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浏阳菊花石雕工艺创新研究

浏阳菊花石雕工艺创新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0 19:00:05 点击: 推荐访问: 创新 创新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创新主题演讲3分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湖南浏阳菊花石作为一门古老的石雕艺术,素有“全球一”的称号,越来越被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所关注。但是,由于菊花石的不规范生产、雕刻艺术风格的边缘化、销售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粗制滥造等问题的出现,使这种上亿年前产生的珍贵矿产资源将面临枯竭和损毁。本文对菊花石的雕刻工艺发展现状、菊花石雕刻行业的困境及其成因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并就湖南省菊花石雕刻行业的工艺创新提出了一己之见,希望能真正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关键词]菊花石 雕刻工艺 行业发展 工艺创新

一、浏阳菊花石雕工艺发展现状

1、 雕刻工艺文化身份边缘化,行业识别性低

纵观浏阳菊花石雕刻工艺和产品现状,和其它中国著名高档工艺品相比较,各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浏阳菊花石雕雕文化身份含糊,行业识别性低。中国传统玉雕流派,有南北派之分:北派量材取料,以“俏色”见长,色彩绚丽,玲珑剔透;南派的玉雕色彩柔和、细腻动人。北派注重造型,一般从玉雕的质地、色泽、雕工和纹理入手,色润形美。南派则注重融合创新,将绘画、雕塑、书法、石刻、民间皮影和剪纸、当代抽象艺术等各种美的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了“上海工”、“苏州工”、“扬州工”、“福建工”、“广东工”等多个玉雕流派,其中尤以“上海工”为代表的“海派玉雕”风格为见长。“海派玉雕”出现了穆宇静、黄德荣、宋鸣放、戴永才、瞿惠中、李玉华、蒋大雄、钟建林、韩永年等一大批玉雕艺术大师。我国在木雕方面有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北京宫灯、台湾木雕、宁波朱金木雕等几十个木雕流派,木雕大师更是多不胜数。当下,随着红木制品的大量需求,全国木雕行业产值上千亿,一位资深的木雕大师身价堪比商界CEO。由此可见,浏阳菊花石雕虽然发展了260余年,但和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相比,其文化底蕴相对较浅,艺术风格不强,文化身份模糊,市场影响力较弱,都是浏阳菊花石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2、没有自己的独特雕刻技法和表现题材可以被传承

以中国传统木雕为例,木雕常采用镂空雕、浮雕、浅浮雕、圆雕、阴镂空雕等雕刻技法,表现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海洋生物、十二生肖、古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题材,作品多层镂空,富立体感,玲珑剔透,典雅富丽,可谓丰富之极;玉雕则通常采用“琢玉”与“碾玉”的方式,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因料设计”、“化瑕为瑜”,表现人物、神仙、吉祥纹样、器具、鸟兽、花卉等艺术题材,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都深受各类消费人群的欢迎。反观浏阳菊花石雕,雕刻技法难成体系,题材表现并未根据菊花石的特点而创新,行业影响力有限,市场关注度、知名度、美誉度都不太高,年青一代何以为传?

3、浏阳菊花石雕没有充分发挥菊花石的个性特征,没有与传统石雕、玉雕拉开差距

浏阳菊花石分河料和山料两种类型,河料黑白两色,花朵小,颜色单一;山料硬度与玉石相当,花朵大,颜色丰富,被国家地矿部分类为“彩玉”。菊花石行业暂时并无相对恒定的行业标准,创作随意性较大,所用雕刻工具与传统石雕和玉雕相似,盲从于石雕或玉雕技法,在石雕和玉雕之间尴尬生存。其实,浏阳菊花石应该将粗犷和细腻的表现风格相兼容,细密之处做到细致入微,而粗放之处则体现出大自然原生态之美,将菊花石雕与传统石雕和玉雕的艺术风格强烈拉开差距,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面貌和雕刻手法,否则,菊花石依然会继续徘徊在传统石雕与玉雕的边缘。

