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对照政绩观错位方面存在的问题(7篇)

对照政绩观错位方面存在的问题(7篇)

篇一:对照政绩观错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绩观有偏差存在的问题

  一、背景介绍

  政绩观是指对政府工作表现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在各级政府官员中,一些人存在着对政绩的偏好和过分追求,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以及民生需求等方面,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二、局限性导致不合理决策

  1.趋犯错误决策:某些官员为了达到所谓的“争先进位”的目标,可能容易将眼光短浅地放在近期成果上,并且往往忽略了长远影响。

  2.重大项目不慎:由于过分重视个人形象和获得“成功”的意愿,在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时可能出现安全隐患或环境破坏等风险。

  三、忽视民生与基本公共服务

  1.教育资源不均衡:有些地方领导关注率低,并且官员使用自家股份影响招聘流程,造成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

  2.卫生保健薄弱:由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足,一些政府官员过分关注资金投入而忽视了医疗设施和基层卫生服务站建设。

  四、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1.资源浪费:为了迎合上级对增长速度的追求,在部分地方发展中出现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

  2.自然破坏: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一些政府官员未能全面考虑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1.完善目标导向评价机制,将政绩观与长期社会效益相结合。

  2.强调公共参与,充分听取民意,并在政府工作中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制。

  3.加强官员素质培训,并提高其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水平。

  六、案例学习

  1.高度注意体验式旅游开发。关键是要避免以简单粗暴方式来进行开发。要注重尊重历史文化传承,根据当地环境特色做好规划设计;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产品的开发宜精不宜多,彻底摒弃“再多就好”思维。

  2.广泛推进绿色生产与低碳环保。尤其是解决污染较为突出、环境影响重大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全力构筑一国总体形象,政府要提供技术支撑及指导;

  3.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基本生活设施改建项目计划,特别在教育领域加大投入力度;

  七、结论

  政绩观有偏差存在着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风险。改变政绩观偏差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合理评价和激励机制下,在各个层面都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确保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服务和福利。(1811words)

篇二:对照政绩观错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树立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导言:

  在现代社会,政绩成为政治官员评判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政绩观出现偏差,影响了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树立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问题分析

  1.政绩浮夸导致虚假宣传

  在政绩观偏差的环境下,政治官员为了迎合上级评估标准,常常夸大其成绩,甚至故意虚构。这样的虚假宣传削弱了政绩观的可信度,影响社会对政治官员的评价准确性。

  2.政绩评估过于注重短期效益

  政绩观的偏离还表现在政绩评估上。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过于注重短期效益,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这种偏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盲目追求表面功夫

  政绩观的扭曲还表现在政治官员盲目追求表面功夫。他们通常着眼于表象问题,如修建豪华建筑、举办盛大活动等,并且以此为依据展示政绩,忽视了实质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福祉。

  4.忽视民众的需求和参与

  政绩观的错位还体现在忽视民众的需求和参与。政治官员往往只关注领导的要求和政府的目标,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忽视了广大民众的利益诉求和参与意愿。这不仅削弱了政绩的真实性,也影响了政治官员的公信力。

  二、整改措施

  1.建立科学、客观的政绩评估机制

  为了解决政绩观的问题,应该建立科学、客观的政绩评估机制。政绩评估应当以长期效益和可持续性为核心,全面考量政府部门和官员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贡献,以数据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虚假夸大。

  2.加强政绩宣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政绩宣传应该以真实和准确为基础,避免虚假宣传。政治官员应当客观陈述自己的成绩,并主动公开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公众进行评估和监督。媒体要加强对政绩宣传的核实和监督,防止政绩观的偏离。

  3.注重问题导向,推动务实政绩

  政治官员应该注重问题导向,抓住民生关切和社会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实现真正的务实政绩。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政策实施方案的评估和调整,着力解决实质性问题,提高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推动民众参与政绩评价和决策过程

  为了避免政绩观的错误,政治官员应当重视民众的参与和利益诉求。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积极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政策决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组织公众参与,增强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公共认可度。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

