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家围屋建筑是一种民居文化载体,它的构造艺术和装饰艺术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客家围屋之建筑装饰艺术,无论是传统的石雕、砖雕还是木雕,都给人以淳朴自然的美感,形成高雅的艺术格调。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围屋建筑中体现出的和谐人居文化,仍值得后人挖掘、借鉴,并加以发展。
关键词:客家民居;围屋;建筑装饰;艺术
客家围屋是古代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在建筑设计和装饰艺术上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着深刻的内容。[1]江西赣南至今仍保存着600多座风格迥异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等地,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其建筑设计和装饰艺术被建筑学家们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赣南围屋建筑中保留着许多雕刻精美的石柱、础、梁、门、窗、墙、檐,它们以其别具一格的风貌表现了中国民间和民族建筑文化的生命底蕴,也以民间民居的身份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涵。客家民居内部那些古朴典雅、品种繁多并具有深刻文化艺术内涵的装饰纹样,更是彰显了客家民族最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精粹。[2]
1客家围屋古朴自然的建筑设计和装饰艺术
客家围屋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诗篇。赣南客家民居强调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随山而居;种类除土围楼、围龙屋外,一字楼、列杠楼、府第式、山寨式、四角楼、混合楼等均内涵丰富,各具特色。[3]客家民居建筑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它不仅反映在其构成的阶段式中轴对称形式美,而且其内部装饰物件更是精美绝伦。从每一装饰的立意取向和造型结构中,让人真实感受到客家民居装饰在继承中原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和异域文化、本土文化达成一种亲合、和谐和交融,从而逐渐形成了“以生活为源”的鲜明的客家民居装饰艺术。
生活是客家民居装饰艺术之源。赣南客家民居建造装饰艺术体现了客家民系居住文化的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充分显示出客家文化艺术的深厚精湛以及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众多的赣南客家围屋内,到处有雕琢精美的装饰物,有色泽艳丽的廊图壁画,显示出客家人高超的建筑工艺,漾溢着浓郁的客家文化韵味。如江西龙南县桃江乡有一座奇特的麻石围,外围全部用大块条石砌成,给人以“固若金汤”的震撼力,风格独特。这种民居实质上脱胎于古代中原庭院府第式民居,在装饰上大量使用木雕图案,围屋正厅上配以镏金木雕,显得富丽堂皇;在围内的门窗上也采用木雕装饰,镶以大量花草图案,还有就是用青石凿成外圆内方古钱模式以及用卵石铺地成阴阳八卦图案。
俯瞰江西龙南县境内的关西围,其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是围屋的祠堂。这祠堂是围屋居民的“圣殿”,是围内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形成九幢十八厅的典型建筑,共有主房124间。围内围屋建造工艺精细考究,并有大量的木雕石刻,关西围不仅处处体现着巧妙构思的建筑美,而且绘画、装馆之美也令人赞叹不已。其正厅大门前有一对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石狮,左边的公狮昂首张口凶猛威武,右边的母狮雍容大度端庄肃穆,显示出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大门框上八卦中乾、坤两卦的圆柱形石雕,厅内十多根大木柱下的石墩上都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或文字。厅堂偏院以及厢房都镶嵌有许多龙、虎、麒麟、凤凰等动物木雕,造型生动,雕刻精美。整座围屋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客家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宫廷式民居在此可得到充分的印证。
在客家民居的装饰材料上,多以木雕为主,一些墙壁装饰则常为砖雕,一些柱头和栏杆的装饰则常以大理石和花岗岩等石质材料。木雕和砖雕装饰,多数在表层还有彩绘,在门、窗、梁架、雀替等装饰上,多以对称的结构向左右两边延展,对称中讲求变化,严谨而又不呆板,形成多变而又有规律的装饰构图,同时,采用浮雕、镂雕等比较写实而又有装饰变化的手法去表现各种物象,在组合美化中注重结构形成的有机联系,力图展示内在的生命活力,达到完美而实用的装饰效果。如在一些客家门窗的镂雕装饰中,在左右上下各被抽象地雕装了五只展翅欲飞的蝙蝠,这刚好意合了客家“五福临门”的吉兆!在中间的漏窗中,被很巧妙地雕饰了一个繁体篆书的“寿”字,“寿”字布置之巧妙,以及点缀在“寿”字中的“如意”等小装饰,不仅没有破坏整体布局,反而有加固镂雕窗棂的作用,整体喻意则表达了客家先民对“如意吉祥、福寿双全”的善良愿望。梁架上的雕饰或祥云翻滚,或龙凤呈祥,或寿桃献瑞,这些精美的图案让人在视觉上一方面减弱了木梁笨重的效果,突显了古客宅粹壁生辉的妙意,让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
2赣南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构造艺术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而龙南是典型的客家县,又因保存客家围屋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而被誉称为“客家围屋之乡”。
客家围龙屋的美在于围屋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人工融合自然,不仅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也给予人美景天成的感觉,创造了“虽由人作,犹如天开”的佳境,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客家围屋以龙南县的最具代有性,也最为集中。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往往一个自然村,便有七八座围屋。形式上也最全,除大量方形围屋,还有半圆形的围拢屋式围屋,近圆形围屋,还有半圆形的围式围屋,近圆形围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规则的村围。结构上既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垒砌的;体量上既有赣南最大的方形围屋——关西围屋,也有最小的围屋——里仁白围(俗称“猫柜围”形容其小如养猫之笼)。
(1)建筑防御艺术。典型的围屋,平面为方形,四角构筑有朝外凸出一米左右的炮楼(碉堡),外墙厚在0.8至1.5米间。围屋立面高二至四层,四角炮楼又高出一层。外墙上一般不设窗,仅在顶层墙上设有一排排枪眼,有的还有炮孔。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围内必设有一至两口水井。围内一般为一孔,大者则有两孔。围屋平面主要有“口”字和“国”字形两种形式。前者即除四周围屋外,围内别无房屋内,还建有一座带祖堂的厅屋组合式主体建筑,小者或一明两暗,但更多的是三堂两横中轴线对称式组合民居,大者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墙体大多采用俗称为“金包银”的砌法,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墙体,用砖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用土坯或夯土垒筑。围屋楼层一般比围拢屋高而较土楼低。它与闽粤围楼最大的区别是:赣南围屋的防御功能更为完善,围屋四角所建的炮楼,其功用显然是为了便于警戒和打击已进入墙根或瓦面上的敌人。这些炮楼形式多样,不仅建在四角,有的还建在墙段之中,如同城防之“马面”,还有的则在四角炮楼顶层,再抹角建一单体小碉堡,从而完全消灭了死角。另在围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防卫万无一失的特点,门是整个围屋的安危所在,故一般在板门之后,还设有一道闸门,有的围屋则在闸门之后,还设有一道便门,板门之前再设有一道“门插”(栅栏门),为防火攻,门顶上还设计有漏水孔。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