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根据市政府《xx市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总体方案》部署要求,为增强省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步伐,切实解决全市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培养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文化,我局按照“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思路,进一步明确细化责任分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促进商务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市商务局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整治工作,按照部署要求,成立了以常志卷局长任组长、局各位领导任副组长、局所有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营商环境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营商环境整治的组织、推进、督导等工作。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市政府《20xx年全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推进方案》(石办发〔20xx〕2号)和《xx市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总体方案》(石政办传[20xx]3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市营商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工,结合商务工作实际,印发了《xx市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总体方案》(石政办传〔20xx〕35号)和《市商务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内容责任分工》,细化并明确了6个方面14项52条整治内容具体责任分工,明确了责任处室和领导。以此作为推进营商环境整治的`抓手,扎实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多措并举,务求实效
为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整治,我们采取了如下项举措:
一是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工作平台。在局门户网站开辟了“xx市商务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专题”栏目,设置了“通知公告”、“政策文件”、“工作方案”、“工作动态”和“投诉建议反馈”5个板块,并及时充实各板块内容。以此作为推我局进营商环境集中整治的载体和问题晾晒的窗口,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二是建立实行“周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了市商务局营商环境整治重点工作责任分解任务推行“周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工作动态信息。
三是及时反馈交办问题。依据国家和省、市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积极研究解决市营商环境整治组交办的问题事项,分别与问题反映企业进行了沟通答复,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向市营商环境整治组进行了反馈。
四是明确了“三步走”工作方法:第一步,由局“营商环境整治办”汇总梳理意见建议,经局领导审定后交责任处室(单位)办理;第二步,由责任处室(单位)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进一步了解意见建议的具体内容,依法依规制定解决措施和答复意见;第三步,责任处室(单位)及时将解决措施和答复意见反馈给企业,企业如不满意,继续改进或再深入解释说明,直到企业满意为止。
三、工作开展情况
开发区方面。积极推进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协助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市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考核办法》。全市开发区“四项改革”基本完成,在全省冀开办发(20xx)8号文通报中,我市居全省前列。
商贸经济方面。组织15家商贸服务企业举行创建文明城市专题座谈,同时为营商环境整治献计献策。大力开展打折促销、文化演艺、健身休闲、生态旅游等各类活动,居民夜间消费日趋活跃,效果显著。参与夜经济延时企业达118家,惠及居民300余万人次。
信用建设方面。健全了信用领导机构,及时更新了商务方面数据信息,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整发型赔偿、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等改革措施推进,今年共更新录入xx商务局行政许可信息30条,行政处罚信息3条,未出现商务诚信领域失信的突出事件。
招商引资方面。5月10日,成功举办了“打造xx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北京推介会”,本次活动邀请到北京市有关领导、全国商
贸流通领域有关专家及我市有关商贸、物流企业负责人300余人参会,会上推介项目48个,签约17个,涉及金额881亿元;针对推介会后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已着手起草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商贸流通工作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等方面的协调沟通机制,特别是研究制定针对疏解北京非首功能、吸引京津商户迁入我市的具体扶持政策措施。
会展业发展方面。为进一步优化我市会展业发展环境,重点加大对本地品牌展会、引进知名展会等的培育和扶持,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xx市会展业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xx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级以下党政机关境内举办展会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为举办政府性展会提供了规范和遵循。
市场监管方面。全面落实“随机”抽查机制,积极开展以成品油市场整治为重点的商务领域专项执法行动行政处罚信息均第一时间内在局网站“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栏和市社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同时做好了“12312”商务举报投诉咨询热线受理,今年共受理商务领域举报投诉5起,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商务领域有关法律、法规及行政审批和办事程序等方面的咨询服务17起。
服务企业方面。积极安排走访,妥善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如:鹿泉区xx双剑工具有限公司反映前一时期,当地政府在该公司进出货物的必经道路上设置了限高杆,致使大型货运车辆无法出入该厂区,为企业增加了物流成本。我们第一时间与鹿泉区商务局沟通,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原则,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并报请该区主管领导,快速协调鹿泉区公安交管部门,将限高杆调整至道路其他位置,为该企业解决了生产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得到了企业的赞誉。同时,我局还积极组织博深工具、河北辰邦集团等企业参加“泰国投资贸易机遇(河北)推介会”和冀台经济合作活动,组织河北斯博思、河北慧日、华数信息技术等5家企业参加第五届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推动与境内外企业对接,帮助深入拓展市场、扩大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继续按照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坚持“为企业和市场主体服务”的原则,把营商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同时结合“双问计”工作,持续关注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跟进、随时解答企业后续提出的问题,积极发挥商务职能作用,努力为市场主体服好务。同时,以xx市“三项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充实完善商务局“三项制度”内容,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不断完善商务法治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商务营商环境。
关于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五篇
【篇一】
为助力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6月上旬起,县人大常委会成立3个调研组,深入全县相关部门、部分乡镇、工业园区、相关水电气暖公司等,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和企业问卷调查,听取部门、企业办事人员和部分县、镇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等方式,开展了为期1个多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近年来,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营商环境提升年”总体安排部署,我县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在今年四月通报的陕西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综合排序中,石泉县以56.23综合得分,位居138个县、区(高新、自贸、经开区)52位;居全省107个县(区)第46位、全市第4位,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主要特点:
(一)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__》、《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暂行办法》、《关于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县政企信息交流和发布制度__》、《关于推行企业金融顾问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石泉县招商引资项目“一事一议”工作规则》等13个配套文件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一是通过搭建“石商贷”融资互助平台,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基金、2000万元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周转金,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每季度召开一次政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落实好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包抓帮扶、银企对接、政企沟通等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一事一议”做好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政策的兑现,安排专项资金落实骨干企业培育、纳税大户奖励、企业人才引进、知名品牌创建等激励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二)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善政务环境。一是县政务服务中心36个入驻单位、服务各类事项759项,基本实现“应进全进”和审批事项网上受理。二是通过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优化窗口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473项,占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总数的62.3%;推行互联网+,网上及手机办理和发放微信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电子发票等,117项事项实现“零跑路”目标;三是按照“一窗”改革目标,实施金融服务专区、联合办税区、自助服务等分厅改造标准化建设;四是加强全程代办服务工作,按照企业代办、项目代办、民生代办、镇村代办等进行分类,由各代办责任单位牵头推进,形成了全程代办工作体系;五是完成“建设审批”和“企业登记”两大类6项并联审批流程及细则,建立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工作流程、办理事项压缩至5个工作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
(三)强化执纪监察,改善法治环境。出台《石泉县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效能监察的实施办法》、《石泉县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及现场评议考核暂行办法》,在县纪委设立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将营商环境纳入巡察、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季度督查的重要内容,一是按照“有信必核、有访必复”原则,凡涉及到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从重从快严肃查处。二是围绕县委营商工作“九项机制”、资源交易中心运行及并联__度落实等8类情况和干部作风问题综合开展专项检查,倒逼任务落实、责任落地。三是对49个承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职责的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查找问题、征询意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__作用。
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营商环境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1.相关机制不健全。县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成立了石泉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综合办公室和“八办四组”,但在安排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系统推进“十大行动方案”的有序实施方面还有差距。相关部门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制定不及时,各部门具体职责还未落实,工作推进不够系统深入。比如在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过程中,部分部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营商环境与自身关系不大,支持配合力度不够,给此项工作带来难度。
2.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高。一是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在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暴执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部分单位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大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政策不灵活、服务不主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并联审批还不尽完善,相关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加之部分单位行政审批放权不到位,政务中心部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对审批事项把握不准,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
3、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有难度。我县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
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不少企业反映,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4.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县委、政府虽然也建立了企业转贷应急机制,但2000万元周转金量小,利用率低,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二是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三是涉农企业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评估、融资贷款。
5.企业生存难、发展难,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一是有的企业反应税费负担重,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实体经济难以为继。截止2018年6月底,全县新发展企业193户,虽然同比增长19%,但仅完成市上下达全年任务数472户的40.89%。二是垄断行业收费高。企业反映如电、气、讯垄断行业收费高,尤其是企业用电初装费过高,峰谷分时电价难以执行,给企业带来过高的运营成本。三是中介服务管理不规范。在部门审批办证的前置资料中,很多涉及中介服务环节,因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的现象。四是征地环节阻力较大。由于目前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__不到位等原因,在征地过程中存在一部分群众漫天要价的现象,尤其在乡镇较为常见,给企业落地带来阻力。
6.少数部门本位思想严重。部门之间职责没有完全厘清,衔接不够顺畅,影响办事效率。按照石编发[xx]5号文件,将不动产管理职责和登记职责分离,申请人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办理的房产测绘,由于两个局使用的系统不一致,房管局能用,又不能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的房产平面图和界址坐标,申请人只能另外委托第三方专业测量机构重新测量,增加了申请人的负担,影响办证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为切入点,破“五难”:推进商事登记改革、解决企业出生难;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解决企业交易难;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企业征信难;加强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建设、解决行政执法监管难;出台配套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难等问题,着力打造“支持政策最优、保障措施最强、行政审批最快、办事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1.明确两个清单。一是县上应尽快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排出时间表,划出路线图,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优化方便企业办理审批手续各项具体措施,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二是系统把握中、省、市关于简政放权和营商
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使我县出台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体系,避免“碎片化”,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三是重点开展项目落地、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三大攻坚行动,建立完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招商引资单位负责、专人代办手续”的招商引资项目一抓到底工作机制,通过帮扶使各级干部成为构筑亲清政商关系的实践者、党委政府重商亲商的贴心者、企业发展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和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的协调者。
2.强化政府服务力。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当好“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软环境;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提升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积极创设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实现我县营商环境中各个环节“最多跑一次”的办理模式;强化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对于承担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指导,选派硬人。
3.转变政府职能。始终将“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的重点任务,简政放权不停步、强化监管不松劲、优化服务不打折。一是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将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事
项,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方式运行,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二是强化监管,规范市场。完善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尤其是针对企业各项收费的价格监管,使垄断行业各类费用回到合理区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整治各种涉企乱收费、乱罚款,强化举报、查处和问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粗暴执法等不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三是加强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周转金的投入额度和监管力度,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物流、用电、用工等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组建一支由县级领导挂帅、为企业服务的专家团队,专门针对招商引资重大落户项目、市县重点项目在企业开办、政策支持、安全保障、创新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对一服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对制定出台的招商引资各类优惠政策要积极兑现,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见成效。
4.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各镇、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营造我县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凡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在网站上发布,特别是国家法律法规对特种行业和特殊物品的管理发生变化时,部门要结合实际,主动上门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知法守法,避免蒙受损失。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针对乡镇
征地难的问题,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出面协调解决,同时加强新民风建设,杜绝征地过程中群众胡搅蛮缠、漫天要价的现象发生。三是要贯彻落实好《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和解读,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5.推进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推进政社分开,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格局。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6.强化效能监督,狠抓政策落地落实。一是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组织推动、工作实效等内容,认真开展各项涉企政策督导落实,狠抓“治散强纪、治懒强劲、治庸强能、治混强效”专项治理,确保窗口单位、基层部门、关键岗位、重点人员执行“不打折”、落实“不走样”,切实解决“末梢梗阻”问题。二是坚持“正推”和“倒逼”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对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以结果导向,严格考核奖惩。三是强化政府履约承诺兑现,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对在招商引资中的违约失信行为进行集中清理、集中督办、集中规范,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全县营商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篇二】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5月22日至25日,财经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新来的带领下,先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发改委、编办、住建局、国税局、商务局、国土局等13个部门开展优化营商工作情况汇报并座谈,随后深入到市政务大厅、国土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和渭城、武功、泾阳、三原、淳化县开展调研,听取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与市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座谈,实地查看各县区政务中心,走访了近20个企业。5月30日,针对调研中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水电气暖供应问题,财经委又召集市财政局、住建局、水利局和水电气暖供应企业召开了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本次调研还通过市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调查问卷,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短信平台发布了征集意见短信,共收回市人大代表和企业、个体工商户反馈的有效调查问卷273份,从而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xx年以来,市政府按照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为增强全市发展竞争力、加速追赶超越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围绕行政效能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政策制度。xx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__在全市政府系统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__》《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意见》《咸阳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积极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和“行政效能提升年”工作实施方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3”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机构,特别是“10+3”行动方案,细化了每项任务的牵头、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今年2月份,成立了由市政府__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和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初已由市职转办(市编办)调整到市发改委。领导小组确定每月召开一次研究安排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点评会议,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围绕“10+3”行动,成立了九办四组,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各县市区也都相应成立了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三是召开了工作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市“四场攻坚战”之一,并将今年确定为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春节收假第一天即召开了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各县市区也相继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
(二)多措并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采取多种措施,精简权力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市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xx年以来,市编办(职转办)先后两次组织梳理公布市级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涵盖40个市级部门权力和服务事项558项(截止5月末),其中涉及事项较多的为食药局48项、人社局45项、公安局43项、民政局39项、工商局39项。同时,启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表,确定专职工作人员,全力推动服务标准化。特别是三原县实行三级包抓帮扶机制和企业宁静生产日等12条提升政务环境的举措,在xx年全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九、全市第一。二是大力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工作。成立了“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政务服务办公室,先期确定13个涉及项目审批和市场准入及监管行政部门审批科人员、事项向政务中心集中,市工商局审批科已入驻市政务中心,食药、城建、人防等部门的审批科基本筹建到位。实体
