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经济全球化受到的空前挑战,面对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霸凌行径,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难啃的骨头、难涉的险滩、难爬的高山,同样需要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之钙来滋养。深切缅怀志愿军“回家”的英灵,不仅是为即将到来的烈士纪念日、国庆节预热,更是为激发和弘扬攻坚克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燃灯。
9月27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117名烈士遗骸回到祖国。中国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第一次执行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任务,机身上醒目的01编号、机身外战斗机伴飞和机场“过水门”迎接,无不体现着祖国对烈士们的无限尊崇。这一天,距离他们长眠他乡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这一天,距离我国第七个烈士纪念日还有三天;再过四天,我们就将迎来新中国第七十一个华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无数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在。在光阴之河的冲刷中,英烈们的殊勋光芒依旧夺目;在时代的变迁中,英烈们彰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已成为砥砺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9月,美国等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在仁川登陆,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朝鲜半岛北方,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迫任务,但中共中央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美军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中国士兵是顽强的敌人,他们虽然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携带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及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的粉……但是他们永远向前作战,奋不顾身……”战后,美军对志愿军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能用步兵围歼机械化部队的军队,步兵战术堪称巅峰,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做到的奇迹。
在70年前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197000多名中华优秀儿女英勇牺牲。抗美援朝战斗取得伟大胜利,靠的是中华儿女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场战斗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钢铁意志的对决。抗美援朝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新生的共和国在世界上打出了尊严,为和平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外部环境。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志愿军第七批烈士遗骸归国,不仅是对英魂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国人记忆的鲜明提醒。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就是要让万千英烈以鲜血和生命熔铸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当下攻坚克难的精神坐标,为戮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造前行的灯塔。
志愿军英烈是无数为国为民抛头洒血的民族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共和国历史上约2000多万名烈士中,目前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有193万余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楚辞·国殇》中的名句“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赞颂那些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挺身赴难的先烈。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无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者、奉献者,无不是将个人命运前途与民族国家融为一体的奋斗者、建设者,无不是革命英雄主义的信仰者、践行者。
在强敌封锁下用雪水和炒面充饥,在飞机轰炸中坚守坑道等待大反攻,扎根大漠戈壁研发原子弹,面对未知病毒毅然逆行武汉……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革命英雄主义从未远离我们这个不屈的民族。
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经济全球化受到的空前挑战,面对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霸凌行径,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难啃的骨头、难涉的险滩、难爬的高山,我们同样需要更多不畏艰险的英雄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同样需要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之钙来滋养。深切缅怀志愿军“回家”的英灵,不仅是为即将到来的烈士纪念日、国庆节预热,更是为激发和弘扬攻坚克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燃灯。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是我们党百年征程思想沉淀的经典名句。这句话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呢?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记者来到西柏坡,重新走进党的那段峥嵘历史。
1948年11月11日,毛泽东在西柏坡给东北野战军负责人和各中央局、各前委负责同志发出一封电报。
此时,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进行,平津战役即将开始,人民解放军在各大战场的节节胜利使得原来预计需要5年的解放战争进程大为缩短,中国革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即可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但毛泽东同时又告诫:“要全部解决国民党并占领全国,则尚须要更多的时间。我党我军仍须稳步前进,不骄不躁,以求全胜。我们的口号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自进入1948年后,毛泽东一直在强调抓纪律建设。为什么在中国革命胜利在望的历史时刻,毛泽东如此强调加强纪律性呢?
我们党和军队向来是以严格的纪律著称的。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党的工作也随之发生三个重要转变,即战争形式由游击战转向正规战,工作由分散转向集中,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此时,由于党的干部队伍自身思想状况与新形势、新阶段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党内出现了一些违反政策、破坏纪律的现象。
这些违反政策、破坏纪律的行为,其危害是严重的,最可怕的是把民心推向共产党的对立面,造成党背离民心和政治孤立。毛泽东和党中央及时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毛泽东指出,进入1948年,国民党蒋介石在全国人民面前已经孤立起来。但是蒋介石孤立并不等于我们胜利。如果我们的政策不正确,比如侵犯了中农、中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开明绅士、知识分子,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犯了错误,那就还是不能胜利,“蒋介石的孤立会变成国共两方面都孤立,人民不喜欢蒋介石,也不喜欢共产党”。毛泽东严正告诫全党:“全党同志须知,现在敌人已经彻底孤立了,但是敌人的孤立并不就等于我们的胜利。我们如果在政策上犯了错误,还是不能取得胜利。具体说来,在战争、整党、土地改革、工商业和镇压反革命五个政策问题中,任何一个问题犯了原则的错误,不加改正,我们就会失败。”
正是站在这样的政治高度,毛泽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
理论上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1948年,毛泽东下大气力抓党内军内纪律建设。建立报告制度,是毛泽东抓纪律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从1月至10月,为建立健全党内报告制度,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一系列党内文件和指示,以中共中央名义下发全党全军,包括《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关于宣传工作中请示与报告制度的规定》、《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应向中央报告的事项》、《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指示》,等等。
图为1948年12月,《中国青年》复刊时发表的毛泽东为《中国青年》的题词。 中央档案馆供图
毛泽东不仅亲自起草制定制度,而且花了很大气力亲自推动督促制度的落实。对于报告制度执行好的,提出表扬。1948年3月8日,邓小平致电毛泽东,报告进入大别山后发生的“左”的错误问题,提出纠正错误的有关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对此非常满意,称赞“非常之好”,并亲自起草转发批语,立即转发各中央局、分局、前委。
对于不重视、不遵守请示报告制度的行为,毛泽东提出严厉批评,责令改正。1948年1月7日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发出半年多后,林彪和东北局迟迟未向中央作综合报告,毛泽东几次去电对其严加督促和批评,直到8月13日东北局才给中央复电,强调了他们未作综合报告的原因。毛泽东对此复电很不满意,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一封给林彪和东北局的长达两千多字的电报,严厉批评林彪的“敷衍态度”和“无纪律思想”,并指出所谓“常委各同志均极忙碌”,“对各部门的工作难求得全部了解,对作全貌的报告遂感困难”,“缺乏向中央作综合性报告的材料来源”等,“这些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收到毛泽东措辞严厉的批评电后,林彪在15日当天即向中央作了检讨,并送来综合报告。
194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抓纪律建设,有力制止了党内的无政府无纪律现象,保证了党中央领导的集中统一,不仅为争取即将到来的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以后从严治党、从严治军,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记者手记:
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多次引用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句话,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纪律不严,从严治党无从谈起。我们党百年征程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铁的纪律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需要靠铁的纪律保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着手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农群众运动,中国革命很快展现出崭新局面。
