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安岳石刻;文化;传承;发展
安岳石刻“古、多、精、美”,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的重要地位,制作工艺延续至今,为安岳、四川、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直以来,我县把安岳石刻作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安岳石刻”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安岳石刻的基本情况
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五代和北宋时期。安岳石刻规模宏大、技艺精湛,既有造型淳朴、线条粗犷的魏晋风格,又有体态丰腴、雍容华贵的唐代形象;既有宋代的工细华美,又有五代的小巧玲珑;既有佛教故事,又有儒道思想;既是川中历史发展和风土民情的实物见证和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文化自信、开放、包容与创造的象征。明清以后,安岳石刻的艺术形式进一步丰富,包括石窟寺摩崖造像、圆雕造像、建筑石刻、器具石刻等进一步发展,充分展现了安岳石刻艺术高超的技艺和鲜活的生命力。
目前我县共有石刻文物保护点912处,造像10万余尊。2008年6月,石雕(安岳石刻)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1月,安岳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刻)之乡”,2018年2月再次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刻)之乡”。
二、文旅融合,安岳石刻保护传承成效明显
(一)制度护航,有法可依
作为安岳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工作。2005年,安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安岳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了《安岳石窟总体保护规划》《安岳石窟保护与利用總体规划》,成为安岳石刻保护传承的重要依据和保证。2019年2月资阳市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对保护范围、保护方式、禁止行为、处罚规则等方面都做了更细致具体的规定,为安岳石刻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法律支撑。
(二)创新发展,有新可看
聚焦“佛雕之都”的城市文化名片,坚持“重点突破、激活全局”的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石刻景区有序开发。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觉洞为重点,依托传承人群的技术力量,在景区内复制出精美的现代雕刻,成功创建安岳石刻圆觉洞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县城多个公园均为石刻主题的景观设计,石刻作品随处可见,营造了“石刻之乡”的良好氛围,让游客看到石刻的精美,感受到了安岳石刻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三)推广传播,有迹可循
充分利用宣传、文化平台,全方位推介传播安岳石刻,树立城市文化品牌。一是借助主流媒体推介安岳石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旅游卫视、中国产经新闻网、《世界遗产地理》杂志等媒体将安岳石刻介绍给了全国人民,进一步提升了安岳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二是通过活动平台宣传安岳石刻。组织传承人及选送作品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石刻作品和文艺节目参加历届资阳市“蜀人原乡”文化艺术活动周非遗展示等,全方位展示了安岳石刻的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
三是组织名家大师描绘安岳石刻。例如举办【对话·匠心】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名家画安岳”石刻主题画展。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构建石刻保护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安岳石刻保护开发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石刻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切实做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一)实施保护条例,强化石刻保护传承
制定《资阳市安岳石刻管理条例》实施方案,加快安岳石刻保护传承、开发利用规范化、法制化进程。立足于石刻保护利用,不断优化“安岳石刻保护利用规划”,创建石刻艺术展示中心,启动安岳石刻博物馆规划。
(二)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因地制宜加大石刻保护资金投入,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保障对安岳石刻提升振兴、抢救保护、宣传推广。优化运作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形式,参与安岳石刻保护利用项目。
(三)突出品牌打造,擦亮佛雕之都名片
深入研究和挖掘安岳石刻资源的文化内涵,树立石刻文化品牌。在“非遗节”“对话·匠心石刻主题文化活动”等成熟品牌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创作生产一批石刻工艺、石刻文化题材的文艺精品,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宣传展示、文艺展演,提高安岳石刻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佛雕之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创安岳文化旅游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唐承义,王平中.普州揽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 何建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7(8).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文化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