中心共进驻市级部门、机构和单位29个,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05项(子项);网上中心进驻市级部门48个,服务事项包括行政审批事项和日常管理事项共538项。三是推进“三级联网四级联动”政务服务新模式。利用微信、微博及手机APP等媒介对外发布政务服务办事信息,加快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市政务中心先后协助市国土局、财政局、自来水公司完成了流程修改等工作。各县市区网上政务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平台业务已覆盖至部分镇(街)、村(社区),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截止5月底,“市-县-镇-村”四级政务平台共受理各类服务事项5.8万件。四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彬州市(彬县)、泾阳县是全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两县分别组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事项由多部门变为“一部门”行使。泾阳县将涉及行政许可的20个部门承担的154项、彬州市将21个部门承担的166项行政审批事项分别交由行政审批服务局行使,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其他县市区目前也正在筹备推行该模式,预计年内将实现全覆盖。
(三)对标时限,优化审批流程。今年以来,市政府相关部门基本能对标“10+3”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和时限,在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工商登记非常快捷。工商局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简易注销登记和“证照分离”等改革。
市县三级企业名称库和禁、限用字词库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同一登记机关名称预先核准与设立登记合并办理,0.5个工作日办结。对符合条件的未开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推进多渠道办理注册登记。截止今年4月底,全市微信设立登记市场主体6506户,占同期登记总量的33.42%。开通了“工商企业通”平台,在银行网点为新设立企业提供注册登记、账户开立、网上银行、结算等服务便利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申请人可以通过微信、网上办事大厅、“工商企业通”平台、政务大厅四种途径办理营业执照。缩短公章刻制时间,可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章刻制。优化开户流程,人行咸阳市中心支行明确了“商业银行受理客户资料到报送至人行进行核准,办理时限为1个工作日”。企业开办和注销都较为便利,1-5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934户,同比增长26.2%,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8.3万户。二是不动产登记、纳税、开办施工许可时间大幅压缩。启用新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窗口建设,推出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等举措,从今年3月份起,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分别压缩至受理之日起8个、5个工作日办结。截止4月底,全市国地税基本实现税务业务“一厅通办”,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等候时间分别压缩至2分33秒、15分15秒。通过“提前介入、优化评审、多图联审、压缩时限、简化材料、取消搭车事项”等改革举措,简化建设单位施工许可审批环节,将办理时限从原220个工作日缩短到51个工作日办结,目前新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平均涉及行政审批环节7.6个,平均办理时限20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xx年省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综合评价位列第八。今年以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从调研情况看,我市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园区、路段的水、电、气、暖、通讯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到位不及时、收费不合理、有时不能正常供应和使用的情况。不少园区缺少公共交通,员工上下班不方便。此外,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城市服务功能有待提升,环境脏、乱、差现象仍存在,治污降霾、生态环保工作也是我市营商环境的一个短板。
(二)“放管服”改革还需加强,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一是政务效能有待提升。部分职能部门审批事项还比较繁杂,不能按照承诺的办理期限予以办结,企业重复跑路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审批权下放后,基层设备、人员、技术欠缺,承接能力不足,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时间拖得更长,效率低下。虽然市级、各县区都设立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但有些县区政务大厅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一些已进驻的单位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部门窗口仅有“收发室”“中转站”功能,只能咨询不能办事。有的窗口办事流程图示不够清晰,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执行还不够到位。有的部门电子政务水平不高,可在线办理的事项极为有限。二是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还不顺畅,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的利益诉求还缺少有效的表达反映途径,部分涉企政策、补助知晓度不高、程序繁琐、申请困难。加之我市劳务、法律、广告、设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相对缺乏,且管理不够规范,收费不尽合理,也影响了企业发展。三是监管不公、监管过度现象依然存在。多头监管、重复监管没有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个别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就会对同类型企业进行大检查。互联网等新经济形态的监管还需加强探索。此外,个别地方、个别项目还存在强行供料、强揽工程、阻挠项目建设等问题。
(三)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据省__xx年市级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我市获得信贷一项排名垫底。调研中也了解到中小企业最大的需求和困难就是融资问题。一是贷款渠道单一、信贷产品少、融资成本高。银行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评估登记部门分散、程序繁琐、收费较高,贷款额度低且办理难。有的企业为了运转不得已进行民间融资,高利息、高成本导致企业难以发展壮大。二是融资担保、信用等金融服务机制不健全。我市融资担保机构发展不充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刚刚实现县域全覆盖,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三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还款意愿不强,一些企业存在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情况,致使金融机构不愿、不敢与中小企业打
交道。此外,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沟通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合力。
(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氛围不浓。《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5月1日起施行,调研发现,各级各部门对这部规范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法规知之甚少。一些部门、县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避而不谈或泛泛而论,既没有数据也没有实例,工作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与脱贫攻坚战等其他三场攻坚战相比,干部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认识有限。此外,一些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反映,有的部门、干部存在__现象,怕担责任、怕冒风险,不愿积极主动开展涉企工作。
三、工作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追赶超越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从企业发展出发,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首先,要对全市所有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园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实行三级包抓,切实解决存在问题。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加强对园区道路、水、电、气、暖、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其次,市政府要积极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和水、电、气、暖供应企业,压缩办理时限,强化收费标准等信息的公开力度,拓展服务方式,提升保障能力,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稳定、价格合理的服务,切实满足企业生产运营需求。坚决杜绝水、电、气、暖等公用服务企业向企业收取接入费、碰口费等违规收费。
统筹谋划,加大城区公共服务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咸阳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规划(xx-2020年)》,坚持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推进,打造产城融合综合体。突出交通先行,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在园区及周边配套建设住宿、餐饮、商务、休闲等生活设施,为入驻企业员工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加大对企业引进人才和进城务工人员在保障性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服务力度,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营建生态宜居宜商的环境。一要持续巩固创文成果,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等,加大绿化步伐,提高城乡生
态建设水平。二要加大煤、尘、车及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治理工作力度,强化夏防臭氧治理、冬防PM2.5及重污染天气应对治理,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推动我市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二)围绕行政效能提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多点发力,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和“三级联网四级联动”等工作。加大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力度,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充实基层审批力量,优化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编制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表),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加快推进部门政务信息联通共用,建立健全部门联办机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并联审批。提高网上办事精细化水平,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推广全程帮办、容缺后补、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决策透明度,完善政府__方式,依法主动公开涉企政策、信息,对市场主体主动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依法及时答复。开展企业走访联系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务,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大力培育、壮大中介服务行业,强化中介服务监管,规范中介服务标准、收费,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
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推行市场监管清单制度,厘清监管职责,明确监管责任,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既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又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推进“互联网+监管”,对新产业采取包容创新、谨慎稳妥的监管措施。充实一线执法力量,规范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行为,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关系市场秩序安全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强行供料、强揽工程、阻挠项目建设和制假售假、短斤缺两、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创设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
(三)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便企业获得信贷。加强货币政策引导,夯实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单列责任,保证信贷供应规模。健全完善评估、征信、担保、信用体系,不断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水平,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用。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循环贷”等工作,协调税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保障“诚信纳税贷”的全面实施。坚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办事效率,增强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引导企业做好信贷投入的基础性工作,完善财务制度,提升信用等级,增强企业运用企业债、公司债等手段的能力,实现全方位融资。
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核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拨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动态调整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加强对水、电、气、暖等行业的价格监管,切实为企业减负。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降低用电、用气成本,全面落实支持清洁取暖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物流业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支持企业增加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投入。扎实
做好人才招引培育工作,以人才带技术、带项目、促创新。降低企业招工成本,构建高效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筹推进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解决好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
(四)强化宣传督导,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增强抓好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要以《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传贯彻为统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户外广告、标语及报刊、电视、网站、微信等途径,大力宣传《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主要内容。加强对中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工作部署的宣传,积极挖掘“放管服”改革的正面典型,弘扬企业家精神,传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好声音”和
“正能量”,对__、慢作为及“吃拿卡要”等行为要及时曝光,切实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做好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市政府要加强对统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县
级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及时向调查对象答疑解惑,确保各项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重视对监测评价结果的运用,查找并解决突出问题,倒逼相关部门、县区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
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严格考核问责。市政府要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研究安排会、每季一次点评会制度,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专项督查、对破坏营商环境和侵害企业利益的督查问责、优化营商环境督查反馈等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将常态检查、随机抽查、年终督查相结合,创新督查方式,畅通投诉渠道,广纳民意,建立台账,落实责任,限时整改。严格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强化激励导向,制定配套奖励措施,对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与表彰奖励。严厉查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等行为,坚决消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逐步实现我市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设施环境、要素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的全面优化提升,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篇三】
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唐山品牌,让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倒逼政府简政放权的重大决策
部署。区政协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协商议政的重点,3月份,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现场听取企业办事人员和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对区编办、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际五金城、钢领国际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审批效能,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取消审批事项实现有效衔接。截至去年底,共承接下放取消审批事项13批次65项,其中已承接55项,衔接取消1项,上级暂未下放9项。今年以来,按照市编办要求,对省取消下放的70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衔接。其中衔接取消的18项;衔接下放的52项(涉及县区级衔接下放的有3项,我区已全部衔接)。目前,仍有一批取消下放事项正在逐步推进当中。
二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按照推进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关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均已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三是深化审批流程再造。根据《河北省县级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和区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xx年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精简申请要件。目前,压缩审批时限达80.4%,即办件数量达到所有审批事项的56%,行政审批事项实际提前率达到95%。
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目前全区涉及行政审批的21个部门132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100项、公共服务事项32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其中7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延伸至10个乡镇(街道),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企便民。
五是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程序、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标准化,建立了包括3大体系、20个子体系、共230项服务标准。
二、我区放管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路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改革实效与社会各方期盼还有差距。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的“一个窗口办结”、“一次取件”貌似节省企业取件频次和时间,实际前提是全部__齐了一次才能取走。在一些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办事窗口设置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放权”和“接棒”衔接不顺畅。一是部分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专业性、业务性强,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存在“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如农经局对应市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多个局,我区现无专业技术人员,有些下放职能一时难以履行到位。二是个别放权与实际契合度低,如交通、地震等在区级办理量很小,部分事项甚至“零办理”,造成设专人浪费、不设专人又不懂专业的两难局面。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一是行政审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比
较突出。一个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一般都要经过10多个职能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依然繁多。二是各系统改革缺乏统一标准。如减证便民工作,__门不再开具婚姻证明、单身证明等,但申请廉租房、征地拆迁对象认定、银行贷款等,这些证明又必不可少,导致群众不知所措。三是工作作风亟需转变。“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办不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特别是服务新经济方面,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敷衍塞责、推诿拖沓现象偶有发生。
(四)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共享,但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尚未互通共享数据,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一件事项需要多次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影响了审批效率,“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五)专业性人才面临挑战。随着审批局的组建,审批工作涉及范围不断拓展,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正式人员还未到位,目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大多是各单位推送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超前服务意识不强,主动对接项目、服务项目氛围还不够浓厚。行政审批局人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窗口部门人员紧缺。比如:实施
“多证合一”登记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窗口的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人少事多”影响登记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深化我区放管服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真正实现“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总体要求,就必须牢牢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将改革进行到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一)着力做好行政审批局改革前后衔接工作。一是开展行政审批“清零”工作。对各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清空,重新梳理、重新论证、重新确认,并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规范。二是做好整体设计,统筹谋划机构设置、事权划转。对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实行一次性划转到位;对暂不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由相关部门进驻或在原部门设置的办事服务大厅办理。
(二)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接权能力。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区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对改革目标的系统谋划和过程把控,推进政
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加快构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改革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对等保障机制,特别是应本着人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事项的同时,帮助接权单位培训人员、完善设备、提高水平,杜绝“甩手掌柜”,让基层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接权单位要本着接住接好的原则,搞好协调对接,在充实力量、提升能力的同时,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应对权力下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下放事项安全着陆。
(三)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对相关部门已取消而其他部门仍要求群众出具的各种证明,应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核查解决,而不应该找群众提供。
(四)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
进路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__、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五)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尽快完善行政审批局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研摸底,形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为审批岗位设定及审批事项划转提供准确事实依据。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三是加强审批队伍建设,培养公仆意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强化人员学习培训,由原单位对审批局现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
【篇四】
为积极贯彻落实__《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意见》精神,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协商确定将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作为今年资政会的主题,集中开展
决策协商和资政研究。为此,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于今年4月到6月开展了深入调研。调研组深入县区及开发园区,先后召开市直有关部门、县(区)政府及开发园区管委会、企业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专题座谈会,听取情况通报,进行实地察看,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赴有关城市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抓手,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审批效能,放权效果持续显现、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一)组织推动有力,创优机制初步建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xx年底成立了市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市政府对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实行月跟踪、季调度制度,推动市级涉企收费清单动态调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等决策部署稳步推进。
(二)持续简政放权,办事效率有所提高
