,昭阳人文昌盛,源远流长,叩人心扉。

从人文地理角度看,昭阳区可谓边地。边地必然是各种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边地文化可谓千姿百态。熠然生辉。汉、回、彝、苗等各民族人民,创造了风格各异、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化,气势恢宏、雄浑质朴的“四筒鼓舞”,以铿锵自力的舞步叩击着乌蒙高原,彝族的舞蹈、苗族的刺绣以及其他民族的音乐、舞蹈、奇风异俗,为昭阳区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五尺道的驼铃,边关的晓月,泛着青辉的青石街道,书写了一段厚重历史的老城区。“稻花香里说丰年”,硕果累累,绵延不绝的万亩果同,红艳迷离,娇嫩晶润的樱桃,会令人馋涎欲滴!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矫健敏捷、善走山路的乌蒙马,图案新颖、做工精细、民族风格浓郁的“版纳地毯”,数不清的珍奇、尝不够的美味,流金泻玉的盆地,蕴珍藏奇的山川,不断发展的城市,绘就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谱就了一阙阙和谐优美的乐曲。

陡街和西街是昭通人情感里的一个结,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只要是昭通人相遇,离不开的话题必然是老城里的陡街和西街。陡街、西街是昭通人灵魂里的根弦,这根弦无论尘封多久,只要有人经轻轻弹拨,必然会奏出心灵里最美的一曲清歌。

陡街、西街是昭通最繁华之所在,在昭通被称为云南的小昆明之时,这里就以法式的建筑繁多的商铺和琳琅满目的货物闻名于全省。抗战时期,云南除腾冲一带是全国的大后方,而昭通又是云南的大后方。沦陷区的人人批进入云南进入昭通。进入昭通的除难民,外,大多是虽为流民而资财颇丰的人,于是促进了昭通经济的繁荣。昭通人龙云、卢汉土滇,存维护地方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是颇自些办法和实力的。人有思乡之情,对故乡的建设、九庸讳言是有些倾斜的,加之南方丝绸之路——石尺道进入云南,这里是必终之地,商旅幅凑,货物流通,昭通的一度繁荣则是情埋中事了。

陡街之谓陡街,是街建在陡坡之上。过去的陡街,房屋多为一层土木结构的建筑,房屋建得洋气,门面力圆拱式法式建筑,且有欧式装饰图案,街面是青石条镶嵌而成,凿有石痕,街虽陡而不滑。街两边植有粗壮槐树,槐树枝叶繁茂,树冠浓密,交相迭映形成绿色窟窿,盛夏烈日炽炽,进入陡、西街则浓荫敝目,凉风徐徐。槐花盛开的季度,两边商铺洞开,各色货物充足,灯光摇曳,槐香薰人。有月的夜晚,可踏石而行,嗅馥郁槐香,尝街边小吃,赵干巴的卤干巴切得纸片样薄,炒板栗烧青包谷烧洋芋的香味传得老远老远,烧腊摊里各种卤味撩人食欲。有人怀抱三弦踏歌而行,有人聚在街沿大谈民国往事。陡街、西街,是昭通人心向往之地,是物质和精神停泊的地方。

清秋,沿陡街而行至辕门口,可见远山清淡,雾岚轻绕,可见村庄田畴,竹树环合,乡村城市,融为一体,浑然和谐,天人合一。

时间可塑造一切亦可催毁一切,陡街西街,像盈盈少女变成少妇变成老妪一样,渐渐变得苍老变得憔悴,繁茂浓郁的槐树早已不在,临街房屋像涂了重彩的老妇,看似艳艳,抖落钻华早已不堪卒目。我是在拆建过程中目睹它的衰朽的,那些拆开的房子,早就烂成一包糟,朽木腐柱墙斜屋烂。表面的粉饰掩盖不了腐烂的真实,看着真叫人揪心。

