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对照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8篇)

对照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8篇)

篇一:对照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

  

  针对践行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实现集团公司远景目标方面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投资公司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正视问题,不能回避。总结了一下,国有企业大致面临以下11个问题:

  1、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仍待厘清,国资监管针对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开始进行监管的调整,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到管资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是到目前为止,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仍需进一步厘清,如哪些是出资人代表应该管的,哪些是政府应该管的,哪些应该交给市场。

  2、各地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分类始终没有统一标准,所以两类公司功能定位混乱,尤其是具体的操作指引模糊,造成大家在实践中摸石头过河。

  3、市场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下,平台公司的作用发挥方式拧巴。如各地都有城投公司,城投公司一方面被要求市场化,一方面又和政府的融资平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样把它们捋顺呢?

  4、上一个规划期的转型仍然留存很多问题和包袱。

  5、固有的资产负债高、公益性资产比重大、造血能力低、融资渠道不畅、资产证券化率不高等常态问题依然顽固存在。

  6、新时代对资金、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体制、观念、能力等各种因素制约,依然手段有限。

  例如现在人才的体制,干部的体制,国有企业想引进高素质人才或者专项人才,体制上有形无形还是存在壁垒,合适的人未必进得来,进来的也不一定很好的留得住。

  7、国际化、创一流企业的目标仍然很多掣肘: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几年辅导了很多企业做创一流规划,对标好对,发展的路径方式也好选,但是在实现目标的时候掣肘就非常多。

  8、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和活力需要增强。

  9、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各主体之间关系需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还不到位。

  10、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企业扭亏增盈、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任务繁重;一些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

  前一些年我们说创新就是模仿,曾经一度横行在我们国内的企业界,现在看来模仿并没有意义,所以我国企业要创新,要有自主知识产权,不能全是模仿,不能只是满足于价值链低端,赚一点加工费。

  11、环境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国企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未完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人员管理、运营费用负担沉重,严重制约国企改革发展。

  本文源于课程“集团十四五规划编制”,本课程由著名实战派管理学者,集团管理权威学家,中国顶级管理咨询机构——仁达方略董事长王吉鹏讲授。

  十四五规划期间,企业要对“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要求、编制重点、编制程序、编制技术方法、编制过程中要处理的若干关系等各个方面做详细的了解,希望就“十四五”规划系列课程,将十四五规划的背景、战略、重点和方法进行剖析,我们一起寻找未来的着力点。

篇二:对照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

  

  十四五护理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实施十四五护理发展规划中,可能会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原因分析如下:

  1.护理人员短缺: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是当前护理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原因可以是护理职业的吸引力相对较低,工作压力大,待遇不理想,导致人才流失或减少。此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培养和培训体系也有待完善。

  2.护理服务地域不平衡:护理服务在城乡地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原因在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城市医疗机构的优质护理资源相对较多,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缺乏专业护理力量。

  3.护理服务质量不一致:护理服务质量的不一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一些护理机构或个人专业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达标,存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护理服务中存在着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缺失,导致服务质量无法保障。

  4.护理技术和科技创新滞后:当前,护理技术和科技创新在一些领域仍然滞后,没有紧跟医疗技术的进步。原因可能是相关研究和投入不足,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以及护理与医学领域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不畅等。

  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1.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吸引力,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和培训,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2.加强护理服务资源的配置,推动优质护理资源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通过鼓励护理人员到偏远地区工作、提供激励政策等措施来解决地域不平衡问题。

  3.建立健全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推动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护理服务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4.加大对护理技术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护理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护理领域与医学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护理服务的科技含量和质量。

篇三:对照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调查报告建议

  一、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自“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县人民ZF及其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要求,及时组织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是成立了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牵头领导、工作单位和具体工作人员,组建了从总体规划到各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

  二是精准部署,适时印发了《*县“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分工安排和指南》《关于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召开了各类工作会议,明确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三是扎实展开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并已汇编成册,取得初步成果。

  四是初步形成了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思路、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及实施措施。

  五是草拟了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文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十三五”规划执行取得重大成就的经验没有进行系统总结和全面评

  估,缺乏“十四五”规划编制必要的基础支撑。

  二是项目库建设需要重点突破,民生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进一步充实,经济建设发展项目缺少大项目支撑。

