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笔杆子手把手教你写稿子,想法和干法分享!

笔杆子手把手教你写稿子,想法和干法分享!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8-11 13:00:04 点击: 推荐访问: “笔杆子”谈写作文章汇编 写稿 想法和干法分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笔杆子手把手教你写稿子,想法和干法分享!,供大家参考。

笔杆子手把手教你写稿子,想法和干法分享!

如何写公文?一共是三条:

一是写文章。

进机关后,我参加过一次“处长论坛”,就是由机关里的处长们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培训,有一位专司文字的办公室主任(每个单位这样的人,都绝对是文字上的老杆子),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材料写得好不好,要看高中语文学得好不好。

他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文字表达的本质还是作文,简洁、通顺、过渡、层次、详略、避免重复、文章段落的相对平衡、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这些中学作文的知识同样是管用的,甚至小学学习的主谓宾定状补的准确搭配、标点符号(特别是序号)的正确运用、减少错别字等都是重要的。

可能这里我说得有点小儿科,但是仍然需要强调,因为这样的低级错误如果出现在公文里,领导要么觉得文字能力太弱,要么觉得你不认真,会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二是写机关文章。

相对其他文体,机关文章有其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这方面,有关的机关公文写作的书论述得最多,重复的部分不讲了,只说我认为最重要的四个方面:文体区别、全文布局、段落句式和字词分寸。

1.文体区别。

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通知、请示、报告、函(当然,还有领导讲话,虽然不算正式的公文,但也是材料中经常涉及的)等不同的文体,表面上不同的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不同的格式,但这个很容易掌握。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行文目的,面对不同的阅读对象,要采取不同的语气和态度。写通知对下,是提要求,可以让对方“一要怎么样二要怎么样”,甚至“要在某年某月前办好某事并报结果”,没必要客气,顶多写个“请”字;写请示或报告是对上,是提请求,要客客气气、明明白白地把事情讲清楚,把理由写充分,把请求提明确,最后还要说上“妥否,请批示”这样的客气话;写调研报告、申论这种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分析事情,重在客观公正、深入透彻,要显示出思维的深度、力度。其他的如讲话、经验交流材料等也都是这样。

2.全文布局。

进入公务员队伍后,你会发现,稍长的公文大概都是三段式的,即“成绩、问题、下一步”,这就是基本的布局谋篇,《人民日报》评论这样的经典文章也是如此,除头去尾,一般是三段:第一段:务虚,某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第二段:阐述面临的形势或存在的问题,第三段:下一步如何去做。其实也是按照传统“起承转合”的行文方式。举个例子给大家看看,是2007年的《人民日报》社论: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安排部署了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指向明确、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必将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过去的5年,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时期之一。中央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战略部署。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粮食连续4年增产,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多年期盼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农业农村形势始终保持良好态势,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心愿,是完全正确的。

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振奋人心,但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必须清醒地看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适时适度调控进口难度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全党必须深刻认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艰巨性,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国人口众多,农产品消费需求大,农业劳动力数量多,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对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对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切实保持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基础脆弱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我们必须下大决心、下真功夫把农业的基础夯实做强,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要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强农惠农政策要向重点产区倾斜,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倾斜。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尽快改善生产性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针对薄弱环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切实加大对公益性服务的支持力度,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多地将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加快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差距。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以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适当集中。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妥善处置乡村债务,全面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

做好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增加对农村的了解,增进对农民的感情,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调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力争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这篇是好文章,语言老到,布局经典,起承转合顺畅。

我们只看布局:第一段说会议情况可以忽略。第二段讲成绩—中央采取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第三段话锋一转(如何转的,这句过渡也很好),开始说存在的问题,说了六层意思,自然而然引出了主题“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亦是过渡)。第四段到最后都是“下一步”该怎么做。其中虚实结合:第四段,务虚,讲意义、讲重视、讲目的;从第五段开始,用了五个“切实……必须”实实在在地讲下一步的措施。

可以看出,在布局上,这篇评论和其他公文一样,也是三个部分:成绩、问题、下一步,同时注意了承接。这是机关行文的一个普遍规律,越是大文章越如此,申论也是这样,只不过要在问题部分加强对原因的深入分析。所以,应该掌握这样基本的布局谋篇方法。

3.段落句式。

在这一方面,我觉得要重视的是文字的“起落”问题,这不同于一般作文,就前面是讲了措施、后面就讲结果或是目的(这是普遍规律,但也非一概而论),让文字起了之后,有个着落。再随便找个例子: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多地将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加快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差距。

