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如何利用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团队学习力

浅谈如何利用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团队学习力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1 14:10:04 点击: 推荐访问: 团队 团队建设 团队比较霸气的口号

摘要:团队学习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探讨了现实中大学生团队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利用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团队学习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团队学习;学科竞赛;大学生

团队学习力是组织学习力之母,是创造力和发展力之根,竞争力和生命力之源,利用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学习力,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团队学习力

团队学习不同于平时或在学校所提及的学习,它实际上是一种面向问题并解决问题、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学习。团队也不同于一般的团体,它是通过合作、发挥整体作用而达到某一结果的人所组成的群体结构。而团队学习就是个体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在团队中传播,实现知识信息高度共享、转化、反馈、反思、提炼、应用和创新,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它主要通过深度汇谈、讨论、信息交流会议和特别会议制度等形式,发挥团队智慧,把学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谓团队学习力,是指团队作为整体从外界熟练地摄取和传播知识信息、内部重组知识结构、创造知识、不断更新自我、修正自身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新见解的良性循环发展的能力;通过学习而获得克服前进阻力的自创未来的发展力是其本质属性;组织结构、战略、领导、文化、测量、信息、技术、奖励机制、过程、人员、组织学习等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从构成要素来看,团队学习力应由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创新力、学习转化力、知识管理能力等要素构成,可用公式形象表示为:团队学习力=创造财富能力+综合素质提高速度+学习能力。这个公式揭示了团队学习力的重点和关键点所在,即创造财富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速度。作为一个动态概念,团队学习力是由个体学习力(包含知识总量、质量、增量和学习流量等)所决定的,但它不是个体学习力的简单叠加,而是个体学习力在一定物理、虚拟和心智空间条件下的有机整合(包括知识获取、整理、共享、综合、应用、转移、复制、整合、破坏、创造、保护等),是获取和创造知识,转化知识为现实生产力的软生产力。它不仅代表现在的能力,而且更代表组织未来的能力,是团队最本质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和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源动力。

二、现实中大学生团队学习状况

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团队学习也是。现实中,在校大学生的团队学习中普遍存在很多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问题,大大影响团队学习的效果,主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大学生团队组建带有人工合成的色彩,缺乏自我形成的土壤。团队成员缺乏相似的愿景,缺乏交流、淡薄团队精神,甚至没有明确的个人目标。二是大学生团队组织形式过于拘泥,团队学习的目的性有偏差。三是团队组织结构不合理,影响团队工作整体性能的发挥。四是大学生能力有限,团队领导者无法胜任领导角色;领导者角色又过多寄期望于能力尚需提高的团队成员。五是团队成员任务分配不够合理,没有充分利用各成员的特长,导致工作的难度增大、成员工作兴致不高。六是团队大多时候是共同承担责任,每个人的职责边界不是特别明确,谁的贡献多,谁的贡献少,难以拿捏,而且各自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在激励的时候难免让成员觉得不公平,挫伤团队的积极性。七是某些团队成员有时不按时完成任务,导致整个团队工作的停滞。

三、大学生团队学习力缺乏的原因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生各方面的不稳定性。大学时代是每一个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人生旅程。在这里,大学生一方面在知识储量上达到一个量与质的飞跃,同时思想开始完善并走向成熟。这个阶段的错综复杂使得大学生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不确定因素。面对新事物、新思想大学生正误难辨,悲喜交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不成熟的,而且一直在变化发展中。

第二,大学生的交流障碍。大学生无形中保守排外,不善于、不屑于、不敢于同外交往,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外人不信任,缺乏合作意识,希望给予却害怕奉献。大学生的种种疑虑,给交流带来很多不便,无形中给团队学习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三,学习团队的架构的不合理。一个学习团队要在实际工作中取得高绩效,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团队架构上。只有那些合理的学习团队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它的最大性能,提高团队工作效率、促进团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学习成效。大学生在团队学习架构上设计上,往往不合理。

第四,在团队学习中缺少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学习需要一种团队精神和团队感情,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成员在团队学习时往往一味强调任务的分配和完成,忽略了团队精神(大学生团队精神包括凝聚力、合作意识和高昂的士气等核心内容)的培养,没有反复强调集体利益,导致大学生团体精神淡薄,工作是只顾自己的那一份,忽视了团队整体工作性。而团队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励大学生工作的动力。