  三是只是通过网络形式征求了网民建议意见,多种形式、多种途径问政于民、集思广益有待加强。

  四是发展规划目标体系还没有形成,正式规划文本尚未形成,编制工作进度需要加快。

  五是对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瓶颈问题,分析不全面,不深入,不透彻,对发展的制约因素研判不充分,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

  三、建议意见

  (一)提升思想政治站位。要充分认识到“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科学编制全县“十四五”规划,对于引领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要认真贯彻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县委要求,对编制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检查、再分析、再研究、再部署,再加措施,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按时圆满完成任务。

  (二)夯实规划编制基础。要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执行成就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认清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找准发展中的短板。要吃透国家、省、市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和改革发展的创新要求,按照县委关于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决定精神,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找准我县的发展定位。

  要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在网上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广泛征求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贤达人士、专家学者、基层干部、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做到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集中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智慧。

  (三)牢牢抓住项目支撑。项目是投资的重要载体、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围绕国家、省、市战略布局、重大政策走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地方债务承受能力等,紧密结合县域发展优势特色,充分考虑土地、资金、技术、环境容量等要素条件,对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

  积极谋划出一批潜能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能共享的重大项目,选择有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纳入“十四五”期间拟开工的重大项目清单,作为“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和措施保障。要通过发展规划编制,促进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加快推动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早落地、早

  见效、早受益。

  (四)坚持人体地位。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保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要通过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环保、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建设。

  (五)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在未来五年发展中,要继续坚持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的发展活力。要在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等方面的改革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深化“放管服”、财税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篇四:对照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六大问题及其建议启示

  “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尾,研究和制定“十四五”规划已经提上日程。五年规划中的指标体系是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的重要体现。设计好新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对于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和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要求必须对原有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经过长期的实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已经成为落实发展战略和凝聚发展共识的重要手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站在国家层面对全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总体布局,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中的指标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量化体现,更是引导落实发展理念的重要工具。从历次“纲要”来看,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多数都可以在指标体系中找到对应指标,而且指标体系也会随着发展理念的变化而变化。如,“十三五”规划强调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因而在指标体系中专设“创新驱动”指标模块,比“十二五”规划多设立了3项与创新相关的指标;同时,为了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指标体系设立了10项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比“十二五”规划多两项,而且更加详细。另外,从“十一五”开始,纲要中的指标体系开始区分“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反映的是其

  设定强制性发展目标,是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这些约束性指标的实现程度成为评估规划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

  “纲要”中的指标体系成为年度计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规划等编制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其中《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

  要实施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纲要”提出的25个主要指标纳入年度计划指标体系;

  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要细化落实“纲要”中特定领域和特定区域的目标任务;地方规划要细化落实“纲要”涉及本地区的目标任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纲要”指标体系中的约束性指标往往被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地区,成为有效引导和约束部委及各级部门行为的指挥棒。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十九大报告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新的部署。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下一个五年规划指标体系的设计。只有设计更加符合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要求的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推动发展目标的实现。而构建新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必须深入了解现有体系指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地位突出且刚性约束过强的经济增速指标限制了发展转型和质量提升。在“高速增长阶段”,较高的经济增速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五年规划的指标体系中也基本都是排在第一位的指标。“十一五”规划以来,五年规划将主要指标区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而且将经济类指标都归为预期性指标。但是在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目标(即“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刚性约束下,经济增长指标从名义上的“预期性指标”变成了实际上“约束性指标”。比如,“十三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均超过6.5%,但是为了实现GDP翻番的目标就必须要求“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必须超

  过6.5%,而且6.5%往往被社会认为是经济增长年度必须实现的约束性目标。经济增速目标的核心地位和刚性约束使得其他目标尤其是“促转型”必须让位于短期的“保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与发展转型和质量提升相关的改革和发展举措的落实。

  2.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指标主要反映的是过程和表象,并不能直接反映发展质量的提升过去几十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结构调整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无论是“五年计划”还是“五年规划”,结构调整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应该说在特定的时期,这些目标对于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结构性指标往往难以真实反映发展质量的提升。一方面,一些结构性指标取决于经济系统内部的相对关系,不能直接反映考察对象效率的改进。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指标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就一直作为五年规划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从实践来看,除了服务业自身效率的提升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可能源自于服务业价格的提升,也可能是因为制造业的过快衰落和产业升级的受挫。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服务业比重的提升大部分都来自于服务业价格的提升,而非增速或生产率的更快提升。另外,很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高速增长结束之后,都经历了由于制造业的衰退而导致的服务业比重快速提升的过程。另一方面,很多结构性指标与发展阶段、基本国情等因素存在较强的关系,并非越高越好。如增加值率,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分工深化往往使得增加值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因而不能脱离特定的发展阶段来要求结构性指标越高越好。

