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4篇)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4篇)

来源:党建材料 时间:2024-09-13 14:00:06 点击: 推荐访问: 党建 党建+提质增效工作方案 党建+脱贫攻坚交流材料

篇一: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张沛

  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21年第09期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围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展开实践探索,形成了诸多经验;同时也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引领能力不足、建设经费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需要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实现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精准对接,努力开辟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社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7.7;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9-0041-06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转化研究”(20BDJ014);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河南城市社区治理中协商民主实现机制研究”(21E03)。

  城乡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为新形势下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需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来引领方向保证行稳致远。近年来,党组织基层覆盖率不断提升。中央组织部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国8942个城市街道、11.3万个社区(居委会)已建立党组织[1]。这些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在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党组织的现实课题。

  一、洛阳市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下辖7个县、7个区,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底,市域常住人口为705.67万,占河南省总人口的7.10%。从治理禀赋角度看,洛阳同大多数中西部城市一样,在持续提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人口流动性较大、老龄人口比例较高、社区形态相对复杂的特点。近年来,洛阳市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实现了组织引领、资源共享、功能优化和机制衔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党的领导,树牢社区治理“主心骨”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城镇化加快推进和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给基层治理带来挑战,洛阳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促思想上同心。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由各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辖区的“大党建”工作,完善网格化党建工作机制,同时组织吸收社区内单位党员、流动党员、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地单位与社会组织密切配合、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组织引领,促目标上同向。在纵向上,洛阳市从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着手,构建起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动工作体系以及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的议事机制,通过贯通组织引领实现对社区治理的统筹协调;在横向上,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建立“双报道、双报告、双服务”等社区协同共治机制,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调动辖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多方面力量,以协商共治实现社区治理有序。三是强化工作联动,促行动上同步。全面推行需求、资源、项目“三个清单”协商机制以及多主体参与的社会化运作方式,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同时,进一步明确社区管理服务职能,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工作机构,使社区党组织能够聚焦主业,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

  2.夯实组织基础,织密社区治理网络

  党建阵地是党领导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为了解决基层党组织因阵地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的在基层治理中被“边缘化”等问题,洛阳市推动党建重心下移,通过构建沉底到边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不斷筑牢社区治理的厚实根基。

  一是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落实党建活动、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功能,打造开放式、共享性的社区党建综合体。同时,利用大数据、网络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社区”等信息化治理平台,推动党建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二是完善党建引领的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推广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实现服务体系全覆盖。三是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进集合化构建和社会化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社区服务性工作交给专业可靠的社会组织,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做法,推动社区治理走向专业化、精细化。

  3.强化队伍支撑,激活社区治理源动力

  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培育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工作队伍。长期以来,洛阳市一些老旧社区、农村社区干部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无法适应社会治理的新需求。对此,洛阳市通过提高保障激励、加大引进力度等方式,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队伍建设,激发出社区治理的内生源动力。

  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将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纳入市、县(区)干部人才队伍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创新社区干部管理考核机制,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通过强化政策激励、提升保障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头雁效应”,带动社区治理工作提档升位。二是积极吸纳社区治理有生力量。通过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同时,优化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等相关政策以及分类分级的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激发社区工作队伍干事创业激情。三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推进基层“四类人员”常态化制度化选拔,加强社区治理人才定向引进和培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积极吸纳大学生、企业骨干等有生力量下沉社区,用人才激活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

  4.完善机制保障,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社区治理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构建长效机制,使社区各方面主体能够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基于此,洛阳市通过探索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相关治理主体有机整合以发挥协同效应,使社区治理从“扁平化”管理走向整体性联动。

  一是完善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以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动工作体系为基础,建立市、区(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实现对社区工作的高效统筹。二是健全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以“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建设,保证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公开,达到以程序控制权力、以权利约束权力的效果。三是完善社区多元共治机制。构建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工作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履行社会责任对社区工作进行科学评判和民主决策,实现社区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同时,完善社区治理社会化运行机制,引入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社区治理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政社分开”,实现社区治理由“管控”向“服务”的转变。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举措,洛阳市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定位得以理顺,使得社区治理效能不断优化;通过推进社会化运营,使社区服务由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变为以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为中心,社区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使社区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基层民主得以更好实现,社区更加稳定和谐,释放出强大的治理合力。洛阳市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探索,在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现实背景下,为完善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党建引领社区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利益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就目前来看,洛阳市一些社区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偏离治理初衷