从持续减少审批事项、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建立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发力,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更加宽松、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坚持以方便企业办事为目标,开通微信核准企业名称、授权银行网点代办企业登记工作,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不断压缩项目办结时限,取得初步成效。
(三)不断完善服务举措,营商环境逐步优化
先后出台了《马鞍山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马鞍山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等文件,全面部署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制定印发了《马鞍山市“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积极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建立顺畅的上下联动和协调调度机制,成立服务企业小分队,每月至少一次进企入园举办专场政策宣讲和对接服务。开通了12312投诉举报热线,认真处理涉企投诉举报,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所改善。
(四)积极提高服务质量,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有所提升
逐步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审批智能一体化管理系统,并与中心门户网站实现同步对接。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智能查询机,办事人员可现场、可网上快速查询办事指南、办件进度等信息。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增设志愿服务站、办事群众午间休息点。国地税联合办税进驻中心,实现“前台一家受理、后台分别处理、限时办结反馈”的便捷缴税模式。不动产交易的受理环境明显改善,办事效率逐步提高。
二、我市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动服务意识仍然不强,政务环境仍需改善
主要表现在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热忱,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足,缺乏对国家和省、市涉企相关政策的深入研究,没有做到及时告之、解读和指导,不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与政策对接。有些部门和人员对企业申办的事项存在互相推诿现象,对推进协同办理、容缺办理等创新性措施尚存抵触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存在一定的怠政、懒政现象。
(二)行政审批程序依然繁琐,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事项审批仍然环节过多、时限过长,特别是企业设立、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各环节评估多、收费高、耗时长。部分企业反映水、电、气报装时间长、收费高、服务差,并存在垄断行为。有些部门(单位)主动抓优化流程意识不强,过于强调审批特殊性,“上面推一推,下面才动一动”,联审联办不能顺利进行。大部分政务服务事项虽已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但没有综合分类,一窗受理,集成式服务尚未实现,企业及群众办事仍需往来各个窗口。部分单位窗口工作人员业务不熟,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流程未深入研究,对一些事项的解疑不能一次性到位,造成办事人员多次往返。我市12345热线服务功能不足,亟待加快热线整合。
(三)数据整合共享依然存在壁垒,“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应用亟待加强
我市虽已初步建成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但与县(区)、市直部门在系统对接、网上办事、用户注册应用和数据交换共享等方面存在不足,“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问题还比较严重。涉及多部门办理的审批事项需要在多个审批系统和部门应用系统重复填报、多次录入,市场主体对此反映强烈。网上办事普及不够,企业和市民对网上办事的认知度较低,习惯于到窗口排队办理,市政务服务大厅部分事项自助服务终端设备不足,自助式服务功能不强。
(四)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法治政府建设仍需推进
一是对企业细致周到地跟进服务、诚实守信地兑现承诺等方面亟待改进。出台的政策变化快、难预期,有的企业反映有些部门重招商轻服务、重许诺轻兑现,有时还存在“政出多门”、“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有的项目十几年了,因各种原因仍有部分用地难以交付,造成企业对政府诚信产生质疑,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二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待进一步强化,守法诚信激励和违法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尚需完善,政府对企业信用资源挖掘利用不够。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渠道狭窄,很难发展壮大。
(五)综合配套服务依然滞后,城市吸引力有待提升
一是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企业招聘中高级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日益困难。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二是城市人文关怀不够。适合外来客商和企业员工的文化、娱乐、生活设施配套不足,子女就学困难一直困扰来马工作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三是城市形象有待改善。市区部分道路拥堵、凹凸不平,部分区域环境污染依然存在,城市主出入口区域环境待改善。
另外调研时了解到,部分企业和市民对市政务服务中心周边停车难反映强烈,对轻疏导重罚款表示不满。
三、推进我市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几点建议
(一)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为宗旨,营造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市委、市政府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积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清我市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决破除思维惯性和思想惰性,认真梳理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症结,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城市形象”思想意识,在全市上下形成解放思想,争创
“四最”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要树立“项目至上、企业至上”理念,提高精准服务能力,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融入各类专题学习教育中,提高公务人员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法治素养和正确行使公权力的能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2.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考核。要结合我市实际,出台集营商环境建设、督查、考核于一体的《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并建立健全规范、长效的相关制度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企业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要把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影响营商环境提升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才环境等方面发力,开展专项治理,倒排时限、压实责任,强化落实。可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我市营商环境各方面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客观公正地摸清工作现状,对标先进地市,查找差距不足,倒逼改革创新。
3.进一步提振精神,激发干劲。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要贯彻好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市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我市实际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在促进经济发展、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中奋发有为。
(二)以“最多跑一次”为标准,打造高效政务服务环境
1.尽快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加快对接省级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编制梳理并公布我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清理不必要的证明材料,构建统一规范的标准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2.全面推进集成式服务。借鉴深圳市经验,以方便企业及群众为目的,依据事项领域、流程关联度等因素,在市政务服务大厅科学设置企业经营许可类、社会事务管理类、投资建设管理类等“综合受理窗口”。实行“接办分离”,各部门的咨询、收件、受理、发证等统一授权综合窗口办理,对涉及多部门审批许可的事项提供“套餐式”联合审批服务,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统一出件”,企业和群众办事只需要跑一个窗口。
3.完善市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功能。在服务大厅增设人民银行征信报告出具、水电气报装等业务办理窗口。落实业务办理无需复印件,确因业务需要由各服务窗口复印或扫描打印。开发涵盖业务查询、预约办理、自助打印、税费缴纳、民生服务等功能的自助终端一体机,并开辟24小时自助服务区,变多门办理为一__,形成企业和市民“要办事,去大厅”的政务服务新局面。另要尽快解决市政务服务中心停车难的问题。
4.强化政务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对窗口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窗口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服务回访制度,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服务评价和量化考核;建立派驻人员激励机制,特别是窗口干部成长机制,留住熟练专业人才,打造一支审批业务精湛、服务水平一流且相对稳定的窗口干部队伍。
5.整合政务服务热线。借鉴金华做法,除应急电话外,将全市各部门的热线电话全部整合到12345热线上,整合后的座席人员编制同步转移到市电话办。建立后台数据库,开展数据分析、在线自助服务,提供业务互动咨询和投诉反馈。通过提高热线接线率、接通率、落实率,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和群众诉求,做到“一拨就灵”。
(三)以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为抓手,实现“一网通办”
1.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和网络整合。推进统一门户、统一入口工作,加快各部门业务系统与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融合,做到登录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即可办理所有网上事项,避免多次重复录入,实现“一网通办”。
2.尽快实现部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借鉴合肥做法,组建“数据资源局”,统一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数据编码、处理、共享和交换标准,在确保政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__打通“信息壁垒”。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开放共享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促进自然人、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库和业务信息库的连通,以信息共享,支撑业务协同。
3.加大网上办事的推广运用。加大网上办事宣传推广力度,在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区配备导办员,让更多的群众和企业知晓、愿上、会用,提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效。要推动市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向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将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布点到全市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就近完成热点服务事项的办理,减少交通和时间成本,实现政务服务全城通办。
(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1.探索建立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借鉴南通市经验,在我市部分县(区)启动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成立行政审批局(办),从职能整合、机构整合和资源整合角度,变多部门分割审批为一个部门集中审批,实现审批与监管分离,构筑新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2.加快工程建设项目__度改革。借鉴浙江经验,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以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为前提,以区域整体评价代替项目独立评价,采取“多评一表”、“多图一审”、“区域评估”、“联合验收”等模式,全面容缺、全程代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提速。
3.积极推进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要讲求政府诚信,信守招商承诺、服务承诺,对历史遗留问题和市场主体的合理诉求,尽快给予协调解决。要增强政策的时效性和延续性,坚决避免朝令夕改。要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在涉企执法部门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坚决杜绝滥用行政权力干涉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要建设法治政府,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平竞争、提供完备法律服务、优化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构建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赢的法治环境。
(五)以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增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
1.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集聚。我市人才引进政策较周边地市并无比较优势,在相应提高补贴标准的同时,更应强化人文关怀,在落户、医疗、养老、子女就学等方面以细致、高效和贴心的服务取胜。要重心下移,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注重对中级以上技工等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可将我市空置的安置房、廉租房和公租房改建成技师公寓,鼓励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留马就业。
2.加强财政和金融支持。要抓紧做好涉企收费清理,落实好符合条件的财政奖补资金的应发即发,持续为企业减负。要着力解决中小
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专项债券、信用贷款、动产融资等形式,构筑银企信用融资平台。要推进我市中小微企业担保增信机制创新,建立完善我市政策性担保与再担保机构,构建风险分担的融资服务体系。鼓励银行和担保机构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和担保服务,切实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融资成本。
3.加快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要重点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水电气配套跟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综合管理,解决行路难、停车难等现实问题。要积极培育和设立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实现市场化运作,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并完善监管机制,严格行业准入,严肃行业退出,防止行政权力渗透,杜绝行政主管部门和垄断行业为企业指定推荐服务、指定推荐产品。
我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要按照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在城市投资环境、商业环境、政府服务功能、法治建设和人文气息上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力争使我市营商环境走在全省前列。
【篇五】
一、我省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
(一)深化制度改革,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全省围绕商事主体登记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信用监管体系完善,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__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实施“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改革红利逐步释放。至xx年10月末,全省各类市场主体达到388万户,比商事制度改革前增加了161.6万户,增长了71.4%。二是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完成全省法人库共享应用平台建设,第一批工商、质监、食药监等10个部门的省级交换平台基本建成;省人社、国税、地税、发改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失信企业惩戒工作,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三是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自xx年起,全省自下而上启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改革。目前,全省已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市场161个,初步实现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项目进场交易,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
(二)转变政府职能,便民利企的政务环境初见成效。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__度改革、政策服务体系建设,良好的政策政务环境正在形成。一是落实简政放权,深化行政__度
改革。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编制公开,完善了自上而下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以简化办事流程目标为牵引,省级实施的审批事项由xx年的1495项减少为442项。二是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省委、__先后出台了《关于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若干政策__》、《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市场。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级以上开发区246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家,国家级高新区5家,海关特殊监管区4家(今年我省开发区优化整合前数据)。有10家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在推动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创新社会治理,惠商安商的社会环境日趋完善。不断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积极营造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一是注重典型激励引导。省委、__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选树奖励一批先进典型,激发民营经济创业热情。二是强化服务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活动,推动政府部门持续改进服务水平。三是整顿规范涉企收费。全面清理和整顿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压减涉企收费项目,推动收费公开。目前,我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共有49项,其中国家设定的收费项目45项,我省仅保留了道路通行费、公路设施损坏补偿费、人防工程使用费和易地建设费4项。
(四)完善工作机制,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稳步构建。全省各级不断强化法治理念,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有效落实。一是强化立法引领保障。先后出台了《河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河北省企业权益保护规定》、《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规,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疏通商事纠纷调处司法渠道。以“立案难”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实施立案登记司法制度改革,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三是推动司法惠企制度落实。大力推广阳光审判、阳光检务、阳光警务,依法高效办理各类涉企案件,努力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
二、我省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简政放权的“含金量”还不够高,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还不到位。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打循环。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得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很不方便。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投资类项目只需在县级发展改革部门核准或备案,但环评等手续还需要到市级甚至省级有关部门办理。有些审批权下放得不恰当,对基层承接能力考虑不足,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又“反委托”给上级部门代为审批,时间拖得更长。政府部门创新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重
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些市县政务大厅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一些已进驻的单位仍然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投资领域审批虽经压缩,但各种审批“要件”、程序和环节还是繁多,审批时间还是较长。全省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商事管理制度改革还不__,市场主体“退出难”的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还不顺畅,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的利益诉求还缺少有效的表达反映途径。被调查的企业中,53.7%的企业反映政企沟通有障碍。群众反映,当下一些干部不适应、__现象比较突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不愿作为成为少数地方官员的普遍心态。
(二)一些惠企政策落地存在障碍,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总体看,我省惠企政策的发布渠道还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度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具体、不连续、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红利效应发挥。有企业反映,很多应该减免的税收和审批项目,你不问,管理部门不说,你不细问,管理部门不细说,如果企业不主动提出来,有的部门在本已知道应该减免的情况下,还会继续收费和审批。不少民营企业反映,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市场准入以及获取
各类生产要素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座谈中,一些商会反映,占补平衡指标很难争取,用地难成为制约项目落地的重要瓶颈。一些垄断性行业凭借优势与民争利,跨界抢线,严重侵害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某房地产企业反映,小区内部的水电气热工程原本应由开发商承担,但现实中这些项目必须交由原来的垄断企业经营。否则,相关职能部门在工程后期验收和提供配套服务等方面不给予放行。
(三)涉企收费依然较多,中介服务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成本偏高,上半年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元。一些企业反映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确定了“力争使我省成为全国涉企收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的工作目标,但具体到费率上与周边省份相比却没有明显优势,企业“五险一金”的负担总额占到职工工资的40%以上,挤压了企业赢利空间。受供养人员庞大、财政拨付困难等因素影响,“收费养人”的问题在一些基层部门仍然存在,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依然禁而难止,企业反映强烈。各种认证、评估、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不规范,标准不公开,广为社会诟病。许多企业反映,“红顶中介”还普遍存在于一些服务行业和领域,一些涉及刻章、照相等简单业务,也必须要到指定的服务机构办理,且收费较高,群众意见很大。
(四)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当前,我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发展要求,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现有金融体系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还不能形成推动中小企业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高。xx年我省社会融资规模4764亿元,其中债券融资517亿元,股票融资205亿元,占比仅为10.8%和4.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近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我省A股上市公司52家,仅占全国上市公司总量的1.76%,居全国第15位;上市公司总市值7869.6亿元,仅占全国的1.65%,居全国第14位。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金融主体在我省刚刚起步,有的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有效满足各类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融资需求;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我省在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产品创新前沿尚未真正起步;保险公司在开发特色险种、更好地服务企业方面仍有不足,通过保险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不高。金融机构整体合力不强。省内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等,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沟通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合力。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建设不充分。我省生产要素、环境要素以及金融产品等交易市场建设发展不充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融合,影响到了金融资源向中小微企业的配置效率。从社会层面看,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充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开发区功能建设滞后,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聚集新兴产业、引领科技创新、率先改革开放的作用。发展规模偏小,是我省开发区建设的现状。我省开发区GDP和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仅为40%左右,而江苏、山东、浙江都达到50%以上,有的地方最高达到70%以上。功能定位不清晰,是我省开发区建设的先天不足。大多数开发区缺乏清晰明确的产业定位,有的工业园区传统产业项目占据了主流,基本没有发挥出聚集新兴产业、引领科技创新、率先改革开放的作用。体制机制不顺畅,是我省开发区建设发展不优的根本症结。个别开发区没有管理机构,相当一部分开发区管委会与当地党委政府,与有关部门的职能交叉、责任不清,在行政审批、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改革明显滞后;高新区应该享有的土地、规划等审批权限还没有下放到位,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投资运行体制和财政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我省开发区内生动力不足的重要因素。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往往把开发区等同一般县(市、区)来对待,没有很好地突出“体制创新先行、科技进步先导、高端产业聚集”的发展理念,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激励机制还没有有效形成。
