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认真安排布置,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师德师风集中教育,先后经历了学习教育、对照检查、整改提高三个阶段。我们自感过程充实,效果显著。现将该项活动的主要工作及效果总结于后。
一、建立活动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该项教育活动深入实施,中心校高度重视,成立了洪庄杨中心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开展,并收集好相关的资料。
二、建立了严格的学习制度
中心校为了确保该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建立了“全员参与制”、“会议点名制”、“学习周查制”、“师德反馈制”、“师德一票否决制”。“全员参与制”,中心校规定,全乡教职工无一例外,全员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以出勤制度进行考核;
“会议点名制”,每次会议、活动要求教师按时到位,准时点名,纳入出勤考核;
“学习周查制”,每周定期检查教师的学习记录,心得体会,并评出优劣,予以公布,同时纳入教师月考核成绩,与年度考核挂钩;
“师德反馈制”,定期从学生、家长,同行等渠道了解教职工的师德的状况或整改提高结果,纳入教师的“文明个人”考核;
“师德一票否决制”,凡是事实上作出有悖于师德或《学校严格禁止“三乱”行为规定》的职工,学校在每月、学期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不得评优晋级。
三、抓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切实开好学校师德师风集中教育动员大会。9月10日上午,中心校经过精心准备,召开师德师风教育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上,中心校长马伟权同志作出了重要讲话,他肯定了各校在办学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强调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意义,向全乡教职工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修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殷切希望。对学校的师德师风教育作出周密的安排。动员大会统一了全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到师德师风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搞好集中学习活动。各学校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明确了集中学习时间:一是集中例会;
二是间周双休日半天时间。明确了集中学习内容: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教师十不准》等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了学习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体会,谈感想。
3、抓好自学的落实检查,仅有集中学习是不够的。为此,中心校要求教职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学习内容侧重经典,侧重提高教育的理想和人生境界。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爱心与教育》、《我的教育理想》、《中国教育缺什么》。如何检查?一查,学习记录,纳入考核;
二测试,测试每次学习内容;
三写,写下学习体会进行交流,在学习期间,每位教师撰写学习记录,心得体会。
4、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无数值得学习的典型,关键是有否学习的态度,博大的胸怀,谦逊的品格,关键是发现没有、挖掘没有、塑造没有、弘扬没有。为此,各学校经过广泛地民主评议,推选出了学校的师德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董群柱、高志中等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
各学校以“教育思想研讨会”、“师德师风报告会”等形式,让学校身边的这些“典型”述说平凡的故事,让大家获得心灵的感动。在活动期间,学校这种塑造典型,学习榜样的集中教育共举了2次,中心校包学校领导多次亲临指导。
四、抓活动,充实载体,走向自觉
1、开展“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活动,激励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的精神。在对照检查阶段,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对照检查”活动,就我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一些困惑,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在平等民主交流中以求明晰,达成共识,形成规范。譬如:①《教师行为十不准》中明确规定: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如何克服?②请分析自己在以下方面的特点:学历、知识、能力、特长、气质、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等。作为教师这些方面你各有什么优势?如果从事其它行业,你又有什么优势?③你如何与家长交往,调动他们关心学校、关心班级的积极性?诸如此类的问题,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罗列出来,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剖析、畅谈,推心置腹,各抒己见。既交流看法,又沟通心灵,既解剖自己,又倾听他人,达到真正从内心深处反思、自悟。在交流中一些老同志诚挚地谈到了自己从教经历和心路历程,使年轻教师受到了极大地启发。
2、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中心校举办了30岁以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演讲中,老师们以自己的认识、体会、故事,畅谈了师德建设的必要性与努力方向。
当然,教育是一桩益国益民的宏基伟业,是一个时代的课题,制约教育与时俱进的师德师风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一个阶段的集中教育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新生问题,为此,洪庄杨中心校将以此次开展的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解决问题,创造新业绩,为学校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xx中心校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