  洛阳市一些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认识仍存在着一定偏差,这是制约其引领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一些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对党建与治理工作融合发展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刻,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局限于一般化概念,仍存在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惯性。其次,部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自觉不足,将党建引领形式化、片面化,看起来形式多样,实际上却偏离了社区治理的初衷。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这些党员干部尚未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融合互动的社会需要,导致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的利益需求关联度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引领能力不强制约治理水平

  当前,社会结构分化、价值观念多元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社区党组织不能像过去那样依靠行政权力实现对社区的管理,而是要通过提升自身组织力来巩固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目前,洛阳市一些社区党组织的引领能力仍有待提升:一是组织战斗力不强。特别是在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些老城区和农村地区,软弱涣散组织整顿还不够到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突出,未能实现社区各方力量有效整合。二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近几年一些社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素养有所优化,但在部分棚户区、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区域,社区党组织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专业水平不高、薪酬待遇偏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部分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空转”问题突出。许多楼宇、小区、企业虽然都建立了党支部,但由于缺乏专业党建人才和有效引领,存在着党务工作队伍不稳定、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有效参与社区治理,陷入“空转”怪圈。

  3.建设经费不足影响治理效能

  社区治理具有事务多、责任重、难度大的特点,需要有充足的资源供给做支撑才能有效开展。近年来,洛阳市虽然不断加大对基层治理的经费投入,但投入方式大多还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社区治理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上级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对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倾斜比较有限,社区工作队伍工资待遇仍然偏低,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对青年优秀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制约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剧了基层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社区各项活动的推进,影响治理效能的发挥。

  4.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治理深化

  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洛阳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运行尚未完全理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力量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仍然有限。一些社区的治理过程仍存在较强的行政化色彩,有些自上而下建立的社区组织有较强的官方性质,治理理念和手段仍相对落后,服务功能有待提升。此外,目前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意见表达及参与渠道还不够畅通,社区信息公开监督等方面

  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问题。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社区治理的进一步深化。

  三、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走向

  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得到了充分检验。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要通过强化组织建设、锻造专业队伍、完善共治机制等方式,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精准对接,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社区治理的高效能,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1.加强组织建设,筑牢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

  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治理服务水平,筑牢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规范社区党组织治理阵地建设。按照财政补助、党费支持、社会捐资与社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服务用房改造升级力度,把社区党建阵地打造成为集党务工作、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持续提升服务功能,建立专业化社区治理工作队伍,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监管,引导社会组织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优质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和创新机制,建立与社区领导服务职能相协调的财政保障制度,持续优化网格化治理模式,理顺权责关系,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引领力。

  4.完善机制保障,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社区治理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构建长效机制,使社区各方面主体能够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基于此,洛阳市通过探索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相关治理主体有机整合以发挥协同效应,使社区治理从“扁平化”管理走向整体性联动。

  一是完善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以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动工作体系为基础,建立市、区(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实现对社区工作的高效统筹。二是健全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以“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建设,保证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公开,达到以程序控制权力、以权利约束权力的效果。三是完善社区多元共治机制。构建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工作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履行社会责任对社区工作进行科学评判和民主决策,实现社区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同时,完善社区治理社会化运行机制,引入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社区治理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政社分开”,实现社区治理由“管控”向“服务”的转变。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举措,洛阳市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定位得以理顺,使得社区治理效能不断优化;通过推进社会化运营,使社区服务由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变为以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为中心,社区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使社区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基层民主得以更好实现,社区更加稳定和谐,释放出强大的治理合力。洛阳市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探索,在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现实背景下,为完善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党建引领社区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利益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就目前来看,洛阳市一些社区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偏离治理初衷

  洛阳市一些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认识仍存在着一定偏差,这是制约其引领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一些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对党建与治理工作融合发展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刻,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局限于一般化概念,仍存在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惯性。其次,部分党员干部服务群眾的自觉不足,将党建引领形式化、片面化,看起来形式多样,实际上却偏离了社区治理的初衷。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这些党员干部尚未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融合互动的社会需要,导致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的利益需求关联度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引领能力不强制约治理水平