不到一年时间,陡街西街终于建成。陡街青石条依旧,只是铺设得更为整齐,地下管道将电缆、电线全埋于地下。街上的铺面,装饰得更加富丽,虽是修旧如旧,毕竟是新里透着旧、旧里藏着新,法式门面上有更精美的图案装饰,整个建筑群格调清晰、庄重质朴,尤如山里人一样可靠又透着灵气,街边虽无高大槐树,却置有木箱种有花树,整条街通敞透亮视野开阔。

陡街西街之间,一条地下通道相连。地下通道在大城市并不稀罕,在昭通则是首例。

西街现在宛如一个微型公园了。高原少水,不知江南水乡韵味,这里却有小桥流水,佳木婆娑、游鱼成群。

同样,西街是昭通的商贸中心,

过去的一些大商号大商家多居于此。西街现在改造一新,街是旧时模样,只是旧里透新,更加气派更加辉煌。在这里既可寻找到旧时的梦、儿时的履痕,又得到全新的感受。青石铺成的路面,光洁清爽,一条小河沿街蜿蜒而行,曲线的美,打破了直线的僵硬,如同婀娜少女。小河清浅,小巧玲珑,佳木错落有致。在这里,干涸的高原人领略了水乡的韵味,虽小虽局促,却放大了昭通人的情怀。

西嶽庙,一个被昭通人淡忘了的所在。它曾被一家工厂使用,隆隆机器声淹没了青灯黄倦木鱼声声,残碑断简成为铺路石。现在,地处西街的西嶽庙挣脱历史的尘埃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

旧城心脏——辕门口

辕门口之于昭通城,犹如人的心脏,这里不仅地势高,地处全城中心,而且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成为昭通人心口相传的故事。

民国时代,辕门口曾有一座高大巍峨的石碑坊,碑坊为云南王龙云为其母所塑,形制高大,精美异常,有辛亥元老国学大师章太炎撰写的对联。从远处望去,地处高处的石碑坊尤如南天之门,巍巍乎矗于云表。

建国后,这里建有电视转播塔,塔基圆形,其高百丈。现在,在辕门口和陡街的街口,一座古朴庄重、大气典雅的石碑柱已建成,它彰显了古城的文化底蕴,使古城变得更有韵味。这里不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传播信息的中心所在,还是昭通政治活动中心之一。

在风雨如磐的岁月,这里曾发生过昭通的天安门事件。铁塔上高悬周总理遗像,塔身上,高悬着吊念周总理的无数诗文。数以万计的昭通人,以满腔的悲愤纪念总理,痛斥“四人帮”这里成了真理和正义的策划地。

辕门口,也是六十军出征的地方。抗战进入最艰苦时期,滇军远赴台儿庄,参与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战役。六十军是由三迤儿女组成的部队,昭通儿女是六十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十军在辕门口举行出征仪式,慷慨悲歌、激情昂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乌蒙儿女用热血浇灭了日寇气焰。

毕竟,辕门口是衰老残败了,周围虽有几栋钢混建筑,但颓势已定,几栋新楼更加别扭。

辕门口的改造即将完毕,周围的建筑拔地而起,脱胎换骨,获得新生后更富有魅力。看得出源于母亲的美貌,也看得出新生的妩媚与活力。在这里。新建的钟楼已高矗入云,钟楼形似城墙,给人以坚不可催的坚实感觉,钟楼飞檐高翘,形庄重而神飘逸,内置一巨大铜钟,从城的制高点上鸣钟,可以想象如同梵音天上来,大音稀声、远近皆同,何等的震撼人心,何等的警世启人。

辕门口是昭通旧城的中心,这里街道交叉,四通八达,这里商铺林立,人流如潮。这个不大的广场上,曾经上演过许多值得记忆的故事。

这里文化底蕴厚,民国时期的书店,工于诗精于画的老先生,尤其是国学大师姜亮夫都居于此。这里还像民俗博物馆,卖各种各样形制古朴陶器的,各种精美竹器的,刺绣的、剪纸的、写春联的,做虎头鞋纳鞋垫的,钟表匠雕刻匠等等都密集于此。

这些,会消逝吗?

