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的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它具有综合性、活动性、自主性等特点,评价的方式也是多元化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语文课上的知识点进行拓展教学,学生发挥主观能動性,联系实际生活资源、经验,增强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素养
一、 案例背景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堂对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专项教学内容都比较重视,深入研究的老师也比较多,教学方法也是百家争鸣、丰富多彩。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却一直不太受人关注。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开始慢慢受到关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在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只有到了高年级,教材最后的《学与做》才出现了《说名道姓》《节约用水》《读报与剪报》《我的成长册》这几个综合性学习的专项内容,数量较少。而且这方面的教研、课例也不多,因此,如何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最近,我有幸在江宁区小学语文“基于汉字文化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教研联盟校活动”中执教一节公开课——《奇妙的对联》,在摩课的过程中,我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方法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下面我围绕这堂课简要谈谈综合性学习教学指导的方法和思路。
二、 案例描述
(一) 以语文教材为出发点
以教材为出发点就是以课文学习作为生长点,但也要注重对教材的超越、延伸和拓展。就拿《奇妙的对联》这一课来说,其实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一课《春联》,当时在上《春联》这一课的时候,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背诵一些最简单的春联,同时知道春联的文字美、对仗美、声律美等特点,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春联进行深入研究。
而我在上《奇妙的对联》这一课时,就是以教材《春联》作为出发点和生长点。当我问学生:“你知道对联吗?有没有见过?”学生普遍回答的是门上的春联。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入:“对联除了春联,还有婚联、寿联、行业联等。”并出示课件,让学生朗读了各种对联,学生也觉得非常有趣。这其实就是对教材又进行了拓展延伸。
刚刚我说到《春联》这一课提到了文字美、对仗美、声律美,但是课文并没有详细地讲,比如“文字美”,课文中提到“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字里行间充满幸福和希望,这就叫文字美。而我在上《奇妙的对联》时,又进一步进行深入。课件出示“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幅回文联,上联和下联只是颠倒了语序,十分奇妙,并且对联中还提到了饭店“天然居”的名字,以及将客人奉为“天上客”的美好寓意,是绝佳的行业联。这样一讲,学生不仅明白了“文字美”美在何处,甚至还有学生惊叹:“中国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
这样,我以《春联》这一课为引子,又给学生拓展了许多更有内涵、更有趣味的对联,将教材进行延伸,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学得不累,又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我们平时在上综合性学习课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选择教材中的一个点,将这个点进行拓展,形成一堂有趣的综合性学习课。
(二) 以学生的生活资源和原有认知为结合点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材和课本当作了唯一的信息源,教师也就成了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材说怎么教,我们就怎么教,这是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比较死板、封闭,甚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精神。其实,语文是一种工具性学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蕴藏在学校、家庭、社区的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资源和原有认知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入家庭,融入社会,这样就能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空,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比如我在上《奇妙的对联》这一课时,前半节课就是在教授学生知识,包括对联有哪些类型?对联的文字美怎么体现?声律美怎么体现……这些是为后面学生自己创作打下基础。后半节课就是结合学生的生活资源和原有认知来自己写一写。创作前进行调查,问学生“对联想写给谁”时,学生的答案很丰富,有的说:“刚刚学了行业联,我想给爸爸的店里写一幅。”有的说:“家里有个快高考的哥哥,想送一幅给他。”有的说:“每年过年前,社区都举行对联创作、书写活动,想提前创作一幅,请老师指导后去参加活动赢奖品。”学生的话非常朴实,跟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的课堂也让学生更感兴趣,创作的时候兴致颇高,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课后。
像这样,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课堂教学就更具活力。我们年级组有位老师也是如此,以五年级综合性学习《说名道姓》为引子上了一堂《有趣的名字》,也是跟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学生很感兴趣,不仅研究自己的名字,还研究爸爸妈妈的名字,甚至还有的主动要求为自己的弟弟妹妹起名字。