(六)选人用人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我省选人用人的政策环境与京津等地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导致本地的人才留不住,外边的人才难进来,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少,领军人才缺乏,特别是经济发展急需的适用型、效益型科技人才短缺。截止xx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191.5万人,两院院士(包括中直单位)仅有15人,国家“__”仅有31人。与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市相比,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在数量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偏低。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例,京津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共142家,我省38家,仅占26.7%,比全国排名第一位的山东省相差124家,与河南省相差一半。
三、进一步优化我省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一)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抓好改革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耦合性研究,切实做到各项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发挥出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整体合力。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调整机制,用有力的“放”和有效的“管”,进一步提高放权的协同性、联动性,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认真进行方式流程再造,切实做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6篇
【篇一】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为配合与市政协的联动调研,了解xx营商环境,根据“‘xx营商环境’调研协商监督工作方案”的部署安排,由县政协副主席xx,县政协原副主席xx带队,县政协经济科技和外事委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士,于xx年6-9月份开展“xx营商环境”课题调研。调研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课题调研相关工作,组建调研组工作群,广纳众智,集思广益。调研组成员先后走访县科工局、县优化办、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政府办等单位部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深入县工业园组织召开企业主代表座谈会,倾听企业主和园区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实情,查找问题,探寻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与成效
(一)优化政策环境,聚焦减税降费,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的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减税降费工作方案、政策和责任落实清单,将减税降费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实行“一窗通办”、“一厅通办”,让纳税人享受“一次办结”和“最多跑一次”便利,大力推行新的电子税务局、办税自助终端和个税扣缴客户端,切实提高纳税
人办税效率,降低纳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出台《xx县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目录清单》《xx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目录清单》,政府对实体经济企业服务实行零收费,取消依靠行政权力提供强制服务的“红顶中介”,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县工业园、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人社局等部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措施100%准确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100%落实到位。xx年共减免各项税费2.91亿元;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4项,涉及金额1168万元;中小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共1200余户,减免税额2053万元;增值税即征即退4户,退税额242万元,落实稳岗补贴企业50家、技能提升补贴企业43家。xx年上半年减免各项税费5424万元,为企业减负4140万元,为274家企业减少保险金额48.6万元。例如,主营铅锌矿石采选的xx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拥有800多名员工,年工业总产值约4.5亿元,每年主要的税费负担是企业增值税和职工社保费用,分别约为1亿元和0.6亿元,自增值税率从16%降到13%,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19%降到16%等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到位后,这两项负担金额下降了16%,公司每年可节约2000多万元资金。
(二)优化政务环境,落实简政放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抓实“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营造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政府门户网站深度融合,按照“四级四同”改革要求,xx年清理政务服务事项4022项,取消各类不合理证明1060余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结”事项分别达68.5%、81%、99.1%,行政审批提速69%。xx年上半年,取消各类不合理证明和盖章类事项1082项,累计压缩审批时限68%。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和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对注册资本取消最低限制、推行认缴制,对项目投资实行网上备案审核制度,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xx年全县新增内资主体807家、个体工商户4057户。xx年上半年,全县新增内资企业市场主体405家。当前,我县又在谋划启动“企业投资、政府代办”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梳理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尽最大努力让企业和客商不再为各种繁杂手续牵扯精力。同时,改善政商关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加强企业帮扶的同时,严格规范政商交往。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严禁公职人员“索拿卡要”或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实际遇到的不公平待遇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优化金融环境,注重企业帮扶,破解民营经济难题。出台《xx县xx年县级领导联系“三重”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企业帮扶月”活动,为黄沙坪矿业、宝山矿业、银星公司、利诺药业、翔龙通航等30家重点企业纾困解难,助推企业“轻装”前行。全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解决了一批难点问题。先后组织集中招聘会10次,帮助企业招工3500余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引导企业规范运营管理,为548家中小企业、合作社及事务机构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客户满意率达96%以上。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xx县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xx县惠企政策措施、银行金融产品、重点产业项目汇编》。xx年8月1日,我县举行xx年政银企对接洽谈会,当天,中国银行等10家县内金融机构与丹桂园等10家实体企业举行了银企对接项目签约仪式,签订合作意向协议总金额14.52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今年1—6月,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1.9亿元,比年初增长26.12%,存贷比达到76.72%,存贷款总量、新增贷款和存贷比均居全市第一。
(四)优化法治环境,打击违法行为,护航企业生产经营。严格规范涉企检查,明确无法定依据或者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影响、阻碍企业正常的建设经营活动,xx年以来对厂矿企业的督查检查事项同比减少50%以上。依法从严打击各种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对强揽工程、垄断地材、强行参运、阻工闹事、恶意索要等,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依法处置一起,切实保护好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民营企业
家的教育引导培训,每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高峰论坛、招商活动、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密切政企之间、企业家之间的联系,及时总结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切实提升企业家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近几年,先后举办各类非公经济人士培训班12期,培训企业家900余人次,表彰了王尤安、罗四姣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营造了尊重、爱护和激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二、xx县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环境发力不够,没有跟上企业发展节奏。一是一些政策举措针对性还不够。部分优惠政策条款门槛较高,覆盖面不足,申领手续多,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二是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困难。鼓励支持企业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举措还不够灵活,程序较为繁琐。受地方经济条件所限,县一级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即便我们大力推进“柔性引才”,引进难、留下来更难的问题仍然较突出。三是城乡规划、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及公民道德素养等相关政策支撑不够,而这些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与发达地区相比,xx县比较劣势较为明显,影响到整体环境的全面协调同步提升。
(二)政务环境改善不足,服务意识有待全面增强。一是个别部门的关键岗位存在服务“滞后”现象。像社保站“五险一金”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窗口耐心解释政策的服务态
度、服务方法有待加强。如在办理项目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时,有的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足,主动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片面理解政策要求,机械执行上级文件,强调客观原因多,主动破解难题少,以有关规定为借口降低办事效率,想方设法寻求领导表态,怕担当,明哲保身,延长审批周期,“推绕拖”等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同一事项需企业来回跑多次,影响到审批事项正常办理及项目如期开工,造成群众满意度下降,政府形象受损。二是部门之间协作机制不够顺畅。一些涉及多部门职责的审批事项,相互沟通衔接不到位,答复时间过长,影响企业开工建设。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部门之间标准不一致,资源、信息不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政企沟通亦缺乏畅通渠道。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开办企业登记便利度不够高,企业退出机制有待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企业获得感不强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金融环境优化不深,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
尽管xx县存贷比排全市第一,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贷款的21.30%,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仅为8.64%,低于各项贷款增速6个百分点。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存货、仓单、订单等权益类质押融资产品及经营权、收费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方面的创新力
度不够大、不够实。贷款渠道单一、信贷产品少、融资成本高。银行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评估登记部门分散、程序繁琐、收费较高、办理难。
(四)法治环境保障不够,法治化进程有待加快。一是有的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较为欠缺,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依法依规办事能力不强;变相隐性阻工扰工现象依然存在,影响项目正常推进。二是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监管理念和管理模式较为滞后,“一刀切”、“一人得病,全家吃药”现象尚未根治,无法适应新时代新经济发展特点,监管方式不够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不够完善。
三、优化xx营商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一)优化政策环境,在简化程序上做好“减法”。一是降低优惠政策条款门槛。要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主知晓优惠政策,让优惠政策能够覆盖更多的经济实体,简化申领手续,争取“一窗式”受理率达到90%以上。二是简化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解决引进难、留下来更难的问题。三是压缩办事时限。实现企业注册开办业务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登记业务2个工作日内办结,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
(二)提升政务环境,在服务内容上做好“加法”。认真贯彻落实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
条例》,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建设,提升网上办事比例,确保今年年底前,县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以上,高频事项掌上可办率达到50%以上。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编制政务服务百事通向社会公布,推进实体大厅服务与网上办事平台、手机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深度融合。优化完善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办事热度,统一规范服务时间,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善窗口服务态度、服务方法。加强部门之间沟通街接,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部门之间资源、信息应及时共享,标准应统一,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三)改善金融环境,在提高企业融资效率上做好“乘法”。一是多方引进民间金融贷款实体落户xx,从而增加企业贷款选择方式,形成县域金融平台的良性竞争,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利率。二是简化企业贷款担保手续,减低企业贷款门槛,让金融业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情况,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协调沟通,甚至惩戒处理,提高企业的信誉度。
(四)完善法治环境,在改进作风上做好“除法”。应
持续深入开展涉企收费领域专项整治。清理金融、物流、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涉企收费行为,重点整治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主体的不规范收费行为,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进一步帮助企业减税降费。应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规范涉企监管,做到精准监管,有效根治“一刀切”“一人得病,全家吃药”怪病,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应深入开展融资、政务诚信、公共资源交易、第三方评估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努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最优营商环境。持续严厉打击变相隐性阻工扰工行为,优化施工环境。
【篇二】
为助力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0月上旬起,区政协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全区相关部门、部分乡镇、工业园区、相关水电气暖公司等,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和企业问卷调查,听取部门、企业办事人员和部分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等方式,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
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统筹谋划、综合协调。先后制定出台了《xx区深化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方案》《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十大动计划方案》《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xx-2020年)》《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xx年工作要点》《xx区xx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xx区关于针对企业办事难整治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了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八个办公室和四个工作组,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责任人和落实时限。组建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办公室,并且分别从“八办四组”及相关单位抽调专人集中精力集中办公,认真开展营商环境各项工作。
(二)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优化服务方面。在政务大厅设立工商注册登记窗口、业务咨询点,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注册登记及咨询解答;取消了施工许可证办理中涉及的施工合同备案和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事项;将招标公告发布、资格预审和施工图审查备案并行办理;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民用建筑地下防空室审批并行办理;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并行办理;全面启用了自助办税“24小时全天候”服务;113项涉税事项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网上纳税、窗口纳税、处理发票均在2分钟内完成,电子税务可办
事项增加至148项,企业纳税人网报开通率100%。二是提高办事效率方面。开办企业办理环节数平均3个,较去年减少1个,办理时间平均2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13个工作日;将用地规划、工程规划和施工许可证由45个工作日压缩到27个工作日,实现了工程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60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般不动产登记事项至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殊情况下可3个工作日办结,查封登记、异议登记、查询等及时办结,材料数量平均为6件,较去年减少3件。用水报装办理环节数平均为4个,较去年减少1个,其中,个户平均3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8个工作日;企业平均9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16个工作日。获得电力办理环节数平均9个,较去年减少5个;办理时间平均15.5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12个工作日;申请材料数量平均10件,较去年减少5件。用气报装办理环节数5个,较去年减少2个,办理时间一般民用户11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6个工作日;一般商用户17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9个工作日。获得信贷办理平均4.9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11个工作日,申请材料数量平均9.2件,较去年减少10.8件。
(三)降低运行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降低企业税费。企业所得税方面:xx年通过汇算清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1.098亿元,享受收入减免9601.66万元。增值税方面:xx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享受增值税减免770.71万元;其他税种,xx年车船税减免2.37万元,印花税减免9.93万元,个人所得税减免20.31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2022.84万元,资源税减免232.52万元,契税减免1251.91万元,耕地占用税减免0.34万元,环保税减免44.67万元,水利建设基金减免20.44万元。二是降低人工成本。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费和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等举措,降低工伤保险111.3万元,失业保险45.2万元,生育保险217.3万元,发放稳岗补贴80.1万元,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0.5万元。三是降低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电价连续四次下调,下降7.25分;取消临时接电费、电卡补卡费,复电费、电能表校验费、10KV间隔费、更名过户费、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设备费;全面清理转供电环节的不合理加价,确保降价成果真正惠及到终端用户。四是降低物流成本。快递物流成本由原来的首重1公斤10元,每增加1公斤3元,降低至首重3公斤7元,每增加1公斤2元。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召开了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八办”牵头单位,分别对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整体进展情况、成效以及本单位牵头负责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接受现场记者提问,会上分别邀请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
业代表、群众代表参与了现场监督,发布内容在xx电视台、xx报、xx新闻网进行全面宣传。同时,我区8-12月份通过租赁城区道路路口LED显示屏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进行了宣传。
二、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区的营商环境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1、相关机制不健全。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八个办公室和四个工作组,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责任人和落实时限。组建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办公室,并且分别从“八办四组”及相关单位抽调专人集中精力集中办公,认真开展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分部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营商环境与自身关系不大,支持配合力度不够,给此项工作带来难度。
2、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高。一是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在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暴执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部分单位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大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政策不灵活、服务不主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并联审批还不尽完善,相关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加之部分单位行政审批放
权不到位,政务中心部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对审批事项把握不准,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
3、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有难度。我区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不少企业反映,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4、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区委、政府虽然也建立了企业转贷应急机制,但在资金周转金量小,利用率低,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二是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三是涉农企业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评估、融资贷款。
5、企业生存难、发展难,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一是有的企业反应税费负担重,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实体经济难以为继。二是垄断行业收费高。企业反映如电、气、讯垄断行业收费高,尤其是企业用电初装费过高,峰谷分时电价难以执行,给企业带来过高的运营成本。三是中介服务管理不规范。在部门审批办证的前置资料中,很多涉及中介服
务环节,因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的现象。四是征地环节阻力较大。由于目前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在征地过程中存在一部分群众漫天要价的现象,尤其在乡镇较为常见,给企业落地带来阻力。
6、少数部门本位思想严重。部门之间职责没有完全厘清,衔接不够顺畅,影响办事效率。不动产管理职责和登记职责分离,申请人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办理的房产测绘,由于两个局使用的系统不一致,房管局能用,又不能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的房产平面图和界址坐标,申请人只能另外委托第三方专业测量机构重新测量,增加了申请人的负担,影响办证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为切入点,破“五难”:推进商事登记改革、解决企业出生难;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解决企业交易难;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企业征信难;加强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建设、解决行政执法监管难;出台配套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难等问题,着力打造“支持政策最优、保障措施最强、行政审批最快、办事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1、明确两个清单。一是区上应尽快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排出时间表,划出路线图,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优化方便企业办理审批手续各项具体措施,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二是系统把握中、省、市关于简政放权和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使我县出台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体系,避免“碎片化”,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三是重点开展项目落地、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三大攻坚行动,建立完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一名区级领导包抓、一个招商引资单位负责、专人代办手续”的招商引资项目一抓到底工作机制,通过帮扶使各级干部成为构筑亲清政商关系的实践者、党委政府重商亲商的贴心者、企业发展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和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的协调者。