这段的第一句是中心句,不管它;第二句从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扶贫、环境等几个方面讲“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属于“起”,最后一句就进行“着落”,说明以上的措施,目的就是“将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加快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差距”,落在这。

这就是机关文字的另一个基本规律:有起有落。

4.字词分寸。

字词方面,年轻公务员,我觉得应该注意下分寸问题,分寸是准确的一个方面。机关文字有些常用的字词,虽然常见惯用,但也要重视,因为有些微言大义的味道,比如说,“继续”、“进一步”,这样的词的意思上是下一步还得继续做,同时又肯定了以前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时候,话不能说满,要留有余地,所以“较好”、“比较”、“相对”、“较为”这样的词也很常用,要揣摩一下。

三是写好的机关文章。

在达到了写文章和写机关文章的基本要求之后,就可以向写好文章的方向努力,“好文章”突出在一个“好”字上,我觉得,公文和申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雷同,就是大家都差不多,那么在形式如何创新值得考量,这方面,我是刚刚入门,不敢妄谈,只能说说现在的努力方向:

1.段首。

段首是我起的名字,一般也称作小标题,或是段落中心句。起的作用是对某一部分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个句子是最容易做文章的,因为它概括性强,又非常醒目,还容易形成排比。很多人特别是领导看公文,首先就是看段首。

最常见的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等等”;还有就是“六个加强”、“五个进一步”等;弄得再复杂一些,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个中心、两项制度、三重保障、四项措施……”这些都是常见的段首兵法。

我现在倾向的是在段首句体现出工作的变化、发展的趋势和工作关系,这也是学来的。比如说用“结合”、“延伸”、“发展”这样的词来概括全段,实现排比。

如,用“结合”来写:一是以什么和什么相结合,实现了什么,二是以什么和什么相结合,强化了什么……这样概括性较好、对比性较强,体现了工作关系,让人印象深刻。

举个例子:一是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二是党员干部挑大梁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三是统筹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体现了什么特色;四是进行突击性监督检查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相结合,达到了什么效果。倒不必刻意做文字文章,只要文辞规整、语义贴切,我觉得就可以。

2.角度。

角度也是可以创新的方向,比如说年终工作总结,其实每年干的事情都差不多,都是那几项,而且前几年把该写的话都写尽了,似乎今年的总结只要改个年份、改个句子、改个数字,直接就可以用了。这样是能用,但是不好,只能叫例行公事。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变化呢,还是从写作角度来入手。想想今年的工作较以前到底有什么特点。今年面对的形势有什么不同,有没有开展什么新的工作,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思路上有什么新的变化,工作措施上有什么样新的改进,最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新的成效和进展。从变化的角度考虑和组织文字,可望形成不雷同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材料。

3.分寸。

在前面讲的内容上更进一步,对字词语义深入把握,区分细小差别,力求准确。套用游戏术语,属于“微操”层面,和游戏的“微操”一样,虽然麻烦,但是有效果,特别是遇到文字好的领导,他就会明白你能够行文准确,把握分寸。

举几个小例子:“衡量”和“评价”有什么区别?“不适应需要”和“仍存在不足”有什么不同?“了解”和“掌握”有什么不一样?“改善”和“解决”如何区别?“明显成效”和“阶段性进展”的区分在哪?等等。

工作中我看到,一些重要材料,形成之后,大家字斟句酌,在文字的细节把握上也是很费脑筋的。

如果真的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文字能力的提高,大概只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办法:大量地、高强度地练习。

针对神形兼备的标准,我们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无非是两点:

一是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基础阶段:对各知识点的掌握了解、融会贯通,解决“写得实”的问题;进阶阶段:出创新、出思想,解决“写得好”的问题。

二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基础阶段:实现行文规范;进阶阶段:实现文字美观。

不啰唆了,说我的笨方法,五个字:看、背、格、写、改。

第一是看,泛读。

阅读一定的量,覆盖一定的面(这个面应该覆盖现有政治经济知识的80%以上吧),形成一定的知识沉淀。

在面对申论题目时,心中有脉络,减少“第一次面对”而不知如何下笔的感觉。当然,考试本身就是出题人和做题人的博弈,出题者时常也会有些怪招,弄些耳目一新的题目(如某年的“黄河精神”),有了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减少慌乱,在真正无从下手的时候,也能依靠联系、联想、引申等方法,做到答题言之有物。这些基础的知识积累,只能靠日常的泛读,也就是“看”的功夫。