(三) 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落脚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字词句篇等知识的综合。二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如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三是学科之间的整合。四是学习方式的综合,即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综合。
在《奇妙的对联》这堂课上,我主要体现的是“知识的综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两方面。上文我提到在课上有一个自我创作的环节,创作前,许多学生表示不会写对联,在教授方法时,我让学生按照由字——词——句的顺序,一一进行练习,先按照《声律启蒙》的样子学对字和对词,掌握诀窍后自己练习,上文提到有同学想先一副对联送给要高考的哥哥,根据老师的提示,他先想到了一些表达考试美好祝愿的词语:胸有成竹、心无杂念、金榜题名、金蟾折桂……又想了一些句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然后将自己积累的字词句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了一副对联。这就是知识的综合。
再比如许多同学写完后来展示,就是匆匆地将自己写的对联读一遍,这个时候,我就提示他,对联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精华,展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跟中国的其他文化瑰宝相结合,有的同学就像朗诵一样诵读自己的对联,十分有味道,有的同学在课后还专门在书法课上将自己的对联写在书法纸上,跟书法也进行了结合。当然,光凭一节课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后来,我还专门给了孩子们一节展示的课,孩子们表现得兴趣浓厚。
(四) 以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线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实践的主体、研究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帮助指导和总结提升。主要是学生在学习和活动遇到困难时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活动。
上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落脚点”这个版块我提到学生自己创作对联时有困难,不知道方法时,作为教师,指导一些创作上的方法。还有就是第二课时学生想要自己展示时,当学生遇到组织上的困难,我帮助学生进行了一些组织工作,比如安排学生带毛笔、纸等工具,准备音乐等素材,但主要的展示工作还是由学生自己安排。
三、 案例反思
(一) 综合性学习不是在一堂课上一蹴而就的
《奇妙的对联》这堂课我是为了一堂公开赛而准备的,公开赛的时间是40分钟,在摩课的过程中,我感到非常困惑,这节课我到底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还是教会学生创作对联的方法并尝试创作?亦或是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可是我发现不管定哪一个目标,一堂课的呈现时间总是远远不够。课后,区里的几位名师进行的点拨使我恍然大悟。
其实,我们很多上综合性学习的老师都走入了一个误区,综合性学习并不是在一堂课上就能够完全达成目标的。综合性学习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整合,不仅需要学生自主探究,还要学生自己互相的合作,后期还有活动展示和多元评价,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以单元体系为单位,或者是年级螺旋上升。
就拿《奇妙的对联》来说,可以用几堂课的时间来分层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可以交流学生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对联,说说收集介绍这副对联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接触回文联、顶针联等各种形式的对联,也有可能会积累一些在字义和字音上特别有趣的对联,由此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第二课时也是深入研究对联的内容、对仗、声律美,有了前一课的铺垫,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感兴趣、更轻松。第三课时,可以来学习对联的创作。甚至可以有第四课时的展示,这样层层深入,才能达成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自主性”“提高收集查找资料的能力”“强调合作”等各种目标。
(二) 综合性学习不可脱离语文味
我们常常说“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的大前提下的,我们平时上综合性学习常常会走入误区,将学习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实则脱离语文。
《奇妙的对联》这一课,上完公开赛之后,我特意又安排了一节活动展示课给学生,课上,学生们有的配乐诵读,有的配乐书写,甚至有学生课前画了一幅符合对联意境的畫。种种展示让人叹为观止。看上去这节课光是搞活动了,其实不然,不管是诵读也好,还是书法展示也好,这些都是语文听说读写的范畴,也是中国汉字文化的体现,这样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国各种汉字文化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上完《奇妙的对联》这一课后引发的一点想法,总之,现在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还有许多探究的空间,要想让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更有魅力,还需在以后的课例中投入更多思考。
参考文献:
[1]项小梅.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6):164-165+168.
[2]赵培聪.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方法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2):180-181.
[3]许梅.试论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115.
[4]贾淑敏,任强.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口语交际教学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5,4(5):145-149.
[5]王桂芳.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4(2):159.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