  3.现有的创新驱动指标更多强调的是创新的数量,难以准确反映国家的真实创新能力。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大幅度增加了与创新相关的指标,凸显国家对于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创新能力尤为紧迫。但是从以往规划中涉及的反映创新驱动的指标来看,部分指标缺乏可比性,与创新驱动的关系并不直接,往往难以反映真实的创新能力。如,“科技进步贡献率”这一指标的测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也难以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互联网普及率”反映的是一项公共服务,与创新能力关系不密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强调的是创新的数量,而非质量。在开放的环境下,创新能力直接体现为其创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越强,在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获取的收入越多,支付购买费用(支出)相应越少。

  4.民生福祉的指标存在缺陷不够全面,难以反映新阶段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十三五”规划改变了之前三个五年规划中大类指标的排序,将民生指标由之前排在最后调整到资源环境之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的五年规划越来越关注民生福祉的改善;同时对于具体的民生指标也进行了精简和改进。目前五年规划中的民生指标无论从覆盖面还是从测度质量的角度来看,都存在有待改进之处。一是就业指标存在明显缺陷。目前规划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标本身并不是一个常规的统计指标,而且由于没有发布就业岗位增加、减少以及自然离退休和死亡的详细数据,因而无从判断新增就业反映的是真实的就业增长还是就业岗位变换等。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就业岗位变动的频度明显加快,仅依据新增就业

  是难以反映就业的水平和质量。二是缺少对于生活质量的评估指标。比如,指标体系并未反映获取收入所付出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还比如,缺乏反映住房质量、所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指标。

  5.现有规划指标体系缺乏反映社会差距变化的定量指标,无法体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十九大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平衡发展的突出体现就是较高的社会差距。近年来,尽管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出现了微弱缩小的迹象,但中国的基尼系数明显高于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只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6%,意味着多数居民的收入在平均值之下,收入的平均增长难以反映居民福利的整体改进状况。而且社会差距不仅体现在个体之间,还体现在城乡、区域之间;不仅表现在收入领域,还表现在公共服务以及发展的能力和机会等众多领域。另外,众多的研究也表明,社会的不平等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的幸福程度,也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尽管在多个五年规划都提到要调整收入分配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但是规划指标体系中却并未出现反映社会差距的指标。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迫切需要在五年规划中引入反映社会差距的指标。

  6.规划指标体系中存在不少“数量型”和“手段型”指标,容易引导“重数量、轻质量”和“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强调数量和过程的指标,有利于明确发展的任务,加快发展的步伐,发展的信心。但是随着发展阶段的跃升,在发展规划中继续强调数量和手段的指标,不利于各级在推动发展中改变重数量、重过程的倾向,不利于提升整体的发展质量。目前的五年规划中不少指标属于反映数量和手段的指标。如“城镇化率”指标就属于数量型指标。尽管“十三五”规划新增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标,但如果公共服务制度没有进一步改革,“户籍城镇化率”指标仍然难以反映城镇化的质量。另外,还比如,“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则属于手段型指标,反映的是具体的工作任务,而非城市住房方面的发展目标,不能作为反映居民住房质量改善的指标。

  对“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设计的建议

  第一,让经济增长真正成为预期性指标,为其他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改革和发展空间。无疑,经济增长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非常重要。但很多改革和发展任务短期内往往带来一定的转型成本,影响经济增长的短期增速。过高、过强的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往往导致短期内“保增长”而限制了改革和发展的“拳脚”。因此,建议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放松或弱化经济增长的目标约束。

  第二,用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替代经济结构变化的指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注重增长质量指标的引导,否则可能会出现徒有结构变化的形式,而无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基础。目前五年规划中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指标难以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建议采用反映经济增长效率的指标替代经济结构的指标,如,单位工时劳动生产率、增量资本产出比等。