  政绩观的问题不仅仅是政治官员个人行为的问题,更是制度和环境导致的问题。为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当加强对政绩观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政治官员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媒体、学界和社会组织也需要发挥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推动政绩观的正向转变。

  总结:

  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问题分析部分,我对政绩观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在整改措施部分,我提出了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加强政绩宣传的真实性、注重问题导向和推动民众参与等具体措施。我表达了个人观点,强调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全面评估和探讨,相信读者已经对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树立正确政绩观,才能推动政府工作的优化和提升,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三:对照政绩观错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导读】

  政绩观作为一种评价政府官员绩效的标准,是推动政府和官员履职的重要动力之一。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政绩观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本文将就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整改措施展开探讨。

  一、政绩观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数字化指标

  政绩观往往导致官员们过分注重数字化的指标,而忽视了绩效的全面性和长期性。一些政府官员可能会为了追求表面上的政绩,而忽视了政策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稳定的绩效。

  2.官员“面子工程”现象

  为了迎合政绩观,一些官员可能会倾向于开展“面子工程”,只注重项目的规模和表面效果,而忽视了项目的实质性作用和长期影响。

  3.畸形竞争和现象

  政绩观下的官员往往会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所谓的政绩,包括虚报数据、瞒报问题、甚至涉及等现象。

  二、整改措施

  1.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政府应建立起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包括量化指标和质化指标,将政绩观与政策的长远发展、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联系起来,避免只看数字化指标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方面。

  2.鼓励实效工程

  政府应更加注重项目的实质性作用和长期影响,鼓励官员开展实效工程,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实际效益。

  3.强化监督和问责

  政府应建立起更严格的监督机制,对政绩观下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严肃问责,打击虚假数据和行为,保持政绩观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结语

  政绩观在评价政府官员绩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鼓励实效工程以及强化监督和问责,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政绩观的作用,推动政府官员更好地履职尽责。【总字数:约610】

  4.强化官员培训和教育

  政府应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绩观意识和绩效管理能力。通过专业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政绩观的内涵和作用,以及如何平衡政绩观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5.完善激励机制

  政府可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官员正确对待政绩观。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对那些在政绩观下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官员给予肯定和奖励,同时对那些仅追求表面政绩的官员进行严肃处理。

  6.推进信息公开

  政府应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度。通过公开政府工作的相关数据和政策效果,可以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绩效表现,也能够对政府官员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7.增强官员责任感

  政府应加强对官员的责任感培养,使其深刻认识到政绩观下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在领导层树立榜样,强调政绩观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标准,提高官员对政绩观的认知和理解。

  8.加强舆论监督

  政府应加强对官员的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和舆论的监督,强化政绩观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可以借助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力量,对政府官员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督,使政绩观不再成为官员追求虚名的借口。

  9.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政府应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官员在政绩观下能够自觉地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倡导诚实守信、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让政府官员在竞争中能够更多地关注实际工作的成效,而不是仅仅关注表面的政绩。

  总结

  政绩观作为政府官员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需要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培训教育、激励机制、信息公开、责任感培养、舆论监督、良好工作氛围的建设等手段,来引导官员正确对待政绩观,从而更好地促进政府官员履职尽责,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总字数:约1404】

篇四:对照政绩观错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第一篇: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在“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工作上遇到难题时,不善于思考、动脑。等待领导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能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满足于过得去。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缺乏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出现再想办法解决。有时由于工作重复性,图省事,照搬照抄,沿用老办法解决问题,工作漂浮,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逃避的倾向,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

  2、在“严以修身”方面,本人兴趣不够广泛,没能带领官兵树立高尚的情操,养成高昂的战斗作风,安于现状。同时服务意识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在为民服务方面,经常因为其他工作的原因没有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

  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提高自己的眼界,增强全局意识,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常怀感恩之心,主动工作,干事创业。

  2、严格要求自己,带领全队官兵提升修养,培养严谨的作风和优良的战斗精神,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的意识,及时为群众解决困难。

