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并坚信,具有丰厚积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在新时期引领中华民族迈向更加辉煌的新征程。对于高校的建设发展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则是“主要支撑”,两者互为引擎,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在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和教师队伍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教师队伍;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02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并坚信,具有丰厚积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在新时期引领中华民族迈向更加辉煌的新征程。“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高校的“关键少数”,也是高校德之本、学生德之源。“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校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由此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一所高校的建设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研究校园文化和教师队伍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必要、很迫切。
一、校园文化对于教师队伍具有正向的引领、凝聚、促进和规范作用
1.校园文化引领教师队伍的价值观念。学校文化是教师信念的来源,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即意味着学校成员共享着与之相应的信念系统;同时学校文化的傳统、学校成员的做事方式也表征着教师信念的性质和内容[1]。大学校园历来是时代的晴雨表。在当今的世界,随着更加多样化的文化发展不断呈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激烈,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壮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等院校,必须坚持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浓厚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筑牢文化育人的精神高地,才能强化对教师的价值引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下高校校园文化正以它的独特方式将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内化于意识和行为,外化于信条和准则。
2.校园文化凝聚教师队伍的发展共识。优秀的校园文化作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要求之一,真实反映了学校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文化能够满足师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师生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拥有一种归属感和得到尊重的敬重感,目的就是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2]。校园文化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通过大学精神这一共同价值追求的感召,对教师队伍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濡染、渗透、感化和熏陶。一是促使广大教师爱校如家,不断将主人翁意识转化为投入教学科研管理的热情和行动。二是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共识,把教师队伍紧密团结在一起,以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将分散的个体智慧汇集成流,同频共振,产生合力。
3.校园文化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学校兴,兴在质量;质量高,高在教师。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声誉,关系到学校长远的发展。在校园精神文化方面,精神文化影响教师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以教风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教师专业精神引领,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在校园环境文化方面,通过打造优越的教育环境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广阔的空间。在校园行为文化方面,通过固化各种行为方式、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文化素质的教育作用,有助于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传授能力。在校园制度文化方面,在教师所需专业培训、业绩评价、学习深造等方面加强相关制度的承接配套,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政策制度支撑。
4.校园文化规范教师队伍的职业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文化正是用一种无形的、思想上的刚性约束力量形成一种柔性规范,制约教师的行为,以此来弥补硬性规章制度的不足,并引导多数教师共同自觉遵守的价值体系。没有积极的高品味校园文化,就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校园文化是强化师德建设的依托。校园文化植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为提升师德素养提供厚实的土壤,能有效地将师德、师风养成的要求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另一方面,师德、师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升华。将师德、师风培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也能有效地将师德、师风不断淬炼、升华、养成,最终形成一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性闭合循环。
二、教师队伍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定盘星、指南针和主力军
1.教师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在政治上的定盘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党委要负责对新入职教师的综合考察和把关,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3]。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一言一行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毫不动摇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只有广大教师们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根除消极的、负面的、庸俗、落后的思想文化,才能引导学生们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更好地把握好政治方向。
2.教师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在方向上的指南针。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一所学校的反映,从本质上来讲是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师生们共同价值观念追求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行为文化。教师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凭借着先进的教育思想、高尚的师德师风、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同时又积极投身于环境打造、学术引领、理念推广、活动组织、制度重建等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说只有教师们将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内化为优秀品质和自觉行为,才能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将文化育人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才能培育、带动、引领整个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同向同行。
3.教师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在架构上的主力军。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大都是靠教师来实现的,离开了教师,学校的这些目标将无法实现,学校也就无法运行、无法生存。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关乎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校园文化建设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同时,相对流动性比较大的学生群体而言,教师群体则是校园文化中比较稳定的主体,如果忽略了教师的作用,那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可以说教师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又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多面手。
综上,对于高校建设发展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是“主要支撑”,两者互为引擎,相得益彰、不可偏废。高校只有正解把握和利用好两者的关系,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才能不断夯实学校建设发展的基础,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雯,谢翌,李斌,周小华.学校文化:涵养教师信念的母体[J].教育科学研究,2017,(4):35-40.
[2]楚丽丽.试论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J].才智,2015,(3):137.
[3]陈宝生.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J].求是,2017,(3):25-26.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