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信息学框架下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信息学框架下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19 19:10:03 点击: 推荐访问: 信息学 信息学院 学术期刊

摘 要:从信息学的角度,阐述了学术期刊的功能,提出了信息学框架下学术期刊评价的质量观,同时构建了基于印刷型与电子型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代表基础学科、医学和工程技术这三大类的物理学类期刊、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和机械工程类期刊进行了实证研究,由此验证了学术期刊信息学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设置的合理性。

关键词:信息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7)03-0070-07

学术期刊从产生发展到今天,从最初对期刊论文质量的同行评审,到今天对期刊质量的全面评价,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又从定量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发展过程。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作用正日益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此同时,社会对期刊的期望也在日益加强,对学术期刊的评价也成为学界和期刊界的热点。

一、学术期刊的信息学分析

(一)学术期刊的功能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有340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社会进步中使自己的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和扩充,同时在社会分工中赢得了自己独特的地位。概括起来,学术期刊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第一,反映、交流和传播功能。学术期刊能够及时反映学术领域的前沿动态、科研的现状及最新成果,规范和交流信息,传播知识。第二,促进功能。学术期刊不仅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培养和引导功能。通过学术期刊,可以培养优秀的作者;通过反映科研热点和前沿动态,可以引导科研方向。通过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和读者选择,去伪存真,保存科学真知。因此,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不仅是期刊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期刊社会功能实现程度的检验。

学术期刊可以从多个侧面反映某个课题、学科、地区、机构学术研究的历史,是科技发展动态历史的缩影,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真实反映。同时,作为科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是一种动态信息源,它所记录的科学事实、数据、理论、技术方法、构思假设等,是科学宝库的珍藏和人类智慧的财富。科技期刊则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作为报道新发明、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传播新理论的工具,其强大的传播交流功能,有助于形成集体大脑,开启民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由此,可以确定对学术期刊的定位:学术期刊活动就是一种服务活动。学术期刊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承担科技创新、科学传播的功能,它一方面与科学工作不可分割,但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殊性。期刊编辑是科学工作者,但更是职业的信息研究、信息加工和信息传播者。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期刊是信息传播的一个环节,连接信源和受众,决定信息传播的效率。由于学术期刊是科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它的有效传播显得十分重要,编辑工作以及期刊评价工作的意义也在于此。

(二)信息学框架下的学术期刊质量观

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要立足于对学术期刊本质的认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的什么是好期刊,什么是好论文?社会的认可和社会功能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学术期刊优劣的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而高质量的论文,则有助于实现这个理想。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价值的存在形式。创新性越强,信息蕴涵的知识性越强;不对称性越强,其价值也越大。体现学术质量的不是表面上的基金产文率,而是科学的原创性、学术的辐射能力和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从信息学的角度看,优秀的学术期刊信源是传播的基础,缺少优秀的信源,就失去了传播的价值。因此,组织高质量的稿源成为学术期刊工作的第一要务。其次,编辑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立足于信息的整理、知识的提炼,如提高信息密度、信息标注、标准化和规范化等。其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对培养编辑队伍、帮助期刊尤其是新办期刊迅速走向正规,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从每年的学术期刊审读来看,编校质量仍然不容乐观,仍需要加强。但随着学术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学术期刊目标的进一步深化,编辑工作的重心应该实现转移。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一个好的学术期刊要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必须是权威的。因此,论文的筛选应注重学术的创新性、重要性和关澎度。要汇聚行业内最主要的作者、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行业关注的热点,依托学科优势,创建期刊品牌,实现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和学术价值,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美国《科学》杂志为例,其办刊宗旨就是:将最重要的和最受关注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需要的科学家。这都体现了信息传播的要求,即重要性、关注度、时效性、针对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第一例爱滋病病历的报道从实验室出结果到写成论文、发表并将期刊送到读者手里,《科学》杂志只用了24小时。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传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内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过不对称传播,实现学术期刊的经济价值。因此,可以将体现学术期刊社会功能的指标,如市场有效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市场容量)、知识原创性、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完整性、信息的满足程度等,以及体现学术期刊经济价值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标,如发行量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避免社会认可的学术期刊却得不到评奖委员会认可的尴尬情形,并将社会对学术期刊的期望与办刊目标结合起来,有利于学术期刊的创新和内涵发展,有利于生成品牌和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