  第二篇: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当前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领导干部对政绩的看法,追求政绩的方式等方面来看,当前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主要存在“五重五轻”问题。

  重经济建设轻全面发展。部分领导干部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质内涵,把施政目标仅仅确定在经济发展的指标上,只注重追求上项目,创利润,人均GDP增长,忽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同步发展,在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造成社会发展的总体失衡。

  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有些领导干部认为为官一任,时间不长,考虑长远了,只是“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因而往往只注重考虑任期内如何出政绩,热衷于出“短、平、快”的政绩,对地方长远发展计划不多,对长远发展有利的事做得不多,甚至出现不计后果,杀鸡取卵式的追求政绩行为,导致地方发展过程上出现严重断层,为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阻力和损害,造成一任的“政绩”,几代的“包袱”。

  重数字增长轻发展质量。在追求政绩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往往过分看重一些经济指标数据的增长,为了追求增长速度,不惜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不计后果,不计成本,不恤民力,不管民生,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追求轰动效应。甚至为了达到不切

  实际的发展指标,不惜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玩数字游戏,给数据“注水”,捞取所谓的“政绩”。

  重上级评价轻群众认可。部分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政绩是做给上级看的,只要上级认可,就是政绩,否则,无论干了多少事,上级不认可,辛苦也是白搭。存在此类观点的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往往不顾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把劲使在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上,两眼朝上看,上级说不到的不做,上级不说可以干的不敢干,或是唯上不为实,不认真领会上级部署工作的精神,不论是否符合本地实际,立马开干,很少甚至不会顾及群众的意见,说话办事不是“以民为本”,而是“以官为本”。

  重门路关系轻踏实实干。少数领导干部对待政绩有类似片面看法,政绩的最终显示是在自己能否受到提拔重用上,能晋级就是有政绩,进而认为,政绩是说出来的,不是干出来的。即政绩有没有,是大是小,完全取决于上级的评说,同级的评说。持有此类观点的干部,在追求自己所谓的政绩时,往往不是把精力放在踏实干事上,而是一门心思放在怎样笼络人心,怎样拉关系、走门路,谋求上级领导的“重视”,同级同志的“赞赏”上,以达到谋求晋级获取“政绩”的目的。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主要存在于对政绩的看法、追求政绩的手段两大方面,分析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观偏离方向。发展观引导着政绩观,政绩观实践着发展观。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发展观出现偏离,政绩观就会出现偏差。只有具有科学的,也就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才有追求经济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绩的政绩观。

  二是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错位。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中的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的综合反映,只有在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指导下作出的工作业绩,滤布才是真正的政绩。如果时时“以官为本”,不是“以民为本”,把运用权力、追求价值单纯地定位在为上级服务,为自己谋利,而不是为广大群众服务,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政绩观必然错位。

  三是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从其中一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问题,还在于我们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在还未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上级考核评价为主的考核评价方法不够科学合理,相关干部考核评价结果未能得以很好地应用,还未形成良好的奖惩激励机制等方面。由于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对干部考核评价很难达到全面、压滤机滤布客观和公正,在运用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督促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方面造成了很大缺陷。

  第三篇: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绩观的内涵和评判标准

  政绩,即为政之业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看法,包括哪些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

  对政绩的评判,必须坚持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有形绩”,又要看“无形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政绩作为“客观反映主观”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实践出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政绩应当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总之,看政绩决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因为这里面有看得见的“硬件”与看不见的“软件”,还有可量化的成绩和不可量化的成绩,政绩背后的客观条件也不尽一致。一届政府、一个干部的政绩如何,只要把已经做了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自己认为的政绩交给群众,看群众是否赞同,答案就一清二楚。群众是否拥护是衡量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也是评判干部政绩观的最高标准。

  错误政绩观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应当看到,我们绝大多数同志都能正确对待政绩,都想在任上竭尽所能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