2、强化政府服务力。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当好“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软环境;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提升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积极创设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实现我区营商环境中各个环节“最多跑一次”的办理模式;强化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对于承担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指导,选派硬人。
3、转变政府职能。始终将“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的重点任务,简政放权不停步、强化
监管不松劲、优化服务不打折。一是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将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事项,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方式运行,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二是强化监管,规范市场。完善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尤其是针对企业各项收费的价格监管,使垄断行业各类费用回到合理区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整治各种涉企乱收费、乱罚款,强化举报、查处和问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粗暴执法等不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三是加强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周转金的投入额度和监管力度,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物流、用电、用工等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组建一支由区级领导挂帅、为企业服务的专家团队,专门针对招商引资重大落户项目、市区重点项目在企业开办、政策支持、安全保障、创新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对一服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对制定出台的招商引资各类优惠政策要积极兑现,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见成效。
4、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各镇、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营造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凡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在网站上发布,特别是国家法律法规对特种行业和特殊物品的管理发生变化时,部门要结合实际,主动上门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知法守法,避免蒙受损失。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针对乡镇征地难的问题,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出面协调解决,同时加强新民风建设,杜绝征地过程中群众胡搅蛮缠、漫天要价的现象发生。三是要贯彻落实好《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和解读,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5、推进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推进政社分开,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格局。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6、强化效能监督,狠抓政策落地落实。一是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组织推动、工作实效等内容,认真开展各项涉企政策督导落实,狠抓“治散强纪、治懒强劲、治庸强能、治混
强效”专项治理,确保窗口单位、基层部门、关键岗位、重点人员执行“不打折”、落实“不走样”,切实解决“末梢梗阻”问题。二是坚持“正推”和“倒逼”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对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以结果导向,严格考核奖惩。三是强化政府履约承诺兑现,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对在招商引资中的违约失信行为进行集中清理、集中督办、集中规范,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全区营商环境,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篇三】
按照《中共xx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全旗优化营商环境调研相关工作的通知》(扎党办函〔xx〕14号)要求,围绕“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优化提效、简政放权、规范中介组织服务事项和收费等创建阳光高效的政务环境方面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放管服”改革工作整体落实情况
(一)编制权责清单,规范管理。根据盟旗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自xx年以来公布的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xx〕19号、国发〔xx〕27号、国发〔xx〕44号、国发〔xx〕5号、国发〔xx〕27号、国发〔xx〕50号、国发〔xx〕11号、国发〔xx〕57号、国发〔xx〕9号、国发〔xx〕10号、国发〔xx〕7号、国发〔xx〕46号),对
我旗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的权责清单等“八张清单”进行了重新梳理,及时取消了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审批、户外广告登记、公章刻制审批等项目,承接了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批、初级职业资格证核发、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等下放权力,编制了xx政府权责清单,并在xx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依法行政专栏中集中公示。共梳理涉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53家,其中法律、法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单位36家,授权的17家;共计梳理行政许可类清单172条,行政处罚类清单1976条,行政强制执行类清单20条,行政强制措施类清单90条,行政确认类清单23条,行政给付类清单14条,行政奖励类清单39条,行政监督检查类清单207条,行政征收类清单14条,行政其他权利69条。为规范权责清单管理,制定了《xx权责清单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由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统筹管理、机构编制部门综合协调、监察部门监督查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权责清单管理机制,形成机构编制部门牵头审核、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政府部门审批的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程序。
(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优化提效。xx年11月27日,旗政府投资2000万元新建400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外网、内网、专网“三网”并行,以及公共WiFi全覆盖,使我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实现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按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原则,共有25个部门、139名窗口工作人员进中心大厅集中办公。目前,全旗共有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290项,其中,有257个项目进入了大厅,可在大厅“一站式”完成办理,其他项目在旗人社、司法等分厅开展。目前,大厅运行平稳,日办件量达到1000件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效,方便了企业和群众,群众反响良好,实现了零投诉。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和“开放式”办公。新建政务服务大厅的投入使用,打造了“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的新平台,同时,也标志着我旗的行政审批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二是实现合理布局、集中办理。在政务服务大厅内部门窗口设置时,将业务关联性和延续性较强的部门窗口设置在一起。使办事群众从一个窗口办理完业务之后,到另一个窗口不足几步,就可以连续办理。三是实现流程再造、审批提速。理清各部门项目入驻、窗口人员、项目运行以及服务方式等情况,实行清单化管理,规范了窗口服务工作流程;深入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30余项制度,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0%,如群众办一本二手交易房产证,往返于国土、住建、地税等3个部门,需要20天左右时间,而现在限时办结时限为7个工作日,如所需材料准备齐全,1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对审批环节复杂,流程重复交叉,办结时限较长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把脉式”流程压缩,通过减前置、减要件、减流程、减事项、减收费
等方式,促进审批提速。四是实现特色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银行收费窗口”,窗口统一收取行政审批和服务性项目费用,禁止窗口工作人员向办事群众直接收费,杜绝了搭车收费、乱收费等违规行为;设置了“双语岗”、大型电子显示屏、自助饮水机、窗口工作人员监督栏等,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及时掌握群众的举报,有效杜绝了“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四风”现象;统一收费、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导航服务、双语服务、温馨提示等特色服务的推行,打造了“服务一流、效率一流、管理一流”的行政审批队伍,提升了行政审批整体服务水平。五是实现网上审批、便民利民。按照创新行政审批方式的总要求,打造“温馨、便捷、高效、文明、规范、清廉”的工作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推行网上审批工作。目前,已经在国税、文体、发改、环保等窗口,开展了网上备案、审批试行工作,设置了自助服务区,群众可在导办员的指导下,登录平台进行网上审批,为实现“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强化监管。一是及时调整了xx年以来国务院、自治区、xx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各部门及时制定取消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二是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严格落
实国务院xx年以来关于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中介服务管理和收费实行清单化管理,及时编制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目录清单(共计28条)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共计4条),并在xx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实行动态调整,未列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三是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行为,坚决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的资质资格许可审批,坚决度绝其他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资质的审批行为,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实行中介服务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切实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四是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实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制定完善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执业行为。
(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执法检查。一是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工作机制,确定了由旗法制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编办牵头,各相关执法部门全力配合的联动机制,确保年底实现市场监管执法事项随机抽查全覆盖。二是健全制度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各项制度、细则、方案,认真开展相关工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提供
了制度保障。三是规范随机抽查行为,强化工作纪律。实行随机抽查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阳光执法”,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提高了执法公信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审批环节繁琐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审批项目存在审批程序、审批环节过多过繁,办里一个证照,要多个股室、多个人签批现象。
(二)政务服务中心的监管功能“先天不足”。政务服务中心是各职能部门集中办公的场所,审批权力仍属各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人事关系、工资待遇仍在本部门,只是办公地点变了,审批主体、审批权力、审批责任、审批人员隶属关系不变,在这种体制下,行政审批中心对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和窗口人员的管理、对外事项的协调,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三)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现有审批网络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政务服务工作的发展,没有完全打开各审批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通道,没有实现网上审批全覆盖。
(四)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不够。各部门之间执法检查沟通协调不充分,配合不密切,造成企业迎检次数相对较多,阻碍营商环境的优化。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企业能够自主管理,以及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可以达到目的的事项,要逐步取消或改为备案管理。
(二)不断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和服务方式。围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宗旨,为企业登记、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探索施行新的审批模式,重点对企业开办、纳税、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等事项精简审批,全方位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建设盟、旗、乡、村四级一体化平台为契机,大力提升网络平台建设水平,逐步实现多网互联互通、全程网上审批,建立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通办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目标。
(三)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以《xx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方案》为指导,以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理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节省行政审批资源,规范审批行为,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目前,xx落实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已组建盟行政审批服务局,下一步可参照成立旗行政审批服务局,科学划转行政审批职能、事项和工作人员,全力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
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的新型审批模式,实现“一颗公章管审批”,彻底解决审批服务项目进大厅存在授权不到位、一个项目多股室人员签批、行政审批中心监管功能“先天不足”等问题。
(四)大力度推进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优先、管理优先、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多帽合一”,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消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借助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手段,持续完善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机制,提高随机抽查覆盖率,适当增加高风险企业抽查概率和频次,实现执法行为阳光化。
【篇四】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按照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关于推进xx年全流程互联网“不见面审批”改革工作的通知》、《xx市优化审批服务20条》、《xx市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实施方案》等措施,同时按照《xx省优化营商环
境行动纲要(xx-xx)》40条工作要求稳步推进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我市营商环境水平。
(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贯彻落实《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登记管理条例》,“xxe登记”平台上线运行,取消名称核准,精简提交资料,优化注销流程,进一步降低企业登记、注销时间成本。以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为例,改革前设立登记需3个工作日,8份申请材料,改革后可当场领取营业执照,申请材料精简到2份,减幅达75%。今年1-3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296户,同比增长37.2%,注销2858户,同比增长135.23%,市场主体流动性明显增强。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梳理出建设项目常用事项61项,中介服务事项20项,其他环节16个,试行“五个一”审批模式(一张申请表、一张流程图、一张受理单、一张审批表、一份办事指南)。实现办件关联和建设项目基础信息在14个相关部门共享,申报流程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更加清晰明了。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建设。全市38个部门开展“不见面审批”事项梳理工作,梳理出1102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不见面审批,占比85%。开通“极简微申报”服务,对“不见面审批”的实施进行了深层次优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审批服务事项可以通过微信申报办理,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自xx年1月业务上线至xx年3月31日,共办理了60357件。
(二)优化政务服务水平,群众办事效率显著提升。增强办理事项“一窗受理”服务。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目前可开展食品经营许可新办、户外广告审批、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和城市道路设施审批等190项业务的综合受理。通过“线上综合申报、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企业和办事群众办理相关事项不需逐个跑窗口。今年来已成功办理37704件。增添办税便利,落实减税降费,提升群众获得感。通过为新开业纳税人提供集中办理10项涉税事项的“套餐式”服务、推行6大类24种表证单书124项业务“免填单”服务、不断丰富网上办税事项、增加自助办税设备、将原需15个工作日办结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10万以下)调整为即时办结等措施,解决纳税人办税“来回跑、多头跑、闹心跑”问题。采取宣传、培训、辅导、走访、12366短信平台发送信息等多项措施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将国家税改红利落实到纳税人身上,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开展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的“集成服务”工作。住建、税务、国土部门间信息协同共享,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实行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统一受理、统一办结,将一般登记业务和一般抵押登记业务的办理时间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分别压缩至3个工作日和2个工作日。推行延时服务制度,最大限度满足办事群众需求。今年起市、区两级政务服务机构通
过调休的方式在周六、周日提供延时服务。延时服务期间提供咨询、收件服务,审批用时以工作日计算,即办件当场办结。截止4月10日,各业务窗口为群众办理业务594笔。
(三)加强金融服务,改善融资环境,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有扶有控,有保有压”信贷政策,促进我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xx年我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3.9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0.7%,全市贷款余额1284.89亿元,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119.5亿元,同比增长17.8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1269万元,同比增长2995%,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369.76亿元,同比下降10.5%。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可获性和服务便捷性。各银行机构推出“线上优贷通”、“小微快贷”、“经营快贷”等金融产品,加快“银税互通”,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xx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8.3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6.99%,同比增长13.74%。加快xx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体系建设。目前已有4家银行机构能够办理FT账户,为走出去、走进来的企业提供较好的资金管理平台,这是我市探索推进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设立了xx自贸区(港)发展基金。首期投入资金30亿元,将来预计形成不低于500亿元的基金投资规模,为推动我市十大产业落地,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空间格局
提供财力保障。
(四)坚持“优服务+强监管”,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率先在离岛免税业务试点实施“查检合一”改革。推行购物提货单及提货流程无纸化,离岛免税购物旅客全程无需留存纸质单证,仅凭身份证即可实现“秒办”提货,压缩旅客购物提货环节时间80%以上。取消租赁游艇进境、保税仓货物出入库、暂时进出货物核准等13项内部核批;取消进口游艇申报前所有备案环节,实现进口游艇“直接申报”;深入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将报关单、报验单合并为一张报关单,原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为105个,实现通关流程“去繁就减”。利用xx离岛免税海关监管系统和RFID仓库监管系统,结合智能报警系统和人员驻点监管等手段,实现智能监管、精准监管,同时采取“通道监管+船边监管”相结合的便捷通关模式,利用海关通道和船上X光机,进行人员及物品监管,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及通关速度。xx年12月,xx口岸平均整体通关时间出口1.9小时,进口37.9小时,分别较xx年压缩71.6%和68%。
(五)强化司法职能,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以开展产权司法保护行动为抓手,严格区分经济活动与刑事犯罪,妥善调处权利冲突,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细化执行与破产程序衔接规定,制定《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规定(试行)》,在全省首设破产案件管理人援助资金,帮助无财产可
执行的“僵尸企业”启动破产程序退出市场。设立专业领域法庭,专司涉外民商事案件以及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审理知识产权案件172件,同比增长42.1%,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全方位呵护创新发展。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的刑事犯罪,保障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xx年审理非法集资等涉金融类案件4件,涉案金额1亿余元,追究5名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236名涉案被害人情绪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及社会效果。选择典型案例公开开庭,邀请侵权行业经营者旁听,做到开庭一案带动一片。同时通过广场宣传,报刊专版,专题培训,广电节目访谈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氛围,为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法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城市功能。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品质高端、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凤凰机场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我市成为全国首个空港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的非省会地级城市。建设南山“四个一”交通配套工程、亚龙湾第二通道(一期)工程、主城区主次干道升级改造等项目,公共交通在全省实现“九个率先”,全市行政村公交车覆盖率达100%。今年一季度,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46.0%,明显高于整体投资增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初
步形成五个供水厂互联互通的骨干管网系统,福海苑水质净化厂扩建等工程建设完成,提高了城市供水安全可靠性。电网建设扎实推进。xx年,我市客户平均停电时间11.577小时/户,同比下降10.123小时/户;中心城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2.941小时/户,同比下降1.369小时/户。天然气城市普及率达100%。城区小区和村委会及周边区域高速光纤和4G信号覆盖率达100%。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人大附中xx学校、xx外国语大学附中xx学校建设,支持市第六中学与西南大学、市实验中学与xx中学合作办学。不断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市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全面启用,北大口腔医院xx分院开工建设,恒大妇产医院、石药德中医疗公园等高端医疗项目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城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____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关于“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到2025年,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
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的发展目标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落实“放管服”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存在一定差距。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政务服务中心,实际上还有“两头办理”现象。有些部门迟迟不敢“放权”,尤其对专业性、业务性强的行政审批事项,担心出现“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或者有些审批事项放开了,有效的监管手段却跟不上,简单的一放了之或以罚代管。有些事项办理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遇事推诿、素质不佳等问题。
(二)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共享工作还需深入开展。我市经过两轮的政务服务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工作,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已经逐渐“破冰”,但离“全贯通、全标准、全归集、全在线”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等关键基础要素仍存在信息壁垒,已经整合的数据也存在要素不齐全、数据可用性不强、共享频率不到位等问题。另外,我市使用省级系统的部门较多,协调省级平台开放数据共享协调难度较大。
(三)企业经营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我市金融、担保、信用、咨询中介、投资信息等产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形成政府、银行、基金、保险、担保等机构紧密协作的机制,信贷产品种类少,企业融资渠道