  当前,社会结构分化、价值观念多元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社区党组织不能像过去那样依靠行政权力实现对社区的管理,而是要通过提升自身组织力来巩固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目前,洛阳市一些社区党组织的引领能力仍有待提升:一是组织战斗力不强。特别是在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些老城区和农村地区,软弱涣散组织整顿还不够到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突出,未能实现社区各方力量有效整合。二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近几年一些社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素养有所优化,但在部分棚户区、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区域,社区党组织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专业水平不高、薪酬待遇偏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部分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空转”问题突出。许多楼宇、小区、企业虽然都建立了党支部,但由于缺乏专业党建人才和有效引领,存在着党务工作队伍不稳定、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有效参与社区治理,陷入“空转”怪圈。

  3.建设经费不足影响治理效能

  社区治理具有事务多、责任重、难度大的特点,需要有充足的资源供给做支撑才能有效开展。近年来,洛阳市虽然不断加大对基层治理的经费投入,但投入方式大多还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社区治理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上级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对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倾斜比较有限,社区工作队伍工资待遇仍然偏低,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对青年优秀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制约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剧了基层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社区各项活动的推进,影响治理效能的发挥。

  4.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治理深化

  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洛阳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运行尚未完全理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力量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仍然有限。一些社区的治理过程仍存在较强的行政化色彩,有些自上而下建立的社区组织有较强的官方性质,治理理念和手段仍相对落后,服务功能有待提升。此外,目前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意见表达及参与渠道还不够畅通,社区信息公开监督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社区治理的进一步深化。

  三、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走向

  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得到了充分检验。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要通过强化组织建设、锻造专业队伍、完善共治机制等方式,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精准对接,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社区治理的高效能,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1.加强组织建设,筑牢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

  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治理服务水平,筑牢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规范社区党组织治理阵地建设。按照财政补助、党费支持、社会捐资与社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服务用房改造升级力度,把社区党建阵地打造成为集党务工作、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持续提升服务功能,建立专业化社区治理工作队伍,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监管,引导社会组织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优质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和创新机制,建立与社区领导服务职能相协调的财政保障制度,持续优化网格化治理模式,理顺权责关系,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引领力。

篇二: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治理现代化的基层实践

  作者:朱雪华

  金忠扣

  来源:《唯实》2021年第05期

  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民生为导向,落细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有情怀、有温度、有特色、有质效的善治之路。

  紧紧扭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增强基层工作组织力

  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新途径新办法,为解决基层治理“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位一体”强政治引领。将“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作为各级党组织主责主业,推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南京市秦淮区瑞金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126”工作体系(“1”指党的领导这一核心,“2”指街道“两赋两强”和社区“双做双增”两大改革,“6”指基层党建、政务服务、综合执法、本质安全、社区治理和珠江路城市“硅巷”建设六大创新工程),通过体系化推进,有机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有效履行服务群众职责,让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五级联动”优组织架构。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旗飘在楼栋间”。吸纳区有关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为街道工委、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探索成立以社工、民警、物业、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基层力量为主体的“行动党支部”,让战斗堡垒筑牢在治理的最基层。

  “多方协同”聚工作合力。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推动区内单位、企业等共驻共建共治,实现多领域、多主体联动治理。实行社区“双指挥长”制,由街道工委成员、社区书记担任指挥长,组织下沉干部、专业人员和社区力量共同参加社区党委会、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协同解决治理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紧紧扭住“赋权赋能”这个关键,创新集成改革新模式

  创新开展以“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为重点的街道“两赋两强”集成改革,试点开展以“做强社区、做实网格,增加服务资源、增强治理能力”为重点的“双做双增”社区治理集成改革,实现权责在基层明晰、资源向基层倾斜、问题在基层解决。“两赋两强”经验做法在2019年12月江苏省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召开的全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暨街道集成改革现场会上,得到重点推广。

  力量配置,由区级“画好图、布好阵”。全区街道均按“五部一局两中心”(即党政综合部、发展服务部、城市管理部、民生保障部、平安建设部、综合执法局、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模式设置职能机构,街道副职领导兼任各职能机构负责人,内部不再设层级,原事业单位不再单独运行。区属80%城市管理部门、70%市场监管部门共370名执法人员全部下沉街道,党团关系、日常考勤、绩效考核均纳入街道统一管理。

  权力调整,让基层“看得见、管得了”。调整事项管理权,赋予街道对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建议权等6项权力,赋予社区对下沉单位和人员拥有反向评价权等6项权能。调整综合执法权,经江苏省政府同意,在全省率先将涉及市场管理的41项、城市管理的26项处罚事项分别向区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归集;整合3支执法队伍成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将8个区级部门162项行政执法事项赋权街道。调整审批服务权,开展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改革,将13个部门100项审批权集中到行政审批局,17项与群众利益相關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赋权给街道。