第二是背,最笨的方法,但并非无效。

我小时候背《论语》,现在还在受益;后来在法学院,背功也有所增强(都说法学院学生公考有优势,实际上,方法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

我第一个月当公务员的时候,亟须突破“一张白纸”的问题—业务需要上手,一条有效的对策就是:从办公室找了几份以前的文件,觉得写得好的(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是好,觉得都好,最后选了大领导的长讲话),放在包里,在路上看。从办公室到家(也是租的房子)走路20分钟,正好看一遍,加上中午回去睡觉,一天可以看四遍,不到一周差不多就会背了,其实还挺轻松。这篇材料很全面(好像是全省会议的领导讲话),很快就奠定了我的业务基础。

后来想一想,背其实是精读,是最蠢的方法,但总有“背出门道、其义自现”的时候。

值得提醒的是,一要找好榜样,二要尊重个人现状。

背课文的前提是看课文值得一背,但也不是材料越大越牛越好,也要看个人是否感兴趣,能否接受,是否急需,背了是否有用。十八大报告层次当然高,面当然全,当然该看,但篇幅太长内容太多,能否背下来就是个问题。

我的经验是,每个省市都有传说中文声显赫的大笔杆子,或是领导或是秘书,他们的东西值得一学。尊重你自己的兴趣,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他的材料你能看得进去的,跟定他。我就有自己喜欢的文字榜样,几乎收藏了他所有的网上能找到的材料。多看多记了以后,不但写作上有收益,文风上受影响,在工作和处世方法上也多有借鉴和模仿。

第三是格,更进一步的精读。

如果说背是靠无意识或潜意识来把握材料规律,那格就是有意识地解构材料。找到神形兼备的经典文章,像学习课文一样进行分析:提炼文章框架,思考布局谋篇,体会内容思想,研究文字技巧,推敲字词句段,等等。

总之要做到庖丁解牛,不但眼无完牛,更要吃干榨尽。我个人在分析电子文档时,喜欢用word文档的颜色标记刷工具对文字进行分类;面对纸面文档则喜欢用荧光笔之类的颜色笔,进行画线区分。

其实领导们也会做类似的功课。我见过几位领导对上级文件或喜欢的文章开展学习,一般都是用水笔或铅笔在材料旁边或白纸上逐条逐条认认真真做笔记,有的还做剪报,把喜欢的文章收集到一起,只是没有我用电脑这样花哨。所以,具体方法要依个人喜好,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材料吃透。

第四是写,拳不离手,写是必经之路。

有一年中学暑假,我妈派我学武术,学的是一种叫“谭腿”的功夫,教武术的师父就说:“自己练半年,不及师父教半天;师父教半年,不如找人打一架。”文章也是如此,无论公文还是申论,模仿也好创新也罢,写得好或是不好,空说理论不行,只有下笔后才知道深浅。这里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最重要的提升方法。

第五是改,自我否定和自我提升。

在实际的文字工作中,尤其是大材料,改的时间往往超过写的时间。领导们常说,材料越改越好,很多大领导改材料精益求精、不厌其烦。从作写提升能力的角度看,改的收益也很明显。

当然,改也会面临一个问题:需要老师。因为写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尽了全力,体现了个人的最高水平,自己看着满意。如何挑自己的毛病,做到跳出材料看材料,最好的办法还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办公室公文没有问题,领导会帮你把关。

准备公考而正在复习申论的同学怎么办?我给的建议是,找一个做公务员的亲朋好友(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更好),将你写好的申论奉上,请他们修改,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怕耽误别人时间,因为写难写,改好改,修改一篇文章快的只需要几分钟,一般来说,人家都会满足你的要求。

至此,具体的方法就说完了。

大家可以看出,这些都是非常笨的办法,所以,我也非常希望对此有心得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好方法,尤其是巧妙的办法。总结七年的文字工作,我认为:除形成思想需要灵感,难以强求之外,文字工作的其他部分都可以称作技术活,还是讲究熟能生巧。

提高文字能力,只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过程,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就能实现目标。

如果起点是白纸一张,从现在起,看500篇公文,背100篇公文,格100篇公文,写100篇申论,每篇改3~5遍,我相信,写作能力定会有大的提高。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