  第三,进一步改进反映创新的指标。创新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之一。新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必须更加重视创新指标。建议从创新成果的国际竞争力的视角出发,探索设立能够反映国家真实创新能力的指标,如单位GDP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等。

  第四,增加反映国民生活质量、发展机会的指标。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参与发展的能力。另外,国际上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的最新趋势也由关注GDP和收入的变化转向更多关注民众福祉,特别是个体的消费、福利的变化。针对GDP等经济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含“物质生活状况”“生活质量”“可持续性”三方面内容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框架。建议新的五年规划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福利的变化,在指标体系中增加反映国民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的指标,如就业质量指标、工作休闲时间分配指标等。

  第五,增加反映社会差距的指标。一方面,社会差距影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社会差距也直接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社会状况报告——不平等问题事关重大》强调指出,国家内部持续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构成了严重挑战,群体间或横向不平等导致社会凝聚力的丧失,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状态。历史经验也表明,不注重发展成果的公平性分享是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建议新的五年规划增加有关收入差距的指标,比如基尼系数等。

  另外,在具体的指标设计中,建议新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尽量少选择“数量型”和“手段型”指标,而更多地选择反映质量和结果的指标,使得规划指标体系在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和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方面发挥更强、更好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篇五:对照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以及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的和痛点。“十四五”(2021-2025年)期间,国家和地区GDP增速、财政收入增幅、生态发展目标、居民收入目标、投资规模、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等指标,都需要集中研究和统筹设计。总体来看,“十四五”规划期间,各地区GDP增速一般在5%-9%之间,少数地区可能出现某些偏离。

  “十四五”规划,首先要实施“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研究和确定各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十四五”规划的痛点难点,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

  研究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分析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提炼未来几年的工作难点和痛点,有助于针对性地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高效展开。

  (一)国际宏观形势

  近年来,全球政治、军事形势呈现局部动荡的整体格局。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持续蔓延,国际政策更加动荡,全球商业信心减弱,经济增长全面放缓。2018年世界经济整体增速与上一年持平,大多数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速回落。全球失业率保持低位,各国通货膨胀率有所提高。预计2019年世界生产总值增幅约2.7%,2020年预计2.9%。美国加征关税和各国贸易争端对出口型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严重的溢出效应,抑制了全球投资,将对全球中期生产力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各国中央银行纷纷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但是,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金融失衡,助长债务累积,加大金融市场波动。未来几年,欧美国家经济发展存在巨大挑战,非洲、西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等一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将趋向下降。

  (二)国内经济痛点

  从供给侧角度来看,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处于低位运行,资本存量增速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趋缓而下滑。“十三五”规划中后期,预计我国GDP年均增长率6.4%左右。

  归纳来看,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诸多痛点,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出口受阻且增幅趋缓;传统产业转型处在爬坡期,新动能培育不足;生态环保压力大,单位GDP能耗偏高;城乡公共服务差别大,乡村振兴任重道远;科技研发水平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战略性科技力量投入偏少;高端专业人才匮乏,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引进外资难度较大,项目投资预期趋弱;产业园区数量多,但空间分散且产业聚集度低;政府债务杠杆率高,投资回报率偏低;等。

  (三)“十四五”规划的十大焦点

  分析我国各行业、各地区经济发展基本趋势,可以预判,我国地方政府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存在的问题和焦点很多。编制并实施“十四五”规划,应着力解决十大难题和焦点。

  一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关键指标。这是“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也是各地区“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的和痛点。“十四五”(2021-2025年)期间,国家和地区GDP增速、财政收入增幅、生态发展目标、居民收入目标、投资规模、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等指标,都需要集中研究和统筹设计。总体来看,“十四五”规划期间,各地区GDP增速一般在5%-9%之间,少数地区可能出现某些偏离。

  二是,各地区经济转型和结构性矛盾。这是“十四五”规划编与实施制的主线和工作重点,也是促进各城市、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要聚焦这些痛点和关键性问题,高效推进各项经济工作。“十四五”时期,各地区生态建设、产业优化、科技创新、居民就业和增收、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等有可能是规划编制的重点。

  三是,宏观环境和开放机制。这可能是“十四五”规划重点研究和规划思考的痛点。尤其是中美贸易及相关影响、国际合作与产业开放、农业发展与城乡融合等,需要聚焦研究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四是,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这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也是需要提出新时代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业态的重点领域。