取替它们的,是各种各样的时尚产品,是新时代扑面而来的新的生活方式。

然而,新生与失落是人们难以释怀的情愫。当钟楼的钟声悄然而至,当雕塑落成的时候,当花木扶疏,霓虹灯流光溢彩的时候,人们的心境,是一种复杂的心境。新的已来,旧的还在吗?

缕缕情思云兴街

昭通文脉悠远,文风沛然。光听街名,就透着文雅气儿。云兴,既怀悠远的往事,又怀淡淡的乡愁,还寄托着重挑云南的繁荣、兴盛的愿望。可不是吗?这条街正是云南王龙云的家产。

怀远街是条古色古香的街,两排木质门楼,当街的都串连在一起,门楼下有宽宽的过道,过道上是人家楼板,俗称过街楼,晴可遮阴,阴可敝雨,是大户人家气派。每座门楼后面,是高大宽敞的青石天井,楼上有迥栏,将所有房间串连起来。云兴街依然是青石路面,古城改造前,这条街成为热闹繁华的商贸街,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一条街全是卖土杂商品的。沿街摆满了如小山般充盈的赁物,多是花椒、胡椒、辣椒、八角、草果各种调味品和土杂货物。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云兴街如衰老的骆驼,架子虽大而疲惫衰颓,躯体虽全却百孔千疮。当年盛极一时的主人,早已云鹤渺渺。居住在大洋彼岸的子孙,倒真是登高凭眺,怀远而不见其踪了。毕竟,血浓于水,能在有生之年来故乡怀旧,始终是件令人欣慰的事。但云兴不是怀旧怀破败,而是怀极盛时期的繁荣、昌盛。

云兴街的改造可不是修修补补、涂涂抹抹,那是伤筋动骨。整条街全拆了,留下的资料全是旧时的影儿。街面上与原貌相差无差的过街楼,木质廊柱,木质门窗,雕花精刻,浑然一体。八个连排天井、护栏相环,青石地面,木雕精细,天井敞亮。可居家,可经商,可小酌,可赏景,格调古雅,叫人遥想当年主人雅致生活。

云兴街,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文风流韵,薪火不熄,就是住一个替人写信写诉状的老头,也是满腹诗书,其人生经历波澜诡奇叫人称奇。如今改造好了的云兴街,令人似曾相识又不相识,面貌依旧却又耳目一新。过街楼为半个世纪以前的人遮过风敝过雨,居住在楼上的人家,推开古典雅致的木质窗户,就闻得到热烈喧活的市声,就能感受到时代生活扑面而来。关闭窗户,就可以纳凉品茶,谈古论今,眼中风景,过往烟云尽在品茗闲谈中纷至沓来。过街楼下,行人仿佛走在淡雅的画面中,无风雨之忧,从容行走款款漫谈,既世俗又古雅。

怀远而思今的怀远街

有着两排浓郁飘逸婀娜多姿杨柳树的怀远街,仿佛把人带到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中。街两边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典型的南方民居风格,房屋高轩齐整,木质门窗雕刻古朴大方,旧时代和改造旧城之前,怀远街都是商业重地。过去年代,经营绸缎等商品的商家,货物充足,品种繁多,是有钱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旧城改造前,怀远街仍然热闹非凡,经营各种各样货物的商家,店铺里排列不完,摆到街上来了。怀远街的货物价格便宜,多为衣物类,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冬到夏,啥都有卖。

有两排粗壮杨柳的怀远街古风盎然,从远处看真有清明上河图的意韵。杨柳轻拂,如烟如笼,树下街边全是各种货摊,人们接躔摩肩熙熙攘攘市声鼎沸。挑肩荷担的,骑摩托的,信步闲逛的,把怀远街渲染得古风盎然。木质的雕花门窗里,有人潜心读书,有人挑花绣朵,有人从容下棋,这样的生活,在大城市里难以寻觅的了。

