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湟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湟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09 10:10:06 点击: 推荐访问: 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产业发展帮扶内容

湟源,史称“丹噶尔”,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黄河北岸,西海(青海湖)之东,湟水源头,日月山脉东麓,距省会西宁50公里,是内地通往西部牧区至西藏的交通要隘,也是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自古为中原通往西部蒙藏牧区的重要门户,是青藏高原茶马互市和文化交流的重镇,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环海商都”、“小北京”等美称。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湟源留下了丰厚的民族民问文化。卡约遗址、汉唐古堡、明清寺庙、昆仑文化、唐蕃古道、丝绸南路、环海商都等传统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湟源排灯、刺绣、陈醋、藏靴制作、民间剪纸、根雕、石刻等民族艺术丰富多彩;花儿、社火、地方曲艺及传统庙会、节庆等民俗文化独特深厚。这些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历史文脉成为湟源独有的文化特色,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旅游业发展现状

湟源县现有A级景区5处,其中AAAA级景区1处。2010年。丹噶尔古城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丹噶尔古城又先后被评定评选为“平安景区”、“西宁八景”之一和“西宁最美的街区”;2012年,湟源县又被人民网评选为首批“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县”;2014年年初,湟源县入榜中国西北“十大旅游名县”。丹噶尔古城入榜中国西北“十大旅游古镇”;AAA景区4处(日月山、赞普林卡、大黑沟、藏宝);近年来,湟源县连续被评选为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单位”。

1,1挖掘整理文化资源。旅游产业主体框架基本形成

近年来,湟源县坚持深入挖掘文化旅游潜力。自2006年湟源排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在老街和县城主要街道制作景观排灯。举办排灯艺术节,研发生产排灯摆件、挂件等,经过几年的发展,湟源排灯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文化旅游品牌,享有“青海民族民问文化艺术珍品”之称;丹噶尔皮绣作为青藏高原民间艺术的一绝,为湟源人民所独创,成为湟源县又一知名品牌;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日月山进一步得到补充完善;以西王母石室为依托的昆仑文化在宗家沟不断得到挖掘提炼。由湟源县编排的排灯实景舞表演赴上海世博会演出,收到了良好的效益。紧紧围绕丹噶尔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通过举办排灯艺術节、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丹噶尔腊八节、西王母祭拜大典、摄影艺术节、诗歌节、丹噶尔杯曲艺大赛、丹噶尔杯国际高原风筝邀请赛等一系列大规模、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创意活动,使湟源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不断提升,“品腊八、共祝福”活动获得由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成为湟源县首个获得世界纪录证书的民俗活动。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由湟源县选送的大美文化旅游公司研制的青海牦牛角挂件饰品(8件套)、湟源皮绣摆件(6幅套件)。在1500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喜获金奖和铜奖。这也是西宁市乃至青海省旅游商品在全国性大赛中首次获得金奖。

1,2注重文化载体建设,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健全旅游公共服务。加大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品味。狠抓旅游行业规范化服务管理。不断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以丹噶尔古城、日月山、赞普林卡为主的历史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体系;以署衙断案、文庙诵经、羌风流韵表演、民族服饰展演、原生态曲艺演唱为主的文化旅游演艺体系;以湟源排灯、丹噶尔皮绣、湟源陈醋为主,石刻、根雕、刺绣、剪纸、水晶、藏毯、昆仑玉、沙棘汁、牛角制品为辅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体系;以王家大院、丹噶尔宾馆为主的旅游餐饮住宿体系和乡村休闲旅游体系。“十二五”期问,全县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7,4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45倍和2,98倍。年均分别增长13,8%、26,7%。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60,2万人次,同比增长1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770,5万元,同比增长25,4%。

1,3拓宽渠道,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大

积极组织宣传队伍参加了各种类型的省内外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了湟源县特色旅游商品,与省外组团社现场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书。进一步打造了“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县”、中国西北“十大旅游名县”的文化旅游名片;并在西宁召开省内大型旅游宣传推介会,配合摄制了传奇故事片《藏客》、旅游微电影《爱上夏天》、系列片《行走湟水》、专题片《蔚蓝的天空》;创新微博与微信组合营销模式。让广大游客第一时间获得旅游资讯、景区优惠等信息,实现网络营销互动;全面启动了“4G丹城,智慧湟源”建设工作,来源游客可在丹噶尔古城享受“4G网络”全覆盖服务;积极在人民网、青海新闻网、西宁晚报、西海都市报等报刊网站发布旅游信息,加强了网络宣传,有效提升了湟源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极大地提高了旅行社团队游客来源旅游的积极性。