  但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政绩,政绩观出现扭曲和偏差,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突出表现“六重六轻”,即重“显绩”,轻“潜绩”。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当前、届内出效益的事情考虑得多,为今后和下届做铺垫的事考虑得少。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发展。片面地把“发展是第一要务”理解为抓经济,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一切工作都系在GDP上,围绕GDP转。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做事情,想问题,只站在本单位、本地区的角度去思考,不从大局着想,不考虑全局利益,有的甚至以牺牲全局利益来换取局部利益。重“官”意,轻民意。一切都按照领导意旨办事,唯领导是从,唯上级是听,不考虑实际情况,不顾及社情民意,做一些劳命伤财的事,甚至以损害老百姓利益来换取自己的“政绩”。重形式,轻务实。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心浮气躁,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搞虚假政绩,出“水分”工程。

  不正确的政绩观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是一致的,导致形式主义滋生和蔓延。一是图虚名,招实祸,误党误国;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不正确的政绩观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形成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因。领导干部自身疏于学习、疏于修养、疏于主观世界的改造,党的宗旨意识不强,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不端,科学的发展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全面的群众观打得不牢,追名逐利思想严重。另一方面是外因。对政绩的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客观上助长了不正确政绩观的滋生和膨胀。

  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着五大问题:一是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二是考核内容比较随意;三是包含项目过于繁杂,考核体系面面俱到,显得很全面,其实不科学,往往采取一次性考察评价,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追踪回访,也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不相适应;四是考核群众参与度、认知度不高,透明度不强,群众评判领导者困难;五是政绩考核中注重结果的考核,忽视对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难以系统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途径和办法

  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正确的政绩观,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最根本的要抓两条: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二是建立科学可操作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以改造世界观为着力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特别是要努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二是要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三是要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

  考核如同指挥棒,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这些年来,我们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当前要重点解决由谁来考评、考评什么两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谁来考核评价。必须以扩大民主为出发点,按照责任度、关联度、知情度原则设置评价主体,即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相关人员评价、群众评价、考核组评价。这样对一个干部的政绩进行立体交叉评价,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对干部及其政绩考准评实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干部切实注重群众公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第一信号,进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二要解决考核评价什么。应当在突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的基础上,把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具体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五大项内容,把干部的政绩与简单

  的指标完成情况区别开来。在具体操作中,既突出工作实绩,又兼顾德才综合素质;既突出经济建设成果,又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考核评价结论上,也可以有效避免雷同化和抽象化,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工作政绩。与此同时要注重对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取得政绩的过程也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注重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就能及时修正工作偏差和失误,真正使政绩成为群众公认、组织相信的好业绩。

  以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选人用人,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这是对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得出的结论,必须正确地反映到对干部的使用上来,作为决定其升降去留的依据。”在干部德才把握上,要把有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德”的重要标准,把是否具备“五种能力”以及“五个统筹”的能力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才”的基本要求。

  第四篇: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是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以“六个着力、六个切实”为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纪律法制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优良的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经过近段时间支部安排学习各种党建材料和知识读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参观焦裕禄纪念园,学习焦裕禄的事迹。通过学习和参观,我支部全体党员的党性作风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本领和水平,增强了进一步服务群众的意识,也更为清楚地明白了党性修养与良好作风对每一名党员的重要性,对促进市政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一、存在问题

  1、党员同志们理论学习不主动,自觉性不高;2、工作过于求稳,开拓不够;3、埋怨客观,热情不够;

  4、规章制度落实执行不够。

  二、整改方案

  2、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党员干部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查找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主动征求别人意见,诚恳接受群众的批评。党员之间要出以公心,认真开展批评帮助。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激发干劲、弘扬正气,增进团结、促进工作。

  3、坚持走群众路线。党员领导干部要相信和依靠群众,积极主动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下级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评议、监督。要把贯彻落实活动要求是否坚决、解决突出问题是否认真、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

  4、坚持领导带头。加强党性修养贯穿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具体岗位上。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修养、重品行锻炼、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以模范行为影响党员、带动群众。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党性修养,为党员和群众做好表率。

  总之,以上的整改方案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支部全体人员会认真地按照方案加强自我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以积极、热情、明朗的作风,切实提高全体党员的能力,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此过程中促进全体党员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市政建设的科学发展尽绵薄之力。