怀远街,怀念悠远的街,怀念辉煌岁月的街。在这条街上,曾经有民国时期的剧院。那时,远至上海、武汉、成都、昆明等地的京剧名角,随着抗战的隆隆炮声纷纷涌入昭通,生旦净丑末,样样不缺,不少名角在全国都享有盛誉。他们的到来,使京剧成为昭通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以至于从解放前到解放后,直至文革时期,昭通都是云

南的京剧重镇,他们在舞台上演出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演出自己的悲喜人生。

怀远街上还住着考古学家、收藏家、学者张希鲁先生,那栋三层楼的房子,曾经存放着张希鲁先生毕其一生精力、财力收藏的几百件重要文物。先生高风亮节,逝世前全部捐赠给政府,使昭通的文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质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人们有理由担心,在昭通的古城、旧城改造后,会不会失去原来的风格原来的韵味,新的建筑会不会破坏原有的风貌原有的品质。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昭通市委、市政府,昭阳区委、区政府,早存古城、旧城改造之前,就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邀请昭通文化界的有识之±畅谈,建言献策。昭通文化界人士感到,作为文化人从来没有受到这样高的尊重,这样的礼遇。他们的意见得到充分尊重,古城、旧城的改造,没有蛮干乱干,一切尊重历史,修新如旧。历史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文化既有底蕴又有创新。

怀远街的改造即将完成,那两排粗壮可搂风姿秀美的大柳树还在,街两边的房子,依然是民国时期建筑风格,高大、轩敞,古朴厚重而不失典雅。楼上的护栏,使人依稀想起旧时抛绣球的富家女子,雕花门窗,流溢出书卷气息,店铺相连,商贸繁荣,注入了新时代的元素,霓虹灯、各种彩灯流光溢彩,使人进入新旧交替的时光隧道里。

只是,那位考古的老人还在吗?

依然,他的文化精神继续传承。

北正街

任何一个电影或电视导演走北正街经过,马上会非常惊讶地发现,这条街太适合拍民国时期的电影或电视了,土木结构的房屋,陈旧、破败、歪斜、逼仄,门窗破败、檐上青草茂密,破败歪斜的房屋,依然抵御不了商品经济大潮的侵袭,破败歪斜的门面仍然装饰一新,宝丽板的天花板,铮亮的铝合金玻璃柜,各种各样的商品。但表面的装饰,依然改变不了陈旧、破败的本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用在拆房时真是最恰当不过。这些房屋,早已颓败,墙是倾斜的,如果不是互相支撑,恐怕早就成一堆瓦砾了,埋在墙里的柱子和房顶上的椽条,早就腐烂到骨髓里去了,残砖烂瓦、朽木枯柱散发出呛鼻的陈腐气味,这种木料放在旺火里都难点燃。

任何一个怀旧的人,让他住进这种房子他都不愿。他其实需要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氛围,而不是阴暗潮湿、墙斜柱倾,不要说采光充足,宽大舒适,连基本的安全都保证不了的房屋。

北正街也是条民俗街,过去画年画画菩萨的民司画师大多在此,曾经有一个年岁已高的女画师在此画菩萨,画得栩栩如生,画得灵光四射。端午时节,北正街中部一段摆满了一摊接一摊的草药摊子,各种各样新鲜的带着泥土的草药摆满一地。这些草药有各种功效,有杀虫驱蚊的,有温补进益的,有清热解毒的,不一而足。而卖雄黄、赤豆等泡酒的摊子也摆出来了,清香溢人,菖浦、艾叶成捆成捆任人挑选。足不出城而尽享山野之乐。

北正街还有不少算命的人,在地下摆块红布,歪歪斜斜写几行字,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好的人在帮人算命。也有用红布写着“幼年学”的,自诩算命本领高人一筹。改造后的旧城,这些也将消失了吧。文化从来就是精华与糟粕共存,先进与落后相依,作为民俗,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北正街下段,有一排高大轩昂的房子,从一道阔大的门进去,里面有西式的建筑,这就是“迟家公馆”,这种格局这样气派的建筑,放在现在也是上档次的。据说,当年共和国缔造者之一的朱德总司令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这不是空穴来风。朱德曾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上学,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得益于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里不少人是本省人氏,朱德自然和云南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来昭通小住一段时间,当不会是谬传。