用信息学的方法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既符合学术期刊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也符合期刊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学术期刊的社会化打下了基础,并且避免了期刊评比与读者评价的脱节。可以说这种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笔者从信息学的角度分析了学术期刊的社会属性及其功能,了解了学术期刊是传播科学信息与知识的载体,其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是学术期刊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期刊的传播效果、期刊社会功能实现程度的评价。对学术期刊自身而言,也反映了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力应该成为期刊评价的最主要的内容,因为,期刊的有效传播和社会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期刊的学术价值的被承认以及期刊学术内容的被利用而最终得到实现的。

传统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都侧重于编辑出版质量方面的评价,这对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以及标准化和规范化都曾起到过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新创办的学术期刊的正规化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期刊的标准化与规范化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一般正规出版发行的期刊都较好地实现了标准化与规范化,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编辑出版质量的这种外在指标已不能真正体现期刊的内在质量。而期刊的内在质量又

是期刊的生命,尤其是对学术期刊来说更是如此。著名历史学家林超民教授曾经在一本书的序言中说,所谓的学术规范,最基本的问题乃是创新的问题。只要掌握好创新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学术规范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在1997年的科技部新闻发布会上曾经说过,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即使有50个文字错误,它还是一篇优秀的论文。由此可以理解,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应该而且必须重点在期刊的学术内涵以及学术价值的发挥等方面。

在信息学框架下来构建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针对学术期刊的最主要特征和最重要的功能,也就是读者在利用期刊时最关注的问题,如科技创新性、学术影响力等进行评价。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介,它在科学交流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报道科技成果、传播科技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影响力”应该成为评价体系中的主导部分。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术期刊的出版形式和发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印刷型到电子型,电子期刊不仅成为一种新型的出版形式,成为一种有效的信息和知识传播方式,也成为人们利用期刊和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成为纸本期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研究期刊评价,不能不关注这种发展趋势。对学术期刊进行基于印刷型和电子型的综合评价,不仅是信息传播的需要,更是引导学术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以科技期刊为例,构建了以学术影响力为主导的基于印刷型与电子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学框架下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对学术期刊功能评价的基础上的,相对目前沿用的建立在学术期刊内在质量基础上的评价体系,更能体现办刊方向和社会期望的一致性。笔者选用学术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作为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主要指标,来构建以社会功能为主导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科学、更客观地对期刊进行评价。因为每一种期刊都要实现它的社会功能,它们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都必须经受社会的检验。只有在这个层次上,才能建立一种统一的比较尺度。同时,对学术期刊进行基于印刷型和电子型的综合评价,既是信息传播的需要,更是引导学术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这种评价体系,不仅为学术期刊的社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反映了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利于学术期刊的创新和内涵发展,有利于形成期刊品牌和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有利于编辑的现代化,而这正是我国学术期刊扩大社会影响、实现国际化所必需的。

三、实证研究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及分析

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2个,其中“学术影响力”是表征科技期刊在信息传播链中知识的有效代理的,同时也反映了科技期刊对科研活动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体现了科技期刊与科研活动的互动关系,可以通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报道时差、基金论文比、国际论文比、机构分布数、地区分布数、来源文献量、web下载总频次、web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这13个二级指标来综合评价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及其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是表征学术期刊对用户的作用的,是体现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对于体现学术期刊内在质量的学术影响力而言,市场占有率则主要体现了学术期刊的外部——市场化程度。市场占有的份额既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一种品牌的延伸。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无形的和有形的。其中无形的因素有期刊的品牌效应、期刊主办单位的名气、期刊文化、期刊的舆论影响力、期刊的营销策略,等等,这些因素都难以量化。因此,笔者选择发行量和市场有效容量这两个有形指标来体现学术期刊市场占有率的内涵。

在构建的基于印刷型与电子型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同态的,它们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其一,论文质量。论文质量越高,尤其是创新性越强,其学科意义和研究的参照意义也越大,论文被引用的可能性也越大,期刊的价值也越容易体现。

其二,来源文献量。来源文献量越多,由于读者的多元化,对读者群体的适应性也越强,相对而言论文被引用的绝对量也越大。针对整个期刊而不是论文进行评价时,将导致被引频次增加。同时,刊期越密集,载文量自然越大,对提高被引频次影响最直接。当然,对不同的学科,由于科研引用的规律不同,也会导致指标比较方面的困难。以文献研究为主的学科和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引用程度有差异。对不同的学科,因为半衰期不同,其最佳引用时间不同,导致文献分散规律有区别。在同一时间尺度下测量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导致结果可比性降低。另外,学科不同,领域内专家的数量和著作情况、地域分布等也不同。在特定区域(国内或国外),研究人数越多,产文量则越大,来源文献的需求量也越大,将增加部分期刊论文的被引用机会。如果期刊整体质量稳定,影响因子也会稳定。所以学术期刊应注重在提高文献数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论文的质量,切实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实现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同步提高。