  第五篇: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绩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为谁树政绩,怎样树政绩,是衡量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当前,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社会重任,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本文尝试对他们的政绩观进行初浅探讨和剖析,对如何树立科学政绩观提出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对农村工作认识存在片面观点,求稳不求活,造成农村发展滞缓。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稳定压倒一切,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头等大事,只要不出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是有政绩。开拓性地做农村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既然如此,不如不干,捂住摊子,得过且过,守住一时,保全一生,寻机脱身。他们将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生硬地割裂开来,抓住了稳定,丢掉了发展,没能看出农村的稳定是发展中的稳定,发展是稳定中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迟缓,甚至停滞不前。

  2、不尊重农村客观现实条件,急功近利,损害农村长远发展利益。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为在任期内出政绩、受表彰、获提拔,就不尊重农村发展客观规律,不顾

  农村现实条件,不管农村资源的承受力,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和指标,追求眼前的政绩。同时,极端地喜欢“看得见的”政绩,蔑视“潜在的”政绩,重视近期效果,轻视长远利益。一切为自己个人创造政绩,绝不为他人工作打基础。为在短期出效果、出成绩,宁可过量地牺牲资源,追求经济增长数字,造成“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

  3、对农村发展存在盲目性,依个人好恶,人为地割裂农村发展链。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到了新的地方工作,不愿深入基层群众搞调查研究,对当地的资源状况、产业发展水平、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了解不多、不准、不透;对前任留下来的“家产”不屑一顾,搞“一个艄公一道河”;不了解、不顾及当地群众的生产习惯和生产技术水平,不尊重当地群众的致富想法,仅凭个人好恶和意愿,从主观上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为地、强制性地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连贯性。从表面上看,有时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为此一时、彼一时地改变发展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农村发展链,最终将一无所成。

  4、对农村基层工作的不准,心浮气躁,追名逐利。个别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把工作岗位当作人生的“跳板”,一事当前,总是计算个人得失,让群众利益、集体利益为个人利益让路;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花架子,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借以引起上级领导重视。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置群众利益于不顾,虚张声势,对经济发展指标“注水”造假,搞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

  二、原因分析

  1、干部世界观存在问题。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政绩观。个别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凡事从个人利益出发,一切为个人升迁做打算,谋取更高的职位只是了攫取更大的权力,而不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以这种思想为基础产生的政绩观,势必偏离正确的轨道。

  2、干部政绩考核存在缺陷。考核指标设计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过于偏重经济发展内容,而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建设等只占很小的份额;考核内容比较随意,缺乏科学依据,使基层干部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着领导人的注意力在转;考核项目过于繁杂、笼统,考核方法简单死板,效率低下。

  3、政绩与选任存在脱节。干部政绩考核与选拔任用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往往是奖惩干部凭政绩,而选任干部却让年龄、资格、学历等成为决定因素,政绩成了可有可无的因素。这样,政绩归政绩,使用归使用,两者互不相干,便产生了政绩无用论。还有一种情况是极端尊重政绩,绝对凭政绩大小选任干部,造成频频出现“数字”政绩、虚假政绩。

  4、基层干部调整频繁。原先,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比较短,三年一届,不利于干部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作长远打算,不利于长期扎根一个地方工作。干部任期也比较随意,部分干部未能完全严格按届任职,届中调整过于频繁,使基层干部产生在现有岗位上产生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甚至产生坐以待“提”的思想,认为只有时间一到,位置自然前挪。

  三、对策思考

  1、加强宗旨教育,解决“为谁树政绩”问题。为群众谋利益,为群众创政绩,应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的终身追求。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树政绩,归根到底是要在农村基层忠实实践党的宗旨,当好农民群众的公仆,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党的宗旨教育,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创造工作成绩的实践中去。通过加强宗旨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通过加强宗旨教育,真正让

  让基层干部明白检验政绩的标准是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让基层干部进一步体察民意,凝聚民心,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研究农村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在亲民、为民、富民实践中树立政绩。