  明责减负,为社区“厘边界、卸包袱”。编制社区工作任务清单、为民服务事项清单,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新增事项必须经秦淮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纳入社区,并实行“费随事转”,清单之外事项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办理。清理、归并对社区的各类考核、评比、检查,全面取消社区内区级纸质台账,实现社区“信息采集一个终端,查询使用一个平台”。

  紧紧扭住“强基固本”这个重点,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

  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在提高精确预防、精微服务、精细管理、精准处置能力上下功夫,90%的民生诉求、环境秩序类等事件在网格内得到发现和解决。2020年上半年,秦淮区的公众安全感位居南京市辖区第一。

  阵地实体化。横向上,有序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信访接待、社区矫正、涉法涉诉联合接待、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12345政务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应急指挥调度等各类中心机构,构建与综治中心一体运行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纵向上,以区综治中心、红花街道综治中心、春天家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综治中心为样板,高标准、一体化建设秦淮区内各级综治中心,形成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三级中心联动格局。

  指挥扁平化。构建“1+12+N”联动治理体系,依托秦淮区指挥平台联通12个街道以及城管等部门和社区分中心,各分中心平时独立运行、实行垂直管理,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可直连指挥。研发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优化信息汇总、数据分析、预警监测、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等功能,区指挥中心可随时随机调取全区视频监控、直接调度区内公安等力量现场作业,街道可进行数据查询、应急处置等,社区可开展视频巡查、派发任务等。

  机制规范化。建立网格内部门联合研判、协同处置等制度机制,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和预案,力求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完善网格事项“闭环处置”“巡办分离”等制度,一般事项由网格巡查发现、区街平台处理、综合执法解决、考核机制跟踪,疑难复杂事项实行“先解决问题再说”首接责任制。健全“网格+”融合机制,制定网格融合、“网格+警格”双网融合等实施意见,基层治理“一张网”力量得到有效充实。健全工作保障制度,落实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加大绩效和及时性奖励力度。秦淮区公安分局制定网格员奖励暂行办法,各派出所以责任区为单位,每年按不少于3.5万元标准设立奖励基金,对网格员予以“一案一奖、一事一奖”和年终专项奖励。

  数据集成化。加强数据汇聚应用,秦淮区指挥系统整合16个部门30个平台资源、接入“雪亮工程”视频资源1万多路,秦淮区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可共享应用教育、民政、人社、环保、市场监管、安监、城管、旅游、卫生等领域社会治理类资源。强化数据研判分析,依托数据模型支撑区级风险防控“四项机制”,定期生成重大风险“发展趋势图”,常态化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改进数据流转方式,创建“秦淮e员”平台,在全市率先打通公安与政务、网格平台的数据通道,有效地解决了“非警务警情难以流转给街道社区、网格员发现警情难以第一时间流转给社区民警”两大难题。2020年以来,网格员上报警情6万余条,兑现现金奖励138.7万元。疫情防控期间,上报涉疫情信息2.4万余条。

  紧紧扭住“服务一线”这个导向,构建民生保障共同体

  紧紧抓住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围绕“难题有人领、事项协同办、问题能解决”想法子、谋路子,力求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升制度执行力。创新落实“吹哨报到”机制,一般问题由社区向所在街道“吹哨”、街道调度处置;较为复杂问题由挂包街道的区“四套班子”主要領导、区委常委和分管副区长“报到”解决。2019年以来,各街道共发起“吹哨”近500次,54个部门和单位“报到”,问题解决率达80%。深入落实“民生管理”制度,由社区党委牵头成立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健全落实议事会、恳谈会、听证会、评议会等制度,引导驻社区单位、组织、居民、志愿者有序参与社区事项,解决矛盾问题。统筹落实“多方联调”制度,将部门、街道、社区、派出所及警务服务站共168个调解室统一命名为“苔花调解工作室”,统一挂牌、统一标识,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互助”的矛盾纠纷联调网络。

  优化服务供给侧。打造“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推动小区物业建立党组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了新平台、新载体。推进“最多跑一次”,探索开办企业和个人出生、就业、婚育、退休等“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文化、生活、党务、法务、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7×24小时全时在线办理”;在警务室设置微警务线下体验店、在社区中心增设24小时便民自助服务机,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拓展“民生工作站”功效,2017年各部门、区属企业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全面结对,所有区管领导干部进驻107个民生工作站;2019年由区机关干部、区属企业负责人担任社区民生工作站“第一书记”,民生事项办理质效不断提高。