二、 浏阳菊花石雕行业当前的困境的成因分析

1、生产、管理理念陈旧

经本人对菊花石产品和生产企业的观察和思考,笔者认为当前浏阳菊花石的生产企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管理者依然按照中国传统的雕刻行业管理理念来管理一个现代企业,依然将产品的艺术水准之高低、作品之好坏完全建立在雕刻师的个体雕刻水平之上。由于浏阳菊花石雕的历史发展期较短,各种积累较少,企业要获得高级专门人才,必须从其他雕刻行业(石雕、玉雕)引进。价钱高且不论,这些人才相对于菊花石而言并不是真正的专门人才,再加上这些人才一般年纪都不小,学历也不会太高,创新精神也相对薄弱,很难再次对菊花石发展燃起激情。

(2)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员工的分类管理、工作岗位细分、责任细分、奖惩制度的建立、激励措施的保障、设计部门、质监部门单独的设立都将有利于企业的良性运转。例如,“老总一言堂”、“设计、生产、创作一人包干制”、“评价机制缺乏”、“监督、质检部门缺失”、“市场研究、推广部门的缺失”等都是“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基本特征。

2、 石雕从业人员艺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1)高级专门人才严重缺乏。例如,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袁耀初先生,他既有艺术专业素养,又有菊花石雕刻造型经验,并且热爱菊花石雕艺术。像这样的人才湖南省内十分罕见,实乃菊花石雕工艺第一稀缺资源。

(2)从其他雕刻行业(石雕、玉雕)转行过来的人员,一般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将原来从事行业的工艺特征简单移植到菊花石上面来;或者因个人业务能力不突出,发展前景不好,赚钱不多,才投身新兴菊花石雕刻行业,原来的行业特征在他们身上形成了思维定势,创新能力不足。

(3)新近年轻从业人员,普遍不是为了理想而入行,而是为了生计入行。他们一般从业目的简单,并不热爱本行业,艺术素养极其缺乏,学历层次也较低,专业技能简单划一,只能完成某个生产流程的工作,并不具有任何菊花石方面的审美鉴赏能力,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能在多年后担负起菊花石雕刻之发展大业?

3、“闭门造车”现象严重,市场需求研究严重不足

由于菊花石雕创新性人才的缺乏,目前浏阳菊花石工艺品与其他门类的雕刻工艺品相比,菊花石的特色雕刻特征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菊花石企业缺乏优秀的设计人员和雕刻师,所有产品的艺术水准都决定于雕刻师个人的艺术水准和艺术修养。并且目前这些雕刻师既不做市场需求分析,也不在艺术创新上多方案推敲创作方案,完全凭空到处“借鉴”,“东抄抄、西描描”,呈现出“闭门造车”的创作现状。同时,如果企业内的营销部门能多加强市场需求分析,并及时将这些情况反馈给设计、创作部门,一定能给设计、创作部门提供非常好的艺术创新指导意见。

4、创新意识淡薄,创新精神不强

“创新”是企业发展原动力。上至企业决策者,下至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要把创新放第一位。因为只有“不同”,才能制造“识别”,才能让客户产生“兴趣和记忆”,最终才能产生“购买”。同质化死路一条,差异化才能健康发展。

三、 浏阳菊花石雕工艺创新之道

1、大力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1)多读书

古代艺术史、现代艺术史、古代画论、现代工艺品潮流的期刊杂志等,最好都能多读读,开拓眼界,增加文化底蕴和文化涵养,眼高才有可能手高,眼低绝对不可能手高。

(2)多看古代工艺精品

博物馆、展览会都是本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常去的地方,实物近距离观赏永远好过图片观赏,纹理、材质、刀法、手感等具体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必须实际体会,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融会贯通。

(3)多讨论

公司内部人员要在工作期间、会议上面多多展开产品的相关讨论,“形、色、意、工”都可以全面讨论,同时也要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什么才是好的菊花石雕?一个相对恒定的鉴赏标准的建立有助于一个菊花石雕企业艺术风格、艺术面貌的形成。

(4)多思考

现在热门、流行的工艺品是哪些?它们有什么比菊花石更好的地方?为什么?谁有可能会需要菊花石工艺品呢?菊花石雕的题材应该怎么吻合消费需求?艺术题材还可以怎样取材会更好?雕刻技法有什么可以改进的么?什么样的艺术风格才能造就菊花石应有的艺术面貌……类似的问题,积累得越多越好;类似的问题,讨论得越深入越好。