单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银行考虑自身风险有钱不敢贷,企业用钱贷不着,融资成本居高难降。此外我市物价、房价、租金、人工等企业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四)专业人才缺乏,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我市在法律、金融、财务、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基础薄弱,服务经济发展所需的尤其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税务所、仲裁机构等力量不足。同时有些企业反映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我市在人才招聘、城市就业培训服务上措施不多,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不大。
(五)政商沟通渠道不够顺畅。有些部门在制定和执行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政策时,缺乏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如有些政策制定时未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有些政策出台的公开程度不够,政策宣传解读不足,企业不了解详情,影响了政策落地的实施效果。
三、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针对此次调研发现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一是增加简政放权含金量,充分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贯彻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开市场准入,扩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联合图审”、“极简审批”,细化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缩减项目审批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二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促进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制度,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管理。建立健全纵向联通,横向协调的监管体系,科学确定多部门联合检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强化对行政执法依法履职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促使执法监管工作更加公平、科学、高效。三是提高办事服务效率,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坚持“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对办事流程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优化政务平台建设,规范业务操作,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完善“不见面审批”事项,促进部门之间协同作战,集成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解决互相推诿、流程模糊等问题。四是加强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推动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完善中介服务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机构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快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应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信息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三是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四是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三)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建立企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红、黑”名单制,实现部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按规定向社会公众披露信用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完善联合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诚信企业和个人在办理行政审批、公
共服务、招投标、贷款等过程中给予“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减少检查”等激励措施,对失信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限制、禁止或惩戒,提高失信成本。五是加强诚信文化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主题专题教育,普及社会信用法律法规政策知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提升全民诚信文明素养。
(四)推动金融业多层次高效率发展,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产品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做好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区域性股权市场、公(私)募基金、风险投资资金等,更好地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产品。助推扶持更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鼓励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三是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制要求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降低融资成本。四是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各类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管理,建立金融机构定期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确保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加强金融诈骗防范宣传与教育,提升全民金融诈骗防范意识与能力。
(五)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两轮驱动”,突破智力支撑不足瓶颈。一是对现有人力资源,加强教育培训,着重培
养新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做到人尽其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适应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同时围绕xx的需求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优先引进本地缺乏和急需的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二是选对人才,用好人才,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注重“岗位”“实干”意识,不为“虚名”“学历”所累。三是加快干部队伍的交流,分批次选派更多优秀青年骨干到先进地区挂职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学习先进经验,借鉴优秀做法,提升创新意识。四是增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拓宽人才招聘渠道,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五是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快“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物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网络通信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同时探索更为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如住房补贴、子女就学、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款返还等激励政策,鼓励吸引人才留在xx。
(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建立市场“负面清单”制,政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企业做到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提升核心竞争力,尽
到应有的社会责任。二是建立诚信、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利民惠民优惠政策,兑现各项承诺协议,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充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三是主动作为、提高能力、靠前服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商会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四是畅通政商联系沟通机制。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建议、投诉和反馈处理机制,及时回应企业诉求。五是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整治为官不为。对企业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拖、有求不推、有难不避。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服务企业“推拖绕”,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不廉洁用权、搞权钱交易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问责。六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一些在创新路上非主观故意的失误行为,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为敢创新担当者撑腰鼓劲,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保护好干部和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提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企业吃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定心丸”。
(七)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引进第三方评价力量,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定期对我市营商环境情况进行评价,查找短板与不足,研究相应措施,提出改进建议,促使我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加大对评价指标涉及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准确掌握评价指标的内容及评价方式,同时及时向调查对象答疑解惑,保障各项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三是重视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健全完善营商环境评价考核机制,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与各部门绩效考核挂钩,倒逼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四是增强做好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营商环境评价纳入各部门的重点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营商环境建设大格局,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确保我市营商环境水平持续不断向好。
【篇五】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工作思路不够创新因循守旧。工作中习惯旧思路、老办法,依靠老经验;对工作不够大胆泼辣,放不开手脚。对照“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新区精神还有所差距,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金点子”和“新招数”不多,对打破常规、先行先试存在畏难心理和犯愁情绪,缺乏改革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离“三力”统计的目标还较远。
(二)统计调研不够深入细致。在基层调研和听取基层工作建议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有时调研存在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对规上企业和小微企业营商环境等情况还没有摸
细摸准,参考价值较大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与精品分析相对缺乏,统计工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三)服务企业模式过于单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发展越好,经济发展越优,新区企业给我们贡献了数据,而统计回报企业少是我们服务的短板,紧紧局限于被动服务。
二、整改措施
(一)实施依法治统,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统计保障。结合《区统计局xx年担当服务调研方案》,实施“10+1一线工作法”,全面铺开十条服务路线,结合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主动到企业调查优化营商环境和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工作,进一步扩宽对企业沟通服务的桥梁,开展“走出新区看新区”主题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学习其他18个国家级新区,建立营商环境、统计数据、方法制度、工作经验交流共享机制。同时,规范统计执法程序,完善统计执法制度,严格执行“双随机”执法检查,全年抽查企业不少于112家次,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二)突出统计职能,发挥统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作用。结合《区统计局“工作落实年”部署实施重点攻坚工作方案》,成立民营经济突击队,探讨建立民营经济监测机制,利用“四上企业”监测重点企业和结构及发展趋势。同时,加大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研究力度,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生产经
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撰写高质量统计分析和调研报告,真实反映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状况、新特点、新趋势,全力服务新区民营经济发展。
(三)服务企业纳统,充分挖掘市场潜力不断壮大企业纳统“蓄水池”。对于符合纳统的企业,加强对纳统申报工作技术和业务指导,及时解决申报中出现的问题,安排专人详细讲解各项指标审核关系和填写方法,提前告知纳统标准和申报所需的材料以及必须经过的流程,努力让企业少走弯路,提高企业申报效率。xx年度新增纳统企业280家,xx年1-2月份新增纳统企业117家,纳统企业数量居各区市首位。
(四)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企业咨询和业务培训服务能力。一是对企业来函来电的咨询,进行认真梳理问题,符合对外公开的资料,第一时间满足企业的需要。简易资料即时或当日提供,复杂资料2个工作日内提供。二是分专业建立企业“联系点”制度,与联网直报企业实行“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定期组织企业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对新纳统企业或业务水平较低的统计人员进行网络远程指导或上门培训,确保有效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水平和统计工作能力,切实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报送效率。
三、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
营商环境是滋养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丰厚土壤,直接
影响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区统计局将牢牢把握“营商环境体现的是政风”的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整改措施在11月份底完成。
【篇六】
为助力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6月上旬起,县人大常委会成立3个调研组,深入全县相关部门、部分乡镇、工业园区、相关水电气暖公司等,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和企业问卷调查,听取部门、企业办事人员和部分县、镇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等方式,开展了为期1个多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近年来,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营商环境提升年"总体安排部署,我县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在今年四月通报的xx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综合排序中,xx县以56.23综合得分,位居138个县、区(高新、自贸、经开区)52位;居全省107个县(区)第46位、全市第4位,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主要特点:
(一)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暂行办法》、《关于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县政企信息交流和发布制度》、《关于推行企业金融顾问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xx县招商引资项目"一事一议"工作规则》等13个配套文件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一是通过搭建"石商贷"融资互助平台,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基金、2000万元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周转金,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每季度召开一次政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落实好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包抓帮扶、银企对接、政企沟通等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一事一议"做好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政策的兑现,安排专项资金落实骨干企业培育、纳税大户奖励、企业人才引进、知名品牌创建等激励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二)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善政务环境。一是县政务服务中心36个入驻单位、服务各类事项759项,基本实现"应进全进"和审批事项网上受理。二是通过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优化窗口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473项,占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总数的62.3%;推行互联网+,网上及手机办理和发放微信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电子发票等,117项事项实现"零跑路"目标,三是按照"一窗"改革目标,实施
金融服务专区、联合办税区、自助服务等分厅改造标准化建设;四是加强全程代办服务工作,按照企业代办、项目代办、民生代办、镇村代办等进行分类,由各代办责任单位牵头推进,形成了全程代办工作体系;五是完成"建设审批"和"企业登记"两大类6项并联审批流程及细则,建立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工作流程、办理事项压缩至5个工作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
(三)强化执纪监察,改善法治环境。出台《xx县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效能监察的实施办法》、《xx县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及现场评议考核暂行办法》,在县纪委设立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将营商环境纳入巡察、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季度督查的重要内容,一是按照"有信必核、有访必复"原则,凡涉及到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从重从快严肃查处。二是围绕县委营商工作"九项机制"、资源交易中心运行及并联__度落实等8类情况和干部作风问题综合开展专项检查,倒逼任务落实、责任落地。三是对49个承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职责的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查找问题、征询意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__作用。
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营商环境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1.相关机制不健全。县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
环境的意见》,成立了xx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综合办公室和"八办四组",但在安排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系统推进"十大行动方案"的有序实施方面还有差距。相关部门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制定不及时,各部门具体职责还未落实,工作推进不够系统深入。比如在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过程中,部分部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营商环境与自身关系不大,支持配合力度不够,给此项工作带来难度。
2.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高。一是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在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暴执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部分单位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大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政策不灵活、服务不主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并联审批还不尽完善,相关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加之部分单位行政审批放权不到位,政务中心部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对审批事项把握不准,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
3、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有难度。我县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
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不少企业反映,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4.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县委、政府虽然也建立了企业转贷应急机制,但2000万元周转金量小,利用率低,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二是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三是涉农企业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评估、融资贷款。
5.企业生存难、发展难,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一是有的企业反应税费负担重,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实体经济难以为继。截止xx年6月底,全县新发展企业193户,虽然同比增长19%,但仅完成市上下达全年任务数472户的40.89%。二是垄断行业收费高。企业反映如电、气、讯垄断行业收费高,尤其是企业用电初装费过高,峰谷分时电价难以执行,给企业带来过高的运营成本。三是中介服务管理不规范。在部门审批办证的前置资料中,很多涉及中介服务环节,因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的现象。四是征地环节阻力较大。由于目前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__不到位等原因,在征地过程中存在一部分群众漫天要价的现象,尤其在乡镇较为常见,给企业落地带来阻力。
6.少数部门本位思想严重。部门之间职责没有完全厘
清,衔接不够顺畅,影响办事效率。按照石编发[xx]5号文件,将不动产管理职责和登记职责分离,申请人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办理的房产测绘,由于两个局使用的系统不一致,房管局能用,又不能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的房产平面图和界址坐标,申请人只能另外委托第三方专业测量机构重新测量,增加了申请人的负担,影响办证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为切入点,破"五难":推进商事登记改革、解决企业出生难;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解决企业交易难;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企业征信难;加强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建设、解决行政执法监管难;出台配套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难等问题,着力打造"支持政策最优、保障措施最强、行政审批最快、办事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1.明确两个清单。一是县上应尽快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排出时间表,划出路线图,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优化方便企业办理审批手续各项具体措施,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二是系统把握中、省、市关于简政放权和营商
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使我县出台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体系,避免"碎片化",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三是重点开展项目落地、招商引
资、营商环境三大攻坚行动,建立完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招商引资单位负责、专人代办手续"的招商引资项目一抓到底工作机制,通过帮扶使各级干部成为构筑亲清政商关系的实践者、党委政府重商亲商的贴心者、企业发展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和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的协调者。
2.强化政府服务力。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当好"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软环境;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提升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积极创设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实现我县营商环境中各个环节"最多跑一次"的办理模式;强化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对于承担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指导,选派硬人。
3.转变政府职能。始终将"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的重点任务,简政放权不停步、强化监管不松劲、优化服务不打折。一是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将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事
项,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方式运行,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二是强化监管,规范市场。完善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尤其是针对企业各项收费的价格监管,使垄断行业各类费用回到合理区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整治各种涉企乱收费、乱罚款,强化举报、查处和问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粗暴执法等不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三是加强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周转金的投入额度和监管力度,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物流、用电、用工等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组建一支由县级领导挂帅、为企业服务的专家团队,专门针对招商引资重大落户项目、市县重点项目在企业开办、政策支持、安全保障、创新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对一服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对制定出台的招商引资各类优惠政策要积极兑现,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见成效。