这条从昭通武瞽支队驻地,过去的北兵营延伸到辕门口的长街,现在已修建完毕,接下来的就是路面工程,房屋青砖到底,民国风格、檐口钭伸,木窗精致,一派簇新。北正街是一条崭新的街,又是一条保持原貌的街,新而如日,只是铺面更加宽大,格局更加轩昂。只不知,北正街上那些有名的裁缝“小董师”们还会在这里么?

南北顺城街

顾名思义,顺城街是顺着城墙根儿的一条街,因其南北向,故称顺城街。

也许是得地利之便,顺城街在过去多客马店。昭通是南方丝绸之道——五尺道的枢纽,是丝绸路上的商贸重镇,云南的北大门。“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说的就是这理儿。五尺道上的商贸,基本上靠马帮和人背,马帮是漫长岁月里五尺道的重要交通工具。“鸡声茅店夜,板桥人迹霜”,马帮晓起晨宿,爬高山,涉深涧,十分辛苦。马帮的路程和住宿,大体是有规律的。昭通城是马帮的起点站、中转站和终点站,大量的货物都要从这里运走和输入,马帮的数量是庞大的。

顺城街的客马店是十分兴隆的,马蹄声碎,驼铃清脆,每天都热闹非常。有客马店就有各种各样的小馆子,有摆在街上的各种各样的小吃食,当然还有为马帮服务的营业,如卖草鞋的,草鞋有细谷草打的,有细布条的,麻耳、鞋头上还缀一个小小的红绒绣球,十分精致,十分漂亮,以致著名作家艾芜在此捎带几双到昆明,穷愁潦倒之际大喊“卖昭通草鞋”,居然还赚了钱的。为马帮营业的还有马笼头、铜铃、马鞍子、马蹬、马皮挑、马掌马钉等等,一个大大的摊子上,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凡是和马帮沾边的东西都有卖,十分的好看、耐看。

城门,昭通人称为城门洞。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出,昭通的城门是颇有气势的,形制甚至像天安门城楼,登高望远,远山田畴,村庄城廓尽收眼底,有城门的城才像是个城,内敛、紧密、不散气,这是中国人的文化形态,和国画相通、和西画无缘。

“月中桂”是昭通的最富盛名的老招牌糕点,也是百年老店了。月中桂在南北顺城街的中段,是栋亭阁式的建筑,民族风格浓郁,有天井有回栏有飞椽。月中桂生产的绿豆糕名闻遐迩,色彩鲜润晶莹,口感极好,入口即化,沁凉生津。

南北顺城、陡西街交叉十字路口,过去曾是昭通最热闹的地方,昭通电影院就在此地,五十岁以上的人,文化生活与这里息息相关,从“五朵金花”到“阿诗玛”,从“沙家滨”到“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各个时代的电影都在这里放映。电影院门口的小空地,虽然不大,却上演过许多大事件,见证了各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在这块不大的地方,又是昭通小吃最为集中的地方,从烧包谷烧洋芋炒板栗牛干巴到麻辣烫,无所不有,不少年青人就是从电影院出来,又走到小吃摊,恋爱就有了物质和精神的底蕴。

在旧城改造前,南北顺城街就有了一次大的改造,街面宽敞,街两边多是高层钢混建筑,楼下是铺面,楼上住人家。南北顺城街以卖服装为主,也有眼镜店文具店书店,但主流是服装。这条街是昭通最繁华的商业街。