  3、促进作风转变,解决“靠什么树政绩”问题。政绩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干出来的。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开展市委提出的“转变作风年”活动,身体力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建立为群众所拥护的政绩。要注重四种转变,即领导职能要由“集中指令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领导决策要由“拍脑袋型”向民主化、科学化转变,领导方法由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向依靠法制引导转变,领导作风要由“唯上”、“唯虚”向求实创新转变。要坚决克服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持从农村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要善于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做到懂农村、交农友、办实事,自觉地把自己与农村、农民融为一体,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农民群众拥护和满意的政绩。

  4、改进考核机制,解决“如何考评政绩”问题。政绩考核是基层干部从政行为的“指挥棒”。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以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作为制度保障。干部政绩考核应做到“四看”:一看干部政绩的“保质期”。既要考察当前政绩,又要注重考察前几年,甚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通过回访复查,看政绩的保质期和后续效果;对当前的政绩,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看它对一个地方今后发展的影响。二看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的能动性。看形成政绩的内因,主要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看形成政绩的外因,区别在不同工作基础上创造政绩的大小。三看群众对干部政绩的满意度。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有真正的发言权,真实分析政绩的“含金量”,剔除虚假政绩。四看干部在集体政绩中的贡献率。摆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既不搞“政绩大锅饭”,也不搞“政绩垄断”,具体区分好个人在其中是起决策、主导作用,还是起参谋、执行作用,实事求是了判断个人在集体政绩中的贡献份额,恰如其分地给予评价。

  第六篇: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基本情况;本次自查自纠活动重点整治内容依据县、镇文件规定的;二、主要做法;1、加强领导;2、强化措施;3、严格奖惩;

  三、存在问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将继续

  XX镇XX村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集中开展

  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自查自纠的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村社干部作风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根据XX镇《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集中开展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近日,我村展开了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自查自纠活动重点整治内容依据县、镇文件规定的各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规定的内容,对我村班子社干部党员进行了集中整治。通过活动的开展,未发现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我村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动员,组织村社干部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同时成立了开展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部署、组织、协调和指导20xx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20xx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村活动室,具体负责了解情况、交流信息、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同时,我村还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工作整治方案,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

  2、强化措施20xx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文章20xx村干部。建立健全效能投诉受理工作机制,按照“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的要求,凡是群众的投诉,一律追查到底,保证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序推进。认真组织村社干部根据本职工作和岗位职责的"实际情况,采取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群众代表、老干部、老党员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摆存在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找准思想根源,抓好整改落实。凡是能够自查自纠及时整改的,免予处理,对不认真自查自纠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3、严格奖惩。凡是对本村专项整治工作抓的不力、问题严重的,追究村负责人20xx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工作报告。建立了奖惩措施,严格奖惩,体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发挥考核奖惩的导向作用,鼓励全体村社干部党员依法、科学、高效、正确地履行职责,努力形成村班子讲作为、可作为、会作为的长效机制。

  三、存在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体现在:有些村、社干部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中仍存在办事拖拉的陋习;一些不按政策和规定办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时有出现。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将继续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村委作风建设,按照制度进行长效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提高我村干部队伍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树立我村良好形象,推动我村各项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

篇五:对照政绩观错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绩观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问题分析

  政绩观是指政府官员在任职过程中,过于关注或追求表面的政绩成果,忽视了问题解决的实质和长期效果。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政绩观问题普遍存在,对于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问题一:短期行动,忽视长远发展

  官员追求政绩成果,倾向于采取一些短期行动,忽视了问题的根本解决和长远发展。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需要时间和持久的努力,仅凭一时的决策和临时措施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

  整改措施:

  强调长远规划: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加长期的工作规划和目标,不仅关注短期政绩,更要考虑长远发展。

  注重问题挖掘:政府官员应提倡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挖掘问题根源,寻找持久解决方案,而非局限于表面问题。

  问题二:注重形式,忽视实质

  政绩观导致政府官员更注重表面形式的突出,而忽视了问题解决的实质。

  一些政绩标志性工程的兴建往往只关注外在效果,却忽略了对民众实际需求的满足。

  整改措施:

  问题导向:政府官员应将关注点从形式转移到问题解决的实质上,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真正为民众提供有益的解决方案。

  民众参与: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应加强民众的参与,了解民众需求和意见,从而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更加贴近实际和人民群众。

  问题三:短视的指标评估

  政府官员普遍使用一些短期或局部的指标来评估政绩,如经济增长速度、投资规模等,忽视了全面的社会效益评估。

  过于强调某些指标,会导致其他重要领域的发展被忽略,造成资源和发展的不合理分配。

  整改措施:

  多维度评估:政府官员需要采用更加全面和多维度的指标来评估政绩,关注社会效益和民生改善,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

  考虑长期影响:政府在制定发展目标和计划时,要深思熟虑其对长期发展的影响,并进行风险评估,避免短视片面的决策。

  问题四:激励机制不合理

  由于政绩观的存在,一些政府的激励机制更多地关注表面和短期成效,导致官员追逐政绩并陷入功利主义的境地,无法真正为民众服务。

  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可能加剧政府官员追求政绩的问题,造成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整改措施:

  建立综合评价标准: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既考虑到政绩成果,也兼顾社会效益和民众满意度等因素。

  增加大众监督: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力度,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对追求政绩而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结语

  政府官员在担任职务期间应当摆正政绩观,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注重问题解决的根本和实质,通过合理的指标评估和综合考量,推动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整改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自身的规范和改革,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参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透明和务实的政绩评价体系,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问题五:信息公开不够透明

  政府在政绩观下,倾向于对一些不利于政绩表现的信息进行封锁或不公开,导致信息不透明,难以评估政府的真实表现。

  信息公开的不透明不仅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也增加了政府官员不负责任行为的可能性。

  整改措施:

  加强信息公开:政府部门应主动公开行政决策、工作进展等信息,建立信息透明的制度,让公众了解政府行为和政绩成果。

  加强监督:建立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鼓励舆论监督和社会评价,确保政府官员工作的公平、透明和负责。

  问题六:政绩观导致重面子轻实质

  政绩观使政府官员更注重面子工程和宣传,以求取政绩的华丽外表,忽视解决民生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质工作。

  一些政府投资的项目重视形象效果,而忽略了对民众实际需求的满足,甚至出现形象工程问题。

  整改措施:

  注重实际效益:政府官员应更注重政策和项目的实际效益,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以人民的福祉为首要目标。

  强调社会效益:政府官员在决策过程中,应加强对社会效益的评估,避免过度追求表面效果,而损害整体社会利益。

  问题七:政绩观可能加剧腐败问题

  政绩观下的政府官员,为了达到政绩目标,存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滥用公共资源等腐败行为。

  政绩观导致政府官员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损害公共利益,加剧了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

  整改措施:

  加强监督和惩治:建立严格的反腐败制度和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和腐败问题的打击和惩处力度,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加强教育培训:政府官员应加强道德和廉洁意识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意识的宣传,净化政府官员队伍,降低腐败风险。

  结语

  政府官员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注重问题的根本解决和长远发展,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和措施、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督、注重实际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手段,推动政府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政府改革和整顿也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只有共同推动形成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机构,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福利,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篇六:对照政绩观错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政绩观错位方面的问题。对照材料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政府的政绩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错位。政绩观是指政府官员和领导干部对于自己的工作业绩的看法和态度,这种观念往往会对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政绩观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政绩观的错位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过度追求上。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将GDP增长作为评估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以至于各级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过度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型产业,引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GDP增长率,过度拓展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房地产泡沫和高铁债务问题的出现。

  其次,政绩观的错位还表现在短期行为导向上。政府官员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突出的成绩,往往采取一些表面功夫,比如着力整治形

  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但缺乏对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这种短期行为导向导致了一些“形象工程”的频繁出现,政府过分追求表面功夫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些做法,比如悬挂塑料袋禁令、网红“打卡”点等,这些做法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些效果,但解决了环境问题的根本和基础。