4.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各镇、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营造我县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凡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在网站上发布,特别是国家法律法规对特种行业和特殊物品的管理发生变化时,部门要结合实际,主动上门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知法守法,避免蒙受损失。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针对乡镇征地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3篇
【篇一】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和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工作方案,精心部署、创新推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抓得紧、部署严。全市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起步早行动快,制定出台系列文件迅速安排部署,有效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统筹推进,采取颗粒化分工夯实任务,召开工作推进会持续发力,有序有力优化全市营商环境。
二是应变快、有创新。面对防控xxx疫情严峻形势,快速应变、精准施策,实行市级领导“双包一解”,一企一策精准扶持,推动项目和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同“创文固卫”同部署同推进,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联审联办等审批服务方式,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创新中开新局。
三是落得实、见成效。制定责任分工颗粒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优化营商环境。截止6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741户,新增贷款投放22.74亿元,主要经—1—
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二、存在问题
(一)全市行政许可事项划转不到位,审批权限下放不平衡。按照《xx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方案》,全市交由市审批局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涉及32个部门、共313项,目前划转了18个部门221项,除去全省要求已经取消的船舶进入或穿越禁航区审批、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船员服务薄签发等13项事项外,还有79项未划转。此外,一些审批权限下放不平衡,如建筑施工许可等审批权限,耀州区、宜君县和新区已经下放到位,而王益区、印台区的审批权还保留在市级部门。
(二)基层对下放的审批权“接不住、管不好”。一些审批权下放后,基层没有相关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承接审批权限的能力和水平不足,出现“接不住”的现象。如部分区县承接的林业苗木检疫证核发、公共场所卫生经营许可等专业性强的事项,由于没有相关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还需要到市上或省上进行检测。区县审批部门工作力量弱,如王益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只有9人,平均每人要负责近100项审批业务,工作量很大。加之基层审批工作人员缺少专业和系统培训,业务能力不强,造成对下放的一些审批事项“管不好”。
(三)网上可办率低。我市行政审批依托的政务服务网目前尚未实现所有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部门有自己的业务系统,出现一些纳入政务服务网的可办事项不能在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如—2—
市场监管局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审批,交通局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等事项已经纳入全省一网通办总事项,但实际办理中需要使用市场监管局、交通局专网,且专网没有与政务服务网接通,办理信息无法在政务服务网上呈现。还有一部分人在办理企业注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事项时仍习惯于传统审批模式。目前我市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为86.47%,在全省13个地市区排名倒数第三位。
(四)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少、服务水平不高。我市便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4200平方米,目前进驻部门和单位27家,设置办事窗口64个,还有财税、公安、公积金和不动产登记等部门单位没有进入。与西安市莲湖区市民中心2.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家进驻单位、141个服务窗口、520多名工作人员相比,我市便民服务中心面积小、服务窗口少,各部门单位没有对窗口服务人员进行常态化业务培训。同时,我市建立的“自然人和法人生命树”服务模式,只针对高频办理事项开展了15项“打包”服务,“打包”服务品类不多、数量少。
(五)没有建立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与咸阳市的“互联网+大走访”平台相比,我市虽然建立了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管理平台、重点项目建设综合管理平台等信息平台,但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没有专门的大数据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综合性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信息共享不够,信息不畅通。同时,我市也开展了领导干部“双包一解”和—3—
“双百双千”等联系包抓企业的活动,但没有通过互联网+”这个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和实现。
(六)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难。一是中小微企业可抵押品少,贷款抵押担保时抵押能力受限。二是我市信用贷款开展不充分,信用类贷款额度小。三是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强,国有商业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特点设计的融资产品相对匮乏,地方法人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结合我市经济特点和企业发展现状自主研发的产品相对缺乏。四是部分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有限,难以达到银行放贷条件。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审批事项划转,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严格落实《xx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成熟一批、划转一批”的原则和“一次划转、分步实施”的要求,就未划转的事项与省市相关部门加强对接,加快推进剩余79项许可事项的划转工作。二是按照“应放尽放”要求,尽快向王益区、印台区下放建筑许可证等审批权限,推动各区县下放平衡。三是统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行并联审批,探索“一件事一次办”审批。
(二)加强区县审批机构能力建设,确保“接得住、管得好”。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审批部门的经费支持,为基层配备相关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基层检验检测能力,推进实现“就近办”,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二是严格落实“编随事走、人随—4—
编走”的工作要求,配优配强基层审批队伍。三是加强对基层审批工作人员常态化、系统性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推进信息共享,提高网上可办率。一是优化升级我市政务服务平台,打通数据共享通道,推进重点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管理平台、智慧城市平台等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应用,打造行政审批服务全市“一张网”。二是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模式,积极推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网上申请、限时审批、网上发证、申请人全程网上办理等等,进一步提高网上可办率。
(四)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扩大市便民中心办公面积,推动更多职能部门单位入驻,增设服务窗口,增加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推动工作人员更加熟悉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积极推广西安莲湖区“自然人和法人生命树”服务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的“一件事套餐”服务,将与一件事相关联的业务进行“打包”,增加“打包”数量,提高“打包”质量,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次路”。
(五)建立我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学习借鉴咸阳市“互联网+大走访”平台经验,树立互联网思维,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一是以我市智慧城市信息平台为基础,有效整合智慧城市平台、工程项目建设—5—
信息管理平台、重点项目建设综合管理平台等信息平台,研发建立我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二是继续深化“双包一解”和“双百双千”活动,设立企业联络员,开展深入企业的大走访,将企业联络员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和企业诉求,及时在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上进行反映,利用平台对反映问题进行全程督查督办,形成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模式,打造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品牌。
(六)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一是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xx经济高质量发展力度。二是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推动放开不动产二次抵押登记,积极推行仓单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业务。三是推广落实“诚信纳税贷”“小微快贷”“经营快贷”“个人商务贷款”“周转限额贷款”“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贷款”“产业链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四是加强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用信息运用,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增加信用贷款额度。五是提升企业获得信贷能力,加强政银企对接,定期对企业开展财务管理、金融工具应用等业务培训,指导支持中小微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融资获得率。
【篇二】
一、xx县营商环境现状
近年来,xx县严格按照上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6—
求,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是行政审批环境得到了改善。先后编制公布了全县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以及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分期分批取消县级行政审批事项129项,所有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或调整;政务服务大厅功能日益完善,绝大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大厅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建立了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平台,全县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了网上平台;公共资源交易进行公开集中招标办理,实现了阳光操作。
二是投资审批环境得到了改善。根据省、市投资审批项目精简情况,对县级对应投资审批事项该取消的一律进行了取消,对省、市下放的事项做好了衔接落实工作;完成了企业投资中介服务事项的清理确认工作,对清理规范后保留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明确了项目名称、设置依据、服务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实行了清单管理;优化投资项目报建手续,彻底取消了银行贷款承诺、融资意向书、资金信用证明、电网接入意见、铁路专用线接轨意见等18项前置手续,对环境污染及风险较小、生态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行承诺备案制,只保留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审批、节能评估等重点前置审批事项,其他审批事项与核准并联办理;建设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7—
台,实现了项目审批平台受理、在线办理、限时办结、全程监察,投资审批更加高效便捷,部门监管更加严格有力。
三是企业注册环境得到了改善。实施工商注册便利化,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一照一址”改为“一照多址”,“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工商、质监、税务、统计和社会保险实行了“五证合一”、“一证一码”。据统计,xx年实行“三证合一”以来共注册企业1341家,市场主体大大增加。
四是行政收费环境得到了改善。编制公布了县级部门(单位)收费目录清单,对清理规范后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了清单管理。xx年以来,取消或暂停征收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12项,对小微企业免征了42项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凡是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一律进行了取消,编制公布了收费目录清单;开展了全县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情况整顿工作,严禁强制企业交纳各种培训费、评比费、表彰费、赞助费,为企业松了绑、减了负。
二、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部门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在新形势下仍旧按原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开展工作,过于看重部门利益,重管理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管,部分审批权没有真正进入服务大厅,大厅窗口“只挂号不看病”,搞体外循环,严重影响行政效能;二是执法检查有待进一步规范,检查随意性太大,存在“任性检查”现象,对—8—
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不同程序的影响;三是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单位服务作风“庸懒散”,存在“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四是市场监管职能发挥不够好,不同程度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问题,企业自律意识不强,诚信度较差。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经济发展环境,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核心。现在各地招商引资拼优惠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大,更要在改善软环境,特别是服务环境方面下大功夫。要通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县委县政府要印发专门文件,明确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要求和各部门职责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牵头协调机构,可在县大督察委员会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组织力量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找企业在立项、审批、注册、收费等方面的问题,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分析汇总后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努力整改到位。同进要利用各种会议,加强对全县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思想观念,在全县各级达成“企兴、县强、民富”的广泛共识,形成“以维护营商环境为荣、以损害营商环境为耻”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上级简政放权的部署要求,分期—9—
分批精减行政许可等事项,凡是上级明文取消的权力事项一律取消,不允许明放暗不放、搞变相审批。同时规范审批行为,实行标准化审批,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组织,凡是能进大厅办理的一律进驻服务大厅,并保证授权到位、办理到位。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搞好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建设,加快与省、市对接,逐步实现网上全程办理。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意识,实行清单管理,继续做好“清权”、“削权”、“优权”“制权”等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杜绝“有权任性”现象。
三是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建设“诚信xx”。积极开展创建诚信企业评选等一系列活动,着力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加大失信处罚力度。以最高法《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决定》的实施为契机,建立多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需要的社会信用体系。各部门对出台的政策、作出的承诺,必须严格落实,对因承诺不兑现导致招商项目外流外转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严肃问责。
四是切实改善干xx伍作风。扎实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思想上行动上合格的党员干部,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建立起对党员干部的刚性约束机制和惩处机制,始终利剑高悬,让党员干部学会并适应在监督下开展工—10—
作。继续开展好“企业工作日”和“金融工作日”,努力解决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心实意为企业解难事、办实事。
【篇三】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按照中院部署要求,结合xx法院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审判质效方面
截止6月15日,我院共新收案5522件,结案4393件,结案率为65.9%,结收比77.7%,简易程序适用率89.1%,平均办案用时60.4天,正常审限内结案率98.3%,一审服判息诉率87.5%,上诉改判率10.3%,发回率2.9%。
(一)案件结构变化情况
1.民事案件。截止6月9日,全院共新收民事案件2589件,同比(2901件)下降10.75%。其中交通事故案件下降33.5%,民间借贷下降14.4%,离婚案件下降4.4%,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上升9.2%,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下降9%,劳动争议案件基本持平。以上六类案件在今年的新收民事案件中占71.3%,较去年73.7%基本持平。交通事故类案件收案数量下降明显,一方面是我院对这类案件实行诉前鉴定,疫情期间诉前鉴定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居家隔离,交通事故大量减少,并且在省高院出台—11—
统一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意见前,部分当事人处于观望状态,当时未立案诉讼。案件整体下降的原因,与今年疫情有一定的关联。
3.执行案件。今年以来,执行案件新收2221件,较去年同期新收案件2312件,下降3.9%,下降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行政非诉执行案件新收68件,恢复执行115件,共计183件,去年同期该类案件仅收案36件,同比增长408%,主要原因是对省委巡视组巡视发现的x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请执行的200多件非诉执行案件进行了集中清理,部分案件恢复执行,增幅较大。
(二)速裁机制建设情况
去年12月底,根据省院部署要求,我院调整优化了速裁团队力量,按照员额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书*员“1+1+1+1”的配置,成立了4个诉前调解速裁团队,负责诉前调解、诉前鉴定、简案速裁等工作。速裁团队调整以来,受理各类案件676件,审结583件,15天内审结的案件数为260件,速裁团队办案数占全院民商事案件总数的29.20%。为提升诉前调解成功率,我们进一步扩大诉前鉴定的范围,对道交事故、健康权纠纷、医疗纠纷等案件集中统一进行
“鉴定前置”,共处理“鉴定前置”案件210件,已出具鉴定、评估结论192件,结论作出后促成诉前调解69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审判压力。
为充分发挥速裁团队人员优势,调动工作积极性,结合我院—12—
工作实际,我们专门制定了速裁团队质效考核制度,对速裁团队实施差别化绩效考核。对速裁团队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以法官为中心的个人与整体两级审判质效考核评估机制,在整体团队考核机制中,细化个人工作绩效,定期通报速裁团队的质效结果,并将其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各类人员作用,调动整体工作积极性,将团队效能彰显到最大。
(三)简易程序适用率情况
一是深化繁简分流,根据省法院《民商事简案和繁案立案识别参考标准》,依托“分调裁”平台,我院采取自动识别为主、人工识别为辅的模式,精确区分简单案件和复杂案件的范围。今年以来,全院共分流民商事案件2604件,其中简单案件2570件,占总数的98.69%;复杂案件34件,占1.31%。
二是积极推进刑事速裁程序改革,刑事审判简易和速裁程序适用率达到42.6%,简易程序平均办案天数为15天,速裁案件平均用时5天,简易和速裁案件当庭宣判率达86.6%,进一步提高了审判效率,较好地实现了从快打击刑事犯罪的目标任务。
二、诉源治理方面
(一)深化一体化解纷机制建设
我院参照“道交一体化”做法,将“两个一站式建设”与“分调裁审”机制建设相结合,通过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积极融入诉源治理格局,依托多元解纷机制化解纠纷,减少进入法院诉讼环节的案件数量。充分利用诉调对接工作中心,引—13—
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通过协调司法局、妇联、人社、公安、住建等部门,对金融、保险、劳动争议、建设工程等多发易发纠纷进行诉前调解。加强与非诉讼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解纷方式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按照中院《关于民事诉前程序的若干规定》,实施诉前调解或委托调解,对调解成功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或调解书。今年以来,共诉前化解纠纷227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审判压力。
(二)针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进行专项梳理
1.劳动争议案件基本情况。截止6月10日,我院劳动争议案件共立案148件,与去年同期持平,与xx长安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有关的案件为62件,与破产企业有关的共计26件,总计占立案总数的59%。当事人诉求方面主要集中在确认劳动关系、两倍工资、欠发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带薪年休假工资、加班费及涉及工伤待遇方面的有关问题。因疫情原因,企业营商环境受到影响,当事人之间亦形成诉讼连锁反应,因欠发工资等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数额较高,特别是工作年限较长的老职工,加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劳动者保护知识方面的欠缺及不作为问题的存在,这一部分支出已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
2.治理措施。一是加强诉调对接与专业化调解的实质化运作,为减少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及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应充分发挥诉前调解的作用,先由专职调解人员组成团队,引导鼓励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二是充分发挥司法服务经济的重要职能,—14—
通过召开营商环境等工作会议,预防化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培养企业职工的向心力和团结力。三是充分发挥法院裁决的终局性。在审判实践中,很多职工的起诉是因为一人起诉胜诉后,其他相继跟风,对企业来说应接不暇。充分发挥法院判决的终局性,能够有效地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分流进入诉讼的数量,通过判决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
三、破产审判方面
(一)收案情况
xx年至今,我院共新收破产案件10件,结案5件,收结案件数量走在xx市各基层法院前列。所受理的xx市华安建筑安装有限公司、xx市同力服装有限责任公司、xx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均经营时间长、企业规模大,职工数量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破产审理工作难度大。新收破产案件中,执转破案件5件,助力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维护了经济秩序稳定。截止到目前,我院还有2年以上未结破产案件6件。下步工作中,我院将按照上级法院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破产案件审理力度,争取在今年年底清理完毕。
(二)关于破产案件审理意见建议
一是探索府院联动机制和职工维稳工作机制。依靠市委、市府领导,成立法院、市政府、管理人联动工作组,各负其责、相互协调、通力配合,方案完备,措施得当,做好破产过程中职工安置、土地厂房设备处置等问题,确保破产工作始终有序、可控、—15—
平稳推进,杜绝职工、债权人xx事件,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是推进破产案件简化审,提高破产案件办理效率。我院自xx年起已经全部实现破产财产网络拍卖,但由于有些破产财产存在土地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在建工程没有办理建设审批手续,变现有时比较困难,充分利用网络司法拍卖手段,积极推进财产变价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疫情影响和债权人人数较多等因素,我院受理的xx盛源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xx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案件均通过网络方式召开三次债权人会议,来自各地的债权人通过网络平台阅读会议材料并进行网络表决,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
三是严格把控管理人选择。在管理人方面,在其指定上把好关,不合格的坚决不用,工作中充分调动管理人的积极性,促使其利用法律手段,努力查找和追收债务人财产,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人利益。对于发现妨碍破产清算行为的犯罪线索,及时移送侦查机关,确保破产程序顺利进行。
四、服务企业方面
一是妥善办理涉企诉讼案件。对于涉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危害投资环境及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各类诉讼案件,畅通立案渠道,缩短审理周期。依法公正审理合同纠纷案件,妥善处理因xxx疫情及疫情防控所引发的各类合同纠纷,引导合同双方尽量通过协商调解方式化解纠纷;调解不成需要裁判,对涉及不可抗力或者—16—
情势变更等情形的,严格按照法律、司法解释及相关意见、政策精神,审慎分析、正确认定。
二是建立与企业良性沟通机制。建立健全法官联系企业制度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常态化调研走访机制。广泛征求企业、特别是企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院特约监督员的意见建议。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组织法官到有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送法进企业。今年4月,我院组织法官对辖区10余家涉民生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充分听取了代表委员、企业负责人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较好地了解了企业当前在复工复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完善对企业债权的司法保护。持续推进破解执行难工作,完善执行联动机制,推行精准化执行措施。健全查办拒执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协助查控车辆的常态化联动机制,高效运用网络查控系统,全力解决查人查物难和财产变现难等问题,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涉企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切实维护企业胜诉权益。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利用《xx日报·法院特刊》、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宣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涌现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7—
【述职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瓶颈精准发力。总理在报告中提及“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篇1一、办理破产方面:
1、2019年处理破产案件完结的平均时限:我院自2017年起,分别审理了(2017)*0922破1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件;(2018)*0922破1号**黑与白陶瓷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2019)*0922破1号**恒兴高科制硅工业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目前3个破产案件均在审中,审理期限均超一年以上。
2、2019年完结的破产重整案件中企业收回债务所需平均时限:(2017)*0922破1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件。由于债务人及管理人在规定期限内并未实质性引进新的投资人,也未能提交重整计划草案,本院已于2018年9月30日裁定转入破产清算程序,仍在审理中。
3、2019完结的破产重整案件中担保债权人收回债务占债务额的比例数据:因三件案件尚在审理中,债务尚未收回清算。
4、我院企业破产程序均依法启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已委托**
鸿运律师事务所作为破产管理人,现已召开两次债权人会议,但由于涉及债权人人数较多、金额较大且涉诉情况较多,相关债权审核工作仍在进行,相关资产评估工作已基本完成;**黑与白陶瓷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已委托北京市盈科(南昌)律师事务所作为破产管理人,并已召开了两次债权人会议,由于债务人财务账册等相关凭证缺失以及承租人未退场等问题,现在相关工作面临一定困难,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加强联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恒兴高科制硅工业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已委托北京市中银(南昌)律师事务所作为破产管理人,并已召开一次债权人会议,由于债务人账目不规范以及厂房租赁等问题,现在仍处在债权审核资产评估阶段。
5、我院高度重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对涉及相关企业的破产案件审理工作均归口于民事审判庭,并成立了专门的审判团队。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形成了相关联动机制,组成了包括法院、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公安局、人社局、环保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市场监管局、供电公司、税务局、供水公司等单位在内的领导小组。各单位分工合作,协调推进,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努力推动破产案件各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我院已向县委、县政府里告,准备通过争取财政支持、部分从破产管理人报酬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部分争取社会资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破产费用专项基金。
二、执行合同方面:
1、2019年提交和送达案件、案件审理和获取判决、执行判决等处理整个商业案件的平均时限:我院对该类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对争议不大的案件走速裁程序,30天内完成立案、审理、判决,速裁案件占比达67%。对案件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在审限内完结,整个商业案件的平均时限为35.7天。
2、2019年查封、扣押、冻结金额与起诉标的额比较情况:
2019年我院执行局查封、扣押、冻结金额13187.6万元,起诉标的额55083.61万元,查封、扣押、冻结金额占起诉标的额的23.94%。
3.对已经履行生效裁决文书义务的要依法解除限制高消费,屏蔽失信,及时恢复企业家信用的执行情况:
我院对于已经履行生效裁决文书义务的被执行人会依职权在第一时间解除限制高消费,屏蔽失信,2019年对已履行生效判决文书义务的被执行人解除限制高消费632人次,屏蔽失信421人次;删除曝光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2人次,及时恢复了企业家的信用。
4.执行办案中是否存在随意处置、错误处置案外人财产的情况。
我院在执行办案中不存在随意处置、错误处置案外人财产的情况。
三、年度受理涉及融资担保纠纷案件总数:220件。
四、年度受理的涉及劳动力权益保障纠纷案件总数:60件。
五、办理破产(法院)
债务收回时限(天或年)
目前3案均在审理中,债务未收回
债权人回收率(%)
目前3案均在审理中,债务未收回
六、执行合同(法院)
解决商业纠纷的耗时(天)9解决商业纠纷的成本(占索赔金额比%)7%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篇2根据某某市人民政府政务大厅转发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议精神和某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0年一季度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通报》的紧急通知要求,现将我窗口全面做好自查整改,现“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三集中、三到位”方面,我窗口未发现有问题所在;
二、在“网上办事”对支撑疫情背景下的“不见面审批”落实有差距问题方面,我窗口未发现有问题所在;
三、在“一窗办”事项存在材料多,环节多、办理时间长方面,我窗口还需进一步完善办事指南,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承诺制,让每一个办事群众都能感受到最快速、最便捷、最全面、最称心的服务;
四、在数据共享存在重业务、轻数据方面,我窗口未发现此类问题;
五、在工作推进不平衡方面,我窗口还需积极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公开、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等方面内容,促进工作各方面平衡,更好地推进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篇3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按照中院部署要求,结合安丘法院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审判质效方面
截止6月15日,我院共新收案5522件,结案4393件,结案率为65.9%,结收比77.7%,简易程序适用率89.1%,平均办案用时60.4天,正常审限内结案率98.3%,一审服判息诉率87.5%,上诉改判率10.3%,发回率2.9%。
(一)案件结构变化情况
1.民事案件。截止6月9日,全院共新收民事案件2589件,同比(2901件)下降10.75%。其中交通事故案件下降33.5%,民间借贷下降14.4%,离婚案件下降4.4%,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上升9.2%,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下降9%,劳动争议案件基本持平。以上六类案件在今年的新收民事案件中占71.3%,较去年73.7%基本持平。交通事故类案件收案数量下降明显,一方面是我院对这类案件实行诉前鉴定,疫情期间诉前鉴定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居家隔离,交通事故大量减少,并且在省高院出台统一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意见前,部分当事人处于观望状态,当时未立案诉讼。案件整体下降的原因,与今年疫情有一定的关联。
2.刑事案件。今年以来新收刑事案件496件,审结424件,判处罪犯459人,案件较去年同比增长182%。其中危险驾驶类案件增长明显,目前共受理此类案件399件,同比增长439%,主要是因为去年省委巡视组巡视发现的400多件危险驾驶案件陆续起诉至我院,导致案件数量增长。
3.执行案件。今年以来,执行案件新收2221件,较去年同期新收案件2312件,下降3.9%,下降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行政非诉执行案件新收68件,恢复执行115件,共计183件,去年同期该类案件仅收案36件,同比增长408%,主要原因是对省委巡视组巡视发现的安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请执行的200多件非诉执行案件进行了集中清理,部分案件恢复执行,增幅较大。
(二)速裁机制建设情况
去年12月底,根据省院部署要求,我院调整优化了速裁团队力量,按照员额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书记员“1+1+1+1”的配置,成立了4个诉前调解速裁团队,负责诉前调解、诉前鉴定、简案速裁等工作。速裁团队调整以来,受理各类案件676件,审结583件,15天内审结的案件数为260件,速裁团队办案数占全院民商事案件总数的29.20%。为提升诉前调解成功率,我们进一步扩大诉前鉴定的范围,对道交事故、健康权纠纷、医疗纠纷等案件集中统一进行“鉴定前置”,共处理“鉴定前置”案件210件,已出具鉴定、评估结论192件,结论作出后促成诉前调解69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审判压力。
为充分发挥速裁团队人员优势,调动工作积极性,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我们专门制定了速裁团队质效考核制度,对速裁团队实施差别化绩效考核。对速裁团队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以法官为中心的个人与整体两级审判质效考核评估机制,在整体团队考核机制中,细化个人工作绩效,定期通报速裁团队的质效结果,并将其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各类人员作用,调动整体工作积极性,将团队效能彰显到最大。
(三)简易程序适用率情况
一是深化繁简分流,根据省法院《民商事简案和繁案立案识别参考标准》,依托“分调裁”平台,我院采取自动识别为主、人工识别为辅的模式,精确区分简单案件和复杂案件的范围。今年以来,全院共分流民商事案件2604件,其中简单案件2570件,占总数的98.69%;复杂案件34件,占1.31%。
二是积极推进刑事速裁程序改革,刑事审判简易和速裁程序适用率达到42.6%,简易程序平均办案天数为15天,速裁案件平均用时5天,简易和速裁案件当庭宣判率达86.6%,进一步提高了审判效率,较好地实现了从快打击刑事犯罪的目标任务。
二、诉源治理方面
(一)深化一体化解纷机制建设
我院参照“道交一体化”做法,将“两个一站式建设”与“分调裁审”机制建设相结合,通过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积极融入诉源治理格局,依托多元解纷机制化解纠纷,减少进入法院诉讼环节的案件数量。充分利用诉调对接工作中心,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通过协调司法局、妇联、人社、公安、住建等部门,对金融、保险、劳动争
议、建设工程等多发易发纠纷进行诉前调解。加强与非诉讼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解纷方式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按照中院《关于民事诉前程序的若干规定》,实施诉前调解或委托调解,对调解成功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或调解书。今年以来,共诉前化解纠纷227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审判压力。
(二)针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进行专项梳理
1.劳动争议案件基本情况。截止6月10日,我院劳动争议案件共立案148件,与去年同期持平,与潍坊长安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有关的案件为62件,与破产企业有关的共计26件,总计占立案总数的59%。当事人诉求方面主要集中在确认劳动关系、两倍工资、欠发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带薪年休假工资、加班费及涉及工伤待遇方面的有关问题。因疫情原因,企业营商环境受到影响,当事人之间亦形成诉讼连锁反应,因欠发工资等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数额较高,特别是工作年限较长的老职工,加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劳动者保护知识方面的欠缺及不作为问题的存在,这一部分支出已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
2.治理措施。一是加强诉调对接与专业化调解的实质化运作,为减少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及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应充分发挥诉前调解的作用,先由专职调解人员组成团队,引导鼓励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二是充分发挥司法服务经济的重要职能,通过召开营商环境等工作会议,预防化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培养企业职工的向心力和团结力。三是充分发挥法院裁决的终局性。在审判实践中,很多职工的起诉是因为一人起诉胜诉后,其他相继跟风,对企业来说应接不暇。充分发挥法院判决的终局性,能够有效地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分流进入诉讼的数量,通过判决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
三、破产审判方面
(一)收案情况
2019年至今,我院共新收破产案件10件,结案5件,收结案件数量走在潍坊市各基层法院前列。所受理的安丘市华安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安丘市同力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潍坊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均经营时间长、企业规模大,职工数量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破产审理工作难度大。新收破产案件中,执转破案件5件,助力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维护了经济秩序稳定。截止到目前,我院还有2年以上未结破产案件6件。下步工作中,我院将按照上级法院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破产案件审理力度,争取在今年年底清理完毕。
(二)关于破产案件审理意见建议
一是探索府院联动机制和职工维稳工作机制。依靠市委、市府领导,成立法院、市政府、管理人联动工作组,各负其责、相互协调、通力配合,方案完备,措施得当,做好破产过程中职工安置、土地厂房设备处置等问题,确保破产工作始终有序、可控、平稳推进,杜绝职工、债权人上访事件,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是推进破产案件简化审,提高破产案件办理效率。我院自2017年起已经全部实现破产财产网络拍卖,但由于有些破产财产存在土地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在建工程没有办理建设审批手续,变现有时比较困难,充分利用网络司法拍卖手段,积极推进财产变价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疫情影响和债权人人数较多等因素,我院受理的安丘盛源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潍坊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案件均通过网络方式召开三次债权人会议,来自各地的债权人通过网络平台阅读会议材料并进行网络表决,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
三是严格把控管理人选择。在管理人方面,在其指定上把好关,不合格的坚决不用,工作中充分调动管理人的积极性,促使其利用法律手段,努力查找和追收债务人财产,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人利益。对于发现妨碍破产清算行为的犯罪线索,及时移送侦查机关,确保破产程序顺利进行。
四、服务企业方面
一是妥善办理涉企诉讼案件。对于涉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危害投资环境及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各类诉讼案件,畅通立案渠道,缩短审理周期。依法公正审理合同纠纷案件,妥善处理因新冠肺炎疫情及疫情防控所引发的各类合同纠纷,引导合同双方尽量通过协商调解方式化解纠纷;调解不成需要裁判,对涉及不可抗力或者情势变更等情形的,严格按照法律、司法解释及相关意见、政策精神,审慎分析、正确认定。
二是建立与企业良性沟通机制。建立健全法官联系企业制度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常态化调研走访机制。广泛征求企业、特别是企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院特约监督员的意见建议。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组织法官到有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送法进企业。今年4月,我院组织法官对辖区10余家涉民生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充分听取了代表委员、企业负责人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较好地了解了企业当前在复工复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完善对企业债权的司法保护。持续推进破解执行难工作,完善执行联动机制,推行精准化执行措施。健全查办拒执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协助查控车辆的常态化联动机制,高效运用网络查控系统,全力解决查人查物难和财产变现难等问题,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涉企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切实维护企业胜诉权益。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利用《潍坊日报·法院特刊》、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宣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涌现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篇4《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通过是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障和支撑。近年来,我院始终牢牢把握市委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进一步找准法院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依法保障和促进营商环境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近年来,我院在受理的各类案件数量持续攀升的情况下,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审判管理监督,保障案件质效提升。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是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认真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好刑事审判的惩戒、威慑、预防功能,有效打击违法犯罪,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惩治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各类犯罪,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力保护青山绿水。在“破网打伞”“打财断血”“一案三查”等工作上持续发力,沉重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确保专项斗争全面、彻底、到位。
二是妥善化解民商事纠纷,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找准个案处理与服务大局的结合点,依法审理投资消费、金融借贷等领域案件。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做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者的有机统一,有效维护了我市经济稳定发展。
三是妥善审理破产案件。依法保障服务国家调结构、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坚持党委领导、府院联动,积极配合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安排,指定专门的审判团队负责审理涉房地产领域破产案件,依法妥善审理破产案件,通过破产重整盘活企业,最大化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以法治化手段巩固和保障“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深入推进。
四是加强司法规范引导,服务和促进营商环境发展。全面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完成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推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取得新突破。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加强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及工、青、妇等部门的对接工作,整合力量,实现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程序安排、效力确认、法律指导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建立多元化解纷机制,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原则,在权益保障、损害赔偿、劳动争议等方面引导和树立城乡平等的社会观念,为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和推进欠发达乡村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我院派出法庭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和为民、便民、利民的司法工作原则,大力推进巡回审理工作,妥善审理涉微小企业的各类纠纷,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六是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人大、政协联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配合市人大、市政协开展各项专题调研,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参加“阳光司法”、“法院开放日”等活动,增进代表、委员及广大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积极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以及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工作,搭建司法公开新平台。近年来,积极探索电子送达方式,减轻当事人诉累。在取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积极采用电子邮件、微信、短信等电子送达方式向当事人送达相关诉讼文书,工作成效明显。同时在上级法院统一部署下开通了微信立案,当事人可以在微信上通过小程序“云南微法院”申请网上立案、递交诉状,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
七是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化营商氛围。依托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解读党和国家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个案解读、庭审直播、法官论坛、专题讲座、公众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开展民商事法律法规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营造依法经营、依法治企浓厚氛围。
需要看到的是,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我院受理案件逐年增长,造成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社会转型期大量复杂纠纷以案件形式涌入法院,案件办理难度明显增大。个别干警的司法理念、司法作风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法官的司法能力水平与审判工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法官的司法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审判运行监督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今天与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中的不足,着力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支持、服务保障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篇5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市场活力、转变干部作风的有力抓手,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根据全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要求,近期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总体安排部署,定边县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主要特点: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截至目前,定边县23个部门、387项划转事项已全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全流程办理,共受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上线12.54万件,办结率为99.61%,群众满意度达100%;为了使“三集中三到位”落到实处,定边县政务服务中心与各进驻单位签订了“授权书”和“承诺书”,所有进驻部门均已启用了“行政审批专用章”。同时定边县全面推行派驻政务服务中心首席代表制,派驻部门向窗口首席代表充分授权,群众只需跑一个窗口即可办好相关业务。
(二)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一是简化程序,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效率。定边县将企业开办环节数由2017年底的7个缩减到4个,将企业开办的时间由23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将企业申请材料件数由25件缩减至5件。二
是强化落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累计降低人工成本4459万元、生产要素成本920万元、物流成本1267万元,融资成本由过去的每笔2800元降至现在的融资零成本。三是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融资难度。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发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获贷渠道,着力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定边县各类商业银行共向小微企业投放专项贷款近2亿元。
(三)强化执纪监察,改善法治环境。定边县成立了政务监察投诉中心,将营商环境纳入
巡察、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季度督查的重要内容,对拖延、推诿等影响审批效率和营商环境的行为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一是按照“有信必核、有访必复”原则,凡涉及营商环境的信访投诉举报,从重从快严肃查处。今年以来,共受理投诉举报6起,并全部予以答复解决。二是围绕《定边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综合开展专项督查,倒逼部门任务落实、责任落地。三是对38个承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职责的单位进行开展满意度测评,查找问题、征询意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一些部门对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对“审”“管”分离做法存在质疑,对于如何推进落实研究不够。二是存在“体外循环”的问题。一些部门审批烦琐,存在“多头办理”“两头审批”的情况;一些部门授权不充分,“中心”窗口成了“挂号室”;还有一些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三多一少”现象,即临时聘用人员多、下属企事业单位人员多、无行政审批执法权人员多,业务骨干少。三是存在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一些企业反映,有的单位不按合同和承诺履行职责,仍然存在“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一些部门办事手续烦琐、随意性大,“拖等压”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还是难办。同时,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欺行霸市、恶意欺诈、恶意阻工、吃拿卡要等破坏投资营商环境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还时有发生。四是存在工作作风不扎实问题。简政放权中有人“明放暗收”,放管结合中有人“择利而为”,优化服务中有人“言行不一”;为政不为、弄权设障、推诿掣肘、敷衍塞责等衙门恶习仍然时有表现;“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没有完全打破,政策“中梗阻”、办事“推拖绕”等伤害群众感情、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仍然没有根绝。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集中办理要到位。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在应进必进上下功夫,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职能、事项、人员进中心,确保驻厅事项在窗口实质运行。二是简政放权要到位。要围绕“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大胆创新,不折不扣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确保要件最精、环节最简、时限最短。三是加强监管要到位。要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厘清“审批监管”事项和责任要求,切实防止“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怪圈现象,真正推动审批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型。四是政府服务要到位。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围绕“方便企业开办、简化审批办理、降低信贷难度、优化纳税服务、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当好“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五是环境保障要到位。要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下决心整治企业和群众在办事中遇到的故意设卡、无端刁难等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要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向投资者索要钱物、敲诈勒索,以及强揽工程、强行供料、强买强卖、无理阻工等妨碍企业正常经营、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六是诚信建设要到位。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和企业家诚信档案,建立“红黑榜”,强力整治“老赖”、恶意逃债、公职人员欠贷等行为。要增强政府公信力,政府承诺的事项一定要严格兑现。
全文结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