  落实工作责任制。落实“第一书记”责任制,“第一书记”全年至少领办1—2个“第一书记项目”,区各部门与结对社区实行捆绑式考核,考核结果及完成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2020年全区107名“第一书记”均领办至少一个民生实事项目。落实下沉一线责任制,实行区委常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挂包街道,区政府领导按分工挂包行业的“常委领导包块,政府领导包条”下沉机制,区机关干部每两周至少一天下沉社区。推进“政法网格员”“三官一律”下沉一线、编网入格、当好“八大员”,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政法网格员”已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800多件,提供法律咨询1100多次,开展法律培训活动61场次。落实群众监督责任制,围绕疫情防控、城市治理、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常态化开展群众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创新开展“向人民汇报”等活动,在南京电视台播出的“城市基层治理+疫情防控阻击战篇”“营商环境篇”工作报告会均收到较好社会反响。

  (调研组成员:金忠扣、何姗、李亚,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朱雪华、姜维,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责任编辑:高

  莉

篇三: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推动小区党建激发红色动能经验亮点

  *年以来,*区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探索以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因地制宜划细治理单元

  *区共有*个城市社区、*个小区,每个社区平均服务*个小区、近万名居民。在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中,存在党组织力量薄弱、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为此,*区在小区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织密组织体系。依托现有网格划分,按照“居住集中、利益相关、便于管理”的原则,统筹小区和网格分布,构建了“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组织—楼院(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

  实现党的覆盖。截至*年底,*个小区全部成立了党组织,有*%的小区党组织和网格设置吻合,实现资源、力量、功能“三方融合”。通过划细治理单元,建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动力主轴”。

  做实服务保障。通过新建、改建、联建、划拨、共用等方式,建成*个小区党组织阵地;制定小区党组织职责清单,推行轮班值守、帮办代办、应急响应等制度,让小区党组织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

  *街道将*个楼院优化为*个小区(网格),党组织覆盖率达到*%,小区党组织阵地全部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制度规范、有基本设施的“三有”标准规范提升,做到让小区居民“有地议事”;*街道利用*湾、钟楼街、食品街的企

  业集聚优势,协调驻地企业为小区党组织提供*个“微阵地”。区财政每年对每个小区党组织补助*元工作经费,对支委和党小组长补助*元通讯补贴。

  二、广泛动员凝聚治理合力

  小区党组织成立后,如何发挥好头雁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党员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是其工作的着力点。实践中,*区采取了“找党员、选头雁、聚合力”的“三步走”措施。

  找党员。广泛发动小区所辖各方面力量,采取居民党员“入户摸底”、在职党员“动员报到”、驻地单位党员“上门发动”、物业企业党员“邀约吸纳”等方式,将*余名党员分类建立台账,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深度参与小区治理,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力量”。文庙街道将*名在职党员纳入“网格红管家”队伍,让党员与网格员一道进小区入楼栋、分组分片开展服务。

  选头雁。按照有能力、有公心、有热情、有威望的“四有”标准,重点从居民、网格员、物业企业和驻地单位负责人等党员中,采取“个人自荐、居民推荐、组织选派”等方式,经组织程序,推选*名居民党员、选派*名社区干部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选配*名居民党员、网格员和物业企业、驻地单位负责人等担任小区党组织专兼职委员,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担当作为的“领头雁”队伍。*街道通过日常活动、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精选出一批懂业务、敢担当、能干事的居民党员,经组织程序,推选担任小区(网格)党组织负责人。

  聚合力。小区党组织通过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契约共建、与大型商场结

  对包联、与*门店共驻共建、与物业企业交叉任职、与居民群众共治共享等形式,充分释放“虹吸效应”,凝聚起全员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街道*街一社区与*家驻地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发动*余名党员下沉小区参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重点任务。

  三、分类施策解决治理难题

  *区针对有物业管理小区、单位自管小区、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等不同类型小区的特点,围绕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物业服务不优、群众反映集中、平急转换不畅”等主要问题,分类施策、精准破题。