(5)多听专家讲座和作品分析

“闭门造车”毕竟是一件容易发生的事情,因此,菊花石的创作团队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开拓眼界。其中最好、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邀请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家来企业举办讲座,多从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来解读菊花石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其实,在本人设计菊花石作品的过程中,也有深刻的体会。有时候可能需要融合版画的创作思路;有时候现代抽象雕塑与中国传统纹样也有结合的可能;有时候剪纸艺术的造型方式也许能成为某一件菊花石雕的创作灵感……只有菊花石雕创作人员的眼界越宽,菊花石的创作思路才会更加广阔。

(6)多观摩(或临摹)传统国画

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都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源泉,脱离了中国传统艺术,民间工艺也就不复存在。所以,在菊花石雕刻艺术尚未形成自身完全独特的艺术体系之时,菊花石雕从业人员应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宝库中尽力吸收艺术养分,从《芥子园画谱》入手,通过临摹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的造型基本规律,观摩各流派的中国大家画作,体会古风古韵,提高艺术素养,这才是菊花石雕艺术面貌创新所急需的东西。

(7)多画和多收集(好的艺术作品、速写本、照相机随身带)

“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中的确存在不少的雕刻艺术创作素材,尤其作为企业领导,要第一个主动学习,提高审美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真正的艺术家最怕外行领导内行。

2、 打造菊花石雕核心灵魂人物

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现在普通民众谈及菊花石,大家都表示知道或者听说过,但被问及哪里的菊花石工艺品最好时,恐怕没人能回答。这就如同西湖龙井茶很好喝,究竟要买哪个牌子的龙井茶才是最好、最正宗的,就没人能说得清楚了。这个现象折射出一个问题:很多人混淆了“特色产品”与“金字招牌”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手工艺行业,“金字招牌”的树立基础往往就是该“特色产品”的核心灵魂人物。“泥人张”、“张小泉剪刀”、“陶碧华老干妈”等若干现象无不说明了这个问题。

反观浏阳菊花石雕行业,历代有众多的雕刻传承人,从民国初年的戴清升开始算起,分别产生了袁耀初、徐佑章、李渝光、于智勇、肖育武、李鹰、林长绵、曹明珠、李舟、陈继武等代表性人物。但是,这些人除了业内人士知道以外,普通百姓又能了解多少?“内行看门道,外行更要看热闹”。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并认可菊花石大师的雕刻技艺和雕刻水平,才有利于菊花石雕刻艺术的健康发展。而这种认可,往往是和雕刻大师的认可密不可分的。这就涉及到菊花石雕刻行业领军人物的市场形象塑造与推广的问题。只有成功推广和塑造出一位菊花石“标杆”人物,菊花石的销售问题、菊花石雕刻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问题、菊花石雕后继人才的问题、行业标准与规范制定问题才可能被一一解决。具体的实施方法,将在本课题的另一篇论文———《浏阳菊花石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中细致探讨。

3、 产品设计与生产相分离,科技手段辅助前期产品设计,严格控制产品“走形”

谈这个问题前,请让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受某行政单位的委托,浏阳菊花石某企业需要打造一座符合客户需求的大型菊花石雕作品放置在该部门行政大楼的门厅位置,以体现这个部门的行政特征和该地区的文化特征。本人根据厂家选定的石料特征以及菊花所在位置,设计了该石雕作品的效果图。但该作品雕刻过半时,企业方给本人发来照片,其结果就是“形似而神不似”,设计稿原有的形体韵味,在实际雕刻过程中全面丢失(见图一)。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可能是雕刻师的艺术审美倾向问题,可能是艺术造型能力的问题,还有可能是雕刻手法、雕刻工艺流程、分工合作等多方面均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诸多问题的综合,最终导致了作品“走形”,造成了“韵味全失”的遗憾结果。

纵观国内成熟的石雕企业,他们往往都非常看重石雕作品的前期设计工作,并且还更看重设计稿在成品制作过程中的“走形”问题。以河北曲阳“宏洲石业集团”为例,他们在每一件汉白玉的石雕作品的创作之前,都要精心设计雕塑泥稿(见图二)。他们还自己创办了“曲阳雕刻学校”,专门聘请艺术院校的教师来教授雕塑课程(见图三)。在此基础上,他们再利用“点线仪”来进行科学且准确的放大雕刻,以保证成品和设计稿之间的神韵完全继承(见图四)。