1,4多措并举。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作用,在旅游行业土地征用、设施建设、运转经营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加快形成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相关行业联动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这些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5注重服务。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结合“阳光工程”举办排灯、皮绣、剪纸、民间工艺品制作、演艺、景区检售票、导游、安保等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50余期,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其中骨干技术人员400余人,不仅提高了全县旅游企业及旅游从业人员的规范化服务水平。开辟了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发展局面。同时为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业体系不全

相对全国旅游产业大发展而言,湟源县旅游产业发展还刚刚起步。旅游总量偏小,产业基础薄弱,“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建不完善。景区(点)开发建设滞后,景区景点缺少高档次核心内容,而且未连接成高质量的旅游线路。旅游商品开发程度低、附加值低,未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也未形成具备规模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

2,2基础设施滞后

由于投入不足,湟源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虽然外部交通有了很大改善,但个别景区的公路缺停车场,旅游大巴车难通行。易造成堵塞。适合自驾车旅游的交通配套设施不足,景区可进人性差。景区间联接松散,景区互动性差。城市旅游功能弱,按旅游城市标准,星级宾馆过少,旅游接待能力低。

2,3要素制约明显

旅游产业发展。受到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一是旅游产业开发用地需要解决旅游开发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问题。二是由于湟源县财力有限,政府投入不足,且旅游投融资渠道较窄,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三是人才方面。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不仅缺乏产业策划、营销等经营专业性人才,服务人员流动性过大。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行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3做大旅游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3,1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健全旅游服务体系

根据全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各景区旅游规划。使景区规划与总体规划相衔接。以旅游景区(点)创A为抓手,推进交通标识、无障碍设施及AAA级以上景区的多语种标识建设。健全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识和指示系统;加强交通、通讯、金融、保险、医疗等设施在旅游领域的服务功能;提升地方特色餐饮质量。完善旅游宾馆、酒店等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强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旅游咨询、质量监管、旅游投诉处理、紧急救援机制和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为游客到湟源旅游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3,2推进文旅资源整合。拓展旅游產业链条

一是整合全县旅游企业的资源和资金优势,共同开展市场营销。争取客源。二是加快乡村游、自驾游、休闲游等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不断完善全县旅游产品体系。三是进一步发掘、充实和丰富丹噶尔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历史文化、军事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内涵,扩大延伸其外延,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四是建立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引导有关企业集中展示销售具有湟源地方特色的食品、工艺品、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

3,3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民俗文化品味

建立科学规范的项目库。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走旅游发展产业化道路。依托湟源县在“环青海湖旅游圈”上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丹噶尔古城国家AAAA级核心旅游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以日月山、宗家沟、赞普林卡、北极山、人民公园、大黑沟森林公园等景区为支撑,不断优化旅游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软件建设。让游客在湟源实现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以此激活旅游消费,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3,4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客源市场

一是以营销为抓手,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现代传媒,进行全方位宣传,提升湟源旅游总体形象;二是依托区位交通优势,调整市场策略,瞄准省内外主要客源地,认真做好线路推广,把湟源作为“环湖游第一站”来推介;三是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配合开展好200公里A级景区旅游路线推介会活动。从“让人知”变为“让人来”。

3,5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推进乡村旅游步伐

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美化力度;体现乡村民俗文化特色。开展民间曲艺表演活动;突出农家饭菜“土”特色,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开发健康休闲旅游项目和游客参与娱乐项目,满足城市游客消费需求,使湟源县乡村旅游成为环夏都旅游圈上的亮点产业。

3,6加大管理培训力度,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注重抓细节、抓关键,保障景区宾馆规范运营。充实各类专业人才。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礼仪专题培训班和“农家乐”旅游服务技能及烹饪技能培训班,提高全县旅游企业及旅游从业人员的规范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湟源县旅游服务质量,开辟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发展局面。

3,7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确保景区安全和谐

继续加强对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完善各类旅游应急预案;提倡诚信服务。规范文明用语,杜绝价格欺诈、违规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行为。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狠抓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积极营造公平、文明、整洁、有序的旅游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湟源县委党校812100)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