  解决物业服务不优的问题。针对有物业管理小区,向物业企业下派党建指导员*名,成立党支部*个,持续打造“红色物业”品牌,每年组织业主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不断提升服务质效;针对无物业小区,采取“政府主导、街镇兜底、居民自治”三种模式,全面盘活资源、实现良性运转。目前,*个无物业小区利用内部停车场、空地等资源,通过收取停车费、开设便民超市、配建小区食堂等方式,实现“自行造血”。桥东街道枣园小区通过党建引领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引导居民众筹搭建起小区外墙,整修监控设备,“无人管”小区变为居民“自主管”小区。

  解决居民反映集中的问题。此前,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情况,居民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区在各居民小区内成立小区党组织,建立“*+*+N”议事协调机制,即由小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业委会(物管会)三方参与,相关部门、驻地单位、片警、党员和居民代表等共同协商,实现“群众

篇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城市小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作者:乐建舜

  来源:《学习月刊》2021年第4期

  乐建舜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全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号角。中共湖北省咸宁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要求积极开展“六大”活动,即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统一、大转变、大落实。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是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前沿阵地。加强和改进小区党建工作,以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效能提升,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咸宁市委组织部在“六大”活动中,重点围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这一课题,深入咸安区、赤壁市等20多个城市社区小区开展调研。

  一、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建强小区党组织,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咸宁学习借鉴厦门、深圳等地经验做法,把小区建党组织的理念树立起来,特别是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以小区为基本单位,成立临时党组织1351个,首创实施“674311”工作法:6即动员六种力量,就是将干部、街道及社区、志愿者、民警、居民、物业六种力量下沉到小区;7即明确七项具体工作内容,就是出入管理、体温测量、密接排查、宣传劝导、防疫消杀、代购配送生活用品、不稳定因素排查;4即守住四道防线,就是坚守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条防线;3即做到三全,就是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是双向全覆盖即在对象上覆盖所有小区和居民、在参与上覆盖所有单位,全天候就是整个防疫期间24小时封闭、24小时值守、24小时服务,全过程就是每项任务从开始到结束全程掌握;1即一张表,就是每个小区都要将包括居民在内六种力量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明确,把七项任务分配到每个人头上,用一张表体现出来,将表张贴在小区门口并发布在小区业主群里;最后一个1即一报告,就是每天至少报告一次发热及以上工作情况。基层普遍反映“674311”工作法很实用、很管用,工作有了方向,知道怎么操作执行,心里踏实了。党群干群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团结奋战,守住了疫情防控前沿阵地,为咸宁在全省率先实现“四清零”做出了积极贡献,其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组织人事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推介。在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按照大小适度原则重新整合拆分小区,优化设置小区1862个,单独或联合组建小区党支部1592个,设立楼栋党小组4568个。同时,从居民党员中择优推选产生小区党支部书记,选派小区“第一书记”1400余名,2500余名下沉党员干部兼任楼栋党小组长,组建1.5万人的骨干志愿者队伍,举办培训班30余期、培训1600余人。按照每个小区党支部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落实工作经费。实行小区党组织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小区“红旗党支部”评选活动,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小区有人管事、有场地议事、有钱办事。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汇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推进小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深度融合,以人员构成、建章立制为突破口,推动小区党组织和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1326人,书记、主任“一肩挑”647人,大力打造“红色业委会”。成立市物业行业党委,选派312名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物业企业党建指导员,强化小区党支部对物业服务企业监督,大力打造“红色物业”。坚持小区党支部与包保单位互联共建,推动69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区小区报到,形成了党员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强化小区党支部对居民全面引领,因地制宜制定小

  区居民公约756份,全面深化支部主题党日,扎实开展“党员为民做好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宣传党的政策、弘扬文明风尚,引导小区居民自觉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

  推动资源服务下沉,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立兼职委员制度,督促640余家驻社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细化资源、需求、服务、职责“四张清单”,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强化互动互联。探索推进综合管理执法进小区,细化完善小区综合管理职责清单,推进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环保、住建、城管、司法等部门行政监管与执法职能向小区延伸。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党群活动日”“星空夜话”等,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赤壁市金鸡山社区兴地小区过去是下雨污水流、天晴臭气熏、车子乱停靠、垃圾到处丢,业委会不管、物业不问,居民生活质量堪忧,近年来小区党支部通过组织召开“圆桌会议”,发挥三方共治合力,一举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揪心事、烦心事,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组织开展矛盾问题突出小区集中整顿,全市共排查认定矛盾问题突出小区64个,化解问题230余个。开展小区公服清理行动,市城区已依法依规清理移交小区公服面积15900余平方米,366个小区配备公共服务设施,涌现出咸安区龙苑君天下小区、新宁小区等一批让居民满意的幸福小区。