  五是,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产业振兴和项目带动,积极探索资本运营和人才建设等,这也是“十四五”规划着力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六是,教育文化与健康医疗。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各层次的教育素质,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如何立足新时代,推动中学、高校等教育体制改革,减少家庭教育负担。如何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产业化,探索健康医疗普惠制,加大开放发展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

  七是,公共服务和兜底保障。这一直是五年规划的关注点,也将是“十四五”规划的分析重点,相关目标将会更高,措施将会更具体,考核将会更严格。

  八是,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这是“十四五”规划持续探索和积极推动的重大话题。

  九是,国防建设和我国台湾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国防建设将更加精准和现代化,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等也是国家层面、相邻省市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我国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

  十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组织和队伍建设等。党对经济的统领作用将会是“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和规划编制的重要工作。

  “十四五”规划的十大重点

  除了上述经济社会热点和可能痛点,各地区将结合本地特色,确立各自“十四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因地制宜地编制高质量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类专项规划。

  从供给侧来看,近年来,国家稳定投资、保持投资增长的政策和意愿加强,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需求较大,房地产投资趋于合理和稳定,投资效益持续改善等,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期。但是,由于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少。当前一段时间,乃至“十四五”规划期,国家和地方层面需要应对的经济发展困难和社会改革的阻力等将会继续存在。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环境稳中有变

  1、国际宏观环境波动较大

  “十四五”时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可能继续在军事、政治、金融或经济领域对我国实行对抗性的经济封锁或者军事压制政策,在某种情况下可能趋向恶化,这对我国“十四五”经济布局和规划定位带来了较大挑战,存在着不确定性。从全球经济总体发展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委内瑞拉等等少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环境甚至更加恶化。

  “十四五”时期,美国等面临国内领导人大选,将可能刺激在任领导人采取更加极端的贸易政策,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带来某些消极影响,制约了出口型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同时,引发

  了国际贸易的波动和政策不稳定,削弱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2、国内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变

  受到全球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影响,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趋缓。《地方政府投资条例》自2019年7月1日生效,地方政府的投资机制和投资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理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机制需要时间,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投资可能继续下滑。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投资者持的观望态度存在。国内投资增速下降,居民消费内需的总量不足,出口增幅有所减少,导致经济增速降低。经济转型、生态环保导致的过剩产能压缩、各地新动能培育相对不足,引发了阶段性、区域性、行业性就业环境波动,地方税收下降等可能的问题,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地方投资预期、居民消费信心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十四五”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挑战。

  (二)社会领域短板较多

  近些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持续努力下,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和各种公共事业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城市和民生短板仍然普遍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基础性、保障性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仍然偏低,城乡公共服务之间差距很大。诸多问题需要在“十四五”规划时期着重研究和逐步解决。

  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面临重大变革。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交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将对各级政府“十四五”规划和重大决策产生深刻的影响。人民群众对各级政府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如何改进政府行政服务,实行清单管理,提高经济质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和改革着力点。

  新时代,政府将更加聚焦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着力于解决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就业创收、民生兜底等更高社会要求,着力于解决不利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运行的制度体系和行政限制,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等前景预判,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研究并编制系统、前瞻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就业增收、经济转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等提出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是当前中央、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最为紧迫的目标任务。

篇六:对照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材料

  在2020年10月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了“十四五”的规划工作。这是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决策部署,为“十四五”的规划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我进行了小规模的调研,并在此文档中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I.经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济建设始终是“十四五”规划的中心任务之一。调研中,我了解到,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新发展理念,加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其中,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主要的经济指标和目标。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供给侧改革,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此外,不断加强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为小微企业减轻税收负担,推进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加强对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监管,将激发中国经济的动力,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II.社会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

  除了经济建设之外,社会建设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工作内容之一。在调研中,我了解到,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全民健康、全民教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强化社会治理、推进法治建设、落实美丽中国战略。同时,加强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施产业转移、促进城镇化等工作,以推动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此外,加强文化、体育、旅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这些都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III.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推进绿色发展

  “十四五”规划也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调研中,我了解到,未来五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以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为此,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此外,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环境条件,助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IV.战略重点——加强国家安全和科技创新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国家安全也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之一。调研中,我了解到,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国家安全法制建设,并加强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的扶持与保障。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方面的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加强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未来五年,中国将秉承新发展理念,加强高质量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提升国家安全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关注和支持“十四五”规划,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篇七:对照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

