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八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许多党建的新思想,诸如“四自能力”“四种监督渠道”“四个意识”和“四个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新境界。
[关键词] 党建 新思想 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近年来在中国不断发展,内容不断丰富。本文仅以十八大报告为例,对其中有关党建的新思想进行分析。综观十八大,提出的有关党建方面的新思想较多,最凸出的是提出了“四个四”:即“四自能力”“四种监督渠道”“四个意识”及“四个始终”[1]。
一、“四自能力”:突出了党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主线
十八大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四自能力”,即“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体现,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更全面把握。在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的基础上,增加了“纯洁性建设”,要求“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体现了我们党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上的高度自觉。报告首次提出加强纯洁性建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主线内容。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古代思想家曾有“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喜”的名言。这两句话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同样一个问题,即如何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前者强调的是“君子”要有经常检讨自己、批评自己的风范;而后者强调的则是“君子”应善待来自他人的批评,要有接纳批评的勇气和胸怀。毛泽东曾自豪地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2]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的党员不是神仙,也就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和改正。毛泽东曾经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他说,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人不照镜子不洗脸就会肮脏丑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身上的毛病,群众并不难发现,难的是我们是否肯于、是否愿意接受群众的批评。这“四自能力”,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提高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
二、“四种监督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列宁曾经指出:“不受节制的权力,必然导致不受节制的堕落。”[3]为此,要在制度上形成治权、分权和有效制衡的权力机制。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党首次把“四个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明确提了出来。报告指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下运行。”这是立足新时期我国权力运行现状、从权力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上做出的创新性探索,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重要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总结。这“四个监督”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内容在监督层面上的总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十八大报告提出“四个监督”,目的就是回应群众的关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个监督”是我们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了防止权力盲目扩张、渎职侵权和滥用职权确定的监督格局。
“四个监督”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其中,党内监督是主体、是主导,民主监督是基础、是民意,法律监督是关键、是保障,舆论监督是补充、是促进。“四个监督”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四个监督”是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互为补益。党内监督主要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以及国家法律,重点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进行的监督;民主监督主要是指非国家机关的组织和个人,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对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活动;法律监督主要是指有关国家机关运用国家权力,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权力行使过程中严重违法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纠正的行为;舆论监督主要是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各自有着不同的职能和优势,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党内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核心,民主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法律监督是一种专门性和程序性的监督,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四种监督,既目标一致又相对独立,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既相互制约又共同作用,各有各的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彼此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严谨周密的监督网络体系,形成了监督的整体合力,发挥出监督的整体优势。
这一监督网络的正常运转需要完善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开辟监督渠道,落实监督责任,评估监督结果。惟有“四个监督”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才能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让人民监督权力,是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客观必然结果。让人民监督权力,具有主动性、客观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优点。这种监督范围最广、时效最长、成本最小、信息最真,而且永远不会被腐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自觉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监督范围不断拓展、监督有效性日益增强,确保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在监督主体上,从单纯的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发展到全党监督、全民监督;在监督内容上,从个别方面拓展到党和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监督方式上,从事后监督发展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在监督范围上,从内部监督发展到公开监督,逐步实现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机统一。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关键就是让人民监督权力,体现了人民的力量[4]。
三、“四个意识”:提出了新要求、新希望、新责任、新使命
十八大报告中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这四个意识,排列在一起,作为全党所必须增强的一种整体意识提出来,这还是第一次。这四种意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内容在思想层面上的总概括。
增强“四个意识”,是党中央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打铁还需自身硬,最直接的含义是我们党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表明我们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
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局面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求我们要在体制、机制、技术等各个层面大胆创新,在创新中争创优势、克服弊端;增强宗旨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和干部都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要忘记我们党是为什么而成立,为什么而发展的;增强使命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但对于中国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有示范意义,这是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
增强“四个意识”,是全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保证。
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每个党员都是一个考验。
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在新形势下,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难题,用创新的思路探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途径,努力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十八大在十七大报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将创新管理与改善民生并列,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
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也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建设服务型执政党”也是十八大提出的“三型”目标之一。为人民服务贯穿报告始终。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部分的论述和部署中,处处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全方位为人民服务,加强各方面、各领域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各方面人民群众的服务功能、服务效能。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必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十八大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民的共同事业。这就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最基本的国计民生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利益问题,倾心了解人民群众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新愿望、新要求、新期待,努力做到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这就要在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竞相迸发。
全党必须增强使命意识。十八大报告指出,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们就幸福安康。要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只争朝夕抓工作,埋头苦干求实效,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业绩。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四个始终”: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马克思主义政党面临着许多考验,其中最主要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都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十八大提出:“全党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新希望、新责任、新使命,只要我们党和每个党员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扩充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内涵。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才能清醒地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论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我们面临着的国际国内形势还很复杂,外国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任重而道远。在这些忧患面前,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惟有保持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坚持真理,及时修正错误,我们才有望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党不断战胜各种困难风险,不断取得各项事业的成功。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无论什么时候,民生最大,人民最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对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开拓进取,才能不断取得新成绩、获得新进步。十八大首次明确界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还提出“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报告还指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这些都深切表明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回应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我们无论是摆脱危机还是创造发展奇迹,都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绝不是偶然的幸运。所有的“奥秘”都在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由此制度所产生的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把党的建设提升到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和把握,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邵景均.让人民监督权力[N].人民日报,2012-11-13.
[5]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htm,2011-07-01.
责任编辑 冷 波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