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生教师节国旗下讲话稿900字通用范文最新,供大家参考。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讲话稿是写出来供宣讲或宣扬的书面材料。讲话稿怎么写?为了让您在写讲话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教师节国旗下讲话稿900字通用范文2021最新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小学生教师节国旗下讲话稿1
各位老师、同志们:你们好!
今天,大家欢聚一堂,隆重庆祝这个属于所有教师的美好节日,在这个喜庆的时刻,我谨代表_____,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于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全体教职工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欢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民间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管仲就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培养人才是根本性的长远大计。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育。教师教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启迪学生的智慧,传授给学生知识本领,为学生解答疑难和困惑。教师职业又是艰苦而辛劳的。教师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呕心沥血,尽职尽责。因此,教师获得人们和社会的尊敬是当之无愧的。
同志们,____学院已经走过了__年的发展历程。在__年的风雨奋斗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逐步发展壮大,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我们欣喜地看到,自新校区迁建以来,在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完成了从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变,专业设置更趋完善合理,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学生规模发展到5000多人。据我了解,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好,招生计划又达到一个新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_____对学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竞争的社会,随着教育事业的大门向国外开放,竞争将更趋激励,在此,向全体教职工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坚持与时俱进,为国育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守键。而学校教育又是人才培养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学院的领导班子和全校教职员工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以创建“一流高职院”为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精品课程建设和特色工程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当前,重点要认真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求真务实地制订学院“十一五”规划。通过制订这一带有全局性的计划,进一步明确学院改革与发展的新蓝图。
第二,希望大家进一步加强学习,把学院建设成一个学习型大学。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应当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作为教师,必须先加强学习,充实自我,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要抓紧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切实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善于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要面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勇于并善于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不断调整完善知识结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希望大家进一步重视师德建设,努力提升学院文明水平。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学校教育在国家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我们教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守师德规范,言传身教,切实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对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自觉为人师表,做道德的表率。
同志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我们的事业光荣而又艰巨,希望我们的教师以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己任,永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本色,永远成为志存高远、师德高尚、教艺精良、身心健康、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好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最后,再次祝大家教师节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小学生教师节国旗下讲话稿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当习习的秋风在我们身边吹拂,当累累的硕果在枝头悄悄成熟的。虽时候,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极有意义的节日,那就是九月十日——“教师节”然,九月,没有娇艳的鲜花,没有嫩绿的杨柳,但却因为有教师节而显得美丽,让人充满期待。老师们:在这第xx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请允许我带领全校同学,用热烈的掌声向辛勤耕耘在我校的全体教师致以美好地祝福:祝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工作顺利,再创新的辉煌。
同学们,站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最可亲可敬的人,他(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呵护心灵的崇高使命。如果你是一位仔细观察的学生,你就会发现,学校的晨曦中、运动场上有陪伴你锻炼的老师身影;课堂上给你鼓励的是老师那双充满期待和浓浓爱意的眼神;送车路上,叮嘱你注意安全的总是老师那一句句亲切的话语;在学校里,当你身体感到不适时,贴在你额头上的总是老师那双充满母爱的手;华灯初上,最后离开学校的总是老师那疲惫的身影。
同学们,我们的老师所做出的这一切看似平凡,但确是把整个心灵给了你们,体现出了一种伟大的情怀,特别是我们实验学校的许多教师,他们离开了自己可爱的家乡,离开了自己的父母,离开了自己的妻室儿女,不远千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更是值得我们可亲可敬!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老师,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位名师说:“那么,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你怎样做才能让因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老师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呢?
你可以给老师写一封表露自己感激之情的亲笔信;或在自己日记里真诚地表达你对老师的爱;可以新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老师或是悄悄地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还可以给老师画一幅画,再加上一行深情的问候或者写一首抒情诗;当老师走进教室时,能看到黑板上对老师的祝福,给老师一个惊喜等等,不管你用哪种方式,我想我们的老师肯定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们尊重教师不只是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不仅仅在于以上这些举动,而是在于我们同学的心里,同学们的意识之中,把这种意识培于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之中。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惊天动地的事,而是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了你在全身心投入,你在专心致志的学习,这便是感恩。
下课了,在走廊里遇到了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声亲切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
当然,认真完成每次作业,积极举手发言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理想的学习成绩,考取到理想的高中和大学,这更是对老师辛勤工作最好的回报。
今后,你们离开了母校,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之中,经常给老师发发短信,节假日有时间回来看看老师,那将是对老师最大的欣慰、最快乐的满足。
同学们,不要把这些归结为无谓的小事,不要不屑于身边的这些点点滴滴,因为这些点点滴滴小事的背后,包含的正是你对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包含着你对老师的感恩和回报!
同学们,让我们提前祝福: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小学生教师节国旗下讲话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唐阅辉。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逐这倾城日光》。
穿梭过漫长夏日,听习习凉风秋意,看澄澈天空朝霞。校楼崭新,笑容随心,新学生欢笑,新学期欢畅,我们在此热烈庆祝我国第XX个教师节。祝愿所有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生活和顺。
在时光的日记里,拂去那沙漏酥酥软软的声音,我们能看到教师日光般的灵魂站立。当我们的老师还是学生的时候,他们默默地走出校园,心里却分明闪烁着一阵振聋发聩的呐喊。他们就此上路,背负着一生的信仰,那就是:修德育才,振兴中华!艰难险阻拦在胸前,荆棘坎坷横亘路上,他们奋起因理想而强大的臂膀,乘风破浪,书写命运的最强音。劳累的重负压在肩上,外在的诱惑悬在眼前,他们怀抱因汗水浇灌而愈发强大的品格,执着求索,焕发最温暖的光亮。
从小到大,我们常常会感动于老师忙碌而劳累的身影,但这并不是老师阳光精神的全部。这种伟大精神的核心就在于坚守信仰、主宰人生,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与品格深深扎根,各种美好方得以发芽,我们的青春才开始绽放。老师的辛苦,是一种品格;老师的信仰,是品格背后的灵魂。对于老师的付出,我们理应感激;对于老师的灵魂,我们更应敬佩。诚然,我们的老师在奋斗的历程中也曾有过稚嫩,有过偏执,有过失误。但一个向上的、阳光的、富有活力的灵魂经得起考验,更能敢于面对错误、挑战自我,我相信这是教师的人生信条,也应是我们的成长守则。
作为学生的我们,进入了新的学习阶段。前方的世界布满了诱惑与挑战,年轻的生命充满了希望与活力。在这善与恶、美与丑交织的时光,在这变动与发展的年代,我们应当始终牢记生命无价、青春无价。让每一度年华都因梦想的陪伴而绚烂,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因实践的脚步而充实,让我们的青春多样而立体、向上而蓬勃。
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之中,树立起你的信仰,用勤奋为之坚守,让它主宰你的生命,穿透时光的历练,为你镀上金色的光芒。面对选择,听从你内心的声音,从现在起规划人生,从现在起为自己负责,从现在起学会理性与幽默,若干年后你会记得:那时的你除了淡淡的忧伤,还有坚定与希望。我们头顶旭日之光,面对教师之光,环绕时代之光,就让我们点亮内心、追逐光明,让自身的光芒倾城盈野。旭日初升,胜负未晓,加油吧,少年!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