  

  管委十四五规划措施不力

  “十四五”时期是城东街道机构改革、区域化调整后的关键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则,理清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攻方向,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组织全街道步调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全面实现全街道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设美丽、和谐、富裕、文明城东街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立足街道实际情况,现根据“十三五”时期存在问题,提出街道“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

  一、发展定位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宗旨,打造服务型、创新型、法制型、廉洁型街道。

  二、发展目标

  提升街道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完善配套措施,跟进国卫要求,打造美丽城东;为城东辖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空间布局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事业方面,发展好学前教育,完善各社区幼儿园建设,要在办园条件、适龄儿童入园率上明显提高,同时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卫健事业方面,巩固创国卫成果,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不断提高疾病预防和监督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产妇孕前检查,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体事业方面,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抓好送文化进社区、进院坝活动,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强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各社区的文化广场建设,组装高标准的健身器材,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需求,到“十四五”期末,文化站(室)达到11个,各社区都有文化广场,各社区都广场舞文艺演出队。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及民生问题方面。就业问题方面,街道将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依托政策,争取就业岗位让有志有为青年就业择业,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在积极努力,依托政策的前提下,拓宽就业渠道,在发挥二、三产业对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建立健全套劳动就业保障机制,依法输送就业人员,同时建立劳动保障执法监督机制,维护就业劳动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方面,建立健全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养老、医疗为保障核心,以扶危、助残、救孤为重点,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为重要内容,构建与街道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群体救助,做到制度化,应保尽保,重点施保,到“十四五”期末,城镇、农村低保实现政策规范内应保尽保,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全部有所保障。

  法制保障方面。深化改革方面,转变政府职能。以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法制型、廉洁型街道为目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挥政府履行经济调节的和市场监督职能,增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推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要做到事前公示,事中调研,风险评估,规范决策程序,行政审批事项要得体,要可行。街道的决策要体现科学、民主、透明,决策有问题,允许群众监督、问责、追究。政府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政府工作人员,从上到下,必须坚定一个信念,既要廉政,又要勤政。

  巩固“双创”工作方面。巩固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要把提高人的文明责任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把发展经济同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志愿服务意义结合起来,用正能量占领人的思想领地,要崇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打造平台,争取各种形式创建精神文明,特别要通过典型的树立弘扬正风,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树立正确的耻辱观,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重要日程,让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民主与法制建设。根据“法治街道”的工作思路,“十四五”期间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项特别关注的工作,要把依法治国大政方针扎实贯彻落实到位。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制度建设实现常态化,党员干部要做到规范行为,依法行政,同时对各级干部,广大群众要普及法律知识,形成“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氛围。要加强基础民主建设,推进真正的政务公开、社区务公开,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证群众的合法权益,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提高全社会的法制化水平,深入基层岗位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综合治理,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强化信访工作,规范信访接待处理方式,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和谐稳定,平安创建率达100%。

  四、产业方向

  依托街道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相关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承接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加快资源转换,按照差异化布局,特色式经营,引进新型的商业业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五、重大项目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建设的思路,“十四五”期间要积极争取和完成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并圆满完成建设内容。加快推进旧城改造项目,完成六个智慧小区建设,改造提升背街小巷老旧院落;完成“一街六巷”特色文旅街区建设;持续跟进“法尺论坛”项目,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完成32个网格支部、网联委阵地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作。

篇八:对照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

  

  全面解读十四五”规划:准确把握“十四五”规划的几个重大问题

  ●

  外部形势

  ●

  1.逆全球化浪潮

  ●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下降。

  ●

  2.争夺科技制高点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

  3.“脱钩悖论”

  本来希望避免脱钩,但最终却造成事实上的脱钩

  ●

  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呈现出“三低两高”的局面

  目前抗疫失败和美联储的长期自顾政策正加速通胀危机和新兴国家的债务危机

  ●

  “三低”: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

  ●

  “两高”:高政府债务和高收入分配失衡

  ●

  疫情带来两方面挑战:

  ●

  一是未来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经济政策的调整空间在缩小;

  ●

  二是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或者病毒变异引起疫苗失效,下一步的经济复苏难以预料。