当然,菊花石雕刻并不能完全简单套用这种方法,主要因为“菊花纹样”的位置、大小、形态都不能事先确定和判断。菊花石雕刻的原始韵味也要根据不同的创作题材加以保留,这就需要菊花石雕刻人员比一般的石雕人员更加具有高的艺术素养 和临场艺术处理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综合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检测设备,开展科学设计前期辅助设计工作。例如,一块非常有潜质的石料,被大致判断出表层菊花位置、大小之后,先不要急于雕刻出花朵(行内用语:“先开花”),而是先测量出大致的石料尺寸,设计人员先用平2D或3D软件设计草图,展开一定的市场调研后,再做成1:1的泥稿,然后再将设计稿用“眼动仪”进行视觉检测,记录数据,再利用“点线仪”将泥稿等比例雕刻。雕刻完毕后,再做一次“眼动测试”,看看成品与泥稿之间的视觉焦点、视觉流程、视觉顺序、视觉热点停留时间长短等数据是否类似?(见图五、表一)

经过对前面所提及的设计稿和雕刻作品图片之间的追踪结果对比,我们发现“A设计方案追踪图”的视觉焦点、视觉兴趣点比较明显,而“B雕刻方案追踪图”则视点范围比较大、视点较散,视觉焦点不突出。这一倾向,通过“AB两个方案的热点图”更能清晰地凸显这个特征。当然,通过视点在每个位置的持续观看时间在以下的EXCEL表格中也能分析出观众的视觉热点。

这是一个测量样本的数据,如果我们多采集一些样本,这样的比对结果将会更加科学有效。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采用“生理诱导仪”、“测谎仪”、“喜恶测定仪”等心理学仪器设备展开辅助测定,其研究结果将会更加准确。如果我们将每一件10万元零售价以上的菊花石精品都按照这种科学的方式来辅助设计成型,菊花石雕刻的“艺术形体准确”的问题将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4、 强化艺术家的作用,让艺术家、设计师监督生产过程

按照传统民间工艺创作流程,雕刻师往往全程一个人单独掌控作品的制作流程,这也就意味着雕刻师的审美水平、艺术素养和雕刻技巧,往往决定了一件工艺品的最终质量。在这个传统引导下,一位杰出的雕刻艺术大师的产生,往往要具备非常多的条件,并且还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坚持不懈几十年后,也许能产生一位杰出的雕刻艺术大师。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情况不但不具有绝对的必然性,而且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失败中的经验积累,往往要造成时间上、矿产资源上的浪费,这对于一个现代菊花石雕刻企业来说,还要加上资金压力、市场拓展、人才配备需求等多方面的客观情况的制约,更加令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在前一段落笔者已经论述了一个观点:菊花石雕和普通石雕最大的不同在于菊花的位置、出现层次、颜色、花纹等因素都不可控,所以没有办法在最初的设计就能全部完善,这也印证了一句湖南老话:“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所以,我们不单只是要求菊花石雕刻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机应变的能力。与此同时,为了让最初的设计思想、艺术风格得以完整保留,艺术家或设计师也要全程参与、监督、商讨菊花石的中、后期雕刻制作过程,不断修正菊花石雕作品,直至达到完美境界。这样一来,不但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减低风险,还能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更能让每一块菊花石原料都能物尽其用,杜绝浪费,有效保护我省有限的菊花石矿产资源。

5、 借鉴与传承,创造新的菊花石雕刻技法与艺术风格

我们知道,虽然菊花石被中国地质矿产部分类为彩玉,但菊花石无论从历史、人文等发展角度而言,都没有中国传统砖、石、木、玉等雕刻行业那么久远和盛行,人文底蕴也不够深厚。因此,如果将菊花石雕简单地模仿某种雕刻艺术风格和雕刻技巧,令人误认为菊花石雕就是玉雕或石雕的延续,这无疑不利于菊花石雕行业的独立壮大发展。

正因为此,菊花石雕可以基于自身的特点,在局部借鉴传统砖、石、木、玉雕的雕刻技法基础上,逐步完善自身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例如:当前的菊花石雕对于传统玉雕的借鉴是非常全面的,但也有局限。当前的菊花石雕忽略了菊花石的自身特性——原生态性。很多民众看到菊花石后,都会产生一些疑问:“菊花石天生就有这么多层菊花么?”、“这些菊花是不是人为雕刻出来的呢?”、“为什么这块菊花石就是假的,那块就是真的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菊花石“雕工太满”,非常类似玉雕,没有保留石雕的特征,并且在这种不正常的“流行标准”下,非常容易滋生菊花石“假货”和“山寨货”。如果,我们在今后的雕刻技巧方面,不单只是借鉴玉雕、还可以糅合一下石雕的“粗犷、质朴、大气”、木雕的“刀味”、砖雕的“半圆雕、线刻以及丰富的民俗题材”,真正做到“粗犷与细密并存、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玉雕与石雕风格相糅合,雕刻题材取材广泛,寓意趣致生动巧妙,菊花石的雕刻艺术风格才有可能自成一派,鹤立鸡群。