  二、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建起来了,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目前,咸宁市小区基本上实现了党组织组建全覆盖,人员也基本配备到位,但是班子成员中专职的少、兼职的多,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队伍中专职的513人、兼职的1079人,对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各项工作要求把握还不够精准,急需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来进行提升。

  力量沉下去了,但工作成效需进一步彰显。咸宁市每月有2.1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小区党组织参加活动,但在无缝对接、精准承接上还需进一步加强。有的单位不够积极主动,有的社区和小区把下沉党员干部当“客人”。有的党员干部身份角色转化不够到位、对小区的归属感不强,对此,有的支部书记表示“一些在小区报到的党员干部,人来了,但心没有完全深入进来”。

  规矩立起来了,但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加强小区治理,关键是靠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协同推动。2020年咸宁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小区治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建立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良性互动机制,但是由于小区业委会组建未实现全覆盖,截至2021年3月全市成立业委会1600个,占比85.93%。物业管理服务相对滞后,全市有物业覆盖的小区1476个,占比79.27%,特别是一些新建小区、村改居、散居户等情况复杂,基层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协同共治的工作机制。

  居民参与进来了,但主动投入还不够。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基层治理成效如何,关键要教育管理监督好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好群众。当前,广大居民群众对小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和参与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参与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社会化激励不够充分,一些地方出现了党员干、群众看的现象。

  三、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对策思考

  强化政治功能,推动小区党组织由“应急型”向“引领型”转变。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强小区党支部对小区治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优先选拔小区居民中在任或离退休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在小区党员中确无书记合适人选时,可通过社区“两委”干部下派的方式,兼任小区党支部书记。

  在所有小区、居民楼院建立起党组织领导下的党群议事会,原则上由党支部书记担任党群议事会主任。坚持市级示范、县级覆盖,每年全覆盖开展小区党组织书记培训,逐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执政资源向小区倾斜,持续公共服务用房清理,努力使小区做到“五有”即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保障、有台账。

  坚持周期管理,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由“沉得下”向“干得好”转变。制定党员干部下沉“五个一”工作要求,即每季度到联系社区小区至少走访一次,每年结合单位职能或个人特长帮助办至少一件实事,负责包联一个责任区配合做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至少参与一次社区小区协商议事,联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服务纪实制度,督促党员干部通过工作日志、党员手册等,如实记录每次下沉社区和小区工作情况。建立督办检查制度,定期采取工作暗访、电话抽查等方式,了解各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下沉工作情况,定期通报。严格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将下沉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单位党建责任制考核、文明单位创建、“红旗党支部”评选重要内容,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评优评先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传导工作压力。

  突出三方融合,推动治理主体由“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大力推动小区党支部和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深度融合,由小区党支部引领业委会筹备和换届工作,指导做好业委会候选人推荐、业委会议事规则和管理章程制定、物业服务企业选聘等具体工作。通过法定程序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推动实现全市城市社区“红色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不让一栋楼一间房一个家庭不在物业的覆盖下。围绕有事好商量,建立议事发起机制。由小区党支部牵头,落实“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月度例会、重难点工作协调通气会等制度。对较为复杂、无法协商解决的问题,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民主事项党组织先议、重大事项党组织先审,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实施主体外,一般先由业委会或物业企业申请提交三方党组织或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对关系全体业主利益的重大事项,召开三方党员会议讨论、牵头进行居民听证,并进一步提交上级党组织审议,以确定实施主体及方案,确保小区治理方向不偏、力量不散。

  提升自治意识,推动小区居民由“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优势、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和社会志愿者公益优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期组织学习教育、开展共建活动。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文明家庭创建、“清洁家园”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和道德素养。挖掘服务治理能手、专业技术人才等,组建“楼道管家”队伍,引导居民参与小区自治管理。按照“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单元”五链管理,逐级建立微信群,搭建高效的工作服务体系。完善小区治理事务公开、小区党支部民主评议、小区事务听证和小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围绕优化物业服务、居民民主议事、重大事项公开等社会舆论热点、群众关注焦点问题,定期举办“星空夜话”、民情恳谈会等活动,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办,保障广大居民对小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基本权利,不断提高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21级春季学期县处级政治班学员,中共咸宁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姜

  圻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