  ●

  疫情加剧了这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内顾”政策,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本土化、区域化趋势。

  ●

  4.世界经济“东升西降”

  ●

  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间经济总量的相对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高,发达经济体在相应降低;

  ●

  中美经济实力差距在缩小

  ●

  5.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势在必行

  ●

  现存的国际治理体系的效能在减弱,多边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国际组织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

  整个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

  ●

  ??||内部环境

  ●

  1.经济基础夯实得比较好

  ●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具备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

  2020年,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102万亿元的规模,换算成美元是14万亿左右;

  ●

  人均GDP也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大关;

  ●

  我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从1978年的1.7%提高到现在的17%。

  ●

  2.产业体系完备

  ●

  从三次产业结构和整个工业体系来看,我国的整体水平都比较高

  ●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农业,也就是“第一产业”降到10%以下,只有7.7%;工业占37.8%;服务业已经提高到54.5%。

  ●

  从工业体系看,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涵盖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和666个工业小类。

  ●

  3.“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

  具备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全球第一大市场

  ●

  4.“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

  ●

  创新能力日益提升

  ●

  从研发投入来讲,“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2020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是2.4%,与欧盟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

  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

  专利申请和授权数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

  中国的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是唯一进入前20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9年公布的数据)

  ●

  另外,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和量子信息等领域,进入领跑行列;航空航天、人工智能、5G、移动支付等领域,均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

  5.“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

  2020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量是32.2万亿元。

  ●

  疫情期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份额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提升。

  ●

  从产业链变化和不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析,我国不少领域的产业竞争力都在提高

  ●

  困难和挑战

  ●

  1.国际关系

  ●

  美国继承了特朗普的“遗产”

  ●

  西方国家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划线,构筑“民主国家”战线

  ●

  企图从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各个方面,阻扰或者推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2.应对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老龄化在加速,同时出生率也在下降

  ●

  “少子老龄化”对潜在增长率的提升有负面影响,如不深化改革、不从制度方面挖掘新潜力,潜在增长率还将进一步下降

  ●

  3.能源、粮食、金融、债务等领域的安全问题

  ●

  4.“效率与公平”问题

  ●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与保持经济增长的权衡,实现共同富裕,调整社会分配。

  ●

  5.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

  减排压力很大,每年需要减排3.17亿吨,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5倍

  ●

  把绿色发展真正变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不是包袱,至关重要

  ●

  ?||新发展阶段

  ●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走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新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发展阶段

  ●

  ??我国所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

  当前中国仍然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

  人类发展指数的人均水平跟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仍没有变

  ●

  产业链还处在全球产业链中端,仍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

  过去“大进大出”的国际循环和以“出口导向”“投资拉动”传统模式不再适应新形势

  ●

  投资的空间逐渐缩小,不再以牺牲环境或资源为支撑

  ●

  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打造新动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

  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1)最关键的是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

  谁控制住了疫情,谁就有发言权

  ●

  2)突出创新驱动发展

  ●

  在能够国际循环的领域,仍要继续做好循环

  ●

  在那些人家不给你、“卡脖子”不与你循环的领域,坚持自主创新

  ●

  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自主创新和内需主导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

  ●

  3)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

  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要在制度层面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参与到全球治理中

  ●

  提升全球治理上的话语权,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提升我国的开放度

  ●

  4)重视高科技领域发展,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内在要求

  ●

  ??||几个重大发展战略问题

  ●

  1.“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

  一方面,以创新引领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潜在增长率,也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

  另一方面,以创新引领发展不仅是应对国际竞争新格局的关键之举,也是破解“卡脖子”问题的内在要求。

  ●

  1)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1.选准攻关方向,捋清重大科技的前沿问题;

  ●

  依靠企业与政府合作探究;

  ●

  改革传统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注重高校建设;

  ●

  2.建设国家的重点实验室;

  ●

  3.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创新高地;

  ●

  4.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政府投入力度。

  ●

  2)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1.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

  2.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

  3.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

  4.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

  5.发挥中小科技企业的作用;