其三,期刊的知名度。知名度大的期刊,同样情况下被引用的机会也多。期刊知名度是期刊品牌,是以期刊内在质量和社会适应性为基础的,它体现了期刊质量与引用的正向关系。但在期刊评价还不够完善、期刊竞争还没有进人品牌竞争的时候,期刊主办单位的知名度有时会起决定作用。

其四,期刊数量。被引频次还与学科领域内的期刊数量有关。学科领域内期刊加入数据库数越多,被引用的机会也越多。对一些研究范围较狭窄的学科,期刊数量较少,加入数据库的期刊更少。如果本身专业性又很强,将导致他引率偏低,会直接降低被引频次。

其五,登载论文的性质。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还与期刊登载论文的性质有关。例如,对学术期刊,因为强调创新和高水平,理论上应该有比较高的引用;对具有学科优势的期刊,他引率会较高,但由于国外文献比重相对较高,自引率相对会降低;对综述性文献,引用情况也比一般文献高。

用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评价期刊是相对的。之所以强调它的相对性,是指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在同一时间尺度下,尽管就一个刊而言其被引证数据是客观的、不变的,例如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文量、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等,但是由于统计源不完全一致(刊物数量、地区分布、专业分布、类别分布等),其引证的数据就不会完全一致。所以,不是一个数据库的统计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在国内,由于目前有关数据库均为综合数据库,除统计源期刊的数量外,其他分布规律在统计意义上差别并不十分明显,所以同一期刊在不同数据库中的有关指标差别不会太大,尤其是期刊之间的相对关系。

与其他类型的消费相比,学术期刊的消费不具

备绝对的排他性,而可能是在同一领域选择多种期刊(尤其是集团订户),所以其市场占有率难以有权威机构统一发布的排行榜;还因为科技专业领域大小相差十分悬殊,读者面差异巨大,所以也难以用绝对发行量作为惟一的评价子指标。因此,在选用市场占有率作为评价指标时,必须清楚科技期刊这种特殊的商品,其市场占有率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以汽车为例,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汽车生产流水号极其精确地测算某种品牌的汽车占有的市场容量份额及其销售的价值(销售额)份额。而期刊的消费由于不具备绝对的排他性,因此期刊的市场占有率就不是简单的发行量比率问题,其比较的基础应该是同学科领域的同类期刊,除此以外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发行量是反映期刊影响力的最原始和最直观的指标。期刊的发行量越大,其影响力越大;期刊所载内容的专业性越强,受众面就越窄,发行量也就越小。发行量与学科的大小成正相关,但作为一个绝对的数量值,不同学科的期刊的发行量是不具有完全可比性的,如学术类期刊与休闲类期刊、自然科学类期刊与社会科学类期刊。因此,在建立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对性质与类别不同的刊物的发行量指标应赋予不同的权重,区别对待。

在国外,例如美国,期刊的发行量信息是非常透明的,设有专门的发行量监督认证机构,虽说也存在“水分”问题,但一般都很小。而且多种“杂志指南”都提供杂志的发行量等数据,你可以从SRDS、ABC、BPA International、出版商信息署(the Publishers Infor-mation Bureau,PIB)这样的权威中介机构那里获得数据。在我国,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缺少强有力的国家信息公开的法律保证,加之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政府公开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通,许多本应公开的数据信息却以“内部文件”、“红头文件”的形式,被打上“保密”的烙印而雪藏,秘而不宣,难以获取;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督认证机构,一些数据主要依靠单位自报,往往“水分”比较大,这样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评价结果的失真。就发行量数据而言,由于发行量与广告存在一种互动的关系,在一定的发行限度之内,发行量越大,广告收益就越大。因此,一些刊社为了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往往夸大虚报。据中国社会科学学院院报登载,2003年11月7日,国际著名的媒体发行认证公司——Business Of Per—foming Audit(简称BPA),在北京正式与泛华东方传媒顾问有限公司签约,授权其代理国内发行认证业务,这标志着BPA发行认证正式落地中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推进缓慢。对此,为了弥补该指标对评价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笔者引入了市场有效容量指标。这是一个相对指标,可以使各学科类别的期刊建立一定的可比性。