列宁和共产国际十分关心东方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早在1920年7月至8月召开的共产国际二大,就根据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提出:“初期的殖民地革命不会是共产主义革命。”“殖民地革命在其初期,应该推行列有许多小资产阶级改良项目的纲领,如分配土地等等。”但无产阶级决不能将革命“交由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
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华盛顿会议进行侵略扩张的真面目,广泛传播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上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共产国际于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由44人组成,其中有共产党员14人,还有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国民党代表,以及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各界代表。大会强调,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当前中国及远东被压迫民族的最大敌人,号召“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
会议期间,列宁抱病接见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中国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和铁路工人代表邓培。他十分关心中国革命问题,希望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勉励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加强团结,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与此同时,当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抱着推翻反动阶级的黑暗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信念,深入到实际斗争中去的时候,他们开始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还不是并且还不可能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封建军阀的统治,像两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中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头上,中国革命不首先推倒这两座大山,国家就不能独立,人民就不能解放,也就谈不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远东民族大会精神传到中国,而此时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革命实践中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接受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的理论,并开始把这两个方面加以结合。这样,一个大体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逐渐形成。
1922年6月15日,针对刚结束的第一次直奉战争,陈独秀起草并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进一步指出,军阀与国际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以期“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是党第一次就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问题,向社会各界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是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状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起点,表明党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任务和应该采取的策略,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大完成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任务奠定了基础。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中共二大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二大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它的一面旗帜。中共二大第一次将党在民主革命中要实现的目标同将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实现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不仅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深化,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成果。
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一个政党能明确地弄清革命的对象和动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革命的纲领。而党成立仅一年后,就在中共二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这充分表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还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我们应当做好结合工作,用“活”革命文物,将其作为青少年的“全息”教具,更好地发挥革命文物的价值,传递其精神力量,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并带着“温度”“力度”“厚度”来为青少年讲好党史,从而培育好红色“后浪”,赓续革命薪火。
用“活”革命文物,让党史教育带着关爱的“温度”,走进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同时,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青少年思想活跃,好奇心重,生硬灌输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对于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应该进一步用好革命文物作为“活”教材,带着关爱的“温度”,来教育青少年、启迪青少年、鼓舞青少年,让广大青少年不仅能从书本上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能从一件件革命文物中感知到历史的厚重。
用“活”革命文物,让党史教育带着振奋的“力度”,激励青少年。 一件打满补丁的旧睡衣,不仅能反映出领袖朴实、节俭的崇高风范,更能直观地感染青少年;一根用过的扁担,不仅展现了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更能深深地打动青少年!还有那嘉兴的红船,刻录着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那延安的窑洞,彰显着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当一件件饱含革命精神和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出现在青少年面前时,就无疑能更生动、更直观地讲好红色故事。用“活”了革命文物,党史教育就不会空洞,而是更具体,更直观,也更有感染的“力度”,也能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拼搏精神,进而激励广大青少年建功新时代。
用“活”革命文物,让党史教育带着历史的“厚度”,哺育青少年。 革命文物是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来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每一件革命文物不仅见证着特殊历史时期那一段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更为我们传递着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要保护好革命文物,更要运用好革命文物,让其穿越时空熠熠生辉,带着厚重的历史感与磅礴的精神力量,成为党史教育的“活”老师,让这些文物更好地作为承载精神力量的媒介,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把鲜活丰富的党史内容融入到宣传教育之中,并采用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加速吸收精神财富,进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让红色“后浪”奔腾不息。
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教育引导全党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井冈山上,坚定的共产党人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决然团结战斗在井冈山红旗下,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在宝塔山下,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回望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1936年和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两次采访延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一种独特的力量,盛赞这种精神、力量、热情是人类历史丰富灿烂的精华,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革命精神伴随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在时间的坐标上形成了精神长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推动伟大实践,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形成了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的精神谱系。