  ●

  3)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

  1.健全组织体系。

  ●

  2.健全激励机制,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参与分配、科研评价机制引导等

  ●

  3.构建科研、产业、金融协同互促的合作机制,激励创新活动

  ●

  4)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

  1.发挥政策激励,吸引世界性人才

  ●

  2.选好、用好人才,加强国际合作

  ●

  2.扩大内需战略:重要的战略基点

  ●

  一是应对国内外风险

  ●

  疫情的警示

  ●

  从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占GDP的比重来看,内需的重要性凸显

  ●

  二是支撑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

  ●

  内需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率逐年增高,2019年,我国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

  ●

  三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

  住房、医疗、教育、养老

  ●

  扩大内需的两方面部署

  ●

  1)形成“橄榄形社会”

  ●

  要改善收入分配,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形成“橄榄型社会”。

  ●

  如果贫富差距被拉得越大,收入越高、财富越多的人,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所谓“有钱的人没处花,没钱的人想花却没有钱”

  ●

  要提升传统消费,比如衣食住行一类;培育新型消费,比如通讯、网络等方面的消费。

  ●

  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和政府支出性消费,开拓城乡消费市场

  ●

  扩大消费还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潜力最大

  ●

  2)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

  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仍很大,尤其是城市地下管网等“看不见”的基础设施

  ●

  同时要继续发挥外需的重要作用

  ●

  3.应对人口老龄化

  ●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几个特征:

  ●

  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老龄人口的绝对规模大

  ●

  明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

  一是总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

  二是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低,下降到0.53%

  ●

  三是总和生育率仅1.3,低于代际更替生育水平的2.1●

  四是劳动年龄人口比2010年下降了6.8个百分点

  ●

  人口老龄化将带来三重影响:

  ●

  一是对经济增长产生冲击;(劳动人口的绝对规模下降会引发供给侧的问题;总人口规模下降会引发需求侧问题)

  ●

  二是造成储蓄行为和消费行为发生结构性变化;(老年人的消费基本集中在医疗、养老和雇保姆上)

  ●

  三是抚养比提高。(赡养老年人的社会负担增加,上到国家、社会下到家庭的负担都会加重)

  ●

  应对人口老龄化,《规划纲要》中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

  1)增加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

  养育成本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

  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所谓“三育”负担

  ●

  2)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

  ●

  培育多种养老模式,比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商业性养老相结合

  ●

  3)从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角度,出台一系列健全婴幼儿发展的政策

  ●

  三胎政策(??)

  ●

  放开三孩不是关键,更关键是放开三孩才能借此去推行一些新的生育政策的“配套措施”改变:

  ●

  1、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

  2、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

  3、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

  4、配套措施绝不可以忽视女性需求,女性本身承担了生育中绝大多数的职责和付出,她们是否有意愿和有能力生育三胎是关键。

  ●

  4.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

  三大差距:地区差距

  、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城乡差距

  ●

  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规划纲要》里有一些措施安排:

  ●

  1)缩小收入差距

  ●

  扩大就业是解决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

  ●

  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做好二次分配,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在初次分配领域还是要效率优先,但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

  包括财产税、房地产税等税收政策的调整,对于阻断代际贫富的传递、调节贫富差距有着积极作用

  ●

  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慈善发展,引导第三次分配,对于缓解收入差距有着积极意义

  ●

  2)缩小地区差距

  ●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

  ●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力支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3)缩小城乡差距

  ●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乡村居住舒适度、吸引度;

  ●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医院和养老院等的投入;

  ●

  便利城乡人口自由流动;提高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生产率;

  ●

  5.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中国在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自主选择的,不是谁强加给我们的。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是对人类负责,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

  ●

  实现这样两个目标存在的困难:

  ●

  1.工业能耗占比较大;2018年,我国工业能耗占比约为66%。在能源消费结构中,2019年我国原煤消费占57.8%。

  ●

  2.能源效率相对偏低;2019年,中国与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效之比是0.6,单位GDP的能耗之比是1.82。

  ●

  3.时间窗口偏紧;从实现碳达峰到距离碳中和的时间来看,目前距离碳达峰已不足10年时间,碳达峰距离碳中和是30年,时间急、任务重,同时我国能源消费仍会刚性增长,到2050年,用电量还要增长1倍以上。

  ●

  《规划纲要》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

  ●

  1.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

  2.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

  明确碳中和的最终发展目标,选择在相对较低的峰值水平上达峰,为后面的30年创造有利条件。

  ●

  3.推动清洁能源的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

  4.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5.建设性地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