6、 “产品分级负责制”下的协同作战,有利于菊花石行业标准的创建

企业的改革与创新,历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一种艺术风格、流派的形成,也绝非一朝一夕,一个人可以造就!它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协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同理,浏阳菊花石的雕刻艺术行业的发展,也不是一两位雕刻艺术大师就能够开疆拓土、力挽狂澜的!尤其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中,传统家庭式手工作坊企业运作方式俨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了。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现代菊花石企业想摆脱家庭作坊模式的束缚,那么我们就应该按照市场化模式来运作。在这里,我们应该考虑制定一个“产品分级负责制”的运作模式来管理企业。首先,为了避免 “设计、制作、销售”一体化的家庭作坊式管理模式,我们应该在菊花石企业内部建立采矿开采部、设计部、雕刻制作部、市场客服部、销售部等部门,科学化管理菊花石雕刻流程。例如:设计部在采矿开采部大致明确矿产位置、花朵大小、位置等信息后,给矿产开采部一个大致的意见,开采多大体量?如何切割?然后设计部根据采回的原石,利用设计软件展开充分的设计推敲(此过程可以聘请资深艺术家展开咨询工作),几个具体的负责人或艺术顾问签字认可后,方可制作1:1的泥塑。到这个阶段,设计部门才算完成了设计工作。泥塑稿交付给雕刻制作部后,制作部根据泥稿在原石上利用“点线仪”展开雕刻工作,确保“不走形”。这个过程,设计部必须每隔几天就要前往雕刻制作部门检查,不单只是监督“形准”的问题,还要进一步研究在雕刻过程中的突发问题解决方案。例如:不同色层颜色的突然出现、雕刻过程中的局部崩裂、哪些原味、原型可以适当保留?保留到什么程度和地步?哪些部分抛光到什么程度?配备什么底座?……等等。产品雕刻完成后,设计部、制作部在任务单上签字认可,方可交由销售部门进行销售。销售部门在销售每一件作品后,要收集客户信息、调查表、产品维修服务卡等信息,由客户服务部门开展售后的跟进工作,具体了解客户的产品满意度、改进意见等信息,并建立客户信息库。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传统工艺品就没听说过还有售后服务的!你这样做是不是多余?”举个例子吧,假如某位客户的菊花石意外打碎了一个部分,这件作品往往会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给人留下遗憾。而如果我们能提供返厂服务,我们完全可以用艺术的眼光和专业的设备,巧夺天工,变废为宝。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但能让高端客户感觉到我们企业正规与优质的服务,还能有利于扭转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认知形象,为新的工艺品行业标准创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市场信息的反馈,还能为设计部、雕刻制作部、销售部的今后的创新工作,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可谓一举多得。一个企业想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这样我们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真正将每一块菊花石原石,变成国宝级的工艺品,最大意义上保护我国的稀缺矿产资源。

结语

本文虽然没有体现出学究气十足的学术风格,也没有隐喻晦涩的深奥理论,但本文每一句平实的分析描述,都是行业真实存在的客观问题,这些问题一直阻碍着浏阳菊花石雕企业的健康发展。如要解决浏阳菊花石雕的工艺创新问题,就必须认真面对目标人群市场的客观需求,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出发,更新观念与艺术创新视角,强化创新型艺术人才队伍培养机制。设计团队与雕刻团队必须相分离,将传统私人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快速转型,将现代数字辅助设计技术与资深艺术家顾问团队相结合,严格控制菊花石生产监督流程,融会贯通石雕、玉雕、木雕的艺术精髓,方能使浏阳菊花石雕的艺术水准更上一层楼。只有系统地改变这种雕刻工艺,菊花石雕作品的“国宝级”打造目标才有被实现的可能,“全球一”的称号才有可能名符其实。如若有一天真能达成此愿,实乃大幸。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