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党同志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的丰富源泉,是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扎实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调“加强党性修养”,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明确“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调“保持斗争精神”,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穿越时空、薪火相传,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在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但也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是要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深刻懂得,在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党同志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革命精神如火炬,又如明灯,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激荡起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伟大力量,推动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从一艘小小红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展望未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我们党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在常读常新中牢记中国革命历史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建党史,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历史。当然,对于一开始就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的共产党人来说,这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对这部教科书必须要常读常新,这样,才能记得昨天走过的路,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记得“赶考”永远在路上,知道我们向哪里去。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特别指出,“全党即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希望老同志们继续发光发热,结合自身革命经历多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殷切的希望,其实也是对全党的要求,对中国革命历史常读常新,重点必须学好党的故事、党的传统和党的作风。
学好党的故事,以坚定理想信念。从南湖“红船”,到成为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走向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巨艋大船,从只有几十名党员、被反动派追杀的党,到有着9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到取得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到取得改革开放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伟大成就,百年党史实际就是一部党的故事,当然,每个共产党人都是这部故事的作者,故事中壮举连篇、英雄无数,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由此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
学好党的传统,以永葆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赞誉百岁老同志们,“你们亲历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更懂得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确,我党一路走来,一路风雨,经历了千难万险,从胜利走向胜利,具有光荣的传统,而那些从艰难的革命岁月中走过来的老同志,在他们身上处处都见证着我党的优良传统,所以,学好党的传统,既要从历史典籍中学,更要尊敬那些老党员、老战士,拜他们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在他们身上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
学好党的作风,以实现伟大目标。中国革命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丰富着的历史。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目标,今天正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高的目标奋进。我党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最根本的就是有着“赶考”永远在路上的作风,有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有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一心为民,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勇往直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今天,向着我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全党尤须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个共产党人都必须常读常新,牢记在心,并从中汲取力量,这是党性的使然,也是不忘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用“活”革命文物 奔腾红色“后浪”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还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我们应当做好结合工作,用“活”革命文物,将其作为青少年的“全息”教具,更好地发挥革命文物的价值,传递其精神力量,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并带着“温度”“力度”“厚度”来为青少年讲好党史,从而培育好红色“后浪”,赓续革命薪火。
用“活”革命文物,让党史教育带着关爱的“温度”,走进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同时,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青少年思想活跃,好奇心重,生硬灌输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对于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应该进一步用好革命文物作为“活”教材,带着关爱的“温度”,来教育青少年、启迪青少年、鼓舞青少年,让广大青少年不仅能从书本上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能从一件件革命文物中感知到历史的厚重。
用“活”革命文物,让党史教育带着振奋的“力度”,激励青少年。 一件打满补丁的旧睡衣,不仅能反映出领袖朴实、节俭的崇高风范,更能直观地感染青少年;一根用过的扁担,不仅展现了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更能深深地打动青少年!还有那嘉兴的红船,刻录着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那延安的窑洞,彰显着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当一件件饱含革命精神和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出现在青少年面前时,就无疑能更生动、更直观地讲好红色故事。用“活”了革命文物,党史教育就不会空洞,而是更具体,更直观,也更有感染的“力度”,也能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拼搏精神,进而激励广大青少年建功新时代。
用“活”革命文物,让党史教育带着历史的“厚度”,哺育青少年。 革命文物是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来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每一件革命文物不仅见证着特殊历史时期那一段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更为我们传递着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要保护好革命文物,更要运用好革命文物,让其穿越时空熠熠生辉,带着厚重的历史感与磅礴的精神力量,成为党史教育的“活”老师,让这些文物更好地作为承载精神力量的媒介,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把鲜活丰富的党史内容融入到宣传教育之中,并采用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加速吸收精神财富,进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让红色“后浪”奔腾不息。
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教育引导全党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井冈山上,坚定的共产党人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决然团结战斗在井冈山红旗下,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在宝塔山下,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回望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1936年和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两次采访延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一种独特的力量,盛赞这种精神、力量、热情是人类历史丰富灿烂的精华,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革命精神伴随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在时间的坐标上形成了精神长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推动伟大实践,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形成了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的精神谱系。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党同志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的丰富源泉,是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扎实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调“加强党性修养”,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明确“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调“保持斗争精神”,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穿越时空、薪火相传,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在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但也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是要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深刻懂得,在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党同志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革命精神如火炬,又如明灯,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激荡起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伟大力量,推动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从一艘小小红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展望未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我们党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