(二)数据来源及方法

根据分类评价的原则,按照《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4年版中期刊的分类及数量,分别选择了代表基础科学、医学和工程技术这三大类的物理学类期刊、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和机械工程类期刊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其中物理学类期刊32种,除去数据不全的14种,选择其中的18种作为评价对象;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41种,除去数据不全的8种,选择其中的33种作为评价对象;机械工程类期刊63种,除去数据不全的17种,选择其中的46种作为评价对象。同时应用SPSS 11.0 for Windows英文版软件,对这三类期刊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排序。

评价数据分四大部分:一是期刊的来源数据,包括报道时差、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和来源文献量。其中的报道时差是根据对各刊的抽样统计所得,具体计算时,以论文发表时注明的修回日期为准,其余几个指标则取自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二是期刊的引证数据,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均取自2004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三是表明期刊在本学科领域市场份额的数据,包括发行量和市场有效容量。发行量来源于各期刊社提供的数据,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获取,一是通过各刊的期刊参数所得,二是通过GotoRead.com浏览网所得。市场有效容量是在所选学科领域中数据齐全的期刊内,按某刊的当期实际发行量与本学科领域同类期刊当期发行总量之比计算而得。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发行量没有取全年数据,而是取当期数据,是为了尽可能减小不同的期刊由于刊期不同造成的偏差;同时考虑到该数据人为误差比较大,取当期数据,以避免误差放大。四是网络数据,包括Web下载总频次、Web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这3个指标,数据取自清华大学2004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计量测试报告》。该测试报告中所取数据的时间维度与2004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相同,刊源也相同,只是有极少数期刊没有上网,对评价结果基本不会造成影响。

虽然期刊的来源数据及引用数据取自两个不同的引证报告,但这并不矛盾,因为来源数据只表明期刊自身的特征,在任何一个具有相同时间维度的引证报告中,期刊的来源数据理论上都是相同的。

(三)评价结果与分析

按照以上指标分别对基于印刷型与电子型的物理学类期刊、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和机械工程类期刊进行了排名。

排名第1的《物理学报》,在评价的15个指标中,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和来源文献量这5个指标的数据都排名第1,具有绝对的优势,说明其整体实力强,综合影响力大,排名第1当之无愧;排名第2的《物理》发行量最大,而报道时差很短,时效性比较强;排名第3的《物理学进展》的国际论文比最大,而来源文献量最少。与印刷型物理学类期刊排名相比,总体排名变化不大,《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和《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的位次都下降了3位,原因可能是网络影响力偏低;而《计算物理》和《量子电子学报》的排位分别提升了4位和3位,也与网络影响力偏大有关。

4所军医大学学报整体进入前四强,表明综合实力强,学术影响力大。与印刷型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排名1相比,《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的位次下降了3位,可能是其网络影响力,尤其是Web总被引频次比《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第一军医大学学报》要低4.5-8倍所致,《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从印刷型的28位提升到该排行榜的20位,与其网络影响力不无联系,其Web即年指标最大,Web被引频次与Web影响因子也偏大;排名靠后的期刊除了整体指标较弱外,国际论文比均为零。

《中国机械工程》由于网络指标远远大于《摩擦学学报》和《中国表面工程》的,因此,它由在印刷型机械工程类期刊排名的第3位上升至此排行榜的首位,排在了《摩擦学学报》和《中国表面工程》的前面。其余期刊在两个排行榜中的相对位置差别不大。

总体上来说,与印刷型体系中的排名结果相比,在印刷型与电子型体系中的排名或上升,或下降,都与网络影响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当前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构建评价体系时,网络因素应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笔者从全新的期刊价值观出发研究学术期刊的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做到了期刊评价目标与社会期望的统一。基于信息传播的理论,构建了基于印刷型与电子型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该指标体系的应用能力。评价结果经有关专家确认,与实际的符合度较高,反映本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际意义。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数据获得方面的限制,还有很多需要不断补充与完善的地方。例如,如何消减来源数据的误差,以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如何削弱有关指标的相关性,以更好、更准确地定权;如何进一步优化指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以方便指标体系的应用;以及如何使各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平衡,以便统计上的稳健等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不管怎么说,该体系的建立并通过实际验证,可以说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既是首次,也是一种突破,对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上一篇:纳米材料
下一篇:要闻摘编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