  再次,政绩观的错位还体现在落实效果评估不足上。政府工作的评估是政绩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当前的评估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导致政绩观的错位。一方面,政府的评估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往往过于关注数字化的指标而忽视了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政府的评估方式主要以量化指标为主,忽视了对政策效果和社会影响的全面评估。这种评估不足导致了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得分和升迁而忽视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政府官员的政绩观念的错位不仅给政府的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还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首先,政绩观念的错位导致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社会公共服务难以得到落实和完善。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过分注重了大型项目和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基

  础设施的建设和民生保障。这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的产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其次,政绩观念的错位还会导致政府官员的不良行为和腐败问题的滋生。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往往会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甚至涉嫌贪污腐败。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官员通过收取贿赂、操纵项目投标等手段牟取私利。这种不良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总之,当前中国政府官员的政绩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错位。政府官员在追求经济发展、短期行为和评估效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理顺政绩观念,注重长远发展和问题的根本解决,加强对政策效果和社会影响的评估,以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篇七:对照政绩观错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问题的背景

  政绩观是指在政治环境中对政府官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的一种观念和态度。在当前社会中,政绩观已经成为衡量官员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政绩观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的实效和长期发展。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2.问题的深度分析

  政绩观问题的深度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官员个人政绩追求的问题

  一些官员追求政绩往往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是为了公共利益。他们把政绩观作为个人提升和升迁的重要途径,将精力都放在了实现表面上的政绩而忽视了真正为民服务的内在需求。这种以政绩观为中心的工

  作导向使得政府工作变得功利化,官员们更在意个人的政绩而不是民众的福祉。

  2.2政绩观导致政府工作短视问题

  政绩观使得政府的目光容易局限在短期内的政绩上,忽视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官员追求政绩表现往往是急功近利,重视一时的成绩而忽略了社会的长远发展。这导致政府工作往往是随波逐流的,缺乏明确的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

  2.3政绩观带来的统计偏差问题

  政绩观的存在使得政府工作中的统计数据往往是为了追求政绩美化而进行的。官员不惜用各种手段来使统计数据看起来更好,而不是真实地反映问题的本质和解决程度。这导致政府工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到怀疑,也给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惑和误导。

  3.问题的广度分析

  政绩观问题的广度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政府工作全面考量的不足

  政绩观往往只注重政府工作的表面成绩,而对于政府工作的全面考虑不足。政府工作的任务是多元的,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和需求,但官员们往往只追求某一个领域的好成绩,忽略了整体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3.2对民众需求的理解不足

  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为民众服务,但政绩观往往使得官员们对民众的真实需求了解不足。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政绩来衡量工作的优劣,而不是通过民众的满意度来评价自己的工作。这导致政府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真正满足民众的需求。

  3.3对政府工作绩效评估的简单化处理

  政绩观使得政府工作的绩效评估变得简单化和机械化。政府官员们只追求工作的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而不关注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导致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被忽视,也使得政府工作的整体质量下降。

  4.整改措施

  为了解决政绩观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4.1建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不应该仅仅是官员的个人追求,而应该紧紧围绕为民众服务的宗旨,并结合长远发展的考虑。政府官员应该明确政绩观的内涵和目标,将其与公共利益和长远发展相结合。

  4.2完善政府工作机制

  政府工作应该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机制,使得工作是有计划、有目标和有执行力的。政府工作机制应该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只关注短期政绩而忽视长远效果。

  4.3加强政绩观的监督与评价

  政府工作的监督与评价应该从单纯追求政绩到多方面考量。政府工作的评价应该体现科学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借助社会舆论和民众满意度等多种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

  5.个人观点和理解

  政绩观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涉及政府官员的价值观和工作动机,也涉及到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评价。我认为,政府官员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将其与长远发展

  相结合。政府应该加强对政绩观的监督与评价,确保政府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推动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总结回顾:政绩观的问题涉及深度和广度,包括官员个人政绩追求、政府工作短视、统计偏差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完善政府工作机制、加强政绩观的监督与评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政府工作更加高效、真实和可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