改造后的南北顺城街真正的像条有

规模上档次的商业街了。街面的商铺拆除了刺目的防盗网,“穿衣戴帽”工程使它青春焕发、面目一新。这条街的水泥路面,全部铺上了精致规范的青石板,走在上面十分舒心惬意,两边的绿化树已郁郁葱葱,霓虹灯广告牌交辉相映,北顺城的“罗炳辉广场”即将重建完毕,“罗炳辉广场”塑造的持刀而立的将军塑像,将换成跃马驰骋,英姿飒爽的将军塑像,广场面积更大,绿化更好,功能更齐全,这个全城透气儿的地方,会使大家舒心透气。

“馋嘴街”和挑水巷

地点都不大,却挺有名。这是昭通人口头上常常挂着的两个名字。

昭通人善吃、能吃、会吃,俗称“三川半”的昭通人素以善吃、好吃而闻名。

美食是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民以食为天,食以精为本。过去一条短短的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不知不觉、悄然而至,形成了一条以小吃为主的“馋嘴街”。

馋嘴街的正名其实叫崇义街,崇尚义理。正像昭通的其它街道一样,它也是土木结构的二三层房屋,漫漫的时间侵蚀了它的躯体,它也是破廊倒壁、残败不堪。尽管如此,像其它街道的房屋一样,经营者把它用现代材料装饰起来,红红火火的营业。

馋嘴街的特点是占道经营、烟薰火燎、香味四溢。店面多是狭窄的,就在门前支起帐蓬、搭上大号遮阳伞,以写满菜肴名称的招牌为界,在各自门前开始红红火火的生意。曾经有一张获奖的照片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照片,这张照片是从高处俯拍的,烟雨朦胧中,馋嘴街像条巨龙蜿蜒而来,也像一条漂满鲜花的河流,河流里,红色的巨大的遮阳伞,像朵朵睡蓬绽放,烟雨氲氤、人烟幢幢、灯光红艳迷离,人们簇拥在睡莲下吃各种小吃,气氛热烈而温馨。

馋嘴街的小吃是富有特色的,酸辣饺面、饺子、米线、锅贴、包子、馒头、锅锅饭等等,晚上则以烧烤为主,羊肉串、臭豆腐、鸡腿、鸡翅、鸭脖子、肉片,乃至蔬菜无所不有。

热闹归热闹、繁华是繁华,但环境却不敢恭维,街面被各种吃食摊侵占,路面既狭窄又泥泞,污水遍地,行人过往十分困难。

馋嘴街——崇义街现在完全改造完毕,街两边的房屋多是二至三层的建筑,青砖到顶,钭檐使房屋有了灵性,以青灰为主的建筑风格,十分古朴,厚重而大方,木质门窗加上雕花图案,古朴之中透出灵性,一如昭通人的性格,大方、敦厚、稳重牢靠而有灵气。

从半边街到馋嘴街,全部铺上青石板了,青石板整齐、规范、精致。走在街上,使人恍若到了另外一个世纪,怀旧寻古的情怀顿然而生,这就是市委、政府、区委、区政府所追求的,这是昭通市民的共同心愿。

从馋嘴街的街口钭钭向上伸出去的,就是一条小而窄,但却十分有名的巷道——挑水巷。民国乃至解放后一段时期,昭通人的饮水都靠从大龙洞引来的水。大龙洞的水经过官沟流进城,在原来顺城街与崇义街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的石砌水池,全城的人都在这里挑水以维持生活,由此,出现了以挑水卖为生的专门职业,一些穷苦的人就在这里取水挑去卖。挑水巷是进入城中心的必经之地,每天挑水的人总要溅一点水在地上,青石板的巷里总是湿漉漉的。

挑水巷的出名,是因为这是旧物交易和五金加工市场。巷里密密麻麻排列着一家家铺子,铺子里有熊熊的火焰,有机床,是加工生产铁器的,门口的摊子上,摆满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各种零件和器具,各种螺帽螺丝钉,斧子钳子刀子起子圆锥板锄条锄十字锹无所不有。这条巷里还有收购旧货的门面,旧瓷器旧器皿旧字画都有,解放前考古学家收藏家张希鲁先生收藏的好些文物,就是在这里淘来的,其中最有名的汉代双鱼铜差点被溶成铜水,这件鱼洗现在几乎成了镇馆之宝。