四、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团队学习的提升作用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以教育部所倡议的在全国高等院校开展电子设计、数学建模和创业创新等学科性竞赛为标志,高等学校学科竞赛工作得到了极大发展:仅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在2007-2010年的四年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项目从2项赛事发展到6类,涵盖国家级、省级和校极三个层次赛事,参赛学生从10人发展到200余人。学科竞赛在促进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的培养,在倡导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团队学习力,运用创新能力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科竞赛主要侧重于考察参赛者实际分析、解决的能力,强调创新意识和思维亮点,是一条培养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从竞赛题目看,各类学科竞赛题目都采用给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要求拟定解决方案或按所设置的测试标准设计、制作作品两种形式;而且竞赛难度较大,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可以说,题目本身就对参赛者的创新能力做出了要求。面对这类竞赛问题的诘问,学生不仅需要利用自己,更加需要利用团队的力量去分析问题、构建思路、选定方法以及验证方案,进而完成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切实解决问题的跨越,这一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团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从竞赛形式看,学科竞赛一般采用半开放形式,参赛者可以运用网络、书籍、各种文件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在调查中发现,获取相关信息较多,对其做出的分析评价越深入的学生团队解题思维越科学,制定的方案越合理、越具有可行性,从而获奖率也越高。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能够自主学习是高效率团队应具备的能力;学科竞赛对这一学习素养的侧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为团队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从竞赛环境看,高难度的竞赛题目要求大多数参赛者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探索问题的毅力和遭遇挫折的勇气;持续数天的竞赛也要求参赛者具备上下求索,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恒心;多人组队的参赛形式更是对团队分工、协作能力的考验。可以说,参加一次竞赛,就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一次提升。

就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言,学科竞赛、尤其是高层次的学科竞赛,传统上就是一种有效手段。延续学科竞赛对优质人才的塑造力,新时期学科竞赛又有了普及性的特点。从浙江高等院校的学科竞赛开展情况来看,学校通过认定创新学分、开展非学业因素评价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吸引了更多的学生;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与省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创新竞赛衔接的校级创业大赛学生人数几年间翻了数倍,发展到近200人。校级学科竞赛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已成为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广阔空间;成为提升大学生团队学习力的有效手段。

五、如何合理利用学科竞赛提升团队学习力

合理利用学科竞赛,有效提升大学生团队学习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建立共同的、具体的目标。有效的团队具有一个大家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目标,它能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动力,让团队成员愿意为之奉献。如何让团队具备其成员渴望且富有意义的目标?在团队中可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讨论、修改和完善一个在集体层次上和个人层次上都被团队成员接受的目标。这种共同目标一旦为团队所接受,如同航海学知识对船长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指引方向。具体的目标可以促进明确的沟通,它还有助于团队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达成有效的结果上。因此,成功的团队需要把他们的共同目标转变成为具体的、可以衡量的、现实可行的绩效目标。参加学科竞赛,在比赛中获胜,无疑是最好的目标之一。

第二,设计合理的参赛组织结构。目标决定了参赛团队最终要达成的结果,但参赛团队还需要保证领导和组织结构能够提供导向和工作重点。在团队中,如何安排工作日程,需要开发什么技能,如何解决冲突,如何做出和修改决策、决定团队成员具体的工作任务,并使工作任务与团队成员个人的技能水平相匹配等问题,都需要团队的领导和团队结构发挥作用。

第三,具有完善的绩效评估系统与奖酬体系。学生个体可能会隐身于群体中,他们沿着集体努力的方向,成为社会的一员,因为他们的个人贡献无法直接衡量。高绩效团队通过使其成员在集体层次和个人层次上都承担责任,来消除这种倾向。如何才能使团队成员在集体和个人两个层次上都具有责任心?除了根据传统绩效评估中学生个体在竞赛中的贡献进行评估和奖酬外,还应该考虑以群体为基础进行绩效评估、利润分享、小群体激励及其他方面的变革,以此来增强团队的奋斗精神和承诺。

第四,培养参赛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精神。高效参赛团队的一个特点是,团队成员之间高度信任。但是,从个人关系中不难知道,信任是脆弱的,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却又容易毁于一旦,破坏之后要想修复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培育信任感?指导教师和学生团队领导之间首先要建立起信任关系,然后才能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培养团队成员相互信任感的方法有:阐明既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又是在为别人的利益而工作;经常用言行支持团队的工作;学会开诚布公;进行决策或进行评估时要公平;对团队成员说出自己的感觉;表明指导自己进行决策的基本价值观是一贯的;学会保密;在团队中适时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第五,塑造优秀的团队选手。高绩效的团队需要优秀的团队成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团队成员,个体必须学会与别人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学会面对个体间的差异并解决冲突;学会个人的目标升华为团队的利益。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项极其艰巨,甚至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塑造优秀的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应该努力选拔那人际关系技能较强、有可能成为有效团队选手的个人。

第六,合理分配任务,尽量让成员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学生至少要对其工作的一部分有高度兴趣,对团队成员而言,有些工作真的很单调,指导教师可以在这些工作中,加入一些团队成员感兴趣的工作,让成员在工作当中感受到快乐。

第七,不断激励团队。激励是团队活力的催生剂,也是组织对团队管理的重要方法。为此,指导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的行为和业绩进行考评,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坦诚指出团队的不足。对业绩突出的团队,要树立榜样,在整个组织内予以宣扬和发动学习;对团队做出突出贡献或承担重大责任者实施选择性激励,包括树为典型、授予荣誉、给予更多的参赛机会等。

参考文献:

1、姜伟东.学习型组织[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牛继舜.论团队学习的方法[J].现代管理科学,2004(8).

3、徐玲,潘和平.对学习型组织创建中团队学习的新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

4、吴勇军.企业学习力辨析[J].学术交流,2004(3).

5、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学习力构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

*本文系课题《学科竞赛与高职学生团队学习力培养研究》主体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