这里还有收购出卖旧书旧报的,一些外地人到这里就买到了需要的书籍,高高兴兴携回家去。还有写信的,修锁配钥匙的,写信的人耐心寻问细细写来,再摇头晃脑颇有韵味地读,成了旧城的一道风景。

挑水巷是令人留恋的,但毕竟太陈旧太破败了,如果发生火灾,是连消防车都进不来的。改造这样的街道和巷道,成了昭通人梦寐以求的事。在日益变化的时代,总不能以旧和破烂来炫耀。旧是有历史有底蕴,旧也是破败和混乱、肮脏和无序,改造过的挑水巷,原有的风貌是在的,只是这原有的风貌,是用新的材料来重新裁做的。旧中有新、新中有旧,这就是旧城改造的成功之处。

箭道广场

辕门口向北进去,北正道的后面,是昭通师范和昭阳区第四小学。昭通师范现在已并入昭通师专附属中学了,但大家还是习惯叫它昭通师范。这两所学校都是比较有名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昭通师范培养了无以数计的师资,为昭通基石出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昭阳区四小是有名的学校,校舍规整,设备完善,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

过去这里叫“草市上”,以字面来理解,这里过去恐怕是卖草的场地。与北正街背面而倚的街叫建国街,建国街的下半段,年纪大的人都叫它棺材铺,从文字上看,是做棺材的铺子比较多的地方。

师范的前面,大概在五八年修了一个占地颇宽的剧院,土木结构,门楼为三层,过去是很气派的。过去的昭通县开大会,基本上都在这里,什么“三干会”、“农村工作会”、“春耕生产会”等等,县、公社、大队三级的干部汇集于此,披着土黄色的披毡、穿着布鞋,排成长队浩浩荡荡,颇为壮观。

这里后来就叫东方红剧院,除开大会外,平时既放电影又演戏,昭通县花灯团长期驻扎在这里,演了很多花灯戏,《半把剪刀》、《啼血姻姻》等大戏都演过的,也有不少名角颇受欢迎。

这里实在是太拥挤了,昭通四小和师范的几千学生每天经过这里,路面只有丈把宽,加上各种交通工具,其情形比过江之鲫还挤,交通拥挤怨声载道,改造成了势在必行。

改造成了现实,破败不堪的花灯团被拆除了,连它后面的几排房子也拆了,一个宽敞的广场出现存人们面前。这一带地方,像一幅画得很满的图画,看得人透不过气来。现在拆,就像国画留白一样,可以透气了,人们总算舒了一口气。

这个广场叫箭道广场,想必是有来历的,和旧时操兵演练有关系。也确实像箭道,长长的,如果演练操戈射箭,大抵亦与地形符合的。

箭道广场现在已修起了房屋,中、司部分是留下的,房屋依然古色古香,适合做茶室一类。房屋有些像院落,外面又是一个小小的广场,街道不再拥挤,里外相通,适合人们休闲娱乐。

夏天敏,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曾在《当代》、《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北京文学》、《钟山》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名作欣赏》、《中国中篇小说精选》、《2001年中篇小说精品集》、《中国30年改革精品集》、《鲁迅文学奖作品集》、《新世纪获奖小说精品大系》等书刊选载。获第四届云南省政府文学一等奖,2001年《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首届梁斌文学奖一等奖,《人民文学》“爱与和平”中篇小说一等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首届绽放文学艺术成就奖。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好大一对羊》在法国、美国、加拿大分别获奖。已出版散文集《情海放舟》,中短篇小说集《乡场上的皮匠》、《乡村雕塑》、《飞来的村庄》、《好大一对羊》、《好大一棵桂花树》、《绚丽的波斯菊》、《夏天敏小说精选》,长篇小说《极地边城》、《两个女人的古镇》10本文学专辑。作品被译成英文、韩文版在国外发行。

上一篇:鸟的盟约
下一篇:阅读,